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保險新規正式落地:慎重主動向消費者推產品!持牌經營是硬指標!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陳孝先同學

時隔一年,網際網路保險的最大靴子終於落地。

12月14日,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新規終於正式露面。

新規除了給出持牌經營的硬指標外,還指出保險機構、保險從業人員要慎重向消費者推網際網路保險產品。

這是一份關乎近3000億元網際網路保險市場的規範性文件,也是橫跨人身險、產險、保險中介、網際網路企業等多個領域的綱領,將於2021年2月1日正式施行。

網際網路保險的快速發展,為傳統保險行業帶來一股清流。

從「坐商」變為「行商」的保險,如何漂洋過海觸達更遠的地方?

監管的步伐正在追隨網際網路保險的新現象、新問題、新趨勢。

2011年9月

原保監會下發《保險代理、經紀公司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試行)》

2015年10月

原保監會下發《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並規定實施有效期為三年

2018年9月

銀保監會發布通知稱,正在加緊修訂網際網路保險的監管辦法,在新規出臺前,《暫行辦法》依舊有效

2018年10月

銀保監會發布《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草稿)》徵求意見函

2019年12月

銀保監會起草並下發《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徵求意見稿)》

2020年9月

銀保監會就《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跨越九年的努力,正式版《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終於落地。銀保監會表示,《辦法》的出臺,是為了規範網際網路保險業務,有效防範風險,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提升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的水平。

從內容看,《辦法》從網際網路保險本質、機構經營資質、銷售行為、宣傳規範、售後服務、監管分類等多方面給予規範,並明確了自營網絡平臺乃保險機構持牌經營。

對於9月份銀保監會發布的徵求意見稿,《辦法》要求更加明確、更具可操作性,持牌機構的責任也全面壓實。

『A智慧保』與大家一起敲黑板、劃重點!

都說要走網際網路化道路,開展網際網路保險業務。那到底什麼才算真正的網際網路保險業務?

《辦法》指出

網際網路保險業務,是指保險機構依託網際網路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保險服務的保險經營活動。

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 保險機構通過網際網路和自助終端設備銷售保險產品或提供保險經紀服務。

○ 消費者能夠通過保險機構自營網絡平臺的銷售頁面獨立了解產品信息。

○ 消費者能夠自主完成投保行為。

從銷售到了解,再到購買,在這一過程中「全自動化」地完成購買行為,是其主要的特點。而在此過程中,網際網路作為承載的中介助力這一過程的完成。

在銷售過程中,也有部分營銷人員會藉助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銷售。

針對渠道融合的情形,《辦法》制定了政策銜接適用方法。即投保人通過保險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提供的保險產品投保連結自行完成投保的,也需要同時滿足《辦法》及所屬渠道相關監管規定。

涉及線上線下融合開展保險銷售或保險經紀業務的,其線上和線下經營活動分別適用線上和線下監管規則;無法分開適用監管規則的,同時適用線上和線下監管規則,規則不一致的,應堅持合規經營和有利於消費者的原則。

保險機構及其從業人員藉助網際網路保險業務名義進行線下銷售的,包括從業人員藉助移動展業工具進行面對面銷售、從業人員收集投保信息後進行線上錄入等情形,應滿足其所屬渠道相關監管規定,不適用《辦法》。

《辦法》對於「機構持牌,人員持證」的要求,始終如一。

《辦法》規定,網際網路保險業務應由依法設立的保險機構開展,其他機構和個人不得開展網際網路保險業務。而且,自營網絡平臺是保險機構經營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的唯一載體。

保險機構包括保險公司(含相互保險組織和網際網路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機構。保險中介機構包括保險代理人(不含個人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保險公估人。保險代理人(不含個人保險代理人)包括保險專業代理機構、銀行類保險兼業代理機構和依法獲得保險代理業務許可的網際網路企業。

