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書(32A)—以弗所4:6

2021-01-08 聖經尋寶

教會的合一不是形式的合一,不是外表的聯合,更不是野心家的合併,教會的合一是很自然的,因為教會的合一是一個身體有機的合一,教會就是耶穌的身體,耶穌是教會的頭,所以一個身體怎樣順從他的頭,各肢各體,整個身體的每一個肢體都存著敬畏基督的心,這樣合一就很容易了。合一不是你聽我的話,跟我在一起,這叫做合一。合一也不是我聽你的話,你講的每一句都是對的,這叫做合一。不是的。合一是你順服基督,我順服基督,你尊主為大,我尊主為大,你尊重耶穌基督獨一的身體,我也尊重耶穌基督獨一的身體,你愛基督身體上所有的肢體,我也愛基督身體上所有的肢體,這樣當各人連於基督的時候,我們彼此之間的聯合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當每個人不敬畏主,不與主聯合的時候,然後我們自己勉強的聯合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合一是有它基本的要素的,上個禮拜我們就講了這七個要素,我們知道身體只有一個,所以沒有一個宗派可以完全代表整個的身體,衛理公會不等於整個教會,聖公會不等於整個教會,信義會也不等於整個教會,浸信會不等於整個教會,歸正教會不等於整個教會,上帝所重生所拯救的人,在不同的宗派裡面,所以在每一個宗派裡面,只要他真心相信、蒙父揀選、蒙耶穌的寶血所洗淨,蒙聖靈重生,成為上帝兒女的人,都在同一個身體裡面。這就是又聖、又公的教會。上帝的兒女有沒有在天主教裡面呢?有。上帝的兒女有沒有在基督教裡面呢?有。上帝的兒女有沒有在靈恩派裡面呢?有。在所有不同的教會裡面都有上帝的兒女。但是,不等於每一個教會都完全。

唐牧師

所以在每一個宗派有所缺點發現的時候,我們就應當悔改,回到上帝的面前,歸到正統的信仰裡面,這樣就保守身體的合一。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我們所有的盼望同有一個,我們的信仰只有一種,我們所受的洗是奉父、子、聖靈的名,只有一洗,我們信同一位上帝,這樣七個元素都包含在裡面的時候,我們就不難與別人合而為一了。我們只要把絕對的沒有放棄,我們就不要太過爭相對的事情,相對的事情你爭到頭來,結果是兩敗俱傷,絕對的事你放棄,你就與撒但妥協了。我對你們講過這樣的話,我們要用絕對的精神處理絕對的事情,我們用相對的精神處理相對的事情,我們不可以把絕對的精神相對化。

什麼叫做化呢?把它改變,變成相對。我們也不可以把相對的事情絕對化,不可以把相對的把它變成絕對的來處理,這樣我們才能一方面持守信仰,堅守我們的職份,另外一方面我們可以容納別人,因為沒有一個人跟另外一個人是完全一樣,就因為我們不一樣,所以我們才需要相愛,因為我們不一樣,所以我們才互為肢體,就是因為我們不一樣,所以我們才結為夫妻,如果丈夫很硬,結果娶到一個和他一樣樣的,很硬的太太,丈夫硬、太太硬,生出一塊鐵來怎麼辦呢?如果丈夫很軟,他娶一個很軟、很軟的太太,生出個個變成豆腐怎麼辦呢?所以我告訴你,我們有一些不同的地方,這是上帝的恩典,大家說。爸爸不可以說我愛吃的是白菜,你一定要吃白菜,不可以的。但是,你要吃菜,這個是可以嚴格一點的。吃菜一定要吃白菜,這個是相對的。你懂不懂啊?一定要吃東西,這個可以嚴格的。

