追求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基因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摘 要]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在舊中國的歷史黑暗中撥雲見日並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園,之所以能在中華民族苦難深重的危機關頭勇於擔當、敢於犧牲、善於攻堅,之所以能由弱到強成長為一個擁有8000多萬黨員的堅強執政黨,就在於其自身具有追求公平正義的政治基因。對公平正義的追求是中國共產黨創立的重要思想動因;黨的指導思想蘊含著追求公平正義的生長基因;公平正義基因在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家園中世代傳承;中國共產黨的奮鬥歷程是公平正義基因的本源驅動和價值實現。面對我國在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上出現的新考驗,中國共產黨人必將一如既往地以勇於擔當的政治責任和善於攻堅的政治智慧去應對和解決。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公平正義;政治基因

    [收稿日期]2012-06-03

    [作者簡介]尹建軍(1976-),男,河南沈丘人,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及社會發展研究。

    黨的十七大指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主張,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一定意義上講,中國共產黨近一個世紀的奮鬥歷程就是一個不懈追求、實現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過程。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在黑暗籠罩中撥雲見日並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園,之所以能在中華民族苦難深重的危機關頭勇於擔當、敢於犧牲、善於攻堅,之所以能由弱到強成長為一個擁有8000多萬黨員的堅強執政黨,就在於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初就具有追求公平正義的政治基因。

    一、對公平正義的追求是中國共產黨創立的重要思想動因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人民反抗腐朽王朝和落後社會制度的鬥爭始終未曾停歇,其力量之源就在於對平等、均富、大同等美好社會的嚮往,也就是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及至近代,階級壓迫、民族危機越是加劇,人們對公平正義的期盼就越強烈,並且隨著反抗、革新、尋路等探索實踐的推進,對公平正義的理解及實現途徑也逐步走向科學和現實。

    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次思想啟蒙運動,既在科學、民主等思想領域促成了民智大開,也在救國、尋路等實踐領域促進了民族自覺,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正是在此時孕育並成長起來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追求平均的觀念和實現大同理想的文化底蘊是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救亡圖存、為民請命的思想基礎。從馬克思主義理論開始傳入中國的第一天起,它就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平等、共富、大同等價值觀緊緊結合在一起,不僅贏得了許多以中華崛起、民族復興為理想的知識分子的認同,也獲得了許多渴望和平安寧生活的底層民眾的支持。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等理想人格,在當時情境下無不和共產主義信仰的旨趣、指向不謀而合,相互呼應。陳獨秀、李大釗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傳播做出了突出貢獻,時有「南陳北李」之說,以二人為例大致能體現出當時創黨先驅人物的公平正義思想。

    陳獨秀的公正思想是在其不斷求索的奮鬥經歷中逐漸萌發和深化的。1897年9月陳獨秀讀到《時務報》關於反對民族壓迫主張救亡的文章後,開始萌生為民族國家追求公平正義的思想。1904年,在從東北回到安徽,看到殘酷的社會現狀後,陳獨秀在一首詩中寫道,「今知枕弱橫葬滄海東,男兒壯舉何悲泣」。鮮明地體現出他立志扶助貧弱、維護公平正義的志向。1920年,陳獨秀在《談政治》一文中寫道:「我們要明白世界各國裡面最不平最痛苦的事,不是別的,就是少數遊惰的消費的資產階級,利用國家、政治、法律等機關,把多數極苦的生產的勞動階級壓在資本勢力底下,當做牛馬機器還不如」。他特別提到教育公平:「全國多設大學,各大學中多收絕對不限資格的自由旁聽生。學術界自然不能免只有極少人享有的部分,這種貴族式的古董式的部分,總得使他儘量減少才好。」他還認為,必須通過階級鬥爭消滅剝削,才能實現真正的平等。「過此以往,必待剝削制度消滅,因之階級消滅,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界限消滅,夫然後乃有真正全民平等之一境。謂階級存在而全民得以平等者,非有意欺世亦自為童稚。」

