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學徒工,「德國製造」後繼無人?

2020-12-21 環球網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工匠被認為是「德國製造」的基石,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做一名「能工巧匠」,更想進入高等學府深造。許多歐洲企業面臨後繼無人的局面。

在德國和瑞士,要成為一名工匠,首先要進入職業學校進行雙元制培訓。一般學生初中畢業後可以進入3年期的雙元制職業學校學習。目前在奧迪汽車公司做學徒工的盧卡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自己每個月有3周在奧迪學徒,一周在校上課。學徒期間,他不用繳納學雜費、醫療保險等,每個月還可獲得800歐元工資。

儘管企業每年也為學徒工花費上萬歐元,但這些企業都覺得值得,學徒工一畢業就可以當作熟練工使用。在德國和瑞士,數百種職業即使當一名售貨員都要求在職業學校培訓,學制最少兩年,最多3年。

不過,德國僱主協會10月的報告警告稱,目前德國各行各業都缺學徒,特別是傳統行業,比如水電工、眼鏡驗光師等。而在工業領域,比如汽車、機械、化工等行業,也缺少學徒。為了搶學徒,許多企業甚至以贈送手提電腦等禮物吸引學徒工。

學徒短缺問題與學生越來越青睞上大學有關。德國高校校長聯席會議組織的數據顯示,本世紀初,德國高中生上大學的比例為25%,目前已經接近1/3。因為中學生越來越傾向上大學,德國大學也「人滿為患」。

德國漢堡大學學生露易絲對記者表示,她之前已經在職業學校進行了護理的培訓。但她發現,護理人員工作又辛苦收入又低。每月只有2500歐元稅前收入,而一名醫生的收入則是護理的兩三倍。之後,她毅然參加德國Abitur(相當於中國高考),進入大學醫學院。

很多德國家長也告訴記者,他們小時候,家長都會讓孩子自己決定未來做什麼。現在,作為家長的他們卻要求孩子上大學。像德國政府部長大多都擁有博士學位。許多學生也表示,目前的工匠職業中,大多是機械類職業,而社會上最流行的IT行業則較少。

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瑞士。瑞士SRF電視臺近日報導稱,瑞士高校最近幾年不斷出現破紀錄的大學新生,像瑞士名校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學生總數超過2萬大關,並且還在不斷增加,許多高校都擴建了校園。

瑞士政府的報告稱,目前瑞士人口中有40%持有大學文憑,預計到2045年大學文憑持有者將佔總人口的60%左右。但同時,瑞士的工匠卻越來越少。目前在蘇黎世大學就讀的託馬斯對記者說,「我本來很想學習製作手錶,但最後還是選擇上大學,學習信息工程。」他直言,「學徒工現在在社會上被看作是『低端工人』,讀大學已成為必備,可以掌握更多新技術,還可以出國交流」。

然而,許多企業卻不這麼看。德國多家企業主管在與記者交談中表示,他們缺的不是大學畢業生,而是學徒畢業生。一些企業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學徒畢業生,不得不讓大學畢業生代替。德國聯邦勞動局10月公布的一份報告稱,截至去年年底,德國有近500萬員工被「大材小用」,從事的工作低於其實際職業資質水平。

瑞士伯爾尼一家鐘錶企業負責人布裡特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瑞士有近600家鐘錶企業,超過5.8萬名員工。但現在願意做鐘錶製造學徒工的學生越來越少,他們不得不從外籍學生中選取。鐘錶手工製造學徒要進行3到6年的培訓,學習銼、鑽、磨、削等工藝。「一名學徒工一畢業就有4000瑞士法郎(約合2.9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月收入,但瑞士具有大學畢業文憑的收入普遍更高。」她說,幾十年來,年輕人一直以「當一名工匠」為豪,但現在已經沒有這種身份認同感。

「『瑞士製造』『德國製造』後繼無人,不能簡單分析成社會對工匠教育不重視。」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經濟學者格拉爾德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以前瑞士和德國的製造業在全球領先,主要是在機械製造上。現在工業進入「4.0時代」,更需要網絡、AI技術等未來技術,職業教育也要適應需要。

格拉爾德表示,目前德國的學徒教育正在進行革,工匠未來可以獲得類似「學士學位」的資格證書,在公司裡可以享受大學畢業生同等的地位等。此外,在工匠教育中引入更多IT技術等,也能激發年輕人的興趣。▲