你一定要吃一天五餐,不一定的。所以我們不要把絕對、相對的弄亂。這樣彼此之間的尊重,尊重什麼呢?尊重別人與我不同的權力。我們平常尊重其它人偉大的地方,因為他很偉大,所以我尊重他,因為他有不對,我就大聲罵他,這不是尊重。尊重是尊重別人的存在,尊重別人的自主性,尊重別人與我不同的地方,給別人一些自由,給別人一些他自己有的看法,這樣不可強人從我,不可惟我獨尊,不可一點都不尊重別人的自由,這樣我們之間彼此和諧的生活就變成可能了。所以我們之間的合一,不是在相對上的事情的強求,我們的合一,也不是在絕對原則上的放棄,這樣在一切絕對的原則裡面,都彼此尊重、遵守。遵守這絕對的原則,那麼在相對的範圍裡面,我們彼此尊重別人不同的看法,這樣的合一是公義的、是合理的、是可以長久發展下去,這樣我們就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爭駁,許多不必要的執著,因為那會非常傷害我們之間的感情的。

我們同有一位的上帝,保羅在這裡講了一句很特別的話語,這位上帝是怎樣的上帝呢?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住在眾人之內。喔,全本聖經有關於上帝與人之間的這一種關聯只有這一節講的這麼清楚。這一節聖經使我很驚奇,為什麼呢?因為無論是宗教、無論是哲學,當他們談到神論的時候,常常有一些的顛簸以及一些的錯誤。當你研究哲學裡面討論神的事情的時候,上帝這一個題目,是人類有歷史以來所討論最大的十個題目其中一個。什麼叫做神?為什麼要討論神?神在那裡?神怎麼可能自我存在?所以對神的討論,不但是宗教的題目,更是哲學思考的題目。所以偉大的哲學家,沒有一個不討論有關上帝的事情。無神論的哲學家,他們根本不能產生最偉大的思想系統,因為他們先把神這最偉大題目之一把他隔除在他們思考範圍之外,結果可能不可能?不可能。因為這些無神論的人無意之中就把自己當做神了。而且這些無神論的人,在某些時間裡面,他會拋出神這個字來。

有一次我好好看沙特的書,Jean-Paul Sartre,沙特是法國一個大哲學家,在二十世紀產生了比任何一個人更大的對法國的影響。他的存在主義跟德國的存在主義是不一樣,德國的存在主義是非常理論化的,而德國的主義是非常哲學性的,但是法國的存在主義不是如此,法國的存在主義是比較小說性的,比較現實生活相關的,所以很多人還沒有研究德國存在主義的哲學理論以前,他們就從法國的小說裡面接受了存在主義的意識思想形態。所以法國的存在主義意識形態是用小說的方式影響整個幾十年這個現代化生活。那麼沙特一些最重要的話語,比如:存在先於本質。這一句話是革命性的推翻以前的理論,一個新的裡程碑。在奧古斯丁的時候,他是說因為上帝存在所以我會思想。

到了笛卡爾的時候,因為我會思想,所以我存在。到了沙特的時候,因為我存在所以我會思想。那你說這好像在玩弄詞句一樣,其實這些都是很偉大的整個人生對於思考的這意識形態追求的立足點的不同的這個方法論。Because God exist,so I think(因為上帝的存在所以我思想),這是奧古斯丁。Because I think,it's prove that God exist(因為我思想,所以證明上帝存在)。到了笛卡爾的時候,Because I think(因為我思考),so I exist(所以我存在),by my thinking(透過我的思考)I can doubt everything(我可以懷疑一切)but I will never doubt I am doubting now(我不能懷疑我正在懷疑),我正在懷疑的時候,就因為我的懷疑證明我是存在的,不然我怎麼會懷疑。所以笛卡爾是叫做理性主義之父。但這個意思是什麼呢?就是存在跟本質哪一個先呢?本質先於存在。因為思考的本質,所以你會存在。用拉丁文講叫做Cogito ergo sum。這個Cogito ergo sum什麼意思呢?I think therefore I exist(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 I exist,so thinking is the basis and the foundation to prove that you exist(思想就是證明你存在的根基)。

