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下呼之欲出 餘華會寫愛情了

2020-12-19 南方新聞網

  「我感覺自己會寫愛情了」

  《兄弟》(下)三月下旬推出,餘華通過本報回應各種爭議

  「逝者已去,生者猶在。李蘭撒手歸西,走上漫漫陰間路,在茫茫幽靈裡尋覓宋凡平消失的氣息,已經不知道兩個兒子在人世間如何漂泊。」

  這是《兄弟》(下)的第一段。日前本報記者從餘華那裡得到消息,《兄弟》(下)已經付梓,目前出版社正在加緊出版工作,首印30萬冊,預計3月下旬能夠與讀者見面。

  下部從失去父母的兄弟倆相依為命寫起,寫了他們之間30多年的故事:兄弟倆為了劉鎮的美人林紅而決裂,宋鋼贏得了愛情,而李光頭通過撿破爛成了劉鎮的首富。宋鋼因為工廠破產越來越潦倒,最後自殺。三個人之間的糾葛貫穿整個小說。而此前很少描寫愛情的餘華,在《兄弟》(下)中首度圍繞林紅和宋鋼寫出了動人心魄的愛情故事。餘華表示,從這段文字之後,「我感覺自己會寫愛情了。」

  餘華表示,對於《兄弟》(下),自己的感覺是比較滿意的。他從大年三十起一直工作到2月20日,每天工作五六個小時,像影片剪接一樣把所有的地方都重新調動了一遍,處於體力透支和精神亢奮狀態。雖然此前讀過無數遍,但改定之後他又從頭讀了兩遍,「感覺該笑的地方忍不住笑,該感動的地方還是很感動」。「肯定有缺陷,但現在我已經不能發現了。也許放一段時間回頭看能發現些問題。」

  《兄弟》(上)出來以後,引來了不少議論,褒揚者有之,而批評之聲同樣不絕於耳。餘華笑稱「我自己也看到了很多」,並表示,希望讀者看完《兄弟》的下部後再做一個整體的評判。此外,針對餘華「是否接受媒體採訪太多」,「上、下部分開出版是否妥當」、「不寫長篇去開博客為什麼」等網友爭議的熱點,餘華通過本報記者一一做了回應。

《兄弟》(下)長達33萬字,篇幅差不多是上部(18萬字)的兩倍。

  「下一部長篇再也不想接受採訪」

  南方都市報:《兄弟》(上)出來的時候,你說下部會在年底面世。但現在顯然晚了幾個月。有讀者說,你是忙於宣傳,接受太多採訪影響了寫作?

  餘華確實。去年7月推出上部之後,我以為8月就可以回來寫完下部,沒想到有那麼多的媒體採訪。直到11月我下決心把手機關了專心修改的時候,還有幾家媒體要求採訪,根本沒有辦法靜下心來寫作。有一段時間我連續五六天,每天都要接到七八個採訪電話。

  南方都市報:有沒有算過有多少媒體採訪過你?

  餘華:我接受採訪的有70多家媒體。但上海文藝出版社的負責人告訴我,他在網上統計到有400多家媒體做了報導,這當中很多是沒有採訪我的。其實我很贊成媒體去「盜版新聞」,因為我說來說去都是那些話,不斷重複。後來我直接告訴一些媒體,你們不用採訪我了,就拿《新京報》和《南方都市報》的報導做樣本,我沒有什麼新東西可以說了。搞得讀者也覺得厭煩,說餘華的訪談都濫大街了。

  南方都市報:你似乎很體貼媒體,不願意拒絕採訪要求?

  餘華:讓我很為難的是,我接受了這個,不接受那個採訪,就有媒體說,你是不是覺得我們報紙影響小,認為我輕視他們。這回我想借你們報紙說一下,《兄弟》我會善始善終,下部也繼續接受採訪。但下一部長篇小說我不打算再接受採訪了。拿三四個月的時間來接受採訪實在不合算。對於作家來說,這些時間應該拿來專心寫長篇。

  「從此可以說我會寫愛情了」

  南方都市報:《兄弟》(下)圍繞著李光頭、宋鋼和林紅三個人的糾葛展開。我發現你把宋鋼和林紅的愛情寫得非常感人,是一種受阻礙最終爆發的感情。這樣的寫法在你以前的小說裡似乎很少見?

