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回暖的「煩惱」!家電、紡織企業訂單不愁利潤堪憂:「加班加點...

2021-01-13 騰訊網

全球受到疫情的影響,經濟萎靡不振,對此,國內強大供給產業鏈顯示出鮮明的優勢。下半年來,部分產品的訂單轉移至我國,這也帶來了數個行業的外貿出口迎來「爆單」景象,家電行業和紡織行業都是十分火爆。

不過,下半年以來,原材料大幅漲價,海運費空前高漲,疊加人民幣匯率保持強勢,使得國內許多外貿企業陷入了「兩頭受壓」的尷尬境地。

1

家電行業訂單不愁但是利潤堪憂

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家電行業累計出口額達到590.69億美元,同比增長9.1%;累計進口額達到31.22億元,同比下降7.7%;累計順差額為559.47億美元,同比增長10.2%。

2020年11月,家電行業內銷市場持續回暖,出口依舊保持高速增長。其中,家用空調出口459.82萬臺,同比增長11.95%。冰箱出口量達386.5萬臺,同比增長64.1%,環比增長3.6%。洗衣機出口量同比增長12.3%。總體來看,我國家電行業出口勢頭不減,前景大好。

近幾個月來,銅、鋁、鋼材等家電主要原材料價格一路上漲。

數據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滬鋁指數累計上漲9.3%,滬銅指數累計上漲13.4%。高盛國際大宗商品研究分析師發布報告稱,銅的「牛市」正在全面展開,價格已達到201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最新發布的2020年12月中國採購經理指數顯示,近期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攀升,加之市場需求繼續回暖,推動製造業原材料採購價格和產品銷售價格加速上漲。當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68%和58.9%,高於上月5.4和2.4個百分點,均為2020年全年高點。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加大了企業成本壓力。

不過,這對家電等製造產業而言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家電行業普遍對銅、鋁、鋼材、塑料等大宗原材料需求量大,原材料成本往往佔據總成本的七八成,例如空調龍頭格力電器2019年年報就披露,原材料佔公司當年營業成本比重高達86.66%。而在年末出貨高峰期,原材料價格的快速上漲更是讓家電製造企業苦不堪言。

對於家電外貿企業而言,成本上漲只是一個方面,匯率也從另一個方面帶來了「夾擊」。

相較於2020年5月27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7.1765元的低點,至2020年末,人民幣已累計上漲超6000個基點,漲幅達8%。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預測,人民幣匯率預計在2021年將升至6.25左右。

不要小看這8%的升值幅度,卻能夠讓毛利率本就不高的家電外貿企業雪上加霜。「在原材料上漲和人民幣升值的雙重壓力下,公司利潤已經變得特別微薄了。」中山艾利普電器企業主鄒世兵如是說。

「原本因為海外疫情接到了不少訂單,這幾個月加班加點生產,但臨到交貨期匯率升值這麼多,導致利潤大幅縮水,幾乎是白忙活一場。」佛山一家不願具名的家電外貿企業負責人也大倒苦水。

同樣是主營小家電外貿的廣州家博士電器也有類似感受,本來公司2020年外貿訂單整體有一定增長,但在成本上漲和匯率升值的雙重擠壓下,公司前期積壓的部分訂單甚至出現了虧本的情況。

2

家電企業多舉措應對成本壓力

面對兩頭受壓的局面,不同的企業應對措施也各有差異,有的企業選擇漲價向客戶轉嫁成本壓力,也有企業選擇暫不漲價,由自身承擔利潤的縮水。

前述佛山家電外貿企業負責人表示,由於該公司出口的小家電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同質化競爭比較嚴重,貿然漲價可能會導致客戶流失,「現階段先把客戶保住再說」。

而另一位企業負責人則表示,目前該公司的全線產品已調價,對於不急的訂單,過年後視原材料價格情況再作調整計劃。中山艾利普電器企業主鄒世兵也表示,目前公司已經開始對海外部分客戶漲價了,但在這種壓力下,對於企業後續接單會有一定的影響。

針對原材料漲價和匯率波動的問題,新寶股份回應稱,針對原材料價格波動,公司產品報價及調價時會綜合考慮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因素;同時公司會考慮原材料供求及價格波動情況,做一些戰略性採購安排。

對於匯率波動影響,一方面新寶股份有30%左右的進口材料進行對衝;另一方面公司有30%左右的新品會綜合考慮匯率等因素即時報價;另外,公司會加大收款力度,加強對匯率變動的分析,運用遠期

外匯合約等金融工具來降低匯率波動風險;同時公司會通過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不斷提高公司產品的市場議價能力。