但到了沙特的時候,他把整個轉過來,我因為存在,我會思想。這樣他認為存在先於本質。你們今天來聽道的人,如果你是五十歲到六十歲的,那你們從前讀大學的時候,那個時候整個世界都混在這範圍裡面。從二十年以前,就開始好像沒有人討論這一個,到了這十年,差不多每個人對思想都沒有興趣,對計算機很有興趣,這個時代計算機比人腦更熱鬧,人腦比計算機更笨,只有發明計算機的頭腦比用計算機的頭腦比較有頭腦。這個很可惜的事情。什麼叫做科學?科學就是聰明人幫助更多人懶惰,叫做科學。他發明東西以後,大家就不必想就用那個東西,結果一直用就變成機器了,結果只有一、兩個發明家是用頭腦,其它的用了發明的成品他們以後就不必用頭腦。這世界所謂的文化,慢使人越來越不獨立思考。

今天中國人為什麼比很多外國人更多用頭腦呢?這是因為毛帶來的好處,毛的時代,思想的訓練是比現在更多的,他要思考社會問題,思考經濟對社會的關係問題,思考整個歷史要怎樣發展的問題,思考辯證法的問題,我不好意思告訴你,馬KS的辯證法的原版是從聖經拿來的。他許多的方法論是從聖經來。問題是牧師看不出,反對上帝的無神論的人看出來了。同樣讀一本聖經,為什麼猶太人產生很多的思想家?因為他受這本聖經啟發。為什麼靈恩派的人不思想?因為他一直要想成功、想福氣、想神跡、想醫病,所以他們就不能產生思想家。今天的中國呢?今天的中國變成青黃不接的一個時代,某一派想不出路來,因為思想訓練都在馬克思主義裡面混,混到最後發現原來是一場空的時候,個個裡面稱自己是共產的人,心靈深處都是愛錢的人,所以是一種變相的共社,一方面掛共的名字,走的比西方的資本主義更資本主義的路線。這些受過思想訓練的青年人,現在感覺不必想那些這樣多,快快去賺錢最要緊。所以中國就變成最貪汙的國家。

當七十年代的時候,存在主義曲卷全球知識分子,德國的Jasper(雅斯培),還有德國的Martin Heidegger(海德格),他們都在建立存在主義的基礎,而法國有兩個人,一個就是沙特,另外一個是比沙特更早的另外一個人,很年輕就死了。他們就用小說的辦法來推廣這個存在主義,那存在主義根本要講的話是什麼呢?就是人的存在是比本質更優先的,人的主權是可以決定自己的前途,人的自主性不需要上帝幹涉的,所以我們的存在,要面向我們為自己決定的明天。別人的存在就變成我的威脅,別人的存在變成我的地獄,因為每一個人都活在一個孤島裡面。我給存在主義一個很特別的描寫,存在主義的哲學家他們都在討論一個很特別的名詞,就是虛空。虛空有什麼好討論的呢?把虛空拿來討論,好像虛空是一個存在。然後把存在拿來討論,討論到最後存在變成虛空。所以把存在當做虛空,把虛空當做存在,這個叫做存在主義。

你們剛聽的這幾句話,沒有一本書這樣講,這是original(原創)。正像其它的理論一樣,凡是不建於上帝永恆真理的一些意識形態,可以在一個時代中間萌芽、開花、結果、盛極一時,一定在別的時代中間被淘汰掉,凋謝不在了。因為這不是從永恆的寶座產生出來的。我相信你們是很有智慧的人,因為你們每個禮拜來這裡聽,你們不是聽暫時的思想,你們要聽存到永恆的思想,就是從上帝的道產生出來,我現在已經講了前面十五分鐘關於存在主義的事情,其實我要提的是什麼呢?當我注意看沙特的存在主義哲學的時候,我們把他列入在無神論的存在主義,海德格是有神論的存在主義,但很奇怪的事情,沙特的書裡面繼續不斷提到神這個字出現,這是一個沒有辦法除去的一個實體,在他心中投下的影像,因為人是被上帝造的,人也是為上帝造的,當一個人掙脫上帝的時候,他的掙扎是痛苦的。那他的掙脫證明有一個東西是存在,所以他要去掙脫他。這就是哲學的矛盾。