    李大釗同樣具有強烈的公平正義追求。1916年李大釗在北京大學工作期間,在向毛澤東、楊開慧等講述如何在惡劣環境中堅持鬥爭時,曾提及他引以為榮的名言:「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表達了他為實現國家公平正義而敢於擔當的堅貞品格。1918年,李大釗撰文《強力與自由政治》,其中談到 「自由政治」時,他認為公平是「自由政治」的精神實質,「(自由政治之精神)不在以多強少,乃在使一問題發生時,人人得以自由公平之度,為充分之討論,翔實之商榷,而求一公同之認可」。在《平民主義》一書中,他認為,有了公平政治機關才能服務人民,「純正的『平民主義』,就是把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一切特權階級,完全打破,使人民全體,都是為社會國家作有益的工作的人,不須用政治機關以統治人身,政治機關只是為全體人民,屬於全體人民,而由全體人民執行的事務管理的工具」。李大釗為追求公平正義、宣傳馬克思主義不惜以身殉國,臨刑前的大義凜然更顯示了他為實現公平正義不畏犧牲的真正共產黨人品格。除陳獨秀、李大釗外,毛澤東等其他黨的創始人也都體現出對公平正義這一遠大政治理想的追求與奮鬥。正是對公平正義這一價值目標的執著才培育了前驅們優秀的政治素養和遠大的政治抱負,正是這樣一批追求公平正義的民族先鋒們先知先覺、奔走呼號、奮不顧身,才催生了改變中華民族前途和命運的偉大力量——中國共產黨。

    二、黨的指導思想蘊含著追求公平正義的生長基因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而實現公平正義正是馬克思主義的崇高社會理想。

    馬克思主義的整個理論體系中都貫穿著對公平正義的重視和追求。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一切人,或至少是一個國家的一切公民,或一個社會的一切成員,都應當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 「衡量什麼算自然法權和什麼又不算自然法權的標準,則是法權本身最抽象的表現,即公平。」 「平等是正義的表現,是完善的政治制度或社會制度的原則。」這些都說明了公平對社會關係、社會制度的重要意義。並且,馬克思恩格斯本人也無時不充滿著追求公平正義的激情。馬克思指出:「為自己的家園而奮鬥的講求功利的智力跟不顧自己的家園為正義事業而鬥爭的自由的智力當然是不同的服務於某個特定目的、某種特定事物的智力同支配一切事物和只為自己服務的智力是有根本區別的」。面對資本主義的不平等,馬克思憤慨地指出:「沒有一種動物尤其是有思想的人是戴著鐐銬出世的」。馬克思認為,作為社會關係主體的人,應該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他指出:「承認真理、正義和道德是他們彼此和對一切人關係的基礎」,並「努力做到使私人關係間應該遵循的那種簡單的道德和正義原則,成為各民族之間關係中至高無上的準則。」馬克思主義還申明了自己對公平正義的主張:人類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是對公平正義的最高設想。

    馬克思主義還指明了實現公平正義的根本途徑。恩格斯深刻地指出了資本主義公平正義的虛假性:「『正義』、『人道』、『自由』等等可以一千次地提出這種或那種要求,但是,如果某種事情無法實現,那它實際上就不會發生,因此,無論如何它只能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幻想。」並且預言,「從今以後,迷信、偏私、特權和壓迫,必將為永恆的真理,為永恆的正義,為基於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剝奪的人權所排擠」。不僅如此,馬克思主義還認為,追求公平正義不應只專注於對分配公平的爭取,更應該從根本上為建立能夠實現公平正義的社會制度而奮鬥。「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產主義制度下才可能實現,而這樣的制度是正義所要求的。」《共產黨宣言》一語中的地指出,「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之所以這麼講,原因就在於私有制是一切不公平、不正義的制度根源。因此,只有最終消火私有制,才能完全徹底地實現公平正義。馬克思主義對公平正義的理解使早期中國共產黨人不但堅定了追求公平正義的信念,而且更科學地理解了公平正義的含義,明確了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歷史條件和現實途徑,並使這一政治基因在長期的革命和實踐中得以充分展開。

