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4年前的寒冬臘月,蘇軾做了個傷感的夢,夢見了已逝十年的髮妻王弗,於是《江城子》問世了。詞中「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寫得正是與愛妻在夢中相見的場景,這是文壇最有名的「一夢成詞」。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次有名的「一夢成詞」。
詞的作者是司馬槱,詞名《黃金縷》,這首詞是《全宋詞》中很有傳奇色彩的一首詞。司馬槱是北宋的一位小文人,名氣不大,早年得到過蘇軾的引薦,《全宋詞》中只收錄了他的兩首詞作,《黃金縷》是其中一首。
當年司馬槱在杭州為官,在遊覽西湖時做了個夢。夢中有一女子對著自己唱歌,歌聲悽美動人,於是司馬槱便問對方曲名,女子答:「《黃金縷》」。夢醒後司馬槱只記得詞曲的前半首,於是便自己續寫了下半首,沒想到這卻成了其平生最美的一首詞,讓他一詞成名。後來關於這首詞有不少版本的故事,有人說這位女子就是已逝的蘇小小,也有人說司馬槱後來也墜湖沉入了西湖中與女子相會去了。不管這些傳言是否為真,但這首詞卻流傳了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黃金縷》北宋.司馬槱妾本錢塘江上住。花落花開,不管流年度。燕子銜將春色去,紗窗幾陣黃梅雨。斜插犀梳雲半吐,檀板輕敲,唱徹黃金縷。望斷行雲無覓處,夢回明月生南浦。
全詞為塑造了錢塘江的一位歌女的形象,詞的上片以歌女的自我介紹開篇。「妾本錢塘江上住」,其實已經婉約地道出了自己的身份,她是一位身不由已的女子。而「花開花落」則顯示了她淡淡的憂傷,眼見著歲月匆匆,自己的青春就這樣耗去,她發出了「不管流年度」的感慨。上片最妙的是最後一句的寫景,用「銜」字將燕子和春光聯繫起來,新穎而又巧妙;而窗外的黃梅雨又讓全詞更添幾分傷感。
詞的下片是作者對夢境的回憶,飽含著他對女子的一片相思。「斜插犀梳雲半吐」寫的是女子的發跡,她頭上斜插著犀梳,雲鬢半垂;而後則是她的動作,她輕敲著檀板,唱著黃金縷曲,歌聲響徹夜空。這一句雖沒有正面描寫女子的美姿,但卻通過髮飾和歌聲的側面描寫,引起讀者的無限想像,可以想見這定是一位傾世佳人。
最後的落筆,詞人由夢鏡回到現實。醒來後他抬頭望著白雲,卻遍尋不到女子的身影,眼前只有明月從江畔升起。這樣的結尾與上片最後的悽美之景遙相呼應,讓全詞如夢如幻,餘味無窮。
縱觀這首詞,其實並沒有強烈的抒情語,但卻透著一股濃濃的悽苦,原因就在於全詞對意境的烘託是極有力道的。落花、燕子銜春、紗窗梅雨、行雲、明月等悽景,都在訴說著女子的悽苦的生平,令人動容。
在寫完這首詞後,司馬槱還曾回到過錢塘江,睹物思人下他寫下了平生第二首作品,名為《河傳》,這首作品也同樣悽美。一個才子,一個夢,兩首詞曲,成就了文壇的一段佳話,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