回到了二十分鐘以前我講的話語,神是所有哲學、所有宗教、所有文化不得不要討論的一個重要的題目,為什麼Brezhnev在維也納討論SALT第二期的,與美國討論這個事情的時候,從前蘇聯的總理,或者布利茲涅夫,他研究這個關於太空戰、關於SALT的和約的時候,他要講一句話:這次如果我們討論不成功,上帝是不喜悅的。從無神論的人的口中講出來的。為什麼毛無神要對Edgar snow兩次說:不久以後我要去見上帝呢?無神論的人可以不愛討論神,但他沒有辦法逃脫神的觀念在他的裡面。我為了要講這一點講了一大堆了。那麼所有哲學裡面,所有宗教裡面,所有文化裡面,對上帝的研究,對上帝的認知,或者對上帝的描述都有顛簸。

所以你問佛教徒,你們的上帝是哪一位?他們沒有辦法告訴你。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上帝就是人性裡面的佛。所以這個佛性就代替了神性,這樣釋迦牟尼說:上天下地惟我獨尊,是非常靠近無神論的信仰,佛教是無神論的,共產主義也是很無神論的,不同的地方是;佛教是很和平的,共產是很仇恨的,仇恨就我鬥你可以,你不可以鬥我。所以現在的大陸不要復興基督教,他要復興佛教,因為佛教對他不是威脅。你們不可以搞政治,那你問他誰可以搞政治?我們可以搞政治。你們不可以搞政治,如果你有政治意圖,我就捉你。政治是共產黨專有的嗎?所有的中國人都有權柄搞政治的,所以這個是很不公義的事情。這件事我不要講太多啦,我是不怕死的人,因為我已經快要死了,我已經活了六、七十歲了。請你注意,這個政治的企圖,不一定等於要推翻現在的政府,政治的企圖是為了要改善我們民族的前途,那麼當有人很懼怕的時候,就表示他們的自卑而已。所以你看見,這個無神的共產,竟然比較接受無神的佛教,因為一個鬥恨跟一個和平之間的相處是比較容易的。基督教是講愛的,但基督教也是講奮鬥,基督教是講愛的,基督教也是講怎樣用公義改變世界,所以這樣當佛教講上帝的時候講不出來,因為基本上是有無神的意識在這個宗教裡面。

那麼印度教講上帝怎麼講呢?印度教講上帝是另外一個世界裡的東西,所以太過超越了,跟這個世界好像沒什麼關係,所以印度的人,他們想人生意義跟永恆的關係的時候,他的信仰就直接到那裡去了。那裡跟這裡是不同的裡,所以我信是信那裡,我活是活在這裡,而活在這裡盼望那裡,所以那個非常超越性的信仰,就產生一個好像脫離現實的生活。這樣的宗教就不會影響怎樣改善文化跟這個在地上的生活,凡是把上帝描寫到太超越太遙遠的,他們可以幾千年沒有什麼改變,或者這樣講;The God of Indian religion is too that worldly(印度教的神是太過遙遠)。那麼泛神論的神,他們所相信的上帝是too this worldly,太過現世的,就在這個世界裡,就在這個自然裡,所以對上帝的認知,對上帝的描述就有超越的上帝遠在天邊與我無關,另外一種,對上帝的認知,對上帝的描述,上帝根本就是世界,不必在遙遠天空想像一個上帝,上帝就在這個世界,而這個世界就是上帝,這個叫做泛神論。

