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22:00 |浙江新聞客戶端 共享聯盟海曙站 崔寧 通訊員 王寧
「不缺訂單,缺的是人,尤其春節前後,勞動力將更加吃緊。」臨近歲末,元旦春節將至,用工短缺又一次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這陣子,不少海曙企業都遭遇了這一「幸福的煩惱」。
用工短缺,並不是新鮮話題。近年來,國內製造業產能不斷擴張等因素作用下,帶來旺盛的用工需求。而在今年疫情影響下,製造業企業用工需求尤為突出,令不少企業感到「有心無力」。那麼,用工短缺的原因有哪些?而在重重用工壓力下,海曙企業又是如何應對的?緩解用工短缺壓力下一步的「解題思路」又有哪些?
內外因素交織,企業不缺訂單只缺人
「自8月起公司外貿訂單回流,環比增長30%,直到現在都是有增無減,訂單已經排到明年4月了。但因為緊缺一線生產工人,現在我們不得不停止接單。」12月7日一早,寧波偉楷服飾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便開始熱火朝天趕生產,公司總經理陳偉東高興之餘卻又不免憂心。
不缺訂單,缺的是人,這句話道出了不少製造業企業的心聲。近年來,在城市生活成本不斷提高、內陸地區產業轉型升級、青年勞動力就業方向轉移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以製造業為主的東部沿海城市面臨勞動力尤其專業技能人才緊缺的窘境,海曙亦不能免。尤其今年全球疫情爆發所帶來的訂單回流,更成為加劇製造業用工短缺的新一劑「催化劑」。
在採訪企業的過程中,記者了解到,下半年訂單回流作用下,區內製造業企業的訂單增長幅度普遍在30%-40%左右。這本是好事,然而勞動力不足這一現實情況,又使得不少企業擔憂產量跟不上訂單。「我們觀察到,隨著國內製造業的復甦回暖,不少製造業訂單從歐、美國家和地區回流至海曙,勞動力市場需求不斷增加,這也使得區內製造業企業缺工問題更為明顯。」海曙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面對訂單增長和用工緊缺兩種狀況,不少製造業企業陷入「半是歡喜半是愁」的狀態。
職業技能人才不斷匯「海」,但依舊存在一定缺口。相關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不少製造業企業紛紛搭乘數位化的東風對製造企業進行數位化的轉型,對機器人研發、組裝調試和銷售、售後維修維護技術人員以及技術顧問等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與日俱增,且缺口較大。而智能製造帶動生產性服務業等新產業發展,複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將呈增長趨勢。
企業各出妙招,積極態勢應對「用工難」
企業要生產,工人不能少。面對缺工帶來的生產影響,海曙企業積極各出妙招,探尋緩解用工短缺問題的良方,以應對這一「幸福的煩惱」。
加工資是部分企業採取的最直接措施。「就我們了解,目前第三方勞務市場上,單名工人的工資漲幅在5—18%之間。」寧波斯普瀾遊泳池用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疫情之故,國外同類型生產製造企業陷入停擺狀態,且國外市場對於健康產業的關注度也提高不少,因此斯普瀾接到大量訂單。今年5月,企業訂單較去年同期增長40%以上。
農業生產看天吃飯,寧波君禾泵業有限公司在此基礎之上獲取「靈感」。「我們公司有著較為明顯的生產淡旺季,國慶節到次年五一期間為旺季,夏天則是淡季,淡旺季之間的員工差額可達400人。尤其今年下半年訂單開始回增,下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長30%。」君禾泵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接觸了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外來務工人員後,他們發現東北的糧食種植旺季為五一節到國慶節期間,這使得東北員工在種植淡季時產生短期就業需求。「他們的種植淡季正好是我們的生產旺季,與我們的招工需求正好形成互補,因此我們專程去東北開展招聘。」
不僅外貿訂單激增,內需同樣釋放強勁需求。在博洋集團的打樣車間裡,工人已經開始趕製明年的夏裝。今年7到11月,博洋的銷量比去年翻了一番。訂單增速過快,導致合作的加工廠產能跟不上,博洋集團為此主動借錢給供應鏈工廠購買設備擴大產能。
訂單激增,缺工問題隨之而來,博洋集團下屬的瑞品時尚集團明年計劃新增四五個項目,但眼下無論是設計、策劃還是運營人才都處於急缺狀態。寧波博洋商旅集團副總經理許淑敏介紹說,我們儘量去西安、河南等高校資源較多的地方進行校招。「同時我們還加深和服裝專業類學校的合作,讓學生共同參與到我們的項目中去。」
智能製造升級,為用工轉型提供充分空間,或也不失為製造企業應對勞動力短缺的一個辦法。這陣子,寧波獅丹努集團有限公司自主打造的數位化工廠已雛形初具。數位化工廠的打造,既能幫助企業擴大產能、適應訂單增長,更可實現降本提質增效。
有行動有方向,探索下步解題新思路
「前陣子通過區人社局組織開展的『甬上樂業』技能人才校招活動,明年2、3月的時候,會有一批實習員工到崗,希望能緩減用工壓力。」斯普瀾相關負責人表示。
企業心頭難事,也是政府部門的關心所向。「近年來,我們通過採取赴外校招、勞務協作、新型學徒制等手段,並積極探索『共享員工』、藉助第三方人力資源機構力量等方式,切實幫助企業緩解用工短缺難題。」海曙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年初,海曙區人社局派出8個小分隊趕赴疫情較重地區幫助企業接回老員工、招聘新員工;開展「海曙有你·復產有力」「互聯互通·智引未來」「甬上樂業,非你莫曙」等頗具規模和影響力的線下招聘會;帶領企業前往長春、江西等地開展赴外校招;嘗試舉辦「職在此處,夜有位來」首場招聘夜市,人社局長「直播帶崗」等活動幫助企業引人才。
用工短缺,更缺的是職業技能人才。著眼於此,「多企共享」培養職業技能人才的「新型學徒制」在海曙應運而生。該項目系海曙區自2018年就推動的一項職業技能提升項目,區別於傳統的企業內部師徒傳幫帶式的學徒培育模式,該項目讓沒有平臺培訓、職業冷門的小微製造業企業擁有培養高技能專業人才的機會。
今年8月,寧波金亞職業培訓學校與海曙區人社局達成合作,成為寧波市唯一一家從事電梯維保工職業技術培訓的學校,將為海曙三家電梯維保服務企業提供技能培訓服務,也由此解決該「小眾」工種培訓機會少、獲得職業資格證書難的困境。得益於此,海曙電梯維保企業安爾信有40名工人參與了新型學徒制培訓,將與其他企業的工人「共享」平臺和師資資源,實現技術提升。
用工短缺尤其職業技能人才短缺非一時可解,企業自身更需積極行動,甚至超前謀劃。「事實上,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製造設備的推進應用過程中,更依賴於具備操作、維護等專業技能的人才,而人才市場上所缺的正是這類人才。」業內相關人士建議,企業在開展數位化轉型過程中要具有預見性,先行一步、定向培養專業人才,方能「有備無患」。同時,企業一方面要積極創造良好的用工環境,提供良好的用工條件,另一方面還需提升管理思維,變用工管理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此外,相關部門及企業或可在勞務協作的基礎上進行延伸。「例如根據本土產業發展需要,在對口幫扶地區建設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在為當地青年人才提供職業培訓、實現就業等機會的同時,更可『訂單式』先行培養本土產業所需的職業技能人才,為用工短缺問題提供可行性思路。」該業內人士表示。
1607695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