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讀蘇軾:人間有味是清歡!淡,是生活的真味。

2020-11-13 瑞坤朋友圈

北宋文化大家多,每一顆閃耀的巨星都會有其耀眼的地方。人的際遇及成就受諸多方西的影響,但作為處江湖之遠的草根,我最欣賞與羨慕的還是蘇東坡。

蘇東坡在政治或文學上的成就或不是最高,但我想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而我心中的蘇東坡,不是因為他在政治或文學上傑出的成就,而是他用一顆詩意的心,活在當下,把詩與遠方過成生活的日常。庚子年的開端,異常艱難。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許多人寧靜的生活。大家在焦慮和恐慌的侵襲下變得提心弔膽,惴惴不安。如何在艱難的歲月裡優雅的去生活。蘇軾給了我們滿分的回答。



巜浣溪沙.細雨微風作曉寒》

宋.蘇軾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微晴灘。入唯清洛慚漫漫。

雪落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真是一個生活大家。他一生顛沛流離,數次被貶,但他從沒有被不公的命運打垮,反而用一份超然的氣度和曠達的胸襟,樂觀豁達的面對命運,把詩和遠方過成生活的日常。

沒有吃的,他自己做;沒有住的,他自已建;沒有喝的,他自已釀。

在生命的低谷,他變成了一個生活大家。吃成了美食家,修成了建築家,寫成了書法家,從而用樂觀、豁達、的態度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熠熠生輝。他從不怨天尤人,而是接受命運。

元豐七年,距離蘇軾被貶謫黃州已經過去四年。

又是一個冬末春初,在細雨斜風的山中,蘇軾和好友遊完了南山,在一間農戶家中歇息,喝著一杯淡淡的清茶,吃著山間新長出的野菜。

他寫下了那句著名的:「人間有味是清歡。」

什麼是「清歡」?。

清者,淡也。清歡,就是清淡的歡愉。

坦然面對仕途的大起大落,處江湖之遠,就走進自然,感受農家素樸的清茶淡飯生活,把艱苦的生活當作人生的修行。

年少輕狂時,我們總有太多的欲望,酒要最烈,愛要最濃。渴望繁華富麗,總希望自己可以轟轟烈烈地過上此生。但是,當我們嘗遍人生的酸甜苦辣,你會發現,人生有味是清歡,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真味。



人間有味是清歡。每一天,讓我們用心去感受生命的歡愉。像塵世紛擾,充滿著未知與不確定,心安,就是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

我們的人生不論面對多麼艱難的處境,始終保持內心的平靜安然,隨遇而安,心安樂處,便是身安樂處。我們不能決定人生的走勢,卻能決定自己用何種心態,去過完這充滿遺憾的一生。