你們知道不知道,現在所謂的New Age moment(新紀元運動),基本的理論就是走這條路的。我用很簡單的比喻給你們明白,大概兩百五十年以前,在荷蘭的Amsterdam(阿姆斯特丹),有一位哲學家是猶太人,這個人叫做Baruch Benedictus Spinoza(斯賓諾莎),Spinoza是個很聰明的人,但是他有一些懷疑,所以感覺到不能接受摩西所講的那一位創造萬有的上帝,他認為上帝不是創造萬有的,上帝本身就是萬有。你們知道現在有人把天當作上帝來拜,中國人就給他名字叫天公。有的人把地當作上帝來拜,大地之母。有的人把雷當作上帝來拜,發現所有超然的力量,都是神的表彰,所以上帝用雷表現他自己,所以上帝在雷裡面,上帝用大山來表現他自己,上帝在山裡面,上帝用海嘯表現他的怒氣,上帝在海裡面,所以所謂的泛神論,是整個宇宙總合起來,叫做上帝。這樣上帝在哪裡呢?上帝就在大自然裡面,而不是在大自然裡面的某一個地方,因為這個變成一個限制了,所以這種思想說上帝就是大自然、大自然就是上帝。Spinoza的哲學,他提到人的倫理學能夠真正到最好的地步,除非你相信泛神論,你做人怎樣才做的最好呢?你要接受泛神論。為什麼呢?當你打一隻狗的時候,你在打上帝喔!因為上帝也在狗裡面,那麼當你把神與萬有統一起來思考的時候,你就對己、對人、對狗、對貓都很好,那你的倫理就好起來。所以印度教跟佛教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在這裡。

那回教的上帝是怎樣的上帝呢?回教的上帝又遠在天邊,又在我們中間鑑察我們,所以回教是最具文化性、政治性、社會性,同這個現世生活與永恆不能分開一個聯合性的宗教,所以回教的力量大的不得了。當你信佛教的時候,你信到最深的時候,你就要出家了。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宗教裡面有一個脫離現實的成份在裡面,那當你信回教的時候,你信到最深最深的時候,你就應當參與在這個世界中間甚至革命,甚至殺人、甚至勇敢產生恐怖的運動,這是回教的現世性。今天要給你們講的事,跟你們平常所想的事不大一樣,你從對神的認知、對神的感受、對神的描述、跟對神的孝忠是有關係,所以你信仰中的上帝是怎樣的上帝,你生活就變成怎樣的生活。你的上帝是遠在天邊的,我與神沒有關係,這樣你就不很注意怎樣改善現世的生活,所以這樣的信仰,就沒有可能特別偉大的那些整個文物在改進社會的刺激性在中間。所以印度人穿衣服怎麼穿呢?不必剪、不必縫,整塊布圍起來就算了。他們吃飯怎麼吃呢?他們用手就這樣吃嘍。他不需要把這個東西做得好好的,做得很精細,不需要。但是當印度人建廟的時候,他會建得很精細。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他們的神住的,不是他住的,他住的就隨便,神住的就很偉大。

那麼當回教徒建給上帝的時候,他們建很偉大的建築物,所以回教建築在世界的建築是有地位的。但請你注意,他們的建築不是原創的,他們的建築是從基督教偷襲去的,那我再講一點好不好,使你們對這些更多比較,更多了解。當你看見一個禮拜堂是這個樣子的時候,哇,你說這是基督教的禮拜堂,特別是有這樣的,再加這樣的,這有個時鐘的。哇!基督教的禮拜堂。或者你說沒有這樣也不要緊,有柱子這樣上的,這就是基督教的禮拜堂!這不是基督教的禮拜堂,這是希臘的鬼廟,希臘的神廟,希臘的鬼廟,這不是禮拜堂。那麼到了十二世紀的時候,基督教真正產生第一次,自我創師產生的禮拜堂。這樣,天上看是一個十字架,天上看是一個十字架,下面看有三個門,兩個尖塔,一定很高。為什麼呢?因為皇帝大的地皮自己用,給禮拜堂小地皮。那皇帝都很胖,不能爬樓,所以他房子都矮矮的。

那麼基督教敬拜上帝,上帝在天上所以建的高高的,所以palace is horizontal,church is vertical(王宮是平的,教堂是很高的),很在興趣的。如果我有時間我很想教建築學,教古典音樂,教文化歷史,教繪畫歷史,教藝術歷史,那麼每一個都教,教了我的時間就不夠了。所以你們好好去讀書。那如果你們要研究藝術,不要先研究達文西密碼,因為那是假的,兩個禮拜以後,我在雅加達要租一個三千座位的禮堂,我要講解達文西密碼,那你說香港要不要啊?要。等下我們再討論好了。