3

下半年訂單激增但無法彌補上半年損失

在2020年11月之前中國紡織品出口的表現就不錯,4月出口同比增速便已轉正,5月單月出口量超過200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77.3%。

「目前接到的訂單已經排到2021年3月,歷史少見,一般像毛巾這樣的家紡產品訂單會排到一個月到一個半月左右。」孚日集團董事、副總經理於從海表示。

孚日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家用紡織品出口商,主要出口毛巾、床上用品等家紡產品,外銷佔比在80%~85%之間,美洲市場的銷售額達2.7億~2.8億美元。

於從海介紹,美洲市場的出口額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同比增幅很大,每月大概在15%。

在正常年份,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外貿訂單的高峰期,往年這個時段孚日集團的沙灘巾訂單會增加,為來年夏季備貨,但今年沙灘巾訂單量很小。隨著2020年下半年美洲市場訂單增多,出口產品的結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家用、室內用的產品訂單明顯增多。「家紡產品整體表現都不錯。」於從海說。

除了家紡產品,面料的出口訂單也在激增。全球每年有四分之一的面料在紹興柯橋成交,當地發布的柯橋紡織指數中的外貿景氣指數顯示,2020年11月同比增長10.4%,達到911.77點,為2019年以來的最高值。

紹興市澤浩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嚴良敏表示,其產品90%出口到美洲市場,「從8月開始,每個月的出口額與去年同期相比都是增長的,通過8月到11月這4個月的增長把前面的損失補回來一些,一些月份出口額的增幅甚至超過50%。」

這似乎是諸多受訪紡織企業的共識,雖然下半年外貿訂單激增,但仍難彌補上半年的損失。柯橋區商務局提供的數據也顯示,即使經歷了三季度的訂單增長,2020年1月至10月,全區企業累計出口額下降超過20%。

「即使下半年有報復性增長,也沒有把上半年損失的出口份額彌補回來。尤其是第二季度同比下降幅度較大。」於從海介紹說。

4

海運費+匯率,出的越多虧的越多

一位家紡企業物流部門負責人回憶說,到美國的海運費用從2020年9月開始緩慢上漲,大概就是回流訂單增多時,「以前到美國是2000多美元一櫃,現在漲到6000多美元,而且還要繼續上漲。」

海運費用上漲的背後是緊俏的貨櫃供應。「之前即使漲價但依然可以找到貨櫃,但2020年11月底開始連貨櫃都很難搶到,即使很早就訂了艙位,但裝櫃時卻發現沒有貨櫃,導致貨物積壓在倉庫。」

「就像飛機票一樣,即使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票,海運艙位也是這個道理,而且即使有了艙位,也不一定有貨櫃裝貨。」前述家紡企業物流部門負責人表示,以往只需要提前一周訂艙位,現在至少需要提前半個月,也不一定可以訂到。「因為無法及時出貨,目前企業受到影響的貨值達到三五百萬美元。」

但談及海運漲價對於紡織品出口的影響,有企業負責人直接表示「太可怕了,把我們的利潤直接『吃掉』了。」

「紡織品比較佔空間,一個貨櫃的貨值,或者說附加值並不高,比如一個貨櫃機械設備的貨值可能有幾十萬美元,而一個貨櫃紡織品的貨值多在三四萬美元。」

「我們大部分訂單是FOB模式,但歐洲有一位客戶採用CIF模式,原來一個貨櫃3000多歐元,現在變成7000多歐元,運費佔貨值的22%,這就太恐怖了,已經嚴重虧損。」

零售價格難以上漲,同樣,企業的出廠價格的上漲幅度也有限。

前述家紡企業負責人表示,家紡行業本來就是微利,毛利在10%到15%之間,淨利潤在正常年份也只有3%到5%。「即使是FOB模式對於客戶來講也很難受,增長的成本要轉嫁給消費者其實很難,因為零售價格也不敢增長太多。」

