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晚年突然有所悟,信手拈來寫下一首哲理詩,句句是至理名言

2020-10-20 江山攜手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代:劉禹錫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唐朝有兩位極其有個性的詩人,那就是李白和劉禹錫,性格鮮明敢愛敢恨,李白被稱為「詩仙」和「酒仙」,我們從他的作品中,最是能夠感受到他過人的才華,還有骨子裡的傲氣,一些詩句寫得氣勢磅礴,譬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那是何等有氣勢,他的意思是很明確,像我這麼一個有才華的人,怎麼可能久居山林,所以我要出門去實現理想,而且還要縱聲大笑出門,以此來嘲笑那些曾經看不起他的人。

劉禹錫同樣如此非常有個性,儘管在生活中他處處碰壁,但是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是氣吞山河「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所以說劉禹錫和李白個性突出,成為那個時代最具有魅力的詩人之一。應當說劉禹錫比李白更加悲苦,對於李白來說無非就是沒有受到重用,可是劉禹錫不一樣,一度是被貶各個偏遠的地方,過著一種極為悲苦的生活。因此,劉禹錫還能夠保持獨立的人格,還有獨特的個性,那是極為難得。

唐憲宗時期其實很多的詩人都被貶過,除了劉禹錫之外,還有白居易、柳宗元、韓愈等人,那都是相繼被貶到各個不同的地方,但是很顯然劉禹錫從來沒有在自己的作品中流露出悲苦,更加沒有抱怨,無論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他都保持了一顆樂觀的心態,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劉禹錫的詩風格迥異,有一些作品不僅抒情,其中的哲理也是呼之欲出,以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來說,通篇寫得就很個性,而且哲理也是非常深刻。

寫這首詩時劉禹錫剛剛從被貶之地回到洛陽,遇到了同樣孤苦伶仃的白居易,兩個人在酒席上感慨萬千,當時白居易先寫了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劉禹錫讀了之後很是感動,於是也寫了這麼一首詩,以此來表達自己對於白居易的敬意,還有彼此之間惺惺相惜深厚的友誼。兩個人都有著被貶的經歷,讓他們有著共同的話語,對於人生的看法也是不謀而合。
劉禹錫是由於捲入了鬥爭之中,參與了「永貞革新」,在失敗之後被貶到外地,白居易也是由於替別人說了好事,由此觸及到了別人的利益和嫉妒,在四十多歲時被貶到江州。這種特殊的人生經歷,讓兩個人在晚年感慨萬千,彼此都悲痛不已,但是他們卻又從來不會屈服,這就是他們最了不起的一個地方。

這首詩寫得很巧妙,每一句都是千古名言,在首聯和頷聯劉禹錫先是描寫了在外地生活的感受,畢竟被貶到偏遠的地方生活了二十三年,所有美好的青春年華,全部都浪費了,在巴山楚水悽涼地過著極為悲苦的生活。現在回到了家裡,使得我經常會吟誦前人的文章《思舊賦》,其實到鄉之後才發現自己成為了爛柯人。
頸聯是這首詩最經典的兩句,也是整首詩的詩眼,「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哲理很深刻,告訴了世人很多的大道理,所以充滿了大智慧,江面上沉舟之處,現在依舊是千帆而過,人們並不會害怕,船隻還是照樣在上面行駛。看上去原本已經是病死枯萎的樹,只要到了春天之後,它又會重新發芽。尾聯則是收筆回到現實中來,以此來表達對於白居易的敬意,正是聽了他的詩歌,劉禹錫非常的感動,現在什麼也不想說了,只想舉起酒杯彼此喝個一醉方休。

劉禹錫在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中,用極大的熱情回想了過往的生活,同時又表達了自己對於人生的解讀,這種細膩的描寫,讓整首詩顯得別具一格,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而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只要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再把那份哲理融入進生活中,那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