好了,我現在講下去。這個是基督教第一次創師原有的禮拜堂樣,從什麼時候開始啊?十二世紀。從什麼地方開始啊?從法國開始。這叫做什麼式啊?叫做Gothic哥德式。哥德式的特點是什麼呢?pointed arch就是有尖的這種窗口,這個是假的,這個不是真的哥德,這個是香德,香港的,不是原創的。我現在告訴你,在第五世紀的時候,有兩個基督徒的工程師,受皇帝所僱用,就在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建了第一座世界最偉大、最偉大的,這個圓頂的禮拜堂,這個禮拜堂現在還在,這個禮拜堂現在已經不是禮拜堂,這個禮拜堂曾經在1453年的時候,被回教佔領,以後就變成回教堂,那麼變成回教堂的時候,回教徒是不可以有像的,動物的像也不可以,人的像也不可以,所以到今天沒有人知道穆罕默德是什麼面孔,沒有人知道。因為回教說不準造像、不準畫像、不準用幻想去製造一個形象。當他們打進基督教堂的時候,1453年的時候,怎麼會打進來的呢?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是很大的城牆,回教徒用了世界最大、最大歷史上最大的大炮,炮彈打進來,那個炮彈是誰做的啊?是基督徒替回教徒做的,然後回教徒用基督徒做的東西來打基督教,這個對回教徒來說,是歷史上最大的勝利。

因為自從十字軍東徵的時候,他們痛恨基督教,所以他們一直要報仇,到了1453年的時候,真的攻進君士坦丁堡,所以東羅馬帝國在那一天完全崩潰,完全衰弱下來。那麼保羅以弗所曾經講過道,示每拿、撒狄、老底家等等,這七城市都在那一帶,以後完全教會被消滅掉,直到今天。這個君士坦丁堡就是東羅馬帝國的首都,裡面就有一個禮拜堂,這個禮拜堂叫做Hagia Sophia,Hagia的意思就是聖潔,Sophia就是智慧,所以Hagia Sophia就是聖智慧堂,現在你到土耳其去的時候,叫做Ayasofya,用土耳其來叫。當他們一進去的時候,發現裡面都是基督的人像,就不能做回教堂了,但是回教堂不可以有像,而基督教堂裡面有像,他們要把它刮下來,把它弄下來,把這個像把它洗掉,但不能夠,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像不是畫上去的,是用有顏色的石頭一塊、一塊鑲上去,你颳了還是石頭的顏色,你怎麼洗還是同樣的顏色,所以沒有辦法,那個叫做 mosaic就是用石頭一塊塊迭起來的圖畫叫做mosaic,所以他們就用什麼呢?用漆把它全部蓋起來,整個禮拜堂的圖畫都用漆把它蓋掉,然後就變成回教堂,變成回教堂以後,回教堂有一個條件就是要在高塔上面大叫:大家起來禱告。

那個叫人禱告的塔,阿拉伯文叫做minaret(叫拜樓),要把minaret建起來,所以在土耳其現在的伊斯坦堡,從前叫做君士坦丁堡,就有這樣的禮拜堂,這個禮拜堂是怎樣的形狀呢?上面有一個很大的圓頂,這個整個拱形下面差不多四十多公尺沒有柱子,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人那麼厲害,四十多公尺沒有柱子,那個時候沒有鋼筋水泥,這以前有沒有這種圓形的屋子呢?有。在哪裡呢?在羅馬。羅馬哪一座呢?萬神殿,Pantheon。萬神殿沒有這麼長,到了君士坦丁堡建了這個以後,建好的時候,皇帝驚奇萬分,整個圓形的屋頂,沒有柱子會自己在那邊堅固的架起來,那麼回教徒拿到這個以後,把它改成禮拜堂,加建四個柱子minaret,前面兩個,後面兩個,現在如果你到土耳其你看見這個還在,然後這個回教的王,下令在這一邊是原本來的基督教,在那一邊要建一個比它更大的,他講的時候,建築師聽錯了,聽到那個要比較大一點,後來建的屋頂比那個小一點,那是上帝叫他聽錯的,用那藍色的磚,把整個回教堂把它建起來。

