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的熱映,引發了大家對癌症患者群體的關注。而就在2019年11月,一款來自中國的抗癌藥物歷時八年的研發,終於首次登上了世界的舞臺,向世界醫療衛生事業展示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作為它背後的研究者之一,蘭州大學1986級化學系校友王志偉在領銜團隊研發新藥的過程中又發生了哪些故事呢?本期推送,就讓我們一起去傾聽這款抗癌藥誕生的故事——
打破尷尬,登上國際
2019年11月15日,據《人民日報》消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宣布,中國企業百濟神州自主研發抗癌新藥"澤布替尼"在美國獲準上市。作為第一個在美獲批上市的中國本土自主研發抗癌新藥,它的出現改寫中國抗癌藥"只進不出"的尷尬歷史。
澤布替尼是一款新型強效BTK抑制劑,目前正作為單藥或與其他療法聯合用藥,在多種淋巴瘤治療中開展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在針對套細胞淋巴瘤的臨床試驗中,84%以上接受澤布替尼治療的患者達到了總體緩解。
2010年,百濟神州在北京昌平註冊成立。2012年,王志偉和他的團隊對BTK開發項目立項,經過一系列篩選與測試後,從500多個化合物中選定最終候選分子,編號BGB-3111,意為百濟神州成立後作出的第3111個化合物。這便是後來的澤布替尼。
公司創立伊始,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不足。資金的匱乏使得一系列研究和臨床試驗的開展受到了極大的阻礙,不過兩年的時間,公司第一筆資金就已經所剩無幾,讓整個公司都陷入了危急的狀態。2013年,在百濟神州CEO歐雷強的領導下,百濟神州和默克雪蘭諾籤訂協議,將自主研發的兩款藥物在海外的權益轉讓給默克,百濟神州則保留中國的權益。在等待中抓住時機,2019年百濟神州迎來了自己的重大轉折,公司研發的抗癌新藥"澤布替尼",以"突破性療法"的身份,快速在美獲準上市。
堅定向前,硬核高效
回想研發歷程,澤布替尼的發明人、化學研發負責人王志偉頗為感慨地說,"回過頭來看,有很多的困難,好在八年的時間能夠實現從零到中美先後上市,這比起業界平均大約十年的新藥研發歷程,還是提前了一點兒"。
作為一款創新藥,不可避免地要面臨兩大問題:研發周期長、失敗風險大。之所以能夠克服這一系列問題,得益於公司硬核的研發團隊在產業鏈方面的準備以及團隊對共同目標的堅定。提到公司的研發團隊,王志偉不免流露出了驕傲的神情。對靶點機理的深入認識是百濟神州能做出一些創新藥物的根本,"'相信科學'是王曉東院士一直在給我們講的理念,我們在設立項目的時候,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跟別人做的藥物要有差異化。這種差異化,是基於我們的科學,基於研發的基本邏輯,最終拿數據說話"。
不僅學術硬核,在日常和團隊相處的過程中,也是充滿了溫度和樂趣。"We are the Champions——我們是昌平人(諧音)。"彼此的激勵和一致目標,讓這個團隊氛圍變得融洽,也有助於合作中的高效推進。
創業之本,濟世惠民
王志偉長期從事創新藥物的研究和開發,先後在美國和中國的生物技術公司及醫藥企業進行了近二十年的藥物研發。在加入百濟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之前,他曾就職於保諾科技,為羅氏、百時建、諾華等公司提供藥物研發服務。回國前王志偉曾在美國諾華公司擔任研究員,致力於蛋白酶抑制劑、激酶抑制劑、離子通道等領域的藥物化學研發,曾獲突出貢獻獎。"我們不僅是服務富裕國家的患者,我們希望欠發達地區、發展中地區的患者也能夠用得起最前沿的技術帶來的抗癌新藥,這是百濟神州的目標。"王志偉說這話時,語氣堅定。
提到公司名字的由來,在建立初期創始人就提出"百創新藥,濟世惠民"的願景,"百"代表"多","濟"意味著為患者提供治療,"神州"代表中國。寓意著公司致力於為中國患者帶來最好的藥,同時也為世界帶來最好的抗癌藥。
不僅要走出國門,更要服務國民。2020年6月3日,國家藥監局宣布,近日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附條件批准百濟神州1類創新藥澤布替尼膠囊(zanubrutinib,商品名:百悅澤)上市,它的治療產生了數值上更高的VGPR率,同時在安全性和耐受性上也取得了具有臨床意義的顯著改善。
"中國鼓勵創新的政策對於整個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深遠的意義,不僅給中國患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利好,也讓中國的企業有機會'走出去',幫助世界上更多國家的患者。"王志偉如是說。
素材來源: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