相關焦點

  • 楊萬裡置身於群山之中,突然之間有所悟,寫下的這首詩發人深省
    ,整首詩意境唯美,不僅寫出了新意,同時那種深刻的哲理,也是為後人津津樂道。寫這首詩時楊萬裡正好經過皖南山區,置身於群山之中,這個時候詩人突然有所悟,於是寫下了這麼一首有趣的作品。創作的時間是在公元1192年(紹熙三年),當時由建康江東轉運副使,去赴任的路上,他經過皖南山區,看到那層層疊疊的群山,讓詩人讚嘆不已。
  • 陸遊去鄉下吃了一頓農家樂,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詩,通篇還充滿哲理
    說起詩作哲理最為深刻的詩人,那麼我個人認為是陸遊,他大部分的作品都充滿了哲理,有的時候即使是在描寫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事物,以及普通的風景,那也是能夠從中會有所感悟,從而創作出充滿哲理的詩句,特別是他最經典的《遊山西村》,那就是一首很獨特的作品,整首詩意境唯美,寫得也是很有獨特,字裡行間充滿了哲理,這樣的作品,其實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只要真正讀懂了,那都是會有收穫
  • 蘇軾一首經典詩,句句是至理名言,處人生低谷時讀一讀便豁然開朗
    蘇軾一首經典詩,句句是至理名言,處人生低谷時讀一讀便豁然開朗中國是一個了不起的民族,有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寥寥幾個字,就構成了一首詩,語言精練,意境唯美,令人驚嘆。沒有哪一個國家能跟中國相媲美。連哲理也能用詩來表達,如王安石的「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 晚年的劉禹錫洗盡鉛華,寫下一首詩送給白居易,傾訴了人生的無奈
    ,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特別是他晚年之後回到了洛陽,當時所有的好友都已經逝世了,只有白居易還在,兩個人經常在一起詩詞唱和,寫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白居易其實也是很倒黴,儘管他一輩子小心翼翼,但最終還是沒能逃過被貶外地的命運,兩個人正是有著被貶的經歷,也就使得他們有著共同的話題;為此晚年之後的劉禹錫寫過很多詩贈送給白居易,其中有一首寫得就很是傷感,正是這首《杏園花下酬樂天見贈》,在這首詩中劉禹錫把自己當年被貶之後的生活,以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描繪的淋漓盡致,字裡行間也是充滿了無限的憂愁,使得我們讀了之後立馬能夠感受到他內心的無奈
  • 劉禹錫最唯美的一首愛情詩,通篇美得令人心醉,最後更是至理名言
    其實對於任何的文學作品來,最重要的還是那種精神,可能有的詩人寫得很唯美,但是沒有那種深刻的哲理,沒有那種精神,那讀來也是很寡然無味,可是劉禹錫的詩不一樣,他無論是描寫什麼樣的題材,都是能夠寫出深刻的哲理,能夠從中發掘出人性真善美,這一點太重要了。
  • 《全唐詩》裡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句句經典
    《全唐詩》裡所收錄的四萬九千多首詩中,大部分都是以抒情為主,畢竟唐詩和宋詩是有區別,不會處處充滿哲理,這一點還是有著很明顯的區別,不過有一些作品,它還是不一樣,或多或少還是充滿了哲理,譬如其中的《金縷衣》一詩,那就是一首很獨特的作品,通篇句句經典,另外每一句又都是至理名言,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這樣的作品也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只要能夠從中感悟一二,那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哲理也是講述了一個個大道理
  • 才子意志消沉聽了老僧的開導後,突然之間有所悟,還寫下一首趣詩
    人生在世難免會受到挫折,有的時候人生的苦煩,還有無奈讓人意志消沉,可能對於一些意志力不堅定,沒有遠大抱負的人來說,那可能會一直消沉下去,只有那些充滿智慧,有著遠大理想的人,可能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消化沉之後,會突然之間有所悟,最終重新建立信心。
  • 劉禹錫一首經典的七律,每一句都充滿哲理,其中兩句還是人生箴言
    劉禹錫,字夢得,中唐詩時期著名的詩人,而且他的詩清新脫俗,寫得很是真誠,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卻充滿了哲理。可能熟悉唐詩的人都知道,大部分的作品它還是以抒情為主,並不像後來的宋詩,完全是偏向於哲理,這也正是唐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
  • 劉禹錫與美人一別二十年杳無音信,內心感慨萬千,寫下一首愛情詩
    劉禹錫與大部分的詩人一樣,可謂都是風流才子,而且寫下過很多悽美的愛情詩,尤其是他後期以結合四川民歌,所創作的那一系列的《竹枝詞》和《柳枝詞》,那都是唐詩裡的愛情名篇,每一首都描寫的很是悽美,讀來更是令人感動不已。