就蘇東坡那樣,即使處江湖之遠,也可以生活過得有滋有味。人間有味是清歡!淡,是生活的真味。

相關焦點

  • 蘇軾的生活哲學:人間有味是清歡
    中午,他們在一戶農家歇息吃飯,當喝著農家浮著雪沫乳花的小酒,吃著山野裡的蓼菜、茼篙、新筍時,蘇軾突然來了詩性靈感,他將一路上的景致結合自己的感受,寫下了一首厥詞《浣溪紗·細雨斜風作小寒》: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 詩詞品讀:蘇軾·人間有味是清歡
    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試問嶺南應不好,人間有味是清歡。浣溪沙宋·蘇軾細雨斜風作曉寒,人間有味是清歡。= 釋義 =1.細雨斜風:唐韋莊《題貂黃嶺軍官》:「斜風細雨江亭上,盡日憑欄憶楚鄉。」2.媚:美好。此處是使動用法。灘:十裡灘,在南山附近。3.洛:洛河,源出安徽定遠西北,北至懷遠入淮河。
  •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這闋詞,蘇軾在旁邊寫著「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原來是蘇軾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裡喝了浮著雪花沫乳花的小酒,配著春日山野的蓼菜、茼蒿、新筍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然後自己讚嘆著:「人間有味是清歡!」
  • 人間有味是清歡
    承襲大唐文脈,宋代文壇異彩紛呈:範仲淹、晏殊、歐陽修、蘇軾、辛棄疾、陸遊、李清照……其中之一的蘇軾一生顛沛,卻始終保持了人格高尚,始終胸懷天下與民生,偏偏還要才氣充盈,「幼而好學」,21歲名動京師,其詩自成一家,其文獨步天下, 其詞開豪放派先河,其書狂龍舞蛟,其畫氣韻豐然,甚至精通金石, 甚至飯不夠吃就要一小塊地自己開墾,甚至想吃肉就自己下廚……
  • 《書香司法》|《人間有味是清歡》,你值得讀一讀!
    《書香司法》|《人間有味是清歡》,你值得讀一讀!▎朗讀者有話說大家好,我是市司法局行政複議科的林灝昕,今天我為大家朗讀的是林清玄的《人間有味是清歡》。林清玄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文章簡約、明快,極富禪理,讀他的書能夠讓人收穫內心的寧靜與平和。
  •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生活要慢慢地過
    隔了這麼多年,居然還能走進圖書館,還能堅持著讀幾本書,終歸是不錯的。學問或許沒有長進,至少心靈還是寧靜的。安靜的圖書館裡,落針可聞。在書的海洋裡徜徉,人身上的銅臭氣也淡了,紅塵的喧囂也遠去了,心裡是一派寧靜。記不得有多久沒有將自己這樣浸染在書香裡了。除了聽書,半年多沒有拿起過書本了。再次拿起,看著那些清雅娟秀的文字,聞著那淡淡的書香,心也就跟著酥軟了。
  • 蘇東坡的人間有味是清歡你真讀懂了嗎?
    「人間有味是清歡」這句話最近挺流行,好像既有同名書又有同名的電視劇。大家都知道這是蘇東坡《浣溪沙》裡的名句。但這首看似平淡的詩句裡,卻有著不為人知的玄機。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是蘇東坡化用杜牧的詩句。人間有味是清歡。一般書本都會這樣解釋:通過……表現東坡對平靜的疏淡而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和嚮往。真的是這樣嗎?元豐七年,蘇東坡四十八歲,遠沒有到「約它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的年齡。古代哪有讀書人不想報效朝廷、建功立業呢?
  • 蘇軾「人間有味是清歡」中「清歡」何意?讀上一句,才知它有多美
    因為高考年年都有古詩詞鑑賞題,而且一般題中的詩詞都是課外的古詩詞,所以每年老師們都會出一些模擬題。這次,她出了一道這樣的題:你如何理解蘇軾的「人間有味是清歡」。題目中,也把蘇軾這首詞的全詞印了出來:《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 蘇軾:揀盡寒枝不肯棲,人間有味是清歡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餘浩嘆。人間有味是清歡。我們總以為山珍海味最好吃,其實山上的野菜才是最好吃的。「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
  • 蘇軾的「人間有味是清歡」,在佛教徒林清玄的筆下,充滿了禪意……
    他不但心中有佛,修行之餘,還將參禪的感悟滲透到文字當中,以語言呈現對佛法的心領意會。讀林清玄的文章,你會發現充滿禪意的筆墨隨處可見,甚至於一些作品的名稱,例如《紅塵菩提》、《有情菩提》等等,也是禪意滿滿。
  • 蘇軾:人間有味是清歡。人生至高境界,原是內心那份淡然從容
    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灘邊稀疏的柳樹似乎在向剛放晴後的沙灘獻媚,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漸流漸見廣遠無際。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的野菜,人間真正有味道的還是清淡的歡愉。宋代大文豪蘇軾於斜風細雨中感受煙籠疏柳、清洛流遠的靜默安然,在清茶野菜中品味那份淡中有味的意趣,才明了,原來內心深處的那份淡然從容才是生活當中最美的本色。