那請你注意,那個時期中國是明朝,對不對啊?1453年是不是明朝啊?是不是啊?是明朝。明朝的時候,中國的瓷器最好的是永樂,以後是宣德,永樂、宣德以前叫做孔武,孔武就是朱元璋,那麼朱元璋死了以後就是永樂,永樂就建了北京最大的王宮,那么元朝消滅以後,明朝就繼續下來了,元朝的時候,中國歷史第一次發現可以用錮燒一千兩百度變成青花瓷器,我不知道你聽懂我在講什麼沒有。你是中國人喔,所以我就當作你是明的啊,這個叫做Blue and white porcelain(青花瓷器),而這Blue and white porcelain是元朝開始的,不但如此,元朝又發明了紅色的這個purple red underglaze porcelain,用銅燒成紅色的釉裡紅的瓷器,所以如果有人說元朝的瓷器發展不重要,這個人就不懂中國歷史。

那么元朝是十四世紀,明朝已經進到十五世紀,元朝一共不到九十年,明朝一共兩百多年,就在明朝的時代,我們看到中國造瓷器的技術,有一些已經傳到中東去,歐洲完全不懂這個事情,現在在十五世紀的時候,能夠與中國的瓷器相比的,只有回教那一個時期的一些瓷器,那麼回教的這些瓷器它的名字叫Iznik,Iznik的瓷器是很值錢的,所以在這個禮拜堂的對面,就建了一個藍色的瓷磚貼起來很大很大的回教堂,因為那個建築師聽錯了就不敢建的比這個大,就建的比這個小一點點,所以你現在如果到土耳其去,你不要單單去土耳其浴,你們旅遊很笨,到巴黎就單單去買時裝,很笨、很笨。你要注意那個文化的精髓在哪裡,到土耳其去,我是沒有去過喔,但我沒有去好像去了,你去了好像沒有去一樣!有四個地方你要去,第一、就是Ayasofya(聖索非亞大教堂),第二、Blue Mosque(藍色清真寺),第三、就是Topkapi museum(託普卡比博物館),這三個一定要去,第四,才去一個從前小王宮現在變成六星旅館河邊的一個地方,其它的地方去不去都不要緊。如果有機會找到基督徒就去做禮拜,一定要去的。

現在請你注意,元朝的盤為什麼很大呢?為什麼明朝的很小?比較小。到清朝的時候也不太大?因為中國人吃飯是自己吃的,但蒙古人吃飯是蒙古包大家一同吃的,所以蒙古燒牛肉,燒烤牛肉是整大盤拿出來的,所以拿出來以後呢,你也拿,我也拿。中國人不是的,是圍在桌子吃的,永樂的瓷器一定沒有元朝的大,除了王宮裡面一些是大的,那麼全世界最好的元朝中國瓷器現在留在全世界大概只有八十件,北京只有一、兩件,臺北的故宮一、兩件,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博物館有三件,還有一些後來被私人收藏去了。那麼我告訴你全世界最多元朝的大盤就是在土耳其的Topkapi museum,有二十件。現在跑回來了,因為以弗所書沒有講那麼多的。怎樣講回來呢?回教徒建回教堂,以後都是這個樣子,你看到了沒有。他沒有自己想出來的,都是抄這一間,所以全世界的回教堂都抄基督教。

而基督徒看回教徒是那樣,就不好意思做那樣的,所以就把基督教的東西給回教徒拿去了,然後自己蓋一些不三、不四的東西出來。所以我告訴你,我那個禮拜堂,上面有個圓頂,不是四十二公尺,是我設計的,是六十公尺。為什麼呢?因為我不要我們的東西給人家拿去,我們要有骨頭,爭回一切,把榮耀歸給上帝。在哪裡建呢?在印度尼西亞建。為什麼呢?印度尼西亞是全世界最多回教徒的地方。我就在全世界最多回教徒的地方建一個華人最大的禮拜堂。所以我裡面的心路歷程你很少知道就是了。