相關焦點

  • 追求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
    原標題:追求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 公平正義是千百年來人類不懈追求的一種美好社會理想和願望,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也是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的政治主張和價值追求。 公平正義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保持先進性純潔性的基本追求 從根本上說,公平正義與一定社會生產關係相適應,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就是公平合理的、公正正義的,否則就是不公平合理、不公正非正義的。從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程來看,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主張和奮鬥目標,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切實體現。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理論特質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價值取向。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追求的公平正義,是對馬克思主義公平正義觀的繼承和發展,體現了我們黨的奮鬥理想和價值追求,符合中國國情、根植中國大地,具有鮮明的理論特質。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正義觀強調生存的優先性。
  •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法治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法治不僅要求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善的執法機制、普遍的法律遵守,更要求公平正義得到維護和實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強調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政法戰線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 俞可平:公平正義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尺度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直接把公平正義當作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一個實質性的飛躍。怎麼理解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先看改革的出發點。把公平正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就是要按照公平正義的標準來尋找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破除損害公平正義的體制機制障礙。再來看落腳點。
  • 堅持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公平正義作為反映利益關係特別是分配關係合理性的一種價值理念和價值標準,是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永恆主題,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堅持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堅持社會公平正義是我黨的一貫主張 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作為一項政治主張和目標,並一直在為實現這一政治主張和目標而奮鬥。
  • 不斷為社會公平正義增權重
    我們內心深處在追求什麼?我們為什麼會產生各種不滿意?等等這些問題看起來很複雜,也許每個人也有不同的回答。但是,從價值的層面看,核心都是四個字「公平正義」!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創造奇蹟、取得勝利,就是因為黨代表著、追求著公平正義。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如此。深改組成立千日,平均37天召開一次會議、每次會議平均審議6份文件,如此辛勞為什麼?就是要不斷為社會增加公平正義的權重。
  • 劉俊祥:如何通過國家治理現代化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民主法治機制和政府善治機制的不同結合,形成了不同國家的政治公平實踐模式。十八屆三中全會在繼承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經驗成就的基礎上,提出了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中國之道,即融合民主法治機制和政府善治機制的國家公平治理機制。這就是要走以國家公平治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中國特色之路,也就是要探索中國特色國家公平治理的體制制度及其實現機制。
  • 光明日報:怎樣理解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新要求?
    原標題:怎樣理解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新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一個新要求,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順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 雲付平:公平正義是人類的共同價值
    原標題:公平正義是人類的共同價值 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價值目標,是全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價值理念。公平正義是全世界人民一直追求的理想,具有共同性。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訴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 人民日報: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取向
    讀者提問:有人認為,公平正義是「普世價值」,沒有「姓資」「姓社」之分。對此應如何看?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 楊 靜               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永恆追求的理想和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 讓社會更加公平正義和諧有序 訪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副院長...
    涵蓋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將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這是14億中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告別以往分步實施、單行民法的裡程碑事件,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高度體現。作為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突出彰顯了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是完善法治的重要法律保障。
  • 牢牢把握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著力點
    牢牢把握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著力點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講話精神  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主要集中在發展、改革、制度、司法等方面,這也是我國當前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點、難點和著力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我們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指明了方向。
  • 公平正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的價值體現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顯著優勢」,社會公平正義涉及養老、教育、社會保障、房價等民生領域,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追求是最基本的社會問題,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後,越發凸顯了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實踐意義。
  • 周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公平正義思想-中國法院網
    第一個問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公平正義思想  習近平公平正義思想,根植民族復興新時代,指引法治建設新徵程,在馬克思主義公平正義觀中國化進程中,在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理論和實踐中,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  一、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含義  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共同價值追求,是我們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
  • 政治哲學與公平正義 _中央黨校哲學部專家談「面向中國問題的哲學...
    從思想史來看,政治哲學一直以正義為核心課題,所以從政治哲學視角來認識和處理公平正義問題有其獨特的優勢。  當然,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對正義有著不同的理解,也會形成不同的正義觀。公平正義是正義觀的一種。按照我的理解,公平正義的意思是公平的正義,強調公平為特徵的正義。中央文件原來用的是公平和正義,後來中央文件去掉了「和」字,直接用「公平正義」這個概念。有沒有「和」字,意義大不一樣。
  • 堅持黨的絕對領導 促進司法公平正義
    在新時期,作為擔負守護公平正義、構建社會和諧的審判機關,始終堅持黨的絕對領導,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一、堅持黨的絕對領導,是由黨的性質和地位所決定的《黨章》開宗明義闡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 法治中國守護公平正義之光——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
    光明日報 記者靳昊  法治是凝聚社會人心的「最大公約數」。「十三五」期間,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法治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蹄疾步穩、成效斐然。
  • 基本權利·差別原則·社會正義——讀《市場是公平的》
    在這個世界中,人們共享的追求是有關機會。對個人機會甚於集團的強調,並不等於拒絕社會正義,而是對實現那種理想的一種解釋。不妨就叫它美式社會正義。而筆者讀了《市場是公平的》後,覺得任一有開闊思想視界的人未必想把自由市場公平僅僅稱作美式社會正義,因為自由市場公平論所闡發、展示的思想境界無遠弗屆、無所不包。而這些都是兼容並包的目標追求,恰與自由市場公平論的主旨相合。
  • 房縣: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
    4月8日上午,房縣縣委政法委召開2019年第一次全委會會議,傳達上級有關會議精神,集中學習《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安排部署全縣政法工作。房縣縣委書記蔡賢忠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持續加強和改善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強化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加強自身建設,增強履職盡責本領,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不斷開創政法工作新局面,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 人民日報評論員: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法治不僅要求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善的執法機制、普遍的法律遵守,更要求公平正義得到維護和實現。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強調要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司法制約監督,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是我們黨追求的一個非常崇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