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法治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法治不僅要求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善的執法機制、普遍的法律遵守,更要求公平正義得到維護和實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強調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政法戰線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緊密聯繫我國法治建設實際,統籌整合各方面資源和力量,突出政法戰線的關鍵作用,多措並舉,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樹立法治信仰。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強調,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離不開法治,改革開放越深入越要強調法治。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廣大政法幹警必須把法治理念、法治精神融入工作和生活,心中高懸法律的明鏡,手中緊握法律的戒尺,切實做到守法律、重程序、講規矩。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以實際行動帶動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法律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

  推進司法公正。公正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個錯案的負面影響足以摧毀九十九個公正裁判積累起來的良好形象。推進司法公正,要求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要支持政法單位開展工作,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要求司法機關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按照權責統一、權力制約、公開公正、尊重程序的要求,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要求司法人員牢固樹立公平正義理念,尊重憲法法律權威,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要求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以公開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潔。

  維護人民權益。公平正義是我們黨追求的非常崇高的價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了我們必須追求公平正義,保護人民權益、伸張正義,人權保障是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的基本原則,貫穿法治建設始終。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伴隨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維護和促進人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儘管如此,我國的人權保障還有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加強人權的法治保障,絕不允許對群眾的報警求助置之不理,決不允許讓普通群眾打不起官司,決不允許濫用權力侵犯群眾合法權益,決不允許執法犯法造成冤假錯案。為此,要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體系;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建立健全社會矛盾預警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協商溝通機制、救濟救助機制,暢通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法律渠道;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強化法治反腐。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大力推進法治反腐,全方位扎牢制度的籠子,為加強人權法治化保障提供有力支撐。1978年,各級檢察機關設立反貪汙賄賂和法紀檢察內設機構,嚴厲打擊各類貪汙賄賂瀆職犯罪;1995年和2005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分別成立反貪汙賄賂總局和反瀆職侵權局;2007年,設立國家預防腐敗局;2018年,通過憲法修正案並制定監察法,組建國家監察委員會,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法治反腐永遠在路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繼續全面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加強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深化腐敗問題多發領域和環節的改革,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加強法治反腐能夠確保人民群眾在國家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確保黨的群眾路線的貫徹落實。加強法治反腐,要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建設一支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高素質政法隊伍,不斷築牢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思想基礎,不斷提高政法隊伍的整體素質,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奠定人才基礎。(作者:張慧,系湖南省廉政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41124911027