相關焦點

  • 年輕人更青睞上大學不願意做學徒工 「德國製造」後繼無人?
    工匠被認為是「德國製造」的基石,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做一名「能工巧匠」,更想進入高等學府深造,許多歐洲企業面臨後繼無人的局面。在德國和瑞士,要成為一名工匠,首先要進入職業學校進行雙元制培訓。一般學生初中畢業後可以進入3年期的雙元制職業學校學習。
  • "火炬杯"大賽先進位造專場創意紛呈 "學徒工"晉級總決賽
    "火炬杯"大賽先進位造專場創意紛呈 "學徒工"晉級總決賽 2015-08-21 21:00:20來源:浙江在線·科技新聞網  為「浙江製造2025」代言  作為傳統的製造業大省,如何發揮「專、精、特、新」的優勢,創造條件進入智能製造時代?
  • 德國勞動力成本那麼高,德國製造憑什麼勝出?
    【機械cax360第352期】很多人將中國製造競爭力下跌歸咎於勞動力成本走高,而德國勞動力成本比美國都高出20%到30%,德國卻在全球製造業中勝出。(舉個例子,德國老工程師從職業教育學校畢業後在一個崗位上幹了三十多年,德國所有核電站的蒸汽輪機都是他負責安裝調試的。)
  • 被神話了的德國製造 其實也是山寨起家
    德國早期的工業產品更與「嚴謹」和「高質量」絕緣。在德國統一之初,德國絕大多數人口從事農業,製造業主要存在於手工作坊,大型工廠寥寥無幾。與早已是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的英國相比,德國只在人口數量和勞動力成本上具有優勢。早期的德國工廠裡,充斥著手藝不精的非熟練工,註定只能生產粗製濫造的低端產品。
  • 德國提高工匠證書含金量,工匠職業有望成為「金飯碗」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讓工匠重新成為年輕人嚮往的職業!」德國《焦點》周刊14日報導稱,工匠被認為是「德國製造」的基石,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從事工匠職業。為此,德國政府近日通過了新的職業培訓改革方案,不僅明確規定學徒的最低工資標準,還規定工匠證書將等同學士學位。在德國,要成為一名工匠,首先要進行雙元制培訓。學生一邊在職業學校學習理論知識,一邊在企業當學徒。學徒期間,學生不用繳納學雜費,醫療保險等,還有幾百歐元的月收入。幾十年來,德國年輕人一直以「當一名工匠」為豪。
  • 德國名企 依然沿襲學徒制
    N海都記者 楊陽 文/圖 海都訊 哈瑙是位於德國中部的一座小城,人口不足10萬人,是格林兄弟(《格林童話》作者)的故鄉,也是世界500強企業賀利氏的總部所在地。雖出生小城,但在貴金屬製造業、特種光源等行業中,賀利氏卻是大名鼎鼎。
  • 天安門紅燈籠製作者:傳統制燈手藝恐後繼無人
    上下燈座上插好竹條後,師傅們開始製作燈籠骨架:摁住上面燈座直至燈籠成為橢圓形。再經過整形、熬膠、刷膠、貼燈籠布、貼雲紙,一個燈籠製作過程才算大功告成。  一般情況下,一隻直徑4米的燈籠則需要20多人耗時20多天完工。天安門城樓前的燈籠也出自北京市美術紅燈廠,直徑為2米至2.7米的大紅燈籠,要六七個人兩天左右完成,8隻燈籠要歷時半個月完活。
  • 服裝廠招不到熟練縫紉工 無奈月薪千元招學徒
    全球紡織網2月20日訊 縫紉工算得上是南京市最緊缺的崗位之一,很多服裝企業都招不到人,這兩天不少服裝廠到安德門民工市場參加招聘會,這次他們招聘的學徒工,工資1000元,包吃住。現成的熟練工招不到,只能從學徒工開始培養了。
  • 銅官「窯神」強哥想老手藝後繼有人 免費招學徒
    星辰在線5月16日訊(長沙晚報記者 賀文兵)銅官「窯神」胡武強近日表示,為了讓「拉坯燒窯」的老手藝後繼有人,他決定免費招學徒。   胡武強今年72歲,但鄉鄰一直都稱他為「強哥」。強哥出身陶藝世家,12歲就跟著父親拉坯制陶學燒窯。
  • 發揚招商「五皮」精神,切實幫企業解決缺工難題
    近日,副市長、開發區黨工委第一書記吳之凌到信博科技進行實地調研,詳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用工情況,認真聽取企業目前存在的問題和相關建議,並召開現場辦公會,就企業緊急缺工等問題現場予以協調解決。● 吳之凌要求,各相關責任部門要責任上肩,確保信博科技不因為缺工問題而影響生產。☞一是要求區經信和商務局要將信博科技作為「雙千」活動重點企業和全區最典型案例來抓,重點跟蹤幫扶,為企業排憂解難。
  • 高志彬:從學徒工到車工高級技師
