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半年4個雨季:春雨細綿綿清明雨紛紛梅雨下不停夏季暴雨猛…

2020-12-16 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 於丹丹)「未來半年,南方至少還有4個雨季,春雨細綿綿、清明雨紛紛、梅雨下不停、夏季暴雨猛……」往年的春雨貴如98號汽油,今年的春雨怕是廉價如地溝油。從今天夜間開始,新一輪降水又將啟程,明天沿江蘇南地區有中雨;而3月1日起還有一次較為明顯的降雨天氣過程。

資料圖 雨季 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昨天濃霧沒有來騷擾南京,大家算是實實在在曬了一天的太陽,有了陽光的助力,溫度也是節節攀升,南京全市昨天的最高氣溫達14℃到15℃。而本周受暖溼氣流影響,南京仍將多降水過程,降水主要出現在26日夜間到27日白天以及3月1日到3日白天。

從全省範圍看, 據省氣象臺預報,今天白天本省西南部地區多雲轉陰有小雨,其它地區多雲轉陰,夜裡全省陰有小雨 ,今天全省偏東風3-4級逐漸增強到4-5級陣風6級。明天白天沿江蘇南地區陰有中雨,其它地區陰有小雨並漸止,夜裡沿江和蘇南地區陰有小雨並漸止,其它地區陰轉多雲。

而下一輪降雨將出現在周五和周六,預計3月1日沿江蘇南地區中到大雨,其它地區陰有小雨。2日江淮之間南部和蘇南地區陰有中到大雨,其它地區陰有小到中雨。3日本省東部地區陰有小雨漸止轉多雲,其它地區陰轉多雲。

「不僅2月份的雨不會停,未來半年,南方至少還有4個雨季,春雨細綿綿、清明雨紛紛、梅雨下不停、夏季暴雨猛……」最近「南方未來半年至少4個雨季」刷屏朋友圈。當然這個說法並不嚴謹,雨季分布在不同時間和空間上,比如江南地區和長江流域有春雨期和梅雨期,而華南地區則有前汛期和後汛期等等。氣象專家表示,從去年到現在,我國氣候呈現偏暖趨勢,南方降水異常增多,這是因為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影響。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較弱,但對全球影響顯著,南亞和澳大利亞北部氣溫較常年明顯偏高,美國南部降水異常偏多均與此有關。

近期南京天氣:今天多雲轉陰有小雨,早晨部分地區有霧,2℃到11℃;明天陰有小到中雨,5℃到8℃;後天陰到多雲,4℃到10℃

延伸閱讀
國家氣候中心:厄爾尼諾事件顯著影響全球熱帶和副熱帶地區

自去年6月起,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偏暖範圍逐漸擴大,9月進入厄爾尼諾狀態。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截至2019年2月底,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偏暖的範圍、強度和持續時間,已達到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儘管此次厄爾尼諾事件較弱,但對全球熱帶和副熱帶地區的影響顯著。

資料圖 新華社

厄爾尼諾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高,從而影響大氣環流的一種自然現象。在此次厄爾尼諾事件中,赤道中太平洋海溫總體要強於赤道東太平洋。就我國而言,這種海溫情況導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較常年偏強偏西偏北,從而有利於引導低緯度大量水汽向我國輸送。同時,冬季中高緯度冷空氣活動過程頻繁、強度較強,冷暖氣流主要在江淮至江南地區交匯,造成當地降水明顯偏多,出現持續陰雨寡照天氣。

氣候專家分析,入冬以來,南亞和澳大利亞北部氣溫較常年明顯偏高,美國南部降水異常偏多,均與厄爾尼諾事件有關。

國家氣候中心根據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氣近期演變特徵以及國內外多家氣候動力和統計模式預測,未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繼續偏暖狀態,預計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將持續到2019年春季,仍然有利於引導水汽向我國東部地區輸送。

丁一匯院士:「冬行夏令」 持續陰雨與厄爾尼諾有關

眼下南方陰雨仍在繼續。許多南方的小夥伴調侃,這還沒到雨季、梅雨期呢,就快要「發黴」了。為何江淮地區降雨增多提前出現在2月?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厄爾尼諾造成全球天氣氣候異常