  餘華:應該說,我從來沒有寫過這樣的愛情。在上部裡,李蘭和宋凡平的愛情帶有很多時代的被迫性,是兩個破碎家庭的組合。而林紅和宋鋼的愛情卻是發自肺腑的、純粹的,初戀一樣的愛情。我覺得寫愛情一定要寫初戀。李光頭瘋狂喜歡林紅,林紅喜歡宋鋼,而宋鋼又是堅決地維護著兄弟的情誼,不敢放縱自己的感情。這種錯位要扭過來是很難的,我寫的時候也覺得很吃力。直到我把宋鋼逼到絕路,讓他自殺才看到了希望,寧肯與李光頭決裂,還是扭過來了。寫這段的時候我自己也非常感動,之前我一向不擅長寫愛情,而這段之後我覺得自己已經會寫愛情了。

  「《兄弟》是我最厚重的小說」

  南方都市報:《兄弟》上部出來以後,不乏一些批評的聲音。你是怎麼看待這些批評的?它們對你寫作下部有沒有發生影響?

  餘華:我自己也看到很多批評。這當中,很多是中肯的,不講道理的也有。但我覺得對於我來講,批評或讚揚都不會有太大影響。你看《兄弟》的下部就會知道,我並沒有受到影響,否則寫作的情緒不可能這麼飽滿。作為一個有20多年寫作經驗的人,寫到什麼程度可以出手,我覺得這點判斷力我還有。

  南方都市報:看了上部之後,很多人認為這部小說並未超越《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甚至不如。現在全部寫完了,你如何評價自己這部作品呢?

  餘華:我覺得,《兄弟》還是我最厚重的一部小說。我前面的三部長篇小說加起來都不到50萬字,而《兄弟》有51萬字。究竟寫得怎麼樣,每個讀者會有自己的評判。但就我自己感覺,這51萬字裡至少可以說沒有廢話。我寫51萬字,就是提供了51萬字的信息和閱讀感受。

  這也是我最豐富的一本書。我的前三部長篇小說都基本是用一種語調敘述的,而這一部的敘述語調豐富很多。優美的地方用優美語調,粗俗的地方用粗俗語調。貫穿在整部小說中的兩種主要敘述語調,比如寫道李光頭的暴富、劉鎮的選美比賽,我是開放式的敘述,情緒非常飽滿。而在敘述三個人之間情感的時候,又是一種收回來的、細膩的敘述。就像剛從熱騰騰的桑拿房掉進冰窟窿一樣,我常常要提醒自己調整情緒,變換兩種語調。

  南方都市報:對於一本書分成上、下部出版,網上有很多爭議,很多讀者覺得不能理解。

  餘華:剛才提到的讀者批評也與此有關:有些人是在只看到上部的情況下就對整部小說進行了評價。而根據現在完成的情況看,《兄弟》的上部只佔到整個作品的三分之一。只看三分之一就做判斷,顯然早了點。當然這歸根結底是我的責任,應該還有出版社的責任。當時就是為了趕在書市推出來,就先出了上部。

  南方都市報:我看到你好像在一些場合說過,以後不再分上下部出書了?

  餘華:不會了。中間被打斷,要再恢復到寫作的狀態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我要在這裡說明,將書分成上、下部出版並不是我的首創。有作者在網上發文章,說餘華創造了一個紀錄。但你看,遠一點的像當年的《李自成》,都是寫完一部出一部。近的像格非的《人面桃花》、阿來的《空山》,不都是只出了第一部嗎?當時決定先出《兄弟》(上),也是我和出版社經過判斷,覺得它是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小說才出的。

  「博客既然開了,就一定會做下去」

  南方都市報:你在新浪開博客也有很多人質疑,說你不趕緊寫《兄弟》(下),去開什麼博客?