  • 劉長卿一首充滿禪理的詩,句句有深意,只要讀懂了一定會有所收穫
    劉長卿的這首《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只是那麼淡淡著筆,描寫了自己去到山中尋找道士,由於吃了一個閉門羹,並沒有找到好友,但是詩人並沒有放棄,依舊還在附近的山中尋找,不過還是沒有尋覓到好友的蹤影,如果換成一般的人,這個時候肯定是要傷感,要生出許多的憂愁,但是詩人不一樣,反而獲得了精神上的滿足,還寫下了這麼一首充滿禪意的詩。
  • 被貶二十三年後,劉禹錫寫下一首詩,開篇內容就讓人淚目!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就是此類詩作中的一首典範。說它是典範,除了作品本身的質量外,因為它還是一首千古樂觀之作,即被貶二十三年,卻依然具有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
  • 劉禹錫很唯美的一首詩,通篇句句都是經典,怎一個美字了得!
    中唐詩人劉禹錫的作品就很有特色,同時也非常有意境,寫得自然也就很美,一首《賞牡丹》更是美得令人心醉,其實除了這一首之外,他的另一首《思黯南墅賞牡丹》,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也是很美,通篇句句都是經典,也是營造出一和中獨特的美,讀這樣的作品,那也是能夠感受到唐詩所營造出來的意境之美。
  • 劉禹錫晚年回想年輕時被貶經歷,寫下一首感傷之作,無一字不憂愁
    不過劉禹錫是一位很有個性的詩人,他很少直接描寫自己如何悲傷,始終是個性十足,反而是晚年他回到洛陽後,由於很多的朋友早已逝世讓他很傷感,尤其是他在遇到白居易後,兩個人經常在一起詩詞唱和,寫下了很多悽美之作。
  • 蘇軾與朋友在遊船上喝酒賞月,於是突然有所悟,寫下一首感人的詞
    蘇軾是天才,也是一位全才,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的詩清新脫俗,他的詞更是別具一格,他的散文更是一絕,同時他還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另外他在書法上的造詣,也是可圈可點,他與當時的黃庭堅還一起被稱為「蘇黃」。
  • 劉禹錫很傷感的一首詩,句句充滿了憂愁,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和委屈
    不過劉禹錫是一位很有個性的詩人,他很少直接描寫自己如何悲傷,始終是個性十足,反而是晚年他回到洛陽後,由於很多的朋友早已逝世讓他很傷感,尤其是他在遇到白居易後,兩個人經常在一起詩詞唱和,寫下了很多悽美之作。
  • 劉禹錫的詩意境高遠,這首經典的七絕,不僅寫出了新意還充滿哲理
    公元805年劉禹錫被貶到湖南,在那裡生活了十年,回到長安之後,又寫了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一詩,其中有由於諷刺了很多當時權貴,
  • 唐朝落魄才子與高僧交談後,突然間有所悟,寫下的這首詩充滿禪理
    李涉那種落魄的生活,也讓他一度陷入了困境,後來他有一天去到寺廟裡遊玩,與一位高僧交談過後,突然之間有所悟,於是寫下了這首《題鶴林寺僧舍》,整首詩意境高遠,還講述了許多的大道理,對於這樣的作品,最是值得我們一讀,只要能夠從中感悟一二,
  • 劉禹錫他鄉遇故知寫下的一首詩,成為千古名篇,句句扣人心弦!
    唐詩宋詞中,很多名篇都是在詩人久居他鄉、在外求學、旅居別處或者貶謫偏遠地區所寫下的。比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就屢遭貶謫,常年漂泊異鄉的劉禹錫的一首詩《送曹璩歸越中舊隱詩》,全文如下:行盡瀟湘萬裡餘,少逢知己憶吾廬。數間茅屋閒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地遠何當隨計吏,策成終自詣公車。剡中若問連州事,唯有千山畫不如。
  • 劉禹錫最有哲理的一首詩,告訴了世人很多大道理,讀懂了受益終生
    唐詩其實是不會刻意偏向哲理,這一點與宋詩是有區別,畢竟唐詩主要還是以抒情為主,只有宋詩一味地側重於哲理;後世的評價家,對於宋詩的哲理,那也是褒貶不一,認為失去了詩歌的神韻。其實哲理也有引導作用,尤其是像我們這樣的普通讀者,只要能夠從中感悟一二,真正理解詩歌中的哲理,再把哲理融入到生活中,那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
  • 白居易最感人的一首詩,為詩豪劉禹錫所作,句句令人肝腸寸斷
    有一種友情叫「劉白」,詩豪劉禹錫和詩魔白居易之間的感情,三天三夜都說不完。白居易比劉禹錫年長,官位也一直更高,年少時他和元稹友誼很深,世稱「元白」。後來,元稹早逝,詩壇和他關係最好的就是劉禹錫。如果說白居易和元稹是少年友情、意氣風發,那他和劉禹錫就是在經歷半輩子的沉浮後,經過歲月洗禮的一生摯友之情。公元842年,劉禹錫病逝於洛陽,享年70。這讓白居易痛哭不已,此時兩人已相交20年,特別是兩人退休後,共同生活在洛陽。平日裡,相約喝酒作詩,你來我往,成一時佳話。好友的突然離世,對這位老人的打擊可想而知,同年他為好友寫下了兩首悼亡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