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封鎖》:成年人的愛情越獄,這可能就是最好的結局

2020-12-04 亦章情感

短篇小說《封鎖》,在張愛玲的小說中不算出名,在她的人生中卻幾乎要了她的命

胡蘭成就是因為多看了一眼這部小說,迷上了張愛玲,執意要跟她發生「能發生的所有關係」,開啟了兩人滾滾紅塵中的愛恨情仇。

這是一部什麼小說?

01

故事發生在張愛玲時代的上海。

太陽底下,電車軌道彎彎曲曲向前延伸,一輛電車沿著軌道重複著它的行駛。

「叮鈴鈴叮鈴鈴……」,封鎖了。

電車裡,25歲的大學英語助教吳翠遠埋頭批改卷子。

吳翠遠,普通的長相,普通的裝扮。她的人生就是一個「好」字,家裡的好女兒,學校裡的好學生。

許是因為太好了,她兩頭受氣。

學生們嫌她這個英語老師沒有出過洋,而當初鼓勵她讀書的父母,現在嫌她找不到女婿。

「世界上的好人比真人多」,她厭倦了做個好人。

35歲的銀行會計呂宗楨也在電車上,嫌棄地看著手裡的包子。

被報紙包裹著的包子,是按照妻子的囑咐走了老遠路才買到的,就為了價廉物美,老公的體面也不顧了!呂宗楨憤憤不平。

他打量著車裡的人,看到了他太太的表侄。他才不想同這個討厭的人搭訕,於是他換了個座位

02

呂宗楨的新座位,正好在吳翠遠的旁邊。

「她整個人像擠出來的牙膏,沒有款式。」

他對她的第一印象並不好,但這不妨礙他去搭訕她。

就讓那個表侄看到好了,去告訴他太太也無妨,如果還能氣到她,更好。

他受夠了被太太看低的感覺,他可是個男人,有男人的尊嚴。他懷著莫名的快樂,開始了他的調情。

呂宗楨開啟了他的話閘,他滔滔不絕地傾吐著對妻子的不滿,對婚姻的失望。

吳翠遠笑了,這個笨拙的男人竟然也會調情,對著自己調情,但起碼他真實,真實是她最渴望的

她突然覺得快樂,她背過臉去,羞澀道:「這種話,少說些吧!」

不經意間,兩人的臉靠得很近,呂宗楨發現吳翠遠還是很可愛的,「她的臉像一朵淡淡幾筆的白描牡丹花。」

她臉紅的表情讓他很愉快,這證明了他還是一個男人,一個有魅力的男人。卸下他的身份:丈夫、父親、職員,他都快忘了他首先是個男人。

愛情來的太快,呂宗楨和吳翠遠,戀愛了

呂宗楨開始在心裡籌劃娶吳翠遠做妾,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父母要是知道我找了個有家室的沒錢男人,該有多生氣。——想到自己能讓父母氣惱,吳翠遠覺得很痛快。

愛情不就是應該這樣嗎?不管不顧的縱身一躍,從此凡俗塵世盡在身外

「叮鈴鈴叮鈴鈴……」,封鎖解除了,時間解封了,意識回歸正常

呂宗楨驚醒過來,他瞬間起身,回到了原來的座位上。

她震了一震,旋即明白——封鎖期間的一見鍾情,不能當真

03

呂宗楨的愛情出軌,來得突然,去得迅疾。

都說女人善變,在這一場桃色邂逅中,這個男人變得太快,快得有點荒誕。

現實生活中的呂宗楨按部就班地生活著,他盡力做個合格的丈夫和父親,把對妻子的嫌棄埋在心底。

會計師的工作也沒什麼挑戰,枯燥的數字讓他索然無味。他每天忙忙碌碌,賺著剛剛夠用的工資,不知意義何在。

這樣的生活太無趣,他想逃離,最便捷的途徑就是愛情,但這條途徑在哪兒呢?