相關焦點

  • 紡織訂單回流中國 外貿企業忐忑
    繼口罩出口熱之後,近期,印度紡織訂單回流中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外貿回暖的東莞鏡像:訂單回流國內 企業面臨出海難題
    從10月份開始,國外市場訂單猛增,環華家居的生產線不得不開足馬力,應付旺盛的訂單需求。「按照現在的接單情況,我們的訂單已經排期到了明年5月份。」羅蘭桂對21記者說。 11月,我國外貿出口1.8萬億元,同比增長14.9%,以美元計增速達21.1%,為年內最高。而此前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廣東出口3741.8億元,增長0.3%。
  • 沒訂單累庫存,接訂單卻虧本!紡織企業年底遭遇生存難題:這生意到底...
    沒訂單累庫存,接訂單卻虧本!紡織企業年底遭遇生存難題:這生意到底是做還是不做?但是接到訂單的企業就一定能幸福嗎?李總是一家紡織企業外貿部的經理,據他所說,雖然最近接到了一些外貿訂單,著急趕工地把單子做出來了,最後一算成本竟然虧本了。
  • 外貿回暖:電子、醫療等行業訂單大增 物流費用高漲
    從10月份開始,國外市場訂單猛增,環華家居的生產線不得不開足馬力,應付旺盛的訂單需求。「按照現在的接單情況,我們的訂單已經排期到了明年5月份。」羅蘭桂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11月,我國外貿出口1.8萬億元,同比增長14.9%,以美元計增速達21.1%,為年內最高。而此前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廣東出口3741.8億元,增長0.3%。
  • 訂單多了卻喜憂參半!人民幣升值吞噬企業利潤!
    廈門一位知名衛浴企業相關負責人說,不過,現在麻煩的是不太敢接單,匯率和船期都讓人頭疼。和他一樣,廈門許多從事外貿行業的業者面對著同樣的窘境。導報記者調查發現,下半年來,外貿行業一方面是訂單回潮,甚至「訂單拿到手軟」的幸福;另一方面,是人民幣匯率的快速大幅攀升、海運艙位價格飆升、貨櫃緊缺的煩惱。
  • 需求回暖訂單增長 外貿企業轉型義烏樣本
    需求回暖 出口有望平穩 8月底的義烏,驕陽似火。走在義烏市福田二區聖誕用品出口基地,給人的感覺卻冷冷清清。在這裡,記者看到不少店面大門緊鎖。 「企業關閉店面是去廠房趕訂單。」向廠商下單,必須達到一定訂貨量,廠商才願接單生產,這對訂單增加有極大推動作用。」 義烏市商務局統計的數據證明了蔡勤亮的說法。「根據商務局最新統計,上半年義烏入境外商比往年同期增長6%-10%。」馬洪天指著一組統計數據告訴記者,入境外商增加會帶動外貿訂單增長。這說明國際需求整體回暖明顯,國際經濟仍處於復甦態勢。
  • 面對來自美國的意外大訂單 上海規模最大的紡織外貿企業這樣處理
    位於長寧區愚園路上的上海新聯紡進出口有限公司設計中心內,新聯紡總經理陳崢正忙著叮囑公司業務七部負責人李華樑,要按期保質完成北美客戶的最新一批服裝訂單。  前段時間一直眉頭緊鎖的「老外貿」陳崢,如今看起來輕鬆了許多。  一封突然的郵件帶來轉機  幾個月前,這家滬上紡織服裝行業進出口規模最大的外貿企業,一度陷入迷茫。
  • 聖誕訂單季降溫,外貿企業調整戰略
    每年的聖誕節都被外貿企業看作是當年業績「衝刺」的一個重要節點。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被寄予厚望的「聖誕訂單季」卻不像往年那樣火熱。面對困境與新形勢,外貿企業唯有另謀出路。往年12月,山東恩來得實業有限公司外貿部負責人劉曉薇正在工廠忙碌地加班加點,但是今年,這家專注做多功能健康按摩鞋的企業沒有那麼忙了。受疫情影響,企業接到的訂單量明顯不如往年。劉曉薇告訴國際商報記者:「客戶反饋一直居家辦公,疊加國家發布限制令不允許隨意外出,間接影響了我們的訂單量。」
  • 行業因疫情二次爆發出現訂單被取消現象!剛有起色的紡織市場又要...
    行業因疫情二次爆發出現訂單被取消現象!剛有起色的紡織市場又要回到解放前?「前兩天緬甸客戶還開發進口的,一批是色丁、一批是仿記憶,結果已經做出了一部分,訂單被取消了,現在外貿訂單並不好做。」
  • 面對紡織海外訂單「斷崖式」下滑,浙江紡織印染企業老闆們「見招...
    消費端「寒冷」如此,供給端的相關紡織服裝產業自然也是寒意陣陣——訂單少了、訂單暫緩、訂單取消……   諸如此類的訊息,無不讓人們關心起一件事:作為浙江傳統優勢產業,紡織業這條上連數以萬計企業、下連海量消費群體的大產業鏈,生存狀態如何?浙江紡織企業的老闆們又在忙碌些什麼?
