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代:劉禹錫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唐朝有兩位極其有個性的詩人,那就是李白和劉禹錫,性格鮮明敢愛敢恨,李白被稱為「詩仙」和「酒仙」,我們從他的作品中,最是能夠感受到他過人的才華,還有骨子裡的傲氣,一些詩句寫得氣勢磅礴,譬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那是何等有氣勢,他的意思是很明確,像我這麼一個有才華的人,怎麼可能久居山林,所以我要出門去實現理想,而且還要縱聲大笑出門,以此來嘲笑那些曾經看不起他的人。
劉禹錫同樣如此非常有個性,儘管在生活中他處處碰壁,但是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是氣吞山河「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所以說劉禹錫和李白個性突出,成為那個時代最具有魅力的詩人之一。應當說劉禹錫比李白更加悲苦,對於李白來說無非就是沒有受到重用,可是劉禹錫不一樣,一度是被貶各個偏遠的地方,過著一種極為悲苦的生活。因此,劉禹錫還能夠保持獨立的人格,還有獨特的個性,那是極為難得。
唐憲宗時期其實很多的詩人都被貶過,除了劉禹錫之外,還有白居易、柳宗元、韓愈等人,那都是相繼被貶到各個不同的地方,但是很顯然劉禹錫從來沒有在自己的作品中流露出悲苦,更加沒有抱怨,無論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他都保持了一顆樂觀的心態,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劉禹錫的詩風格迥異,有一些作品不僅抒情,其中的哲理也是呼之欲出,以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來說,通篇寫得就很個性,而且哲理也是非常深刻。
寫這首詩時劉禹錫剛剛從被貶之地回到洛陽,遇到了同樣孤苦伶仃的白居易,兩個人在酒席上感慨萬千,當時白居易先寫了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劉禹錫讀了之後很是感動,於是也寫了這麼一首詩,以此來表達自己對於白居易的敬意,還有彼此之間惺惺相惜深厚的友誼。兩個人都有著被貶的經歷,讓他們有著共同的話語,對於人生的看法也是不謀而合。
劉禹錫是由於捲入了鬥爭之中,參與了「永貞革新」,在失敗之後被貶到外地,白居易也是由於替別人說了好事,由此觸及到了別人的利益和嫉妒,在四十多歲時被貶到江州。這種特殊的人生經歷,讓兩個人在晚年感慨萬千,彼此都悲痛不已,但是他們卻又從來不會屈服,這就是他們最了不起的一個地方。
這首詩寫得很巧妙,每一句都是千古名言,在首聯和頷聯劉禹錫先是描寫了在外地生活的感受,畢竟被貶到偏遠的地方生活了二十三年,所有美好的青春年華,全部都浪費了,在巴山楚水悽涼地過著極為悲苦的生活。現在回到了家裡,使得我經常會吟誦前人的文章《思舊賦》,其實到鄉之後才發現自己成為了爛柯人。
頸聯是這首詩最經典的兩句,也是整首詩的詩眼,「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哲理很深刻,告訴了世人很多的大道理,所以充滿了大智慧,江面上沉舟之處,現在依舊是千帆而過,人們並不會害怕,船隻還是照樣在上面行駛。看上去原本已經是病死枯萎的樹,只要到了春天之後,它又會重新發芽。尾聯則是收筆回到現實中來,以此來表達對於白居易的敬意,正是聽了他的詩歌,劉禹錫非常的感動,現在什麼也不想說了,只想舉起酒杯彼此喝個一醉方休。
劉禹錫在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中,用極大的熱情回想了過往的生活,同時又表達了自己對於人生的解讀,這種細膩的描寫,讓整首詩顯得別具一格,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而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只要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再把那份哲理融入進生活中,那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