自營網絡平臺是指保險機構為經營網際網路保險業務,依法設立的獨立運營、享有完整數據權限的網絡平臺。只有保險機構總公司設立的網絡平臺才是自營網絡平臺,保險機構分支機構以及與保險機構具有股權、人員等關聯關係的非保險機構設立的網絡平臺,不屬於自營網絡平臺,不得經營網際網路保險業務。

銀保監會表示,嚴格定義自營網絡平臺,並要求客戶投保頁面必須屬於持牌機構自營網絡平臺,主要是為了全面強化持牌經營理念,壓實保險機構主體責任。這有助於解決保險機構獲取客戶信息的難題,有助於杜絕截留保費、平衡市場力量、控制渠道費用,有助於減少銷售誤導、促進消費者教育、保障行業長期穩健發展。

保險機構及其自營平臺經營網際網路保險業務,還要滿足《辦法》提出的其他條件,如網站備案、信息系統、安全防護、等級保護、營銷模式、管理體系、制度建設、監管評價等。滿足條件的保險機構,可以不申請業務許可或進行業務備案。

除了「正統」的保險機構外,對於兼業銀行、網際網路企業等,《辦法》新增了規定。

銀行類保險兼業代理機構可以經營網際網路保險業務,前提是,這些機構不僅需要滿足《辦法》的相關規定,還要滿足針對銀行的專門要求,即:

○ 應通過電子銀行業務平臺銷售。

○ 應符合銀保監會關於電子銀行業務經營區域的監管規定。

○ 不得將網際網路保險業務轉委託給其他機構或個人。

依法獲得保險代理業務許可的網際網路企業,既要滿足《辦法》對保險機構的一般要求,還要遵循五個規定:

○ 持牌經營,網際網路企業代理保險業務應獲得經營保險代理業務許可。

○ 應有較強的合規管理能力、場景和流量優勢、信息技術實力等。

○ 應實現業務獨立運營,與主營業務實現業務隔離和風險隔離。

○ 不得將網際網路保險業務轉委託給其他機構或個人。

○ 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建立售後服務快速反應機制。

《辦法》規定,非保險機構不得開展網際網路保險業務,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商業行為:

○ 提供保險產品諮詢服務。

○ 比較保險產品、保費試算、報價比價。

○ 為投保人設計投保方案。

○ 代辦投保手續。

○ 代收保費。

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將保險業的「人人交互」模式轉變為「人機互動」模式,這方便了公司,方便了消費者,也方便了連接保險公司與消費者的保險從業人員。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保險機構從業人員通過微信朋友圈、公眾號、微信群、微博、短視頻、直播等方式參與網際網路保險營銷宣傳。尤其是疫情之後,這種宣傳變得異常活躍。由於這種宣傳門檻低,誤導銷售現象時有發生。

因此,《辦法》給保險機構、從業人員、宣傳內容劃下了「警戒線」:

持牌機構要強化管理責任:

○ 為網際網路保險營銷宣傳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

○ 開展營銷宣傳信息審核、監測、檢查,並承擔合規主體責任。

○ 按照相關監管規定對從業人員進行執業登記和管理,標識其從事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的資質。

○ 慎重向消費者發送網際網路保險產品信息。

○ 網際網路保險營銷宣傳活動應符合《廣告法》、金融營銷宣傳以及銀保監會相關規定。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保險機構開展網際網路保險營銷宣傳活動要遵循五大禁令:

○ 不得進行不實陳述或誤導性描述。

○ 不得片面比較保險產品價格和簡單排名。

○ 不得與其他非保險產品和服務混淆。

○ 不得片面或誇大宣傳。

○ 不得違規承諾收益或承諾承擔損失。

從業人員進行營銷宣傳,要在保險機構授權範圍內開展網際網路保險營銷宣傳;發布的營銷宣傳內容應由所屬保險機構統一製作;在營銷宣傳頁面顯著位置標明所屬保險機構全稱及個人姓名、執業證編號等信息。

