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覺自己會寫愛情了」
《兄弟》(下)三月下旬推出,餘華通過本報回應各種爭議
「逝者已去,生者猶在。李蘭撒手歸西,走上漫漫陰間路,在茫茫幽靈裡尋覓宋凡平消失的氣息,已經不知道兩個兒子在人世間如何漂泊。」
這是《兄弟》(下)的第一段。日前本報記者從餘華那裡得到消息,《兄弟》(下)已經付梓,目前出版社正在加緊出版工作,首印30萬冊,預計3月下旬能夠與讀者見面。
下部從失去父母的兄弟倆相依為命寫起,寫了他們之間30多年的故事:兄弟倆為了劉鎮的美人林紅而決裂,宋鋼贏得了愛情,而李光頭通過撿破爛成了劉鎮的首富。宋鋼因為工廠破產越來越潦倒,最後自殺。三個人之間的糾葛貫穿整個小說。而此前很少描寫愛情的餘華,在《兄弟》(下)中首度圍繞林紅和宋鋼寫出了動人心魄的愛情故事。餘華表示,從這段文字之後,「我感覺自己會寫愛情了。」
餘華表示,對於《兄弟》(下),自己的感覺是比較滿意的。他從大年三十起一直工作到2月20日,每天工作五六個小時,像影片剪接一樣把所有的地方都重新調動了一遍,處於體力透支和精神亢奮狀態。雖然此前讀過無數遍,但改定之後他又從頭讀了兩遍,「感覺該笑的地方忍不住笑,該感動的地方還是很感動」。「肯定有缺陷,但現在我已經不能發現了。也許放一段時間回頭看能發現些問題。」
《兄弟》(上)出來以後,引來了不少議論,褒揚者有之,而批評之聲同樣不絕於耳。餘華笑稱「我自己也看到了很多」,並表示,希望讀者看完《兄弟》的下部後再做一個整體的評判。此外,針對餘華「是否接受媒體採訪太多」,「上、下部分開出版是否妥當」、「不寫長篇去開博客為什麼」等網友爭議的熱點,餘華通過本報記者一一做了回應。
《兄弟》(下)長達33萬字,篇幅差不多是上部(18萬字)的兩倍。
「下一部長篇再也不想接受採訪」
南方都市報:《兄弟》(上)出來的時候,你說下部會在年底面世。但現在顯然晚了幾個月。有讀者說,你是忙於宣傳,接受太多採訪影響了寫作?
餘華:確實。去年7月推出上部之後,我以為8月就可以回來寫完下部,沒想到有那麼多的媒體採訪。直到11月我下決心把手機關了專心修改的時候,還有幾家媒體要求採訪,根本沒有辦法靜下心來寫作。有一段時間我連續五六天,每天都要接到七八個採訪電話。
南方都市報:有沒有算過有多少媒體採訪過你?
餘華:我接受採訪的有70多家媒體。但上海文藝出版社的負責人告訴我,他在網上統計到有400多家媒體做了報導,這當中很多是沒有採訪我的。其實我很贊成媒體去「盜版新聞」,因為我說來說去都是那些話,不斷重複。後來我直接告訴一些媒體,你們不用採訪我了,就拿《新京報》和《南方都市報》的報導做樣本,我沒有什麼新東西可以說了。搞得讀者也覺得厭煩,說餘華的訪談都濫大街了。
南方都市報:你似乎很體貼媒體,不願意拒絕採訪要求?
餘華:讓我很為難的是,我接受了這個,不接受那個採訪,就有媒體說,你是不是覺得我們報紙影響小,認為我輕視他們。這回我想借你們報紙說一下,《兄弟》我會善始善終,下部也繼續接受採訪。但下一部長篇小說我不打算再接受採訪了。拿三四個月的時間來接受採訪實在不合算。對於作家來說,這些時間應該拿來專心寫長篇。
「從此可以說我會寫愛情了」
南方都市報:《兄弟》(下)圍繞著李光頭、宋鋼和林紅三個人的糾葛展開。我發現你把宋鋼和林紅的愛情寫得非常感人,是一種受阻礙最終爆發的感情。這樣的寫法在你以前的小說裡似乎很少見?