入冬以來,我國南方地區出現罕見持續陰雨天氣。究其原因與厄爾尼諾不無關係。根據監測,赤道中東太平洋已經在2018年9月進入厄爾尼諾狀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指出,厄爾尼諾是自然現象,是海洋和大氣協同作用的產物。全球每2至7年會出現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雖是主要發生在赤道中東太平洋的區域現象,但其影響卻波及全球。一般來說,厄爾尼諾發生後幾乎全球天氣氣候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異常。

從氣候監測資料來看,2018年9月開始出現的厄爾尼諾,屬於比較弱的一個。但大氣響應異常迅速,超過往年。去年入冬以來,觀測上不斷出現厄爾尼諾影響的現象,與此同時,國際上幾乎所有氣候模式都給出了「今冬是一個暖冬」的預測結論。

丁一匯指出,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江淮地區降水增多也提前出現在2、3月。美國西部乾旱地區的降雨也異常增多,氣候異常顯著。

「冬行夏令」 持續性降水異常提前到冬季

從去年12月開始,至今年2月22日,南方不少地區降水日普遍有40天至55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0至15天,貴州、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7省平均降水日數均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江淮南部、江漢、江南等地日照時數較常年同期偏少五到八成。

丁一匯介紹,過去這種本應發生在夏季的長江流域持續性降水異常,提前到冬季出現,被稱為「冬行夏令」,即在冬季出現夏季梅雨的大氣環流和持續性降雨。這會造成冬春季的低溫連陰雨,對南方稻秧生長十分有害。這是上世紀60至70年代我國氣象學家主要研究的南方氣象災害之一。上世紀80年代氣候明顯變暖之後,此類災害大為減少,但仍然存在。

「如果今冬這次低溫連陰雨持續到春季(3至5月),將會對南方的農業生產產生重要影響。」丁一匯說,「對這個老問題,必須有新的關注與認識。」

副熱帶高壓與南支槽作用 引導低緯度水汽輸送

為什麼在厄爾尼諾出現年份的冬天,我國長江流域容易出現低溫多雨甚至冰雪多雨的天氣呢?丁一匯解釋,因為中東太平洋近赤道地區海溫升高,它就像一個熱水爐,將海洋上空的大氣加熱,上升的氣流流向熱帶西太平洋並下沉,加之這個地區海水溫度偏低,使得在冬季本來應該停留在熱帶西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偏強偏西,同時南支槽階段性活躍,兩者都引導了大量低緯度的水汽源源不斷地向我國南方地區輸送。

據統計,1950年以來總共發生了19次厄爾尼諾事件,其中8次弱厄爾尼諾事件,11次中等強度及以上厄爾尼諾事件。

「對於這次弱厄爾尼諾的全球顯著響應,將會引起科學家的強烈關注,並開展一系列後續研究。」丁一匯說。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楊子晚報

