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畫壇上,一個畫家在與畫壇泰鬥陳佩秋先生並不相識的情狀下而得其稱賞點讚者,並不多見;而因這位畫家作品的清逸高古而三次信筆為其品評題詞者,更為絕少,而國畫家李福林就是這絕少中的一位。
做到這一點,李福林靠的絕非幸運,而是實力。「八大逸意」「形神皆似」「朱耷餘韻」,這是陳佩秋先生對其作品的概論和評介。
李福林生於1951年,山東濟寧人,先後畢業於山東省工藝美院和曲阜師範大學藝術系。深得張立釗、郭志光、魏啟後、楊象憲、陳我鴻、楊碩等書畫大家的親傳。他的畫重筆墨、尚意趣,取法高古,放任恣縱,簡潔洗鍊,清逸橫生,盡得中國花鳥畫的大寫意精神。
2早在1988年,著名藝術和美術評論家力群先生因事來濟,偶見李福林一幅小品墨竹,賞賚心動,欣然為他當時在人美出版的畫集作序曰:「我畫竹十載,看了他的風竹,亦大為喜愛。他的一幅取材於孔府後花院的橫幅風竹,未曾畫筆直的竹杆,就顯得與眾不同,而竹葉用墨的濃淡及其排列變化,則既自然又有瀟灑之感,既獲造化之風韻又有無限的情趣,則顯示作者的功力和才華……李福林不過四十,已取得現有成就,唯其年輕,則前途無量也。」
那一年,李福林37歲。力群先生的稱賞,無疑為他藝術之路的前行增添了無窮動力,他也由此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火熱情懷,投身藝海,酬謝知遇。
2013年5月31日,海派名家周傳玉先生將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李福林畫集》呈陳佩秋先生過目,時年已93歲高齡的陳佩秋先生觀後大喜,並稱賞說:「你這位老鄉畫得非常好。學八大,不容易,而且他學八大有變化,墨好,筆觸也好,我見過很多學八大的,卻沒他畫的好。」
陳佩秋先生不但是中國泰鬥級的國畫家,同時也是名揚海內外的書畫鑑定家,老先生的肯定和讚賞,給了40餘年如一日仍矢志不渝的李福林莫大的鼓舞,也更堅定了他前行的信心。
那一年,李福林62歲,墨成池,筆成冢,紙成山……老驥伏櫪,壯心不已。多年前,北京一名畫家偶觀李福林的作品,脫口評介道:「此人的畫很乾淨,沒有銅臭氣,不容易。」
此評一出,李福林感同身受,欣慰不已,視為同道知己。在他看來,學習中國畫,首先要具備一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廣闊胸懷,學畫先做人,做一個正派的人,心正則畫正,心不正則筆不正,筆不正則書畫不正。他甚至強調,筆是思想的靈魂,墨是思想的土壤,只有正確的靈魂在正確的土壤中生根,筆墨間揮灑潑就的,才能是既無愧於心更無愧於時代的偉大作品,才能撐起天下百姓喜聞樂見的精神天空。
在李福林看來,藝術的靈魂貴乎「新」和「難」。他本身的藝術根基立足於傳統,他對創新的觀念是相對而言的,始終堅信:沒有舊就沒有新。他細心鑽研國畫的繪畫元素,用精煉的線條和傳統的筆墨,去描繪景象的質感、體積和動感。他認為「新」是要經過知識和技巧的累積,而經驗的累積和駕馭技巧是費時費力的,這曲折艱難的過程就是「難」。
李福林作畫選材,心境闊達,梅蘭竹菊花鳥魚蟲皆可入畫,博採徐渭、八大、石濤和揚州八怪諸家之長,兼用篆、隸、狂草筆意入畫,色勁墨酣,古拙雄闊,獨創新境。其作品重整體,尚氣勢,講求用筆、施墨、敷彩、題款、鈐印等的疏密輕重,配合得宜。
李福林因以「草篆書」入畫,擬物不求寫實,狀在似與非似之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直抒胸襟、酣暢淋漓的「大寫意」筆墨風格。他酷愛梅蘭竹菊,畫竹竿以淡墨輕抹,葉以濃墨點出,疏密相間,富有變化,或伴以松、梅、石等,成為「歲寒三友」。畫菊則伴以巖石,或插以高瘦的古石,與菊花情狀相映成趣。菜蔬果品如竹筍、青菜、葫蘆、南瓜、桃子、枇杷、石榴等也一併入畫,生意盎然。作品色墨並用,渾厚蒼勁,深為藏家推崇。
自1973年以來,李福林作品不斷參加國內外舉辦的大型畫展和邀請展,1995年獲文化部優秀作品獎,《人民日報》《歐洲時報》《澳門日報》《大眾日報》、韓國月刊《美術世界》《中國書畫》《國畫家》、法國《絲綢之路》《中華新時代》等報刊雜誌以及山東電視臺都曾給予專題介紹;1988年應邀赴日本山口縣四城市舉辦畫展並進行藝術交流;1994 年應韓國月刊《美術世界》之邀赴漢城耕仁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1996 年應邀赴巴黎舉辦個人畫展;2012 年6 月赴美國參加「水墨聚焦——2012 走進聯合國書畫藝術展」;2013 年6 月赴巴林王國參加「水墨聚焦——2013 中國書畫藝術展」;2016 年6 月在山東省博物館舉辦《李福林中國畫展》;2019 年6 月作品在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展覽;1990 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李福林畫選》;1996 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李福林畫集》;2013 年2 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當代書畫名家李福林畫集》;2020年1月,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李福林畫集》。
縱觀李福林畫作,崇古卻不廢今,尚傳統卻力求突破,他的畫是以國學為根為基為土壤,深植下「心的憧憬」和「夢的求索」,在勤拙和苦奮潤養下脫塵而出的一道風景……那風景中暗含著千秋的忠義,吐放著華夏的底氣和神力,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揮別嚴冬酷夏寒秋後專為暖春而備的。
簡介:山東濟寧人,先後畢業於山東工藝美術學校、曲阜師範大學藝術系。現為曲阜師範大學客座教授,合肥工業大學客座教授,復旦大學中國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國書畫藝術委員會副主席。
(王長鷹 李建民 隋代國) 2020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