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在當時學識淵博,見識廣。由於開辦學堂,面向全社會招學員,所以弟子眾多。在當時以及後世影響力極大,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什麼是儒家文化呢?接下來我就說說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其核心思想就是忠孝友悌、仁義禮智信。實行仁政,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人性化。為學講究尊師重道,為政講究以人為本。所以就有了,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為百姓則講究安居樂業,一片祥和。
孔子想的這麼完美,靈感從何而來呢?
這事就要從孔子遊學說起,大家都知道,有句話叫做: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孔子是位知識淵博,受人尊重的老師,這點最簡單的道理還是懂得,光靠自己的悟性跟想像力肯定是不夠的,所以呢,是要走出去旅遊一下。周遊列國,看看祖國的名山大川,也了解了解各地的風俗人情,增廣見識,以便於以後講學的時候更有說服力。但智者永遠是智者,為了找一個出去旅遊的理由, 說出了一句非常經典的名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途經華胥,創立儒家文化靈感而來
孔子非常崇拜周公,準備去周公故裡西岐哪裡遊學,感受一下西岐文化以及禮儀。孔子從山東老家出發,一路向西前行,途徑華胥(今陝西藍田縣境內),當時天色已晚,無法前行,就在此找了一戶人家歇息,進屋後,主人非常熱情,好酒好菜招待。孔子感覺非常好奇,就問:為什麼對一個素不相識的過路人如此熱情呢?主人回答說:「進門都是客」。孔子吃完飯就歇息了,但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怎麼就睡不著呢,就想想這裡的人怎麼這麼樸實友善,又這麼純真善良呢?讓孔子百思不得奇解。 第二天一大早,村裡人聽說來了一個客人,然後就前來看看,都想邀請這位客人去家裡做客,讓孔子更沒有想到這裡人對於禮儀傳承的這麼好,於是就想著駐足前行,在這裡多待幾天了解一下這裡的風俗文化。
孔子在華胥住了一段時間後,對這邊我文化也了解了,原來此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人文始祖伏羲氏、女媧氏的母親是在這裡誕生的。在這裡大家都互幫互助,互相團結,互相尊重,自給自足,以民為重。孔子看到這種安靜祥和的生活而受到啟發,就創立了儒家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