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擊戰是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用來對抗日軍的一項戰術,在當時發揮了巨大作用。在我們台州居住著一位抗戰老兵溫壽山,他就是一位遊擊戰的能手,他帶領遊擊隊在抗日戰爭中屢建奇功,成為駐紮在膠東地區日軍的一個噩夢。
溫壽山老人住在椒江橫河新村的一幢老房子裡,雖然已是91歲高齡,但老人看上去非常硬朗,講話的思路也很清晰。
溫壽山:「那時候我們對待日本鬼子確實很憎恨,他到了村裡確實是殺人放火,奸淫擄掠,我們村有好多婦女都被他們強姦了。」
出於憎恨,1939年,年僅15歲的溫壽山便加入了抗日少年先鋒隊,後來還擔任了先鋒隊隊長,秘密開展標語張貼、送情報等活動。1942年初,溫壽山被任命為村聯防隊民兵隊長,並開始學習如何打麻雀戰、地雷戰等遊擊戰術。此後,溫壽山便經常帶領民兵襲擾駐紮在附近的日本軍隊。
溫壽山:「地雷有這麼大,過去我們就是到敵營交通要道埋一些地雷,打麻雀戰,遊擊戰,主要是配合區中隊來遊走打擊敵人。」
「青紗帳裡,遊擊健兒逞英豪」,山東地區又高又密的高粱地便成了溫壽山和他的隊員們最好的藏身之所。利用對當地自然環境的熟悉,遊擊隊員們經常給日軍以出其不意的一擊。
溫壽山:「有時候我們晚上摸到敵營之間,朝日本鬼子的炮樓打槍,有一次我們三個人去一起開槍,把日本鬼子從炮樓上打下來了,打下之後,他們的機槍都向我們掃射,因為我們地形熟,我們馬上就撤回來了。敵營外圍部隊炮樓沒有了,我就經常帶領民兵給他燒掉。」
靈活運用麻雀戰、地雷戰,溫壽山和他的民兵隊在抗日戰爭中屢立奇功,當然,也有不少隊員在殘酷的戰鬥中壯烈犧牲,這成了老人心中永遠的痛。
溫壽山:「我當了民兵隊長以後,我就帶領這些民兵都參加了八路軍,後來死了好幾個,受傷的也好幾個,我在解放以後回去一次,看到幾個受傷的同志,看到他們確實心裡很難過。回憶回憶那時候,確實很悲慘。」
1944年,溫壽山開始擔任縣子弟兵團供給股長,主要負責部隊後勤工作,直至抗日戰爭取得全面勝利。1964年,他從部隊轉業來到台州,此後便一直生活在這裡。
文章來源:台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