編輯:TF003

相關焦點

  • 南方未來半年還有四個雨季?中國氣象局:雨神總會走的
    這兩天,「南方未來半年至少還有4個雨季的」話題在網絡上得到高度關注,讓已經浴雨奮戰了好久的南方同胞倍感「扎心」。話題核心:未來半年,南方至少還有4個雨季!春雨細綿綿、清明雨紛紛、梅雨下不停、夏季暴雨猛…… 本文圖均為 中國氣象局微信公眾號 圖網友大規模轉發評論「四個雨季」的說法來勢洶洶,按此算法,南方未來這半年至少將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下雨!但真的是這樣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 南方下雨不斷?別怕,這十個地方在雨中美哭了
    南方陰雨天又叒叕來啦!春雨、清明雨、梅雨、暴雨!未來半年南方至少還有四個雨季!春雨細綿綿、清明雨紛紛、梅雨下不停、夏季暴雨猛…太陽:不好意思各位,我請了個年假~南方的朋友們叫苦不迭:我們的太陽去流浪了嗎!
  • 春雨綿綿黴味重?別慌,看這裡!
    近日,據相關的氣象臺預報,「雨神」不僅抓住了二月的尾巴,頻繁降雨,在未來半年內,雨勢還會持續加強,陰沉天氣將再度上線。春天的雨,不來則已,一來驚人,少則三兩天,多則十天半個月也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伴隨著雨水天氣,各處氣溫也在不斷的降低,不禁讓人嘆一聲「問世間『晴』為何物」。一時間,溼、冷、潮成為了這個季節天氣的代名詞。
  • 暴雨是如何分類的?我國的雨季類型...
    b 夏雨集中區:此處夏雨集中區與其他的雨季類型的區別在於夏雨集中,也就是說,不僅從時間上集中在夏季,而且在夏季的降水也較集中,體現為暴雨等。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兩月的總雨是接近年雨量的三分之二。華北、東北地區的降水,主要受來自太平洋的溼潤氣流—東南季風的影響,而本地區緯度位置偏北,雨帶遲到早退的結果,使其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
  • 梅雨「倒流」廣東福建,潮汕突降大暴雨!網友:今年雨季超長待機
    7月10日上午,從全國雷達圖上看,我國南方的降雨回波主要集中在了東部和南部沿海,從廣西南部沿海廣東一直延伸到福建沿海和浙江南部沿海,這正是我國南方上一輪暴雨的尾聲。從雷達圖上看,這些降雨回波強度不弱,部分地區的雨勢還是非常兇猛的。
  • ...南方為何暴雨頻頻?是否與南海夏季風有關?弱厄爾尼諾事件有怎樣...
    今年以來南方最持久強降雨 南方為何暴雨頻頻?是否與南海夏季風有關?弱厄爾尼諾事件有怎樣的影響?,預計本周剩下幾天,江南、華南等多地仍將暴雨連連,其中今天(4日),江西、湖南、廣西等地有暴雨。(記者鄧琦)南方為何暴雨頻頻?是否與南海夏季風有關?弱厄爾尼諾事件有怎樣的影響?近期我國江南華南等地遭遇一輪又一輪的強降雨經常關注天氣的朋友都在猜測——這雨是否與南海夏季風有關?南海夏季風到底是什麼?與我國汛期天氣又有怎樣的聯繫?
  • 我國雨季的開始和結束
    這個階段一般被稱為「江南春雨期」,主要由北方冷空氣與南方暖溼氣流在南嶺一帶形成的鋒面降水造成,一般認為這不屬於東亞季風雨季的範疇,但它是我國著名的雨季。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江以南的大部地區陸續進入雨季,並於32—34候(6月5—19日)出現降水的峰值。這個時期被稱為「華南前汛期盛期」,被看做是東亞夏季風自南向北推進的第一階段。
  • 暴雨、洪水「霸屏」東亞南亞多國!誰是幕後「黑手」?
    此外,今年南海夏季風爆發時間偏早,從而使今年的江南梅雨較常年早7天開始。今年梅雨開始早、結束晚,持續時間長、降水強度大是南方水情嚴重的主要原因。常年梅雨季節在7月18日就結束了,然而,今年南方梅雨天氣卻持續到了7月底。
  • 日本暴雨死人超地震!為什麼一場暴雨就能讓日本人措手不及?
    這是日本平成時代即1989–至今暴雨傷亡人數最大的一次,甚至大幅超過了日本此前的遭遇的大型地震。以至於日本氣象廳都將這場罕見暴雨災害用名字記錄它,稱為「平成30年7月豪雨」。 據日本媒體報導稱,日本本州西南部的廣島縣災情最重,有44人遇難。持續的暴雨造成日本國內26萬7千戶停水1萬3千戶停電。
  • 梅雨下的城市是什麼樣子的呢
    梅雨(又稱「黴雨」)時節在我國很早就有記載,是東部一個雨期較長、雨量比較集中的明顯雨季,由大體上呈東西向的主要雨帶南北位移所造成,是東亞大氣環流在春夏之交季節轉變其間的特有現象。暴雨紅色預警在柳宗元的《梅雨》中「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寫出來梅雨時節的陰雨綿綿。漫長的梅雨時期,帶來的不僅僅是連綿不斷的陰雨,還可能引發城市內澇,洪水等自然災害。