封鎖的電車裡,停滯的不止是速度,還有時間。既然都停滯了,何妨打個盹,做個綺麗的愛情夢。

夢裡,他活出了另一個自己,那個自由的自己,那個欲望炙熱的自己。

他終于越獄了,他成功地宣洩了情緒,釋放了對妻子的不滿

夢總歸要醒的,封鎖的電車沿著軌道再次啟動,生活的軌跡還是回到原處,呂宗楨還是那個循規蹈矩的小職員。

吳翠遠的愛情,卻全是由呂宗楨點燃起來的。

她從懷疑、敷衍、謹慎,到接受,再到陷入

她遲來的青春期叛逆加重了她的盲目,她竟然被呂宗楨完全的催眠了,進入「戀愛腦」狀態。

她沉浸在自己的愛情幻覺中,她想像著,若錯過了這段愛情,以後怎麼可能再遇到呂宗楨這樣「可愛」的男人。

然而,呂宗楨突然的逃離,讓她明白了,原來自己是一廂情願的那一個

04

錢鍾書認為,婚姻就是一座圍城

在城裡呆久了,很難做到身心都平靜如水。

電影《廊橋遺夢》中,弗朗西斯卡離開自己的家鄉義大利,來到丈夫所在的美國小鎮,兩人在此生兒育女、經營農場,曾經濃烈的愛情歸於沉寂,生活趨於平淡。

與流浪攝影師羅伯特的邂逅,喚醒了弗朗西斯卡壓抑已久的情感:愛的渴求,性的欲求。

四天的短暫相處,弗朗西斯卡煥然重生,她的笑容裡有了少女的嬌羞,眼神裡有了少女的熱烈。

這份熱烈和嬌羞,陌生嗎?不,只是久違而已,生命的活力重新流淌。

欲望,從來與年齡無關,只與動物本能有關。

弗朗西斯卡卻不能跟著羅伯特遠走,她有丈夫,有孩子,有責任。

其實,她不是不能走,孩子已經大了,丈夫也不是離不開她,但重新出發後的人生又能如何?

激情終會褪去,浪漫會再次轉化為圍城,而且是個填滿著愧疚的圍城,她能承受得了嗎?

成年人的出軌,代價很大,沉悶的婚姻看似羸弱,但真的要打破,一連串的後遺症,完全違背了外遇的初衷。

本來,愛情越獄就是為了追求新鮮浪漫,一地雞毛的瑣碎麻煩,會把所有的激情擊碎。

熟悉的婚姻生活,不僅讓城中人壓抑,也讓他們舒適。

羸弱的人性,可以追求象徵性的愛情冒險,冒險過後的殘局,卻是一條荊棘之路。

即使肝腸寸斷,弗朗西斯卡也不敢走上這條路。

05

呂宗楨也不敢走上這條路。

回到家裡正趕上吃飯,女兒的成績單也正等著他閱看。

電車上的偶遇他還記得,但吳翠遠的臉已經模糊。他們說過些什麼,重要嗎?

