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12月11日電 10日,從兩江新區城市管理局獲悉,兩江新區實現8個街道所有居住小區樓層撤桶全覆蓋。
志願者指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新華網彭禕琦 攝
時間銀行、密閉收集箱體「招式」齊出
天宮殿街道與暄潔公司合作推出了「時間銀行」,居民可以參與和垃圾分類相關的志願者服務活動,並按照服務時長兌換相應積分,再用積分兌取物品。
「通過這種形式,我們廣泛發動群眾進行鄰裡自治監督。」 天宮殿街道武裝部部長李剛介紹,通過黨員、志願者、居民代表、網格員等骨幹力量的帶動,居民自發地互相監督。
撤桶並點後,幾十甚至上百戶家庭的垃圾集中在一處,清運稍不及時,便容易發生垃圾桶滿溢,尤其是夏天異味較大,這也是居民投訴最多的問題。
為此,天宮殿街道加大了清運頻次和力度。以招商花園城為例,物業公司增加了保潔人員,延長了上班時間,最後一波保潔人員9點半才下班,避免垃圾桶冒桶的現象發生。「我們還要求保安每天上、下午各兩次專門查看垃圾桶內滿溢情況,平時巡邏時也要多檢查,一旦發現冒桶立即通知保潔人員進行清理。」招商花園城物業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翠雲街道在尚格錦園等3個小區試點投用了密閉收集箱體。「這種密閉收集箱體首先看起就不會那麼礙眼,其次也可以有效防止異味蔓延。」翠雲街道生活垃圾分類辦公室負責人盧存輝說,該箱體投用後,居民的意見少了很多,後續他們計劃在安置小區等加大投用。
「針對凡爾賽花園等超高層小區,社區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都是晚上加班,社區、物業挨家挨戶去做工作。變著方兒的去給居民講道理、耐心引導。」人和街道垃圾分類辦公室主任古懋佳講到。
針對撤桶前期不少居民亂扔垃圾的現象。民心佳園社區建立了專門的臺帳,挨家挨戶進行「攻堅」。特別是前期排查摸底,對牴觸情緒較重,有過激行為的住戶進行全面深入了解,社區、物業和指導員多次上門做工作,針對其提出的工作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訴求都一一解決,居民也慢慢接受了樓層撤桶,慢慢開始支持垃圾分類了。
禮嘉街道是兩江新區重點打造的智慧社區示範點。街道大力開展「敲門行動」,宣傳員們白天在小區人流量大的位置派發宣傳資料並耐心地解答居民疑問,下午5點至晚上9點挨家挨戶敲門宣傳講解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並引導居民將垃圾拿到樓下的集中投放點進行投放。
垃圾分類投放點。新華網發(受訪單位供圖)
逐步引導居民養成垃圾集中分類投放習慣
今年7月,兩江新區康美街道率先完成原來設置有樓層垃圾桶的23個小區,727棟樓,29521戶居民的樓層撤捅工作,共計撤除樓層垃圾桶5564個,撤桶完成率達100%。
撤桶帶來的成效也十分顯著。以康美街道康莊C區為例,撤桶前後,廚餘垃圾量由16.94噸增長為30.68噸,垃圾分類參與率也由18.35%增長為41.4%。
前不久,天宮殿街道完成撤桶,垃圾分類參與率由85%增長到96.6%,廚餘垃圾量由18噸增長為33噸。
「樓層撤桶後,針對短時間內居民難以適應的情況,各方大力宣傳動員,每日對每戶垃圾投放情況進行記錄,對不按要求投放的居民嚴格督導糾正,逐步引導居民養成垃圾集中分類投放的習慣,垃圾分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兩江新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居住在棕櫚泉小區的居民聶素芬則說,樓道內垃圾間容易滋生蚊蟲、影響衛生,而且異味比較大,現在統一到車庫丟垃圾,更加方便清潔人員打掃,小區更加整潔、乾淨。
目前,兩江新區已經完成了8個街道所有372個居住小區樓層撤桶全覆蓋,辦理了分類智慧卡26.9萬戶,參與率達到97.5%,每天家庭廚餘垃圾收運量約110噸,分類減量率達35%。
此外,線上積分商城線下分類宣教館也即將啟幕。以後,居民不用到分類服務站兌換禮品,直接在微信上,關注「兩江垃圾分類」公眾號,綁定智能分類卡,就可以實現線上積分兌換,還可以送貨上門。
垃圾分類投放點。新華網彭禕琦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