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激增、用工短缺……臨近歲末,海曙製造企業遭遇「幸福的煩惱」

2020-12-14 浙江在線

2020-12-11 22:00 |浙江新聞客戶端 共享聯盟海曙站 崔寧 通訊員 王寧

「不缺訂單,缺的是人,尤其春節前後,勞動力將更加吃緊。」臨近歲末,元旦春節將至,用工短缺又一次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這陣子,不少海曙企業都遭遇了這一「幸福的煩惱」。

用工短缺,並不是新鮮話題。近年來,國內製造業產能不斷擴張等因素作用下,帶來旺盛的用工需求。而在今年疫情影響下,製造業企業用工需求尤為突出,令不少企業感到「有心無力」。那麼,用工短缺的原因有哪些?而在重重用工壓力下,海曙企業又是如何應對的?緩解用工短缺壓力下一步的「解題思路」又有哪些?

內外因素交織,企業不缺訂單只缺人

「自8月起公司外貿訂單回流,環比增長30%,直到現在都是有增無減,訂單已經排到明年4月了。但因為緊缺一線生產工人,現在我們不得不停止接單。」12月7日一早,寧波偉楷服飾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便開始熱火朝天趕生產,公司總經理陳偉東高興之餘卻又不免憂心。

不缺訂單,缺的是人,這句話道出了不少製造業企業的心聲。近年來,在城市生活成本不斷提高、內陸地區產業轉型升級、青年勞動力就業方向轉移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以製造業為主的東部沿海城市面臨勞動力尤其專業技能人才緊缺的窘境,海曙亦不能免。尤其今年全球疫情爆發所帶來的訂單回流,更成為加劇製造業用工短缺的新一劑「催化劑」。

在採訪企業的過程中,記者了解到,下半年訂單回流作用下,區內製造業企業的訂單增長幅度普遍在30%-40%左右。這本是好事,然而勞動力不足這一現實情況,又使得不少企業擔憂產量跟不上訂單。「我們觀察到,隨著國內製造業的復甦回暖,不少製造業訂單從歐、美國家和地區回流至海曙,勞動力市場需求不斷增加,這也使得區內製造業企業缺工問題更為明顯。」海曙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面對訂單增長和用工緊缺兩種狀況,不少製造業企業陷入「半是歡喜半是愁」的狀態。

職業技能人才不斷匯「海」,但依舊存在一定缺口。相關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不少製造業企業紛紛搭乘數位化的東風對製造企業進行數位化的轉型,對機器人研發、組裝調試和銷售、售後維修維護技術人員以及技術顧問等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與日俱增,且缺口較大。而智能製造帶動生產性服務業等新產業發展,複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將呈增長趨勢。

企業各出妙招,積極態勢應對「用工難」

企業要生產,工人不能少。面對缺工帶來的生產影響,海曙企業積極各出妙招,探尋緩解用工短缺問題的良方,以應對這一「幸福的煩惱」。

加工資是部分企業採取的最直接措施。「就我們了解,目前第三方勞務市場上,單名工人的工資漲幅在5—18%之間。」寧波斯普瀾遊泳池用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疫情之故,國外同類型生產製造企業陷入停擺狀態,且國外市場對於健康產業的關注度也提高不少,因此斯普瀾接到大量訂單。今年5月,企業訂單較去年同期增長40%以上。

農業生產看天吃飯,寧波君禾泵業有限公司在此基礎之上獲取「靈感」。「我們公司有著較為明顯的生產淡旺季,國慶節到次年五一期間為旺季,夏天則是淡季,淡旺季之間的員工差額可達400人。尤其今年下半年訂單開始回增,下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長30%。」君禾泵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接觸了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外來務工人員後,他們發現東北的糧食種植旺季為五一節到國慶節期間,這使得東北員工在種植淡季時產生短期就業需求。「他們的種植淡季正好是我們的生產旺季,與我們的招工需求正好形成互補,因此我們專程去東北開展招聘。」

不僅外貿訂單激增,內需同樣釋放強勁需求。在博洋集團的打樣車間裡,工人已經開始趕製明年的夏裝。今年7到11月,博洋的銷量比去年翻了一番。訂單增速過快,導致合作的加工廠產能跟不上,博洋集團為此主動借錢給供應鏈工廠購買設備擴大產能。