呂宗楨不是那種為愛不顧一切的人,不會為了一見鍾情付出代價,他需要的只是釋放對婚姻的不忿。釋放了,輕鬆了,他還是那個負責任的好男人。

生活的柵欄,雖然多處磨損,卻依然牢固。探個頭出去,看看外面的景致,還是要收身回來的。

有一句歌詞這樣唱到:「再回首恍然如夢,再回首我心依舊。」

愛情越獄卻是:恍然如夢是真,我心依舊很難。

無論是付出真愛的弗朗西斯卡,還是痴迷虛幻的呂宗楨,愛情的冒險都得讓位於現實的世界。

生活容不得太多浪漫,也許這是愛情越獄最好的結局。

——END——

文章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原創,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張愛玲《第一爐香》:成年人的愛情,沒有值不值得,只有願不願意
    也有人說:愛就是付出,是不管對方接不接受,只要自己心甘情願就好的付出。還有人說:愛就是一輩子吵吵鬧鬧卻分不開的執念。在張愛玲的愛情觀裡: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張愛玲放下了所有的尊嚴,將自己的姿態低到了塵埃裡,最後卻在徹底的死心之後,以30萬稿費和一封訣別書告別了愛情。短短幾年時間,婚姻讓她枯萎了,可她不後悔。或許,這就是成年人的愛情了吧,只要自己願意,就不計較後果。
  • 張愛玲《第一爐香》:成年人的愛情,沒有值不值得,只有願不願意
    在張愛玲的愛情觀裡: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可是,這段愛情的結局,最終是讓人遺憾又傷感的。或許,這就是成年人的愛情了吧,只要自己願意,就不計較後果。這就是成年人的愛情,只要願意,任何不適合都能夠變得適合。
  • 張愛玲的《封鎖》:自由行走的人為什麼會渴望自己有封鎖的時空?
    《封鎖》發表於1943年,當時胡蘭成是一個中年才子,他無意中拜讀了張愛玲的這篇小說後愛不釋手,正是這篇小說激發了他對張愛玲的欣賞和好奇,以至於他親自登門拜訪張愛玲,由此兩人開始了一場深刻的愛戀。一其實,這篇小說內容很短很簡單,舊上海一輛電車因為空襲拉響道路封鎖而停車,乘車的一個中年男人和一個年輕女人之間發生了簡短的愛情
  • 張愛玲《封鎖》:初見即傾心的愛情,不可信
    寫作《封鎖》時,張愛玲雖然只有23歲,不過,此時她對愛情和生活細節的體悟卻也已經成熟老道,以致於胡蘭成在看了這篇小說之後,也對張愛玲產生了濃濃的好感和深深的好奇。《封鎖》講述了一段發生在舊上海時期,在一輛因為戰亂而被封鎖住的電車裡,所發生的一段愛情故事:男主人公呂宗楨為了躲避同在電車上不喜歡的親戚,而向女主人公吳翠遠表達愛意、傾訴心事,直到吳翠遠被呂宗楨所打動,願意將自己的電話號碼留給呂宗楨時,電車的封鎖卻解除了,這一刻,呂宗楨卻倏忽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 張愛玲《封鎖》賞析
    全文極少提到翠遠對宗楨的看法和感覺,究竟是宗楨哪些獨特的個性吸引了翠遠,還是說是僅僅是封鎖這特殊環境造就了翠遠對他的愛慕,我們無從得知。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翠遠藉助與宗楨的愛情逃避現實生活,如果深探下去,我們會發現這段愛情性質並不是我們剛開始閱讀小說想的拋離世俗觀念、純粹自然,翠遠背後複雜的心理機制折射出她對封鎖的電車外被不平等對待的生活的不滿與逃避心理。
  • 張愛玲《封鎖》:一場幻想生出來的愛情
    張愛玲的很多作品,都曾拿出來細細品味過。但唯獨《封鎖》,這篇小說不敢輕易拿出來翻閱。據說,曾經胡蘭成也是看了這部小說以後,感慨萬分,千方百計希望能與原作者見上一面。當然最後他也如願以償的感動了,從來不輕易見陌生讀者的張愛玲。
  • 張愛玲《封鎖》:一場幻想生出來的愛情
    張愛玲的很多作品,都曾拿出來細細品味過。但唯獨《封鎖》,這篇小說不敢輕易拿出來翻閱。據說,曾經胡蘭成也是看了這部小說以後,感慨萬分,千方百計希望能與原作者見上一面。當然最後他也如願以償的感動了,從來不輕易見陌生讀者的張愛玲。
  • 張愛玲將愛情看得很透的語錄,道盡了每一個愛情故事的開始與結局
    其實每一個愛情的開始,就是如初見,初見的時候,彼此雙方都是在表現自己好的一面,儘量展現自己的美好一面,想給自己留下很美好的印象,最好是能打動對方,那樣就可以成為對方的愛人。但愛情到最後,特別是步入了婚姻,大部分人的愛情已經死了,婚姻真的是婚姻,愛情真的是愛情,愛情和婚姻真的是兩碼事。
  • 張愛玲《封鎖》:夢醒了緣盡了,封鎖了搖鈴了,再無真愛聚今生
    「封鎖期間的一切,等於沒有發生,整個的上海打了個盹,做了一個不近情理的夢」。而她與胡蘭成的愛情也如同《封鎖》中預言的那樣,張愛玲的一生傳奇卻悲傷,如果沒有胡蘭成,一切會不會不一樣?《封鎖》的故事很簡單,概括起來就是一場突如其來的一場豔遇,同時也通過這場豔遇講述生活的重複、人生的虛無、被物化的人類以及思考的痛苦。是的,因為思考是痛苦的,所以人們總在逃避思考。
  • 張愛玲《封鎖》|電車裡,一男一女的露水情緣
