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桶並點、定點定投後,垃圾桶少了,異味沒有了,小區環境變漂亮了......杭州錢塘新區白楊街道江潮社區用「村口經驗」引領垃圾分類「綠色」時尚,破解「不會分」「不好管」難題,讓社區垃圾分類往深處走、往實處落。
近日,江潮社區垃圾分類的做法被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評為「2020年度環衛行業典型案例」入選案例。
上下齊心為分類
因地制宜講方法
作為社區治理一大難點的垃圾分類,為何在江語海小區能被「打通」?社區負責人坦言,「當時的壓力確實不小,最難的就是讓居民在源頭上實行垃圾分類,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最終,社區選擇讓江語海小區「先行一步」。
面對江語海小區「撤桶並點+定點定投」模式推進過程中的種種難題,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加強與物業、村口環保多方聯動,將垃圾分類工作融入社區日常治理之中,組建「暖心之家」黨員志願者工作室、居民「智囊團」、「綠馬甲」志願者隊伍等,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帶動社區居民參與垃圾分類。
近1個月時間裡,社區會同村口環保對江語海小區垃圾投放點重新規劃,在小區合適位置創建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同時,聯動多方力量,定期召開「撤併桶」工作部署會議,建立長效聯動機制,確保分類工作紮實開展。
固定式+流動式+值守服務式
打起投放「組合拳」
過去,江語海小區作為別墅區,零零散散設置了許多垃圾桶,如果配垃圾分類指導員,時常得一個人盯兩個或者多個點位,指導員手忙腳亂不說,引導服務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為了便於管理,突出服務先行,江語海小區對點位垃圾桶全部重新規劃,最終合併成3個定時投放點,管理更方便,服務質量也有所提升。如今,在這3個固定點位每天的投放時間段內都會安排專人值守督導。
垃圾分類問題上,江語海小區立足「方便大家分、引導大家分」,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優化投放時段。針對小區人口眾多、別墅區分散、定時定點投放點選址困難的問題,村口環保首次創新嘗試「固定式+流動式+值守服務式」等多種垃圾投放新模式,既能保證居民的垃圾有地兒扔,又能保證垃圾分類指導員「人盯桶」。
在江語海小區裡,經常會看到「垃垃車」正繞著居民樓緩緩行駛,車上載有四個分類垃圾桶,車身展板上印著垃圾分類的宣傳語,小箱子裡裝著水桶,擋板上掛著毛巾和傘架。
此外,車把手上還掛著一隻小喇叭,循環播放著「垃圾分類正式開始了,請大家在家裡分好類,我們採取定時定點投放」,「垃垃車」在每個點位分別逗留20-40分鐘。
這種流動模式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垃圾的投放體量上,都是對固定廂房的補充。另外,由於所有小區的規定投放時間段都差不多,環衛清運壓力較大,而這種車輛還可以起到臨時駁運的作用,萬一環衛車有延誤,可以將滿溢的垃圾桶運走,小區環境也會更好。
江語海小區作為垃圾分類示範小區之一,垃圾分類自覺程度高,這離不開技術的助力。社區目前已在江語海所有投放點位安裝監控攝像頭及投放語音提示,更好地幫助培養居民自覺分類的習慣,減輕人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將垃圾分類指導員從垃圾桶旁解放出來。現在的小區垃圾房,關門不亂丟,開門分類丟,一片井然有序。
預約回收新嘗試
提升居民幸福感
「以問題為導向,針對性地解決垃圾分類瓶頸」是社區在垃圾分類實戰中總結出的「制勝法寶」。「沒車運」「沒地放」是可回收物「無處安放」的癥結所在。為此,社區從源頭入手,採用了「線上上報、線下上門回收」的聯動方式,成立「回收小哥」專業隊伍,探索並實踐小區再生資源回收、清運、處置「一條龍」服務,規範回收市場的同時破解小區再生資源無處安放的難題。
現在,居民們只要在家動動手指,通過「收唄app」預約回收,村口「回收小哥」就能跟「快遞員」一樣2小時內上門到家,服務涵蓋了常見的紙板、泡沫、玻璃、金屬等可回收物。不同於以往廢品回收隨意叫價的模式,村口「收唄app」價格公正透明,任何可回收物的交售價格都一目了然。這種預約回收新模式,不只更新了我們的觀念,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從根源上解決了小區內無處堆放可回收物的難題。
綠色積分「當錢花」
垃圾分類入人心
在江語海小區,居民只要將家裡的垃圾按照其他垃圾、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及可回收物正確分類,並投放至社區指定的垃圾投放點位,就能在自己的綠色帳戶積分卡上享受相應的積分,累積滿一定積分,還可以在村口驛站、村口商盟等指定地點兌換日常生活用品。
這些獎勵看似不怎麼不起眼,卻給予了參與者看得見、摸得著的激勵,讓市民能更好地堅持下去,促成「主動分類、獲得激勵、強化分類」這一良性循環。此外,社區不斷探索綠色帳戶與其他環保、綠色行為的激勵機制的對接,最終成為記錄、激勵居民環保行為的「環保檔案」。
為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工作,提高居民對垃圾分類工作的知曉率和參與率,社區通過發放宣傳手冊、現場講解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向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知識講解,力求分類科普"入腦入心"。
為進一步健全垃圾分類宣教體系,江潮社區在江語海小區出入口、小區跑道、樓宇大堂、單元樓道、單元門、電梯間、地下車庫等公共空間張貼懸掛宣傳公益海報、標語等。同時,打造社區垃圾分類綠色環保宣教基地,集知識性、趣味性和互動性於一體,多維度向社區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宣傳及教育引導,全面強化社區垃圾分類宣教工作,提升居民垃圾分類投放意識。
垃圾分類關係千家萬戶和生態文明建設。接下來,江潮社區將總結推廣「垃圾不落地」試點工作經驗,進一步創新機制舉措,加強督查考核,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將垃圾分類工作做得更加精細,使垃圾分類工作深入民心,切實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