營銷宣傳要合規,開展營銷宣傳活動應遵循清晰準確、通俗易懂、符合社會公序良俗的原則;營銷宣傳內容應與保險合同條款保持一致;營銷宣傳頁面應準確描述保險產品的主要功能和特點。

網際網路保險發展迅速,監管制度需要為未來的發展預留政策空間。在《辦法》中,監管根據網際網路銷售的保險產品和經營區域做了原則性規定。例如:

銀保監會表示,將根據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發展階段、不同保險產品的服務保障需要,另行規定保險機構通過網際網路銷售保險產品的險種範圍和相關條件。下一步,銀保監會將及時頒布相關政策,保障政策有效銜接。

網際網路保險本身基於「創新」而來,它不僅是銷售渠道,更是經營方式和服務形態。在發展過程中,網際網路保險也始終堅持創新的原則。

為此,在《辦法》中,依舊鼓勵保險與網際網路、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相融合,支持網際網路保險在更高水平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如鼓勵開發符合網際網路經濟特點、服務多元化保障需求的保險產品,讓保險與場景、技術合理融合;鼓勵拓展數據信息來源,運用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技術提高保險業務風險識別和處置的準確性。

此外,銀保監會還支持保險機構提升銷售和服務的透明化水平,可在自營網絡平臺提供消費者在線評價功能,為消費者提供參考;支持保險中介機構開展基於數據創新應用的風險管理、健康管理、案件調查、防災減損等服務。

監管方面,《辦法》顯示,推動監管部門在有效防範市場風險的基礎上,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建立健全適應網際網路保險特點的新型監管機制。

