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4日,農曆正月初九,唐代高僧、溈仰宗初祖靈佑禪師圓寂紀念日。
靈佑禪師(771~853),唐代高僧,俗家姓趙,福州長溪人氏。15歲時,從建善寺法常(一作法恆)法師出家,三年之後,在杭州龍興寺受具足戒。後參百丈懷海禪師,成為嗣法弟子。憲宗元和末年,奉懷海禪師之命至溈山,大力弘揚禪風,山民感念其德,建同慶寺。其後,相國裴休前來問道,聲譽大揚,學侶雲集。靈佑禪師於此敷揚宗風,前後達四十年之久,世稱溈山靈佑。宣宗大中七年農曆正月九日,靈佑禪師盥漱敷坐,怡然而寂,世壽83歲,僧臘64年。
靈佑禪師著有《潭州溈山靈佑禪師語錄》一卷、《溈山警策》一卷,法嗣有仰山慧寂、徑山洪諲、香嚴智閒等。
溈仰宗是我國禪宗五家七宗之一,屬於南宗南嶽法系。以溈山靈佑與仰山慧寂二禪師為宗祖,取溈、仰二字為宗名。唐末五代之時,溈仰宗頗為繁興,宋以後即湮沒不傳,終至與臨濟宗合併。在五家法脈中,溈仰宗最早衰微,法系再傳僅四五世。溈仰宗將世界分為三種生,即想生、相生、流注生,一一加以否定。修行理論上承道一、懷海「理事如如」之旨,認為萬物有情皆具佛性,人若明心見性,即可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