  • 美文|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詞的上片寫沿途景觀、早春景象,下片寫作者與同遊者遊山時以清茶野餐的風味,作品充滿了春天的氣息,洋溢著生命的活力。結尾那句「人間有味是清歡」尤其充滿了哲理,透露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反映了進取向上的精神,因此成為世人津津樂道的千古名句。 什麼是「清歡」呢?
  • 詩詞 |「人間有味是清歡」,隨時愉悅自己是一項必備的能力
    2017年,有一部都市劇叫《人間至味是清歡》,在湖南衛視熱播。人間有味是清歡。劉倩叔,這個人並不清楚具體是做什麼的,只知道他父親曾經在蘇軾的老家四川眉州工作過,他們應該是幼時的好友。浣溪沙,是六句七言的體制,前三句是上片,寫去爬山的沿途景觀,早上有點寒冷,下著細雨,吹著斜風,遠處的河灘上,淡淡的雲霧之中有一排柳樹,淮河邊上顯得一片茫茫。
  • 至美人生心境:人間有味是清歡
    讀到蘇軾這句「人間有味是清歡」引起了我情感的共鳴,它與我們心靈是契合的,這既是我們追求的至美人生心境,也是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那些推崇「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難免膚淺,跟動物又有何區別?
  • 濃到極致平淡,人間有味清歡
    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這厥詞,蘇軾在旁邊寫著「元豐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原來是蘇軾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裡喝了浮著雪沫乳花的小酒,配著春日山野裡的蓼菜、茼篙、新筍,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然後自己讚嘆著:「人間有味是清歡!」
  • 自在生活,有味清歡
    自在生活,有味清歡—林清玄《凡事喜悅,自在生活》讀後感折一段午後時光,掌一杯清茶,執一本書,細細品味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我們都在為理想的目標拼搏奮鬥,我們努力追逐風的方向,但卻忘了怎麼回頭,於是那顆本該純淨的心被悄悄蒙上了塵埃,在混沌中來回輾轉,逐漸迷失自我,再也無法獲得那份清雅與自在。其實每一天的生活就像一杯清茶,我們如果能保持一份賞百花,看秋月,吹夏風,觀冬雪的愜心,那生活裡必當是澄明幽靜、清澈無染的。
  • 細雨斜風作曉寒,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這首詞作於元豐七年,蘇軾貶謫黃州。四年後被任命為汝州團練副使,《宋史》有載,宋神宗手札移軾汝州,「人材實難,不忍終棄」之語。元豐七年蘇軾離黃州赴汝州,心情無比輕鬆,應該很像李白放還時「輕舟已過萬重山」的那種快意與放鬆,這一路上,他所遊甚廣,到訪廬山,那首著名的《題西林壁》便創作於此時,還到江西筠州看望了弟弟子由,後來到金陵與王安石酬唱數日,且有買田千畝,相偕歸隱之約。七年歲末,蘇軾到泗州上書朝廷,想回宜興修養,一日與友人劉倩叔相約遊南山,便寫了此詞。
  • 原創作者:徐銀秋|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談吃·清談閒語文/徐銀秋一代大文豪美食家東坡先生曾經作詩云「人間有味是清歡」。世人只知其一不知深意。這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就是來自於蘇軾的《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我們知道蘇軾發明的東坡肉成為了美食界的美談,卻也有人對東坡先生的清淡美食津津樂道,醉在其中。我就是其中一個。
  • 當你感到人生不如意之時,讀一讀蘇東坡的浣溪沙: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元豐七年(1084)12月24日,蘇東坡跟泗州劉倩叔一起遊覽南山。冬天的早晨天上下著細雨,應該算是毛毛雨,吹著的一點點風帶起了絲絲寒意,晌午過後,天空飄著淡淡的雲霧和河岸邊上稀疏的楊柳,使得下午放晴後的沙灘顯得更嫵媚。
  • 詩詞賞析|大吃貨蘇軾的哲思:酸甜苦辣都嘗遍,人間有味是清歡
    文人世間最有滋味,最值得在日後留念的事情往往不會是那些表面排場大但實際空洞無味之事,而是一些清新淡雅的時刻,那才是洋溢著幸福的清歡之時。於蘇軾而言,比他懂美食的沒有他文採高,比他文採高的(其實這也很難找)沒他懂美食,作為中國幾千年歷史上最牛逼的文藝青年與吃貨,嘗過的美食數不勝數,創造過許多飲食精品,但與此相對的是一生的宦海沉浮,幾起幾落。有得意有蒙難,心已死灰時人生又似乎有了起色,高興還來不及時又痛失幼子,顛沛的旅途中幾乎身無黃白之物,飲食與生活,酸甜苦辣,味味皆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