    也正是因為這座「孤島」特殊的政治和社會環境,成全了文學史上獨立特行的一位女作家,張愛玲。張愛玲的作品多是避開了敏感的政治問題,筆下的故事背景主要是日常生活領域,內容講的更多是男女間的私情。很多人提起張愛玲,都會說起她的《金鎖記》、《沉香屑》、《半生緣》等等作品。卻忽略了她於1943年發表在《天地》雜誌中的短篇小說《封鎖》。
  • 張愛玲《封鎖》:男人出軌到底為了什麼?答案不過三個字
    這是張愛玲的小說《封鎖》裡的一段話,只可惜這段話對應的男女主人公,並不是一對正經的戀人,而是一段婚外的戀情。城市封鎖期間,電車停開,一個婚姻不幸的已婚男子和一個渴望愛情的未婚女子在車上相遇,他們肆無忌憚地談心,最後產生了感情,張愛玲在小說中說:「他們戀愛著了,他告訴她許多話,關於他們銀行裡,誰跟他最好,誰跟他面和心不合,家裡怎樣鬧口舌,他的秘密的悲哀,他讀書時代的志願
  • 【解析】張愛玲《封鎖》
    張愛玲《封鎖》 《封鎖》以四十年代初戰亂連連的舊上海為背景,寫的是男女主角在公車封鎖的情況下與常態不同的行為,他們在公車上戀愛了,可是下車後就自然而然地分手了。 一、「豔遇」故事後的深層隱喻 從小說的題目入手,「封鎖」應該不僅僅是提示宗楨和翠遠遭遇愛情的特殊的時間段,也不僅僅是人為地把時間停滯或延長而使用的敘事技巧。它應該具有另一層的隱喻意義。
  • 張愛玲的《封鎖》:男人徹底懂得了一個女人後,是不會愛她的
    1、《封鎖》不是張愛玲的代表作,甚至不打眼。但這篇小說,在張愛玲的生命裡,卻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因它,她與胡蘭成結緣。滾滾紅塵,有人讀你,已是幸事,而一讀傾心,再讀傾情,那是幸中之幸。讓胡蘭成「看得一二節,不覺身體坐直起來」的,也許就是這雙冷眼,沉靜自持、犀利敏感的冷眼,「張味」十足的冷眼。只是,這個在女人堆裡左右逢源的男子,日後會倒抽一口冷氣吧:當初吸引他的這份沉靜自持、犀利敏感,何嘗不是一把揮向自己,斬斷情緣的利劍?
  • 成年人的愛情裡會有童話嗎
    《半生緣》的結局是開放式的,張愛玲用上帝的角度描述這幾個男女之間的事情。她的文章中很少有批評某人,或批評某事。最嚴厲的一次大概是想用眼神批評一個在街頭暴打孩子的警察。正因為張愛玲這般不激烈的性情,才能將《半生緣》緩緩寫出。而沒有將其寫成一本批判封建婚姻,批判婚外情的激情狀語的文章來。書中的男女有的彼此相愛卻不能相守,有的看似風流卻得不到真愛。
  • 《封鎖》:張愛玲與胡蘭成戀愛的「紅線」
    胡蘭成是當時汪精衛手下的「得力助手」幾乎人人喊打這兩個毫不相干的人是怎麼走到一起的呢?1943年的某一天,胡蘭成躺在床上看雜誌。當他讀到張愛玲的《封鎖》時,他滿心歡喜,有些好奇能寫出這樣好的作品的作家是什麼樣子的,就向人要來了張愛玲的住址。去找張愛玲,結果張愛玲沒有給他開門。
  • 張愛玲《封鎖》:女人難做,「女博士」難嫁
    這是我們對於女博士外在的第一印象,乏味,沒有女人味,正經。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很少真正走進「女博士」的生活,去究其人生,談其愛情。《封鎖》就是一本寫上海中產階級市民的小說,張愛玲小說裡的女性要麼為錢,要麼為愛。
  • 張愛玲:最好的愛情,是成全自己
    張愛玲說:「如果愛一個人,會把自己低到塵埃裡,但心裡是歡喜的,會從心裡開出花來。」在民國時期有四大才女,分別是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和張愛玲。其中張愛玲的家境最好,她是名門之後,貴府千金。她的一生上演著愛恨情仇,把自己活成了一部傳奇。
  • 《封鎖》:張愛玲,電車上的豔遇,那份說不清道不明的渴望與失落
    《封鎖》:張愛玲,電車上的豔遇,那份說不清道不明的渴望與失落家裡有一本《張愛玲小說》,這是我第二次重溫 《封鎖》。文本寫了當時尚處於淪陷區的舊上海在空襲封鎖期間發生在電車裡的一個愛情故事,讓我甚至感覺有些錯覺般的浪漫,但這絕對不是一見鍾情。這愛情像驟雨,來得猛,去得也快,不經意間主人公就「失戀」了,讓我恍惚間想到一個詞:豔遇。這是一種被封鎖的欲望,被壓抑已久的孤獨,成全了這麼一段不完全的畸形的愛情。
  • 民國驚世才女張愛玲,蘭成以書說媒張愛玲,三年曠世愛情成傳奇
    民國驚世才女張愛玲,蘭成以書說媒張愛玲,三年曠世愛情成傳奇張愛玲就是一個傳奇,有著傳奇的家世,不一樣的成長經歷,就連她的愛情都是一段傳奇。張愛玲的內心是冷寂的,由於成長環境的原因,她一直封鎖這自己的內心,很少有人能走進她的世界,愛情或許在她懵懂的時候渴望過,但是性子太冰冷,沒有真正開始過。直達胡蘭成的出現,一個改變了一生的人。我們知道這段感情只是維繫了短短的三年,但是卻是張愛玲人生中不可抹去的烙印,也許對她的傷害很大,但是,不得不說,那三年,她擁有過溫暖,品嘗過愛情的滋味,這對她就是不一樣的體驗了。
  • 短篇小說封鎖,由呂宗楨和翠遠,進一步了解張愛玲!
    短篇小說封鎖,由呂宗楨和翠遠,進一步了解張愛玲!愛情,於一個女子,蛻其筋骨。或負她韶華,或現世俗喜。再不濟,獨來獨去。看吧,你慣然封鎖了自己獨來獨去。紅瓦黃磚的長巷裡,無煙無雨,長長的青石板鋪地的盡頭,似有泊過蓮燈的河,搖曳的光漫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