餘華:應該說,我從來沒有寫過這樣的愛情。在上部裡,李蘭和宋凡平的愛情帶有很多時代的被迫性,是兩個破碎家庭的組合。而林紅和宋鋼的愛情卻是發自肺腑的、純粹的,初戀一樣的愛情。我覺得寫愛情一定要寫初戀。李光頭瘋狂喜歡林紅,林紅喜歡宋鋼,而宋鋼又是堅決地維護著兄弟的情誼,不敢放縱自己的感情。這種錯位要扭過來是很難的,我寫的時候也覺得很吃力。直到我把宋鋼逼到絕路,讓他自殺才看到了希望,寧肯與李光頭決裂,還是扭過來了。寫這段的時候我自己也非常感動,之前我一向不擅長寫愛情,而這段之後我覺得自己已經會寫愛情了。
「《兄弟》是我最厚重的小說」
南方都市報:《兄弟》上部出來以後,不乏一些批評的聲音。你是怎麼看待這些批評的?它們對你寫作下部有沒有發生影響?
餘華:我自己也看到很多批評。這當中,很多是中肯的,不講道理的也有。但我覺得對於我來講,批評或讚揚都不會有太大影響。你看《兄弟》的下部就會知道,我並沒有受到影響,否則寫作的情緒不可能這麼飽滿。作為一個有20多年寫作經驗的人,寫到什麼程度可以出手,我覺得這點判斷力我還有。
南方都市報:看了上部之後,很多人認為這部小說並未超越《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甚至不如。現在全部寫完了,你如何評價自己這部作品呢?
餘華:我覺得,《兄弟》還是我最厚重的一部小說。我前面的三部長篇小說加起來都不到50萬字,而《兄弟》有51萬字。究竟寫得怎麼樣,每個讀者會有自己的評判。但就我自己感覺,這51萬字裡至少可以說沒有廢話。我寫51萬字,就是提供了51萬字的信息和閱讀感受。
這也是我最豐富的一本書。我的前三部長篇小說都基本是用一種語調敘述的,而這一部的敘述語調豐富很多。優美的地方用優美語調,粗俗的地方用粗俗語調。貫穿在整部小說中的兩種主要敘述語調,比如寫道李光頭的暴富、劉鎮的選美比賽,我是開放式的敘述,情緒非常飽滿。而在敘述三個人之間情感的時候,又是一種收回來的、細膩的敘述。就像剛從熱騰騰的桑拿房掉進冰窟窿一樣,我常常要提醒自己調整情緒,變換兩種語調。
南方都市報:對於一本書分成上、下部出版,網上有很多爭議,很多讀者覺得不能理解。
餘華:剛才提到的讀者批評也與此有關:有些人是在只看到上部的情況下就對整部小說進行了評價。而根據現在完成的情況看,《兄弟》的上部只佔到整個作品的三分之一。只看三分之一就做判斷,顯然早了點。當然這歸根結底是我的責任,應該還有出版社的責任。當時就是為了趕在書市推出來,就先出了上部。
南方都市報:我看到你好像在一些場合說過,以後不再分上下部出書了?
餘華:不會了。中間被打斷,要再恢復到寫作的狀態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我要在這裡說明,將書分成上、下部出版並不是我的首創。有作者在網上發文章,說餘華創造了一個紀錄。但你看,遠一點的像當年的《李自成》,都是寫完一部出一部。近的像格非的《人面桃花》、阿來的《空山》,不都是只出了第一部嗎?當時決定先出《兄弟》(上),也是我和出版社經過判斷,覺得它是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小說才出的。
「博客既然開了,就一定會做下去」
南方都市報:你在新浪開博客也有很多人質疑,說你不趕緊寫《兄弟》(下),去開什麼博客?
餘華:我是在對博客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開博客的。很多人說我開不了多久,這我不同意,既然開了我就一定會開下去的。除了我在衝刺小說這個月沒有上博客之外,以前我經常會上去看看,我回復讀者的留言有200頁。這是個挺累的事情,所以我不希望點擊率太高,顧不過來。
南方都市報:那你開博客是出於什麼想法呢?讀者的留言都要回,這麼累人的事情為什麼要做呢?
餘華:應該說跟我性格有關。如果正確地來講,我就不應該有這個博客,作家開博客做什麼呢?應該去寫長篇啊。但是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好,就像我寫小說一樣,一句話不滿意就覺得不舒服。至於回復留言,我覺得他們到你這兒來就應該認真對待。就像走在街上,有人來問路,你也要告訴他呀。
討論:你認為餘華這樣的作家應該開博客嗎?>>>>
(編輯:李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