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在舊中國的歷史黑暗中撥雲見日並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園,之所以能在中華民族苦難深重的危機關頭勇於擔當、敢於犧牲、善於攻堅,之所以能由弱到強成長為一個擁有8000多萬黨員的堅強執政黨,就在於其自身具有追求公平正義的政治基因。對公平正義的追求是中國共產黨創立的重要思想動因;黨的指導思想蘊含著追求公平正義的生長基因;公平正義基因在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家園中世代傳承;中國共產黨的奮鬥歷程是公平正義基因的本源驅動和價值實現。面對我國在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上出現的新考驗,中國共產黨人必將一如既往地以勇於擔當的政治責任和善於攻堅的政治智慧去應對和解決。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公平正義;政治基因
[收稿日期]2012-06-03
[作者簡介]尹建軍(1976-),男,河南沈丘人,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及社會發展研究。
黨的十七大指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主張,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一定意義上講,中國共產黨近一個世紀的奮鬥歷程就是一個不懈追求、實現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過程。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在黑暗籠罩中撥雲見日並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園,之所以能在中華民族苦難深重的危機關頭勇於擔當、敢於犧牲、善於攻堅,之所以能由弱到強成長為一個擁有8000多萬黨員的堅強執政黨,就在於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初就具有追求公平正義的政治基因。
一、對公平正義的追求是中國共產黨創立的重要思想動因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人民反抗腐朽王朝和落後社會制度的鬥爭始終未曾停歇,其力量之源就在於對平等、均富、大同等美好社會的嚮往,也就是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及至近代,階級壓迫、民族危機越是加劇,人們對公平正義的期盼就越強烈,並且隨著反抗、革新、尋路等探索實踐的推進,對公平正義的理解及實現途徑也逐步走向科學和現實。
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次思想啟蒙運動,既在科學、民主等思想領域促成了民智大開,也在救國、尋路等實踐領域促進了民族自覺,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正是在此時孕育並成長起來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追求平均的觀念和實現大同理想的文化底蘊是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救亡圖存、為民請命的思想基礎。從馬克思主義理論開始傳入中國的第一天起,它就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平等、共富、大同等價值觀緊緊結合在一起,不僅贏得了許多以中華崛起、民族復興為理想的知識分子的認同,也獲得了許多渴望和平安寧生活的底層民眾的支持。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等理想人格,在當時情境下無不和共產主義信仰的旨趣、指向不謀而合,相互呼應。陳獨秀、李大釗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傳播做出了突出貢獻,時有「南陳北李」之說,以二人為例大致能體現出當時創黨先驅人物的公平正義思想。
陳獨秀的公正思想是在其不斷求索的奮鬥經歷中逐漸萌發和深化的。1897年9月陳獨秀讀到《時務報》關於反對民族壓迫主張救亡的文章後,開始萌生為民族國家追求公平正義的思想。1904年,在從東北回到安徽,看到殘酷的社會現狀後,陳獨秀在一首詩中寫道,「今知枕弱橫葬滄海東,男兒壯舉何悲泣」。鮮明地體現出他立志扶助貧弱、維護公平正義的志向。1920年,陳獨秀在《談政治》一文中寫道:「我們要明白世界各國裡面最不平最痛苦的事,不是別的,就是少數遊惰的消費的資產階級,利用國家、政治、法律等機關,把多數極苦的生產的勞動階級壓在資本勢力底下,當做牛馬機器還不如」。他特別提到教育公平:「全國多設大學,各大學中多收絕對不限資格的自由旁聽生。學術界自然不能免只有極少人享有的部分,這種貴族式的古董式的部分,總得使他儘量減少才好。」他還認為,必須通過階級鬥爭消滅剝削,才能實現真正的平等。「過此以往,必待剝削制度消滅,因之階級消滅,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界限消滅,夫然後乃有真正全民平等之一境。謂階級存在而全民得以平等者,非有意欺世亦自為童稚。」
