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於丹丹)「未來半年,南方至少還有4個雨季,春雨細綿綿、清明雨紛紛、梅雨下不停、夏季暴雨猛……」往年的春雨貴如98號汽油,今年的春雨怕是廉價如地溝油。從今天夜間開始,新一輪降水又將啟程,明天沿江蘇南地區有中雨;而3月1日起還有一次較為明顯的降雨天氣過程。
昨天濃霧沒有來騷擾南京,大家算是實實在在曬了一天的太陽,有了陽光的助力,溫度也是節節攀升,南京全市昨天的最高氣溫達14℃到15℃。而本周受暖溼氣流影響,南京仍將多降水過程,降水主要出現在26日夜間到27日白天以及3月1日到3日白天。
從全省範圍看, 據省氣象臺預報,今天白天本省西南部地區多雲轉陰有小雨,其它地區多雲轉陰,夜裡全省陰有小雨 ,今天全省偏東風3-4級逐漸增強到4-5級陣風6級。明天白天沿江蘇南地區陰有中雨,其它地區陰有小雨並漸止,夜裡沿江和蘇南地區陰有小雨並漸止,其它地區陰轉多雲。
而下一輪降雨將出現在周五和周六,預計3月1日沿江蘇南地區中到大雨,其它地區陰有小雨。2日江淮之間南部和蘇南地區陰有中到大雨,其它地區陰有小到中雨。3日本省東部地區陰有小雨漸止轉多雲,其它地區陰轉多雲。
「不僅2月份的雨不會停,未來半年,南方至少還有4個雨季,春雨細綿綿、清明雨紛紛、梅雨下不停、夏季暴雨猛……」最近「南方未來半年至少4個雨季」刷屏朋友圈。當然這個說法並不嚴謹,雨季分布在不同時間和空間上,比如江南地區和長江流域有春雨期和梅雨期,而華南地區則有前汛期和後汛期等等。氣象專家表示,從去年到現在,我國氣候呈現偏暖趨勢,南方降水異常增多,這是因為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影響。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較弱,但對全球影響顯著,南亞和澳大利亞北部氣溫較常年明顯偏高,美國南部降水異常偏多均與此有關。
近期南京天氣:今天多雲轉陰有小雨,早晨部分地區有霧,2℃到11℃;明天陰有小到中雨,5℃到8℃;後天陰到多雲,4℃到10℃
自去年6月起,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偏暖範圍逐漸擴大,9月進入厄爾尼諾狀態。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截至2019年2月底,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偏暖的範圍、強度和持續時間,已達到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儘管此次厄爾尼諾事件較弱,但對全球熱帶和副熱帶地區的影響顯著。
厄爾尼諾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高,從而影響大氣環流的一種自然現象。在此次厄爾尼諾事件中,赤道中太平洋海溫總體要強於赤道東太平洋。就我國而言,這種海溫情況導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較常年偏強偏西偏北,從而有利於引導低緯度大量水汽向我國輸送。同時,冬季中高緯度冷空氣活動過程頻繁、強度較強,冷暖氣流主要在江淮至江南地區交匯,造成當地降水明顯偏多,出現持續陰雨寡照天氣。
氣候專家分析,入冬以來,南亞和澳大利亞北部氣溫較常年明顯偏高,美國南部降水異常偏多,均與厄爾尼諾事件有關。
國家氣候中心根據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氣近期演變特徵以及國內外多家氣候動力和統計模式預測,未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繼續偏暖狀態,預計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將持續到2019年春季,仍然有利於引導水汽向我國東部地區輸送。
眼下南方陰雨仍在繼續。許多南方的小夥伴調侃,這還沒到雨季、梅雨期呢,就快要「發黴」了。為何江淮地區降雨增多提前出現在2月?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入冬以來,我國南方地區出現罕見持續陰雨天氣。究其原因與厄爾尼諾不無關係。根據監測,赤道中東太平洋已經在2018年9月進入厄爾尼諾狀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指出,厄爾尼諾是自然現象,是海洋和大氣協同作用的產物。全球每2至7年會出現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雖是主要發生在赤道中東太平洋的區域現象,但其影響卻波及全球。一般來說,厄爾尼諾發生後幾乎全球天氣氣候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異常。
從氣候監測資料來看,2018年9月開始出現的厄爾尼諾,屬於比較弱的一個。但大氣響應異常迅速,超過往年。去年入冬以來,觀測上不斷出現厄爾尼諾影響的現象,與此同時,國際上幾乎所有氣候模式都給出了「今冬是一個暖冬」的預測結論。
丁一匯指出,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江淮地區降水增多也提前出現在2、3月。美國西部乾旱地區的降雨也異常增多,氣候異常顯著。
從去年12月開始,至今年2月22日,南方不少地區降水日普遍有40天至55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0至15天,貴州、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7省平均降水日數均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江淮南部、江漢、江南等地日照時數較常年同期偏少五到八成。
丁一匯介紹,過去這種本應發生在夏季的長江流域持續性降水異常,提前到冬季出現,被稱為「冬行夏令」,即在冬季出現夏季梅雨的大氣環流和持續性降雨。這會造成冬春季的低溫連陰雨,對南方稻秧生長十分有害。這是上世紀60至70年代我國氣象學家主要研究的南方氣象災害之一。上世紀80年代氣候明顯變暖之後,此類災害大為減少,但仍然存在。
「如果今冬這次低溫連陰雨持續到春季(3至5月),將會對南方的農業生產產生重要影響。」丁一匯說,「對這個老問題,必須有新的關注與認識。」
為什麼在厄爾尼諾出現年份的冬天,我國長江流域容易出現低溫多雨甚至冰雪多雨的天氣呢?丁一匯解釋,因為中東太平洋近赤道地區海溫升高,它就像一個熱水爐,將海洋上空的大氣加熱,上升的氣流流向熱帶西太平洋並下沉,加之這個地區海水溫度偏低,使得在冬季本來應該停留在熱帶西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偏強偏西,同時南支槽階段性活躍,兩者都引導了大量低緯度的水汽源源不斷地向我國南方地區輸送。
據統計,1950年以來總共發生了19次厄爾尼諾事件,其中8次弱厄爾尼諾事件,11次中等強度及以上厄爾尼諾事件。
「對於這次弱厄爾尼諾的全球顯著響應,將會引起科學家的強烈關注,並開展一系列後續研究。」丁一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