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一首《滿庭芳》讓秦觀被冠以「山抹微雲」學士的名頭,僅憑它,便足以讓秦觀在詞史上留下一筆。一個「抹」字,將山與雲活化,頓時變得靈動起來,秦觀鍊字的能力可見一斑。
而其實,除了鍊字,秦觀還有一個能力也不得不提。那就是——想「抄」就「抄」,更要「抄」得漂亮!詩詞創作上,許多時候想要化用前人詞句,但又苦於這個技術活不是誰都能幹,稍不注意就可能「翻車」,背上抄襲的名頭,但秦觀在這點上卻是神乎其技,每每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最經典的是在這首《八六子》裡,他三處化用前人經典詞句,卻還能被贊為「神來之筆」。
在欣賞這首詞時,竊以為最出彩的幾句,也正是化用而來的幾句: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剗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裡柔情。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蒙蒙殘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
詞開頭來得很陡,將人置於高位,所見的景當然也開闊。倚高亭,看到的是什麼?詞人在訴離情,便先以入眼的芳草著筆。
用鬱鬱蔥蔥、綿延無際的春草來比喻離恨,不是秦觀的首創,在他之前,已有太多人用春草寫愁、喻離別,如何寫出新意,寫出風格?秦觀沒有另起爐灶、另闢蹊徑,而是廣泛閱讀前人著作,然後……從中挑選了一個最經典的來「抄」。
他化用的是南唐後主李煜的「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如此經典,大家還都熟悉,怎麼破?李煜原句的特點主要在凸顯離恨的主動性,它如同春草,生命力旺盛,且會自我繁衍、不可斷絕。而秦觀則選擇強化這種生命力。
他加了一個非常有力度的詞,「剗盡」。「剗」同「鏟」,音chǎn,意「削」也,李白有「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在李煜的基礎上,秦觀用一個「剗」字,將草的生命力提高了幾個度,將其斬斷春又生、連綿不絕的倔強勢頭加以強化。
並且,加入了自己想要努力斬斷的主動性在裡面,比離愁的被動生長更見力度。而再努力地鏟盡愁緒,都是徒勞無功,離愁別緒無法擺脫。被贊為「神來之筆」。
下片起始一句嘆息從天而降:上天啊,你為什麼要賜予她如此的美麗?接下來又是一處大膽化用。這裡,他化用的是杜牧的名句: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這一句有對比的意味在裡面,現代人在化用這句時,將其化用成了「春風十裡不如你」。再看秦觀如何化用?
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裡柔情。沒有鶯鶯燕燕的對比,眼裡只有你,且語言清麗,對仗工整,可謂將曾經感情的柔婉纏綿寫到了極致!而過往越濃情蜜意,如今的分離愈發冷清悽迷。可不是?後面就極寫別後的慘澹。
到了最後,又是一處化用。要說秦觀還真是很喜歡化用杜牧的詩句,這大概是由於他和杜牧都在揚州留下了不得不說的故事吧。
詞結尾「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又可看出化用杜牧「正消魂,梧桐又有移翠陰」的痕跡。比之「梧桐移翠陰」,「黃鸝啼數聲」動感更加強烈,更加能夠打破這種沉寂的情緒,且可以調動起讀者的聽覺,幾聲過後,更顯萬籟俱寂,往日歡娛終是夢幻泡影。因而更顯妙處。
經典避無可避,何不如迎頭而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闢另一番天地。但筆力達不到的就還是不要嘗試了,小心化用不成,反成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