  • 解密東莞企業訂單增長的原因
    ……今年上半年,面對疫情和複雜市場情況,許多企業直呼「日子不好過」,復工復產難、物流通道關閉、訂單驟降……經過半年探索,東莞企業出現可喜變化——訂單進入活躍期,甚至「多得接不過來」。東莞企業快速增長有何秘密?增長的背後又面臨哪些壓力?對上下遊企業帶來什麼影響?東莞製造業的發展之路有何變化?
  • 浙江紡織行業幾家歡喜幾家愁
    浙江紡織行業幾家歡喜幾家愁 2015-01-13 11:10:13 來源:國際商報     2014年12月3日,國內媒體紛紛報導了紹興袍江工業區內一家國內知名的紡織企業浙江越紅紡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因經營不善致資金鍊受困
  • 導報調查|製造業回暖魯企很忙!訂單驟增三班倒 也有愁事在心頭
    不少企業希望,下一步能在政策等方面更好地為民營企業解壓、助力,讓企業真正有「獲得感」。訂單驟增隨著第三季度消費回暖和加大內外經濟雙循環的刺激,不少製造業企業訂單明顯回暖。「我們從復工以來,每個月的訂單量都在增加,尤其是三季度以來,工人都是三班倒甚至周末也要加班,就是為了儘快交工。」
  • 家電爆單 磁性元器件企業盼來年再續勢頭
    【大比特導讀】今年家電市場的火爆場面,讓曾在這一市場活躍的磁性元器件企業舉棋不定,源於市場穩定性的不確定性,以及成本、利潤等多方面的考量。 今年年初以來,家電市場出現「先抑後揚」的現象。第一季度末,由於受國內疫情影響,各類家電外貿訂單堪憂,企業不得已大量裁員。
  • 資金駐足大消費 醫藥家電紡織服裝再「抬頭」
    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後,行業零售端需求改善逐步落地,支撐白電和廚電三季度業績環比回暖明顯,收益率持續回升。展望2021年,銀河證券分析師李冠華指出,內銷方面,疫情對經濟活動影響將進一步弱化,竣工回暖延續將帶動必選家電產品消費提升。出口方面有望在上半年維持較高增速,家電行業景氣度向上趨勢將得到延續。
  • 棉紗一噸幾天暴漲3000多元 紡織原材料價格大漲
    一位紡織行業人士說。近日多個布廠發布漲價公告時也都提醒客戶理智安排訂單,不要盲目壓貨。利潤遭擠壓,紡織企業進退兩難不像服裝企業,他們利潤稍高些,可能還能扛得住。"邢偉奇顯然不能認同這一說法," 上遊原材料價格太高了,但下遊的面料、服裝這塊的價格活躍度遠遠比不上上遊,棉紗、印染等成本一直在升高,加工廠非常難幹。"他指出,儘管近期市場有所回暖,但外貿市場遠沒有大家想像的那樣好,他預計全年的訂單將會比往年減少1/3。
  • 外貿企業利潤飆升10倍,秘訣就是它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在全球的貨物貿易出現了下降的情況下,中國外貿如何做到了穩增長?中國企業如何應對國際形勢的新挑戰?張宇告訴記者,生產的利潤只有3%,受到疫情影響,原材料和國際物流價格上漲,僅匯率變化的利潤損失就達到7%。現在是賠本賺吆喝,生產一件賠一件。目前慈谿部分小家電製造企業的產品科技含量和企業品牌價值不高,生產還停留在貼牌階段。這不僅讓這些企業需要看「別人臉色」過日子,在市場上也缺少「話語權」和自主定價權。
  • 勞工成本增大已成外貿企業最大壓力
    由於國外經濟形勢依然複雜,今年一季度,中國外貿形勢依然相對低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頭兩個月外貿出口增長6.9%,比去年12月份回落6.5個百分點。 本報記者日前採訪了蘇州、廣東等地部分外貿企業,發現用工成本上升和員工流動性大已成為企業普遍反映的最影響企業效益的因素。紡織服裝業壓力最大,成本不斷提升,價格卻提不上去,整個行業面臨著生存危機。
  • 外貿企業將迎來第二次衝擊,原因為何?
    海外商家只能將已經付款的訂單延後發貨,沒付款的訂單取消,也不再下新訂單了。大量的外貿人員在抱怨,歐美的訂單取消最多,也最嚴重。  受海外疫情打擊最大的,是國內的紡織行業。那些專門做出口的紡織工廠,每天都接收到大量海外取消訂單的消息。
  • 深圳家電外貿訂單應接不暇,10月份家電出口大增15.9%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董芳芳 通訊員 萬健 朱自明 孫園園海外疫情反覆,「宅經濟」市場需求旺盛,居家防疫、遠程辦公等刺激家電需求旺盛,此外海外產能不足,我國家電產業鏈優勢明顯,推動製造企業訂單增加,促進小家電出口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