李大釗同樣具有強烈的公平正義追求。1916年李大釗在北京大學工作期間,在向毛澤東、楊開慧等講述如何在惡劣環境中堅持鬥爭時,曾提及他引以為榮的名言:「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表達了他為實現國家公平正義而敢於擔當的堅貞品格。1918年,李大釗撰文《強力與自由政治》,其中談到 「自由政治」時,他認為公平是「自由政治」的精神實質,「(自由政治之精神)不在以多強少,乃在使一問題發生時,人人得以自由公平之度,為充分之討論,翔實之商榷,而求一公同之認可」。在《平民主義》一書中,他認為,有了公平政治機關才能服務人民,「純正的『平民主義』,就是把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一切特權階級,完全打破,使人民全體,都是為社會國家作有益的工作的人,不須用政治機關以統治人身,政治機關只是為全體人民,屬於全體人民,而由全體人民執行的事務管理的工具」。李大釗為追求公平正義、宣傳馬克思主義不惜以身殉國,臨刑前的大義凜然更顯示了他為實現公平正義不畏犧牲的真正共產黨人品格。除陳獨秀、李大釗外,毛澤東等其他黨的創始人也都體現出對公平正義這一遠大政治理想的追求與奮鬥。正是對公平正義這一價值目標的執著才培育了前驅們優秀的政治素養和遠大的政治抱負,正是這樣一批追求公平正義的民族先鋒們先知先覺、奔走呼號、奮不顧身,才催生了改變中華民族前途和命運的偉大力量——中國共產黨。
二、黨的指導思想蘊含著追求公平正義的生長基因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而實現公平正義正是馬克思主義的崇高社會理想。
馬克思主義的整個理論體系中都貫穿著對公平正義的重視和追求。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一切人,或至少是一個國家的一切公民,或一個社會的一切成員,都應當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 「衡量什麼算自然法權和什麼又不算自然法權的標準,則是法權本身最抽象的表現,即公平。」 「平等是正義的表現,是完善的政治制度或社會制度的原則。」這些都說明了公平對社會關係、社會制度的重要意義。並且,馬克思恩格斯本人也無時不充滿著追求公平正義的激情。馬克思指出:「為自己的家園而奮鬥的講求功利的智力跟不顧自己的家園為正義事業而鬥爭的自由的智力當然是不同的服務於某個特定目的、某種特定事物的智力同支配一切事物和只為自己服務的智力是有根本區別的」。面對資本主義的不平等,馬克思憤慨地指出:「沒有一種動物尤其是有思想的人是戴著鐐銬出世的」。馬克思認為,作為社會關係主體的人,應該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他指出:「承認真理、正義和道德是他們彼此和對一切人關係的基礎」,並「努力做到使私人關係間應該遵循的那種簡單的道德和正義原則,成為各民族之間關係中至高無上的準則。」馬克思主義還申明了自己對公平正義的主張:人類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是對公平正義的最高設想。
馬克思主義還指明了實現公平正義的根本途徑。恩格斯深刻地指出了資本主義公平正義的虛假性:「『正義』、『人道』、『自由』等等可以一千次地提出這種或那種要求,但是,如果某種事情無法實現,那它實際上就不會發生,因此,無論如何它只能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幻想。」並且預言,「從今以後,迷信、偏私、特權和壓迫,必將為永恆的真理,為永恆的正義,為基於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剝奪的人權所排擠」。不僅如此,馬克思主義還認為,追求公平正義不應只專注於對分配公平的爭取,更應該從根本上為建立能夠實現公平正義的社會制度而奮鬥。「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產主義制度下才可能實現,而這樣的制度是正義所要求的。」《共產黨宣言》一語中的地指出,「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之所以這麼講,原因就在於私有制是一切不公平、不正義的制度根源。因此,只有最終消火私有制,才能完全徹底地實現公平正義。馬克思主義對公平正義的理解使早期中國共產黨人不但堅定了追求公平正義的信念,而且更科學地理解了公平正義的含義,明確了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歷史條件和現實途徑,並使這一政治基因在長期的革命和實踐中得以充分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