訂單激增,缺工問題隨之而來,博洋集團下屬的瑞品時尚集團明年計劃新增四五個項目,但眼下無論是設計、策劃還是運營人才都處於急缺狀態。寧波博洋商旅集團副總經理許淑敏介紹說,我們儘量去西安、河南等高校資源較多的地方進行校招。「同時我們還加深和服裝專業類學校的合作,讓學生共同參與到我們的項目中去。」

智能製造升級,為用工轉型提供充分空間,或也不失為製造企業應對勞動力短缺的一個辦法。這陣子,寧波獅丹努集團有限公司自主打造的數位化工廠已雛形初具。數位化工廠的打造,既能幫助企業擴大產能、適應訂單增長,更可實現降本提質增效。

有行動有方向,探索下步解題新思路

「前陣子通過區人社局組織開展的『甬上樂業』技能人才校招活動,明年2、3月的時候,會有一批實習員工到崗,希望能緩減用工壓力。」斯普瀾相關負責人表示。

企業心頭難事,也是政府部門的關心所向。「近年來,我們通過採取赴外校招、勞務協作、新型學徒制等手段,並積極探索『共享員工』、藉助第三方人力資源機構力量等方式,切實幫助企業緩解用工短缺難題。」海曙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年初,海曙區人社局派出8個小分隊趕赴疫情較重地區幫助企業接回老員工、招聘新員工;開展「海曙有你·復產有力」「互聯互通·智引未來」「甬上樂業,非你莫曙」等頗具規模和影響力的線下招聘會;帶領企業前往長春、江西等地開展赴外校招;嘗試舉辦「職在此處,夜有位來」首場招聘夜市,人社局長「直播帶崗」等活動幫助企業引人才。

用工短缺,更缺的是職業技能人才。著眼於此,「多企共享」培養職業技能人才的「新型學徒制」在海曙應運而生。該項目系海曙區自2018年就推動的一項職業技能提升項目,區別於傳統的企業內部師徒傳幫帶式的學徒培育模式,該項目讓沒有平臺培訓、職業冷門的小微製造業企業擁有培養高技能專業人才的機會。

今年8月,寧波金亞職業培訓學校與海曙區人社局達成合作,成為寧波市唯一一家從事電梯維保工職業技術培訓的學校,將為海曙三家電梯維保服務企業提供技能培訓服務,也由此解決該「小眾」工種培訓機會少、獲得職業資格證書難的困境。得益於此,海曙電梯維保企業安爾信有40名工人參與了新型學徒制培訓,將與其他企業的工人「共享」平臺和師資資源,實現技術提升。

用工短缺尤其職業技能人才短缺非一時可解,企業自身更需積極行動,甚至超前謀劃。「事實上,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製造設備的推進應用過程中,更依賴於具備操作、維護等專業技能的人才,而人才市場上所缺的正是這類人才。」業內相關人士建議,企業在開展數位化轉型過程中要具有預見性,先行一步、定向培養專業人才,方能「有備無患」。同時,企業一方面要積極創造良好的用工環境,提供良好的用工條件,另一方面還需提升管理思維,變用工管理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此外,相關部門及企業或可在勞務協作的基礎上進行延伸。「例如根據本土產業發展需要,在對口幫扶地區建設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在為當地青年人才提供職業培訓、實現就業等機會的同時,更可『訂單式』先行培養本土產業所需的職業技能人才,為用工短缺問題提供可行性思路。」該業內人士表示。