相關焦點

  • 追求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
    原標題:追求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 公平正義是千百年來人類不懈追求的一種美好社會理想和願望,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也是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的政治主張和價值追求。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要「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就大大深化了十六屆六中全會把「公平正義」作為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之一的認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公平正義已經成為廣大人民不懈追求的核心價值。
  • 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公平正義的探究和思考
    公平正義是衡量一個國家和社會文明發展的標準,也是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之一。滿足公民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提升公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必須具備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較好的物質條件。而制度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建立和諧社會是全體人民的共同目標,更應當是司法工作的價值體現,社會公平和正義落實到司法機制上就是要保證司法和諧。
  • 公平正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的價值體現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顯著優勢」,社會公平正義涉及養老、教育、社會保障、房價等民生領域,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追求是最基本的社會問題,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後,越發凸顯了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實踐意義。
  • 人民日報: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取向
    讀者提問:有人認為,公平正義是「普世價值」,沒有「姓資」「姓社」之分。對此應如何看?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 楊 靜               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永恆追求的理想和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 法治公安,打造公平正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公安工作會議上強調,公平正義是執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線。公安機關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擔負著重大職責使命。要聚焦法治公安建設目標,堅持不懈推進執法規範化建設,著力解決執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切實把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要求落實到每一項執法活動和每一個執法環節,更好地維護人民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理論特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 ...制度面對面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如何保證公平正義?
    一 法治建設顯成效法官,在人們印象中大都是在法庭上正襟危坐,手握法槌定分止爭。然而,有那麼一群法官需要時常走出法院大樓,背著國徽去開庭。在高山峽谷、雪原草地、田間地頭、海島漁村,都能看到他們主持正義的身影。這些基層法官身後的國徽,彰顯的是法治的尊嚴和公平,映照的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點滴進步和成效。
  • 堅持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公平正義作為反映利益關係特別是分配關係合理性的一種價值理念和價值標準,是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永恆主題,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堅持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在具體實踐中追求社會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作為一個歷史範疇,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具體的相對的公平正義體現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方面面、各個時期。
  • 雲付平:公平正義是人類的共同價值
    原標題:公平正義是人類的共同價值 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價值目標,是全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價值理念。公平正義是全世界人民一直追求的理想,具有共同性。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訴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 人民法院要把維護公平正義作為使命追求
    人民法院學習理解、領會貫徹十八大精神,最令人振奮的就是十八大報告將維護公平正義作為「八項必須堅持」之一,提到了嶄新高度,明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真誠回應了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新期待。將實現「三個公平」貫穿於「五位一體」總布局的全過程,要求「黨員幹部要做公平正義的維護者」。
  • 社科院法學所所長:更加重視通過法治實現公平正義
    ●"人多則正當性與合理性就多"的所謂邏輯,在以往發生的許多頗具規模的群體性事件中,被一再使用甚至複製推廣,以致成為某種負能量的"社會共識"●鑑於當下中國社會缺乏對"公平正義"的基本共識和評判標準的現狀,應更加重視通過法治實現公平正義●法治社會追求權利的公正、機會的公正、規則的公正、過程的公正、程序的公正,只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切實做到科學立法、
  • 從社會層面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自由:社會主義社會的價值追求  自由,是人類嚮往和追求的一種美好價值形態,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價值追求。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到「真正的自由,並不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而是可以自由地做正確的事情」;從「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 吳建雄 | 在戰「疫」中彰顯公平正義的法治保障
    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不僅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根本立場和本質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期以來,中國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加強人權法治保障,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
  •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資本主義法治思想的比較
    這一點是社會主義和人民共和國的性質規定和要求的,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當年作為革命黨以及如今作為執政黨始終追求的。這還意味著,第一,中國社會主義法治絕不是為法治而法治,不是為了追求抽象的法治形式完美或完整,或要符合某個外國的模式。中國法治之優劣高下的最後判斷標準是要儘可能滿足中國人民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的需要,無論是法律體現的價值和社會共識,還是法治得以落實的形式。
  • 人民日報評論員: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法治不僅要求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善的執法機制、普遍的法律遵守,更要求公平正義得到維護和實現。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強調要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司法制約監督,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是我們黨追求的一個非常崇高的價值。
  • 法治中國守護公平正義之光——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
    光明日報 記者靳昊  法治是凝聚社會人心的「最大公約數」。「十三五」期間,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法治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蹄疾步穩、成效斐然。
  • 人民論壇:公平正義的陽光為何普照
    讓憲法精神活起來、紮下根,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進人民心田,折射出法治中國建設的實實在在成效。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探索實踐,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提供了根本保障,也為新時代推進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設提供了重要經驗。
  • 不斷為社會公平正義增權重
    我們內心深處在追求什麼?我們為什麼會產生各種不滿意?等等這些問題看起來很複雜,也許每個人也有不同的回答。但是,從價值的層面看,核心都是四個字「公平正義」!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創造奇蹟、取得勝利,就是因為黨代表著、追求著公平正義。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如此。深改組成立千日,平均37天召開一次會議、每次會議平均審議6份文件,如此辛勞為什麼?就是要不斷為社會增加公平正義的權重。
  •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融入法治中國建設
    要充分認識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引領作用和法治的規範保障作用,為推動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 【四川日報】馬忠 謝院霞:強調人民權利 重視公平正義 敬畏法律存在
    公平正義:堅持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崇高理念在闡釋法治問題時,恩格斯特別重視公平正義,並對這一法治理念進行了多次論述。恩格斯在《論住宅問題》裡指出,所謂公平「始終只是現存經濟關係的或者反映其保守方面、或者反映其革命方面的觀念化、神聖化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