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建設|政策資訊|養生度假|生活美學|珂視中原
規劃群已建立,根據文末提示進
正文共計2259字,閱讀預計6分鐘
同處中部地區、同為國家中心城市,鄭州與武漢在諸多方面還是有著差距,比如經濟總量、教育、人口、科創等,但鄭州有自己的目標,而且一直在努力中奔跑,比如在航空樞紐戰略方面還是佔有一定的優勢,但這個優勢是否會繼續保持,是否會領先中部地區,還要看接下來的力度。
鄭州2017年在謀劃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時的六個定位,首位就是國際綜合樞紐的謀劃。
也正是按照這個方向,全力並奮力前行,一路收穫了眾多政策上的支持和優異的成績。
2017年鄭州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超越武漢和長沙,達到2429.99萬人次;而貨郵吞吐量在2012年已經超越武漢和長沙,達到了151193噸,如下圖表所示。
中部三省會城市貨郵吞吐量對比表
201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 中國民用航空局印發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戰略規劃的通知;
2019年鄭州入圍國家空港型物流樞紐建設名單;
2020年主題為「育新機 開新局 疫情常態下中國民航的突圍之道與競爭力打造」的民航趨勢論壇在鄭州舉行,為今後的民航發展和創新,強化核心競爭力都給予了大的支持。
目前國家層面正在推進「雙循環」體系的構建,雙循環是對內改革,對外繼續開放的概念,鄭州處於國家中部地區,是中原城市圈的核心引領區,無論從所處位置還是發展定位來看,鄭州都將發揮交通樞紐優勢。
從日前召開的全市開放及樞紐建設工作座談會來看,「樞紐+開放」依然是鄭州的優勢,因此,在未來,要科學制訂好「十四五」規劃,圍繞構建以交通為支撐、物流為先導、通關為基礎、貿易消費為帶動、產業加快轉型的「樞紐+物流+開放」高水平對外開放體系,引領帶動鄭州不斷提升開放質量和水平。
武鄂一體化發展規劃圖-來源網絡
2020是不同尋常的一年,武漢目前的數據,無論是旅客、貨郵還是起降架次截止到三季度,都低於鄭州和長沙,但武漢有很好的優勢資源,底子也很好,為了扭轉或強化樞紐地位,日前發布了《武漢市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明確到2022年,基本建成網絡化、專業化、集約化、智慧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力爭全市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左右,繼續保持內陸領先、全國靠前的成本優勢。主要目標包括,推進天河第三跑道、T2航站樓改造,加快航空物流服務中心建設;加快推進五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加快實施航空「雙樞紐」戰略,建「35+15+30」(35條商務航線、15條貨運航線、30條文旅航線)國際航空大通道,發展50條國內全貨機航線,加快形成覆蓋全國、通達全球的軸輻式航空網絡體系。
武漢鄂州副城貨運航空樞紐規劃圖-來源網絡
而鄭州目前的機場吞吐量隨著逐年快速的提升,也急需謀劃後期的建設,按照鄭州市的規劃,將構建以國際航空、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為主體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形成「三網融合、四港聯動、多式聯運「的交通中樞。強化國家電力、信息、管道主樞組建設,提升全球城市網絡節點地位,打造輻射全國、連結世界、服務全球的國際現代化綜合樞組。
鄭州副城航空樞紐核心區規劃示意圖-來源網絡
目前鄭州南站工程火速推進中,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北貨運區及飛行區配套工程項目啟動,T3航站樓已有新的規劃藍圖,機場軌道快線已啟動規劃......隨著鄭州十四五的到來,特別是主副城新的發展戰略的啟動,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在新頒布的條例政策下,著力打造開放新優勢,引領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中原城市群發展。
結語
無論鄭州、長沙還是武漢,十四五是協同發展的關鍵時期,都在發展都市圈做強做大自己,提升首位度,搶奪未來中部地區的龍頭地位;目前鄭州都市圈由5個城市組成,同時形成了與洛陽都市圈融合發展的趨勢;武漢都市圈有9個成員,但十四五明確提出推動武鄂同城一體化發展;長沙都市圈僅有3個城市,但湖南也在謀劃以長株潭為核心的「3+5」城市群計劃,總之三座城市各有優勢,這種發展活力如果繼續保持下去,就是中部崛起之福。
鄭東新區龍湖片區航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