例如,消費者經常居住地和保險機構所在地不一致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對於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的投訴或舉報,《辦法》則明確由投訴人或舉報人經常居住地的銀保監局負責,便於投訴舉報第一時間得到處理,便於消費者與監管機構的溝通聯繫,有利於保護消費者權益,同時通過增加違法違規成本倒逼保險機構改進產品和服務。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保險新規正式落地: 慎重主動向消費者推產品!持牌經營是硬...
    時隔一年,網際網路保險的最大靴子終於落地。  12月14日,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新規終於正式露面。  新規除了給出持牌經營的硬指標外,還指出保險機構、保險從業人員要慎重向消費者推網際網路保險產品。  這是一份關乎近3000億元網際網路保險市場的規範性文件,也是橫跨人身險、產險、保險中介、網際網路企業等多個領域的綱領,將於2021年2月1日正式施行。  網際網路保險的快速發展,為傳統保險行業帶來一股清流。
  • 網際網路保險新規落地:中小機構迎大考 網際網路企業需持牌
    疫情對依賴於線下「面訪」等傳統營銷方式的保險公司而言,無疑是一次考驗,網際網路渠道營銷保險成為了保險行業新的「寵兒」。此次新規落地將對網際網路保險帶來哪些影響?《辦法》強調了持牌經營原則,第三條規定「網際網路保險業務應由依法設立的保險機構開展,其他機構和個人不得開展網際網路保險業務。」《辦法》同時明確,保險機構只要滿足《辦法》規定的條件,即可開展網際網路保險業務,不需要申請業務許可或進行業務備案。
  • 網際網路平臺不能隨便賣保險了!持牌經營有這些(附名單)
    網際網路平臺不能隨便賣保險了!持牌經營有這些(附名單)】今日,中國銀保監會正式發布《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下稱《辦法》)。辦法規定,自2021年2月1日起,通過微信朋友圈、公眾號、微信群、微博、短視頻、直播等方式賣保險,需要取得所屬保險機構授權。
  • 網際網路保險新規:二度徵求意見終落地,有哪些新變化?
    (原標題:網際網路保險新規:二度徵求意見終落地,有哪些新變化?)隨著網際網路技術在保險行業的不斷深入運用,網際網路保險業務作為保險銷售與服務的一種新形態,深刻影響了保險業態和保險監管。
  • 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正式發布:強化持牌經營原則 明年2月1日起...
    重點規範內容包括:釐清網際網路保險業務本質,明確制度適用和銜接政策;規定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經營要求,強化持牌經營原則,定義持牌機構自營網絡平臺,規定持牌機構經營條件,明確非持牌機構禁止行為;規範保險營銷宣傳行為,規定管理要求和業務行為標準;全流程規範售後服務,改善消費體驗;按經營主體分類監管,在規定「基本業務規則」的基礎上,針對網際網路保險公司、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網際網路企業代理保險業務,分別規定了「特別業務規則
  • 網際網路保險新規明年2月正式施行 機構稱準備就緒
    《辦法》規定,自營網絡平臺是指保險機構為經營網際網路保險業務,依法設立的獨立運營、享有完整數據權限的網絡平臺;只有保險機構總公司設立的網絡平臺才是自營網絡平臺。自營網絡平臺是保險機構經營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的唯一載體,更是加強監管的主要抓手。《辦法》明確,自營網絡平臺是網站或行動應用程式(APP)的,應依法向網際網路行業管理部門履行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備案手續、取得備案編號。
  • 強化持牌經營原則!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落地,明年2月1日起施行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廖丹 發布徵求意見稿三個月後,《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終於在12月14日正式出爐了!銀保監會表示此舉意在規範網際網路保險業務,有效防範風險,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提升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的水平。
  • 銀保監會發布實施《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 強化持牌經營原則
    重點規範內容包括:一是釐清網際網路保險業務本質,明確制度適用和銜接政策;二是規定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經營要求,強化持牌經營原則,定義持牌機構自營網絡平臺,規定持牌機構經營條件,明確非持牌機構禁止行為;三是規範網際網路保險營銷宣傳,規定管理要求和業務行為標準;四是全流程規範網際網路保險售後服務,改善消費體驗;五是按經營主體分類監管,在規定「基本業務規則」的基礎上,針對網際網路保險公司、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網際網路企業代理保險業務
  • 螞蟻騰訊能賣保險嗎?朋友圈可以賣保險嗎?網際網路保險新規明年2月...
    記者 | 鄒璐徽在經歷行業與社會公眾兩輪徵求意見之後,網際網路保險新規於12月14日正式出爐,並自2021年2月1日起生效。銀保監會發布實施的《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下稱「《辦法》」)規定,網際網路保險業務需要遵循持牌經營、人員持證原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辦法》還對於代理保險業務的網際網路第三方平臺、以及朋友圈賣保險的個體保險代理人作出了一系列規定,前者將不可隨意搭售保險產品,後者也將持證上崗。
  • 網際網路保險市場迎新規:劃出規範底線設置準入門檻_中國經濟網...