1607695220000

相關焦點

  • 順應趨勢 蘇州機械製造企業正逐步實施「機器換人」
    歲末臨近,蘇城企業用工有什麼新的變化,向求職者傳遞出怎樣的訊息?對此,蘇州市勞動就業管理服務中心赴太倉、崑山、高新區等地,進行了企業用工調研。記者昨天了解到,進入四季度以來,蘇城企業訂單趨於穩定,用工需求較上季度出現一定回落。機械製造企業「機器換人」正在逐步實施,生產、管理成本有所下降,生產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 貨櫃一箱難求 訂單激增的外貿企業遭遇海運「卡脖子」
    沒錯,貨櫃「一箱難求」的現象,正讓寧波眾多外貿企業頗為煩惱。  「現在確實是空箱難求。從9月份開始,到現在越來越嚴重了。」寧波市交通運輸協會集卡分會會長周海東告訴記者,由於疫情影響,大量的貨櫃滯留在國外港口,有的甚至在船上無法卸貨,導致從中國出去的箱子,大約每3個箱子只能回來1個。
  • 東臺「五輪齊轉」保障企業復工復產
    節後,東臺市以科森公司為首的電子信息企業訂單激增,但由於外地員工無法返崗、訂單增加等緣故,公司用工嚴重短缺。得知這一情況後,東臺市人社局立即與雲南、貴州、山西、河南、甘肅等外埠勞務基地取得聯繫,採取「點對點」包車150車次,成功為領勝、科森、中糧肉食等企業引進員工共3713名。
  • 我省規模以下工業企業春季用工穩定
    近期,國家統計局青海調查總隊對全省規模以下工業企業春節後的復工、用工等情況開展專項調查,調查範圍涉及全省21個市縣的31個行業106戶企業。調查結果顯示:春節後企業陸續開工,截至2月17日,開工企業47戶,開工率44.34%。
  • 沒訂單累庫存,接訂單卻虧本!紡織企業年底遭遇生存難題:這生意到底...
    沒訂單累庫存,接訂單卻虧本!紡織企業年底遭遇生存難題:這生意到底是做還是不做?,據他所說,進入11月以後,市場上已經接不到幾個訂單了,10月份行情雖然不錯,但是這樣的「好日子」僅僅只持續了一個月時間。
  • 外貿回暖的「煩惱」!家電、紡織企業訂單不愁利潤堪憂:「加班加點...
    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加大了企業成本壓力。 不過,這對家電等製造產業而言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家電行業普遍對銅、鋁、鋼材、塑料等大宗原材料需求量大,原材料成本往往佔據總成本的七八成,例如空調龍頭格力電器2019年年報就披露,原材料佔公司當年營業成本比重高達86.66%。
  • 60名酒店員工「入職」工廠 餘杭企業抱團發展破解「用工難」
    「用工難」   微策生物是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一家主產血糖檢測儀的生物技術公司,受疫情影響,自2月15日復工後,企業員工到崗率只有10%左右,導致企業產能恢復一度滯緩,訂單積壓無法出貨。而塘栖花中人大酒店屬於住宿、餐飲業公司,短期內不能正常開業經營,公司有60名員工待崗在家。
  • 大漲600%,小家電企業開啟「爆單」模式 什麼情況?
    訂單多到「不敢接」!什麼情況?臨近年底,國內小家電的出口企業開啟「爆單」模式。記者去到小家電的主要產地廣東佛山,進行了探訪。小家電出口迎來「爆單」貨物堆到停車場在廣東佛山的一家小家電企業,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忙著來回裝載貨物。
  • [常德]節後出現"用工荒" 茶樓人手短缺
    [常德]節後出現"用工荒" 茶樓人手短缺 2011-02-09 17:23:18 [來源:常德晚報] [作者:李傑] [編輯:劉樂]     春節長假即將結束,記者近日從市城區發現,大量茶樓、餐館、個體商鋪因為員工辭職、跳槽導致人手嚴重短缺
  • 寧波海曙區港資企業產能快速恢復 爆款訂單排至明年
    寧波海曙區港資企業產能快速恢復「『爆款』訂單已排至明年」「想不到疫情中,你們的產能還如此之高,幫我們保住了市場!」日前,荷蘭買家給位於浙江寧波海曙區的港資企業曠世智源公司發來感謝郵件。該公司董事長金建新說,從疫情期間迅速復工復產到後疫情時期不斷擴大產能,都靠區政府協調「最強大腦」幫助企業優化智能生產線解決了產能上不去的難題。「我們針對疫情研發、主推的健康精油新品中,發往美國、澳大利亞的『爆款』訂單早已排至明年。」金建新口中的「最強大腦」,是由國家工程院院士譚建榮等國家頂尖人才在海曙落地的寧波市智能製造技術研究院。