  餘華:我是在對博客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開博客的。很多人說我開不了多久,這我不同意,既然開了我就一定會開下去的。除了我在衝刺小說這個月沒有上博客之外,以前我經常會上去看看,我回復讀者的留言有200頁。這是個挺累的事情,所以我不希望點擊率太高,顧不過來。

  南方都市報:那你開博客是出於什麼想法呢?讀者的留言都要回,這麼累人的事情為什麼要做呢?

  餘華:應該說跟我性格有關。如果正確地來講,我就不應該有這個博客,作家開博客做什麼呢?應該去寫長篇啊。但是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好,就像我寫小說一樣,一句話不滿意就覺得不舒服。至於回復留言,我覺得他們到你這兒來就應該認真對待。就像走在街上,有人來問路,你也要告訴他呀。

討論:你認為餘華這樣的作家應該開博客嗎?>>>>

(編輯:李瑾)

相關焦點

  • 解讀餘華的《兄弟》,儘管有爭議,餘華卻認為是他寫得最好的小說
    今天來講餘華的《兄弟》。《兄弟》是餘華的第四部長篇,也是餘華篇幅最長的小說。這部小說分上下兩部,是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本次的解讀是餘華的編輯朱偉先生以第一人稱來講解!餘華原來不是一直以為,一部長篇小說寫15萬字就夠了嗎?
  • 餘華《兄弟》讀後感
    從開始讀餘華的活著我就知道這個世界上能把一個詞彙寫到極致的也就是餘華了,讀完餘華的活著,我就沒再質疑過還有比活著更糟糕的事情。同樣,讀完餘華的兄弟,能把親情做到那個份上的也就是兄弟了。讀餘華的文章,總是讓人覺得用詞過於隨意,甚至會有一些汙穢不堪的詞句映入眼帘,然而,慢慢回味,才發現這才是那個時代應該有的韻味,只有把自己完全置身於故事發生的時間和空間裡,時代感才能真正的被寫活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才能夠更鮮明。這就是餘華,這就是餘華的文章,不需要多麼華麗的辭藻,只要能夠寫到你心裡去,目的就已經達到了。
  • 趣談餘華《兄弟》林紅篇|愛情到底是身體的欲望還是精神的欲望
    《兄弟》這部作品已經問世十五年,是餘華篇幅最長同時也是爭議最大的一部作品,讀者普遍討論的也是林紅出軌李光頭的那一段故事,於宋鋼來說,林紅是他永生摯愛的妻子,李光頭是他相依為命的兄弟,當他得知妻子與兄弟有染後,選擇了臥軌自殺。
  • 餘華:生活在變,寫的小說也會變
    餘華:我覺得還是發自潛意識裡面的東西,就是寫的時候自然就這麼出來了。有一個困難就是假如我用上海話寫小說——部分使用上海話還行——還有人看得懂,但假如我用海鹽話寫小說,基本上只能是錯別字,因為你要拼那個音的話,幾乎都是錯別字,這是一個問題;另外呢,去了北京生活以後,確實對北方語言的了解會比在家鄉多一點。
  • <兄弟>到底是誰寫的? 餘華涉嫌剽竊案即將宣判
    不久前,王長徵以餘華創作、出版和經銷的小說《兄弟》五十餘處剽竊了其在網絡上先發表的小說《王滿子》為由,向濱州市中級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停止侵權行為,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和精神賠償52萬元。
  • 《兄弟》到底是誰寫的? 作家餘華涉嫌剽竊被告