    匠人匠心——傳承中的創新故事①高志彬:從學徒工到車工高級技師今年39歲的高志彬,是五礦邯邢礦業霍邱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機械加工段段長。自2000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從一名學徒工成長為生產骨幹、技術能手,先後獲得邯鄲市車工技術狀元、邯鄲市十大金牌工人、邯鄲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邯鄲市十大技能大師、邯鄲市勞動模範、河北省最美青工、河北省勞動模範、河北省突出貢獻技師、第十四屆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
  • 竇文濤:要跟國外學「學徒制」
    工廠內部的流程水線式的操作方式不再需要大量的學徒,更加便宜、能夠快速培養的工人才是資本家心目中最好的勞動力,由此,傳統學徒制逐漸走向沒落。漸漸消失在了歷史的舞臺。 近代工廠 直到20世紀60年代末,二戰後元氣大傷的德國為了迅速恢復本國經濟,確立了「雙元制」的職業教育。
  • 【文「話」】曹星原:書畫鑑定權威後繼無人
    書畫鑑定權威後繼無人近年來的書畫收藏、交易帶動的書畫鑑定行業的發展,形成了歷史上前所未見的熱鬧場面。在這些熱鬧的表象之下,有識者不免擔憂:當下的書畫鑑定到底是真正的輝煌還是表面的熱鬧?書畫界曾經是有標準的、有權威的。
  • 訂單激增、用工短缺……臨近歲末,海曙製造企業遭遇「幸福的煩惱」
    「我們觀察到,隨著國內製造業的復甦回暖,不少製造業訂單從歐、美國家和地區回流至海曙,勞動力市場需求不斷增加,這也使得區內製造業企業缺工問題更為明顯。」海曙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面對訂單增長和用工緊缺兩種狀況,不少製造業企業陷入「半是歡喜半是愁」的狀態。職業技能人才不斷匯「海」,但依舊存在一定缺口。
  • 掃清學徒制認識障礙
    在現代學徒制實施效果最好的德國,接受學徒制教育的人員,首先是企業招聘的學徒,其次才是職業學校的學生,職業學校按照企業要求對學生進行培養。而我國與之相反,先是職業學校學生,經過一定時期學習後被引入到企業做學徒。而且,在德國,初中畢業生或高中畢業生是自願到自己選中的企業做學徒的,本身有積極性,與我國作為中考或高考失敗者身份被迫進入職業學校不同。
  • 「智能製造」在美國、德國、日本有什麼不同?看完這篇就明白了
    在經歷了網際網路泡沫和經濟危機後,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開始重新意識到製造業的重要性,也在重新審視自己競爭力的優劣勢。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為各個國家提供了發展和轉型的機遇,也面臨競爭力格局變化的挑戰,智能製造成為各國競爭的新戰場。
  • 德國想拋棄「中國製造」,而企業家則表示中國製造太好完全離不開
    中新社·華輿訊 據德國生活報報導 新冠疫情開始以來,國際貿易受到激烈震蕩,對於依賴中國生產的歐洲和美國,影響尤為明顯。德國《世界報》在今天的頭條發布了一篇名為《「中國製造」在德國價值幾何》的文章,希望為擺脫「中國製造」尋找一條出路。文章寫道:「幾十年來,德國在進口商品方面得益於中國經濟的崛起。
  • 【匠人匠心】高志彬:從學徒工到車工高級技師
    匠人匠心——傳承中的創新故事①高志彬:從學徒工到車工高級技師今年39歲的高志彬,是五礦邯邢礦業霍邱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機械加工段段長。自2000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從一名學徒工成長為生產骨幹、技術能手,先後獲得邯鄲市車工技術狀元、邯鄲市十大金牌工人、邯鄲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邯鄲市十大技能大師、邯鄲市勞動模範、河北省最美青工、河北省勞動模範、河北省突出貢獻技師、第十四屆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
  • 東莞究竟缺啥工 請看這張搵工圖
    原標題:東莞究竟缺啥工 請看這張搵工圖   核心摘要:厚街的東莞三星視界有限公司招聘一線員工2000人,月薪3500元;東莞綠洲鞋業有限公司招聘生產線員工3000名,月薪2500元以上。
  • 德國繼歌德之後的第二位大詩人
    海涅是德國繼歌德之後的第二位大詩人,亨利海涅是他出生時的名字,他長大以後的名字實在讓人很難記全:克裡斯蒂安·約翰·海因裡希·海涅。海涅1797年12月13日出生於德國杜塞道夫的一個猶太商人家庭,父親終年為商店的生意忙碌,聰明能幹的母親對海涅進行極其謹慎的教育:不能讀詩,不能看小說,甚至不允許女僕給海涅講關於神鬼的故事,她想讓海涅將來成為一名大商人。年少的海涅對經商不感興趣,他崇拜的人物是拿破崙,嚮往法國的自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