    銀保監會近日正式發布《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網際網路保險行業的基本業務及監督管理作出規範。專家認為,網際網路保險新規的推出,有助於網際網路保險行業的規範經營,維護消費者利益,並將推動保險業實現數位化轉型升級。新規將於2021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 知料| 網際網路保險銷售可回溯新規落地,將如何改變你的每一次投保...
    帶來這一變化的是銀保監會在今年6月30日下發的《關於規範網際網路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這一通知要求保險機構通過銷售頁面管理和銷售過程記錄等方式,對在自營網絡平臺上銷售保險產品的交易行為進行記錄和保存,使其可供查驗。 這一政策於今年10月1日正式落地實施,此後不能符合要求的保險機構,將無法開展相關網際網路保險銷售業務。
  • 朋友圈賣保險需授權!網際網路保險新規出爐 僅4類機構可經營……
    經營區域範圍方面,《辦法》分別就財產保險企業、人身保險企業和保險中介機構做出規定。經營財產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在具有相應內控管理能力且能滿足客戶落地服務需求的情況下,可將相關財產保險產品的經營區域拓展至未設立分公司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具體由銀保監會另行規定。
  • 網際網路平臺不能隨便賣保險了!網際網路保險新規,明年2月施行……
    12月14日,銀保監會發布《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強調機構持牌、人員持證等原則,將於2021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網際網路保險成為保險銷售與服務的一種新形態,配套監管措施在不斷完善。
  • 銀保監會:規定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經營要求 強化持牌經營原則
    (六)網際網路保險營銷宣傳頁面應明確標識產品為保險產品,標明保險產品全稱、承保保險公司全稱以及提供銷售或經紀服務的保險中介機構全稱;應用準確的語言描述產品的主要功能和特點,突出說明容易引發歧義或消費者容易忽視的內容。(七)保險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應慎重向消費者發送網際網路保險產品信息。
  • 萬字新規出臺,劍指網際網路保險
    重點規範內容包括:釐清網際網路保險業務本質,明確制度適用和銜接政策;規定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經營要求,強化持牌經營原則,定義持牌機構自營網絡平臺,規定持牌機構經營條件,明確非持牌機構禁止行為;規範保險營銷宣傳行為,規定管理要求和業務行為標準;全流程規範售後服務,改善消費體驗;按經營主體分類監管,在規定「基本業務規則」的基礎上,針對網際網路保險公司、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網際網路企業代理保險業務
  • 網際網路保險空間被打開,將加快全行業數字...
    修訂5年之久的《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將於明年2月1日正式實施。監管辦法出臺後,持續多年的網際網路保險定義之爭,線上線下業務之爭、跨區域保險經營之爭等等,終於被一錘定音。對此,新規進一步規定,消費者能夠通過保險機構自營網絡平臺的銷售頁面獨立了解產品信息,並能夠自主完成投保行為的,是網際網路保險業務,適用該辦法。投保人通過保險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提供的保險產品投保連結自行完成投保的,需要同時滿足該新規和所屬渠道的相關監管規定。
  • 銀行能否經營網際網路保險業務,有哪些要求?中國銀保監會回應
    重點規範內容包括:一是釐清網際網路保險業務本質,明確制度適用和銜接政策;二是規定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經營要求,強化持牌經營原則,定義持牌機構自營網絡平臺,規定持牌機構經營條件,明確非持牌機構禁止行為;三是規範網際網路保險營銷宣傳,規定管理要求和業務行為標準;四是全流程規範網際網路保險售後服務,改善消費體驗;五是按經營主體分類監管,在規定「基本業務規則」的基礎上,針對網際網路保險公司、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網際網路企業代理保險業務
  • 新規明年2月實施!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
    重點規範內容包括:一是釐清網際網路保險業務本質,明確制度適用和銜接政策;二是規定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經營要求,強化持牌經營原則,定義持牌機構自營網絡平臺,規定持牌機構經營條件,明確非持牌機構禁止行為;三是規範網際網路保險營銷宣傳,規定管理要求和業務行為標準;四是全流程規範網際網路保險售後服務,改善消費體驗;五是按經營主體分類監管,在規定「基本業務規則」的基礎上,針對網際網路保險公司、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網際網路企業代理保險業務
  • 《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落地,明年2月1日起施行
    重點規範內容包括:一是釐清網際網路保險業務本質,明確制度適用和銜接政策;二是規定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經營要求,強化持牌經營原則,定義持牌機構自營網絡平臺,規定持牌機構經營條件,明確非持牌機構禁止行為;三是規範網際網路保險營銷宣傳,規定管理要求和業務行為標準;四是全流程規範網際網路保險售後服務,改善消費體驗;五是按經營主體分類監管,在規定「基本業務規則」的基礎上,針對網際網路保險公司、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網際網路企業代理保險業務
  • 網際網路保險市場迎新規:劃定非保險機構五條行為邊界 朋友圈抖音等...
    網際網路保險市場迎新規:劃定非保險機構五條行為邊界 朋友圈抖音等營銷別隨意    12月14日,銀保監會正式發布《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