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23時45分迎來「處暑」節氣,
暑氣至此而止,
曠達涼爽的初秋華麗登場。
《處暑節氣:新涼直萬金》
作者丨宋英傑
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
處暑來了,怎麼理解處暑的「處」呢?
元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這樣解釋:「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顯然,處是停止、隱退之意,暑熱之氣到此結束。有人借用入伏、出伏的說法,將處暑稱作「出暑」,即擺脫了暑氣的困擾。處暑節氣不是說天氣就不熱了,而是一年之中最熱的天氣終於結束了。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按照陸遊的說法,雖然春夏秋冬各有其美,但體感舒適度最高的,還是暑熱消盡的新秋時節。
二十四節氣當中,按照炎熱程度來排序,第一名是大暑,第二名小暑,第三名是立秋。所以對於苦熬盛夏的人們來說,立秋只是名字給人了一種精神寄託,而處暑才是送來真實涼爽的節氣,所以處暑的人緣兒特別好,「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我們可以把處暑概括為「一出一入」:出,是出伏;入,是入秋。
處暑時,北方的雨季結束了,暑季也結束了,天氣變得乾爽了。所以在北方,處暑節氣如果稱作「秋爽」節氣,或許更為貼切。
清代《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了一則軼事:京師小兒懶於嗜學,嚴寒則歇冬,盛暑則歇夏,故學堂於立秋日大書「秋爽來學」。說的是在京城裡很多孩子懶得讀書,冬天歇冬,夏天歇夏。天冷、天熱都是不讀書的理由。所以到了立秋的時候,學堂就會貼出四個大字,「秋爽來學」。天氣既不冷也不熱,別再找藉口了,趕緊來學習吧。
現在呢,處暑時節正是秋季開學,「秋爽來學」的時候,宜人的天氣也是我們該好好學習的一個理由。
南方地區在處暑時節,是「處暑天還暑,仍有秋老虎」。江南地區,一般都要到秋分至寒露時節,才會陸續開啟夏秋更迭的進程。
在描寫初秋時節的眾多詩詞當中,我格外喜歡白居易的詩句:「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因為他抓住了初秋時節天氣的兩個變化,一個是風的變化,一個是雲的變化。
風的變化:
節氣物語說,小暑一候溫風至,立秋一候涼風至。就是從小暑節氣開始,風是熱烘烘的風;從立秋節氣開始,風是涼絲絲的風。
所謂「世態炎涼」,天氣層面由炎到涼的變化,首先並不體現在氣溫的變化上,而是體現在風帶給人們的體感變化上。這個時候的風,並不是呼呼啦啦吹襲人的獵獵西風,而是輕輕柔柔撩撥人的涼風,嫋嫋涼風。詩人抓住了這個細膩而微妙的時令差異。
雲的變化:
所謂「離離暑雲」,是那種灰黑濃密,甚至翻湧咆哮的積雨雲。人們說,「(農曆)五六月看惡雲,七八月看巧雲」。惡雲,表情兇惡的雲,只是「離離暑雲」的民間說法而已。到了農曆七八月,天空的「顏值」迅速地增高了,令人膽戰心驚的雲少了,使人賞心悅目的雲多了。要麼是絲絲縷縷的捲雲,要麼是清清淡淡的淡積雲。
雖然處暑時節的風和雲,距離秋高氣爽還差得很遠,但「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卻寫出了初秋時最具特徵化的天氣體驗。
雲變得親民了,風變得宜人了,處暑時節的天氣使人心生歡喜。
處暑一候「鷹乃祭鳥」
,到了初秋,鷹開始捕獵鳥類,但鷹捕獲獵物之後,不是馬上就吃,而是碼放在一邊,就像在祭祀一樣。
處暑二候「天地始肅」
,字面意思是說「天地的表情開始變得嚴肅」,也就是說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
處暑三候「禾乃登」
,「禾乃登」泛指穀物開始成熟,但並不是所有穀物開始成熟,而是特指「五穀之首」的稷的成熟。
宋英傑趣解處暑三候
處暑丨詩意
早秋曲江感懷
〔唐〕白居易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
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
閒適
〔宋〕陸遊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
柴門傍野水,鄰叟閒相期。
處暑後風雨
〔元〕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七夕處暑
〔清〕胤禛
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
稿成今夕會,淚灑隅年愁。
梧葉風吹落,璇霄火正流。
將陳瓜葉宴,指影拜牽牛。
處暑
左河水
一度暑出處暑時,
秋風送爽已覺遲。
日移南徑斜暉裡,
割稻陌阡車馬馳。
處暑丨習俗·飲食
出遊賞雲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民間向來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指的是暑氣消散後,就連天上的雲彩也顯得疏淡自如,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
開漁節
每年處暑期間,有些沿海地區會舉行盛大的開漁節,歡送漁民們開船出海。此時海水偏暖,魚蝦貝類發育成熟,人們可以享受到眾多鮮美的海鮮。
放河燈
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因和傳統中元節時間距離較近,所以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活動,在水中放河燈,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吃秋梨
「處暑秋梨最養人」,在逐漸步入乾燥的季節,長輩們總會讓孩子多吃梨。切成片,用牙籤戳起一塊一口咬下,爽脆多汁,清甜滋潤,也可榨汁、燉煮,對脾胃虛寒的人很有幫助。
吃鴨子
秋鴨肥美,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嫩滑的白切鴨、酸甜的檸檬鴨、飄香的烤鴨……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習俗,通常處暑這天,人們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而江蘇地區,做好鴨子菜會端一碗送給鄰居,所謂「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化「秋燥」「秋乏」
處暑時節,因為「秋燥」逐漸出現,宜多食清熱安神、滋陰潤燥的食物,比如百合、銀耳、蓮藕、蜂蜜、水果等,避免「燥邪」傷害。此外這個時間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較大,氣候乾燥,人亦常有疲憊感,容易「秋乏」, 所以要增強鍛鍊、保證充足睡眠。
製圖:喬雪
文/央視新聞整編
圖/視覺中國等
◆如果本條內容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刪除
◆來源: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姜曼 審核:律雪雲
邂逅詩詞丨87版紅樓夢:一夢三十餘載,再回首芳華依舊
邂逅詩詞丨假如蘇軾、李白、魯迅來參加高考……
邂逅詩詞丨70本名著的結束語,原來經典都這樣結尾
邂逅詩詞丨唐詩極簡史:29首巔峰唐詩重溫大唐盛世289年
邂逅詩詞丨中國最美的十首現代詩,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邂逅詩詞丨中國文學極簡史:30篇名作唱盡五千年榮耀
邂逅詩詞丨顧城最美的十二句詩,直達靈魂
邂逅詩詞丨《紅樓夢》詩詞合集:萬千悲喜,終歸一夢
邂逅詩詞丨席慕蓉的最美短詩,微風拂過,化作滿園鬱香
邂逅詩詞丨古代九大才女,靜雅嫣然,歷久彌香
有困難,找記者;想合作,找半島!
半島都市報墨城新聞《民生監督》熱線:
13969766166/15318718846
幫您解決問題、維護權益、推廣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