  • 象山針織企業用工缺口超千人
    本報訊(徐穎峰 陳光曙 鄭麗敏)「現在我們不愁訂單,卻為招不到熟練工人而犯愁,目前正急需300名車縫工呢。」寧波創裕製衣有限公司行政總監陳鑫日前焦急地對筆者說。   節後,許多企業已陸續開工。
  • 歲末年初南昌商超行業現用工荒 長工難招 短工走俏
    大江網訊 鄔華山、記者尹坤報導:春節臨近,商超業務量日趨增大,用工高峰也隨之降臨。1月5日,大江網記者從南昌部分人才市場獲悉,洪客隆、旺中旺等江西本土大型百貨超市紛紛重金攬才,且招聘人數眾多,以應對春節業務高峰,同時為來年儲備人手。
  • 泰州市舉辦企業用工「雲對接」服務活動
    本報訊(記者 陳羚)12月16日,市人社局採取「線下推介+線上直播」的方式,舉辦企業用工「雲對接」服務活動,促進用工供需對接,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當天,雲端活動點擊量達3.2萬人次,其中2000多人有來泰就業願望。副市長徐文進出席活動並致辭。
  • 廣東企業,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企業十大靈活用工操作指引
    受疫情影響,部分企業面臨訂單不足,工作不飽和,資金困難等問題。而部分企業,尤其是生產防疫物資的企業則存在趕工問題。以上均導致眾多企業無法依照標準工時安排用工及休息休假,迫切需要採取靈活用工方式。
  • 國家統計局衢州調查隊:造紙和紙製品業製造企業走訪調研報告
    二、造紙企業和紙製品製造企業生產經營狀況 1、造紙企業:受原材料廢紙價格波動劇烈影響,上遊造紙企業利潤遭擠壓,企業生存壓力加劇。 2、紙製品企業:由於產業鏈上遊的價格變化往往會傳導到下遊企業生產中,因此下遊企業對於行業價格的波動更為敏感,下遊紙製品製造企業承受了更多的成本上升壓力。以浙江道明新材料有限公司為例,原材料購進成本佔企業生產成本的77.73%,是企業所有成本費用中佔比最高的部分。
  • 訂單多了卻喜憂參半!人民幣升值吞噬企業利潤!
    廈門一位知名衛浴企業相關負責人說,不過,現在麻煩的是不太敢接單,匯率和船期都讓人頭疼。和他一樣,廈門許多從事外貿行業的業者面對著同樣的窘境。導報記者調查發現,下半年來,外貿行業一方面是訂單回潮,甚至「訂單拿到手軟」的幸福;另一方面,是人民幣匯率的快速大幅攀升、海運艙位價格飆升、貨櫃緊缺的煩惱。
  • 畢業生常遭遇「幸福的煩惱」
    手持劍橋大學、牛津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等6所世界頂級名校的錄取通知書,西交利物浦大學2011屆畢業生楊凡遭遇了「幸福的煩惱」。    楊凡並非特例,已經畢業的兩屆西交利物浦大學學生「普遍優秀」:首屆畢業生96%繼續在世界著名學府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近15%就讀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大學。
  • 外貿回暖的東莞鏡像:訂單回流國內 企業面臨出海難題
    「國外疫情依然在肆虐,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產業鏈正處於癱瘓狀態,而國內疫情已經穩定,再加上產業鏈本身比較完善,這些因素令國內外貿企業的訂單大幅增加,尤其是在生活用品領域。」羅蘭桂說。 東莞凱勵電子廠是一家電子元器件生產企業,公司70%的訂單出口歐美市場。
  • @廣東企業,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企業十大靈活用工操作指引(附全文)
    受疫情影響,部分企業面臨訂單不足,工作不飽和,資金困難等問題。而部分企業,尤其是生產防疫物資的企業則存在趕工問題。以上均導致眾多企業無法依照標準工時安排用工及休息休假,迫切需要採取靈活用工方式。
  • 金髮科技遭遇美國企業仙人跳 70億口罩訂單黃了
    金髮科技稱,5月份籤訂的採購訂單,期限是3個月,從籤合同至今,即將滿三個月,但是一直未收到美國買方公司應支付的40%前期款項,在多次聯繫及書面致函買方,也一直未收到合同訂單是否繼續履行或延期履行等事項的有效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