  • 南水北調工程,為什麼不在雨季把南方的洪水調到北方?
    無論是南方地區,還是北方地區,降水量皆集中在夏季,每年的6月初,來自南方的暖空氣與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在華南地區匯合,形成華南準靜止鋒,到了6月中旬,暖空氣勢力增強,準靜止鋒移動到我國的長江中下遊地區,形成江淮準靜止鋒,此時,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持續的陰雨天氣,正值江南梅子成熟的季節,故而江淮準靜止鋒帶來的降雨,也稱之為「梅雨」,7月中旬,長江中下遊地區「出梅」,此時,長江中下遊地區被副熱帶高壓所控制,
  • 長江中下遊遭遇入汛來最強降雨,為何我國初夏常有暴雨和梅雨?
    受強降雨影響,我國南方多地出現塌方、內澇。中央氣象臺今天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預計未來4天,貴州、重慶至長江中下遊一帶降雨持續,暴雨範圍擴大,貴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廣西等地發生山洪地質災害以及中小河流洪水的氣象風險高,需提高警惕。
  • 梅雨偏短偏少西南雨多持續高溫 原來都與它有關
    受其影響,來自西太平洋的暖溼氣流向我國南方輸送水汽進程受阻,從而導致南方降水偏少,梅雨進程推遲,華中兩湖部分地區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旱情。  記者:按照我國平均雨帶進程,6月正值江淮地區的梅雨季節,然而今年的梅雨似乎有點偷懶,與此相反,西南地區的雨卻異常「勤快」,是不是也跟副熱帶高壓偏西偏強有關?是什麼原因造成副高偏西偏強呢?
  • 梅雨偏短偏少 西南雨多 持續高溫 原來都與它有關 ——氣候專家...
    中國雨帶進程示意圖今年南海夏季風於6月1候爆發,較常年(5月5候)明顯偏晚。而作為東亞夏季風系統主要成員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系統強度偏強、面積偏大、脊線位置偏北、西伸脊點位置偏西。受其影響,來自西太平洋的暖溼氣流向我國南方輸送水汽進程受阻,從而導致南方降水偏少,梅雨進程推遲,華中兩湖部分地區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旱情。
  • 2017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 每年梅雨季節時間一般在幾月份
    還記得那句「梅雨知時節,當天乃發生」嗎?這句詩描寫的就是關於長江中下遊一帶的地區的雨季景象。那麼,2017梅雨的時間是幾月份?2017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  入梅:連續5日平均氣溫超過22℃,有4天為雨天才算是入梅,  出梅:反之,連續5天姘居氣溫超過30℃,且不下雨,就代表著出梅了。  所以梅雨季節出入梅也要看天氣情況,而沒有具體的時間設定。
  • 生活地理:江淮梅雨的地理成因、分布與詩意
    冬季到夏季之間,副高向西北方向移動,勢力不斷增強;夏季到冬季之間,副高向東南方向移動,勢力不斷減弱。副高向北推移初期緩慢,到六月中旬,副高攜帶暖溼氣流第一次北跳至北緯20°~22°附近。在江淮地區與來自西北方向的弱冷空氣交匯,相持不下,形成準靜止鋒,故而雨季時間長、光照時間短。宋代詩人範成大《梅雨五絕》中說,「梅雨暫收斜照明,去年無此一日晴。」反映出梅雨時節陰雨天氣較多的特徵。
  • 商洛詩歌周刊:第21期「梅雨」主題詩選
    4、梅雨 最近下了十多天雨䨙雨綿綿又潮又溼我這才理解了梅雨她平常學習可認真啦從來不遲到早退此刻,她在雨中焦急的等啊等七月以來,北方的雨特別多南方的暴雨更是泛濫成災誰在雨季中,掩淚長泣?南方啊,雨水漣漣的南方!南方啊,讓人揪心的南方!
  • 綿綿梅雨裡的楓涇,每走一步都是詩!
    而在這數不清的詩行中,最讓人心醉的,便是梅雨時節。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芒種過後,梅雨時節緩緩而來,楓涇彷佛被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如那婉約輕柔的江南女子,令人銷魂。綿綿梅雨,巧妙地把古色古香的楓涇,分成一幅幅相連卻獨立成頁的畫卷,讓人身入其間,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