    不久前,王長徵以餘華創作、出版和經銷的小說《兄弟》五十餘處剽竊了其在網絡上先發表的小說《王滿子》為由,向濱州市中級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停止侵權行為,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和精神賠償52萬元。
  • 《兄弟》夜話 | 嚴鋒和餘華對談
    嚴鋒:《兄弟》的語言是狂歡的,喧囂的,你會不會因此失去你先前的擁護者,那些喜歡餘華節制的優美的風格,純淨的語言的人?還有你以前的人物和世界具有抽象、間接、和寓言的色彩,那種特殊的詩意的餘華風格,能否與《兄弟》中帶著大量現實流行語的狂歡的語言結合?餘華:失去原先的讀者?肯定有,已經有了。
  • 餘華筆下的《兄弟》,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去思考?
    ——題記這是我看過的第二本餘華的小說。(第一本是《活著》)。餘華的小說我覺得是有魔力的,他總會吸引著我看下一章,就是不自覺的手又翻了一頁,好吧,這頁看完不看了,好吧這頁再看完不看了……如此反覆。關於《兄弟》,我先給大家講下故事梗概。之後是對於《兄弟》,我們能從哪些角度去思考。
  • 愛情對於我來說就是相依為命 | 餘華
    餘華:我剛開始寫小說的時候住在中國南方一個只有八千人的小鎮上,那是三十五年前,當時我有一個習慣,當我構思的時候或者寫不下去的時候,我會走到街上去,身體的行走可以讓我的思維活躍起來,可是我的思維經常被打斷,因為在街上不斷有人叫我的名字。那個小鎮太小了,走到街上不是遇到認識的人就是見到見過的臉。
  • 我想了一晚上也不明白餘華為什麼要把《兄弟》寫成這樣
    這兩天我又看了《兄弟》,是2018年新經典出品的版本。厚厚的一本,670頁,餘華在後記裡面寫,本來想寫十萬字的,寫完後發現超過了五十萬字。如果餘華這樣的安排是為了批判那個時代的荒唐,那他的確是做到了,甚至比以往做得還要徹底。當宋凡平在車站被人活活打死的時候,我想很多人都會為此掉眼淚,餘華用詳細較長的篇幅寫了第一棍下去到他奄奄一息的整個過程,字字都帶著血。宋凡平和李蘭的愛情及生活方式是許多普通人的生活常態,也是芸芸眾生勞勞碌碌追求的生活目標。但就這樣活生生血淋淋地被那個時代毀了。
  • 人性的拷問:兄弟和女人,你選哪一個?——讀餘華的《兄弟》
    圖片來源網絡文/微薇細雨一直很喜歡餘華的文字。前兩天一口氣讀完了餘華的《兄弟》,40多萬字,讀得昏天黑地,日月無光。有些人看到小說開頭大篇幅地寫「屁股」,立馬斬釘截鐵下定論:太粗俗了!小說應該寫各種「美」啊,「善」啊,「愛」啊……屁股」這種東西登不了大雅之堂,怎麼可以拿出來當寫作題材呢?看到這樣稚嫩的評論,我忍不住「呵呵」了。
  • 聽餘華談《兄弟》:是他最滿意的作品,仍拒絕負面評價
    餘華的結論是,搞文學創作時不能挖空心思去揣測審查者的心理,而要決不妥協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寫。對於這位一直在體制外獨立寫作的前牙科醫生來說,他感到有責任去觸碰那些禁忌,讓寫作去越過邊界。《兄弟》中那幾個「紅袖章」打死宋凡平,李蘭不掉一滴眼淚給丈夫在街頭收屍的細節描寫堪稱殘忍,也體現了餘華卓絕的文字表現力和作為作家的歷史良知。據說那部分也是餘華寫得最志滿意得的段落。
  • 讀餘華《兄弟》一書
    01用兩天一晚看完了餘華50萬字的《兄弟》,這是繼《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後,看他的第三本書。不得不說,餘華真是天才小說家,他的作品有很強的洞察力和吸引力,通過一個底層歷經磨難的一對兄弟成長史,反應了中國文革前到新世紀之初,整整40年的社會變遷,以及經濟增長的光鮮表面背後的中國社會普通民眾的內裡生活,它是一部尖銳犀利的書。
  • 餘華《兄弟》:一部汙垢斑斑的偉大作品
    而《兄弟》這部作品講述的是兩個年代的故事,對人性進行了最深刻的詮釋。《兄弟》這部作品一共分為兩部分,上半部分講述了李光頭和他的兄弟宋剛之間刻骨銘心的痛苦回憶,而下半部分講述的是兩兄弟成人之後坎坷的情感生活。眾所周知,文革是一個精神狂熱,本能壓抑和命運慘烈的時代。
  • 餘華用四十萬字的筆墨,打造了一對性格迥異、恩怨交集的《兄弟》
    對於餘華先生,人們已經寫的夠多了,在此不想佔用太多的筆墨,今天只想寫一寫他的這本《兄弟》,初次拿到這本書時,著實吃了一驚,黑色的封皮,像磚頭一樣的紙張,它重重地壓在我的手中,有些驚訝,拿過餘華的其他幾本書,都沒有那麼厚的累積,心中不禁多出了幾分的期待。
  • 專家解讀餘華《第七天》:有想法,但會有爭議
    讓我們回頭看看《兄弟》的爭議。《兄弟》一開始完全寫實,悲劇性敘述佔主要位置。上部,是寫四口之家的。但到了下部,是狂歡的、寫實的。大家就反映接受不了。  我有一個直觀感受。在中國的小說傳統裡,並不推崇喜劇性敘述。相較《紅樓夢》等悲劇性敘述,《儒林外史》這種喜劇性敘述,很少為人談論。我一直在想,中國為什麼出現不了拉伯雷、堂吉訶德?這裡面有很多原因,值得探討。
  • 餘華《現實一種》:兄弟反目,互相報復?血腥冷酷是人間本色
    血腥冷酷是人間本色《現實一種》主要是發生在兩個孩子之間的故事,最後兄弟反目成仇摧毀整個大家庭山崗和山峰是兄弟,4歲的皮皮是山崗的兒子,山峰的孩子才幾個月大。皮皮看到堂弟很好玩,在大人走出去之後打了孩子一耳光。孩子發出哭聲,這讓皮皮既驚喜又苦惱,他又去掐這個孩子。
  • 讀餘華作品《兄弟》有感
    伴隨著嬉笑、眼淚,充盈著感動、哀傷、憤怒、無奈、嘆息,在複雜的情緒中讀完了《兄弟》。600多頁的長篇讀起來沒有絲毫的晦澀,感覺順暢過癮! 作品以李光頭和宋鋼這對異父異母兄弟的人生軌跡為主線進行鋪陳敘事,從兄弟二人童年的苦難寫起,歷經了少年時因厄運別離後的互相牽掛、惺惺相惜,接著敘寫了兄弟二人青年時代相互陪伴的美好,後因追求戀人而分道揚鑣,開啟了迥異的命運。
  • 餘華的《兄弟》:就算生離死別,我們還是兄弟
    餘華的作品,每次讀完,都會給人一種抨擊心靈的傷害,但是這種傷害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傷害,而是一種重新認識人性的傷害,這種傷害在於敢於揭露。從《活著》中的富貴,到《兄弟》中的李光頭和宋鋼兩人,餘華老先生都用他最質樸、最鋒利的筆芒展現了人性的至善至惡。在《兄弟》中,李光頭和宋鋼倆人,來自重組家庭,宋鋼的父親宋凡平,李光頭的母親李蘭,都是當時社會中底層中最樸實的、最善良的,最可愛的人。
  • 作家餘華:一婚碌碌無為,二婚功成名就,寫了本小說賺1500萬
    但凡人能想到作家,必然也會想到窮酸潦倒,生活不濟,仿佛經濟上的困難跟作家永遠都是形影不離的。1991年的餘華,就是這樣的一個作家,在那個時候,沒有名氣,沒有作品的餘華,還在一個不出名的地方寫著自己不出名的作品。窮困潦倒,生活不濟就是他生活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