相關焦點

  • 以弗所書系列釋經講道之一——使徒保羅對以弗所教會的問候
    ,聖經學者都將以弗所書、歌羅西書、腓立比書和腓利門書並稱為「監獄書信」,因為都是使徒保羅在羅馬坐監期間(大概公元62年)所寫的;而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又被並稱為「姊妹書信」,因為其中有將近五分之二的內容是很相似的。
  • 以弗所的復興
    【徒19:18】那已經信的,多有人來承認訴說自己所行的事。【徒19:19】平素行邪術的,也有許多人把書拿來,堆積在眾人面前焚燒。他們算計書價,便知道共合五萬塊錢。此情此景,是多麼的令人嚮往,如此大的復興,是怎樣產生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觀看保羅與同工們作了什麼。
  • 「聖經」以弗所書講解(概述)
    以弗所書的第1章15/17節透露了使徒保羅寫這封書信的目的。他(使徒保羅)曾經不住地禱告,熱切盼望接收這封書信的人和閱讀這封書信的人能夠在信心、愛心、智慧和父神榮耀的啟示方面不斷進步。使徒保羅希望通過自己的描述,能夠讓接收這封書信的人和閱讀這封書信的人明白,神在基督耶穌裡面所預備的關於教會和基督徒個人的救贖大工。以弗所書全書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部分:⒈我們(基督徒)在神眼中的地位。
  • 以弗所書(27)——弗4:1-3
    在以弗所書第一章裡面,我們看見了上帝永遠拯救的旨意,以及他要借著被揀選的人成立教會,然後用他的靈在教會中間運行,使我們有指望,使我們經歷他的能力,使我們更知道他的恩典有多大豐盛,那我們就可以在基督的裡面,享受天上的生活。在第二章的時候給我們看見。
  • 查經|《新約》以弗所書:你們不要與他們同夥
    (以弗所書 5:4 和合本)Nor should there be obscenity, foolish talk or coarse joking, which are out of place, but rather thanksgiving.
  • 《以弗所書》第六章
    以弗所書第六章六1 第五章教我們學到,被聖靈充滿的一個結果是信徒彼此順服。例如,一個被聖靈充滿的妻子,是順服丈夫的。這裡我們要來學,被聖靈充滿的兒女都願意順從父母的權柄。兒女的基本責任是在主裡聽從他們的父母。無論兒女是基督徒,或父母是基督徒,都沒有分別。父母與兒女的關係,是為全人類而設立的,而不是單為信徒而已。
  • 以弗所書查經(30)—弗4:1-6
    我們一同打開以弗所書第四章,我們繼續解經。以弗所書第四章,我們翻到了一同來讀,從第1節一直讀到第6節。翻到了一同開聲來讀。以弗所書第四章,第1-6節。「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
  • 【以弗所書證道】
    【林後4:17】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4:18】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求上帝紀念他們一家人及qiu雨的弟兄姊妹的擺上。願上帝紀念他們在信仰上付出的代價。
  • 【以弗所書】第十集:復活的大能(弗1:19-23)
    在弗1:19-21,保羅向我們指出,信徒應該可以知道上帝在我們當中所顯的大能,特別在20-21節指出,這是我們信仰的重要焦點。因為耶穌基督所經歷、所成就的工作,是整個基督教的信仰基礎,教會的存在,正是建立在耶穌基督從死人中復活的根基之上。耶穌基督在信的人生命中所顯的能力,是難以想像地浩大的。保羅在19節使用了一連串的字眼,很強調地表達這種浩大的能力。
  • 以弗所書注釋 朗讀版 緒論【約翰·加爾文】
    您應當親自嘗嘗這道上等好菜,看看解經大師加爾文如何把以弗所書的內容與信息,豐豐富富地呈現給您!它就像是一把鑰匙,能夠幫助您更深明白整本聖經。以弗所,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好幾個名字,乃是小亞細亞的一座著名城市。路加在使徒行傳中記述,神如何藉著保羅的傳教,在該城為自己贏得一批百姓,建立教會,並展開聖工。這裡我只想略提與本卷書信主題直接有關之事。保羅曾教導以弗所信徒關於福音純正的教訓。
  • 以弗所書第三章注釋
    以弗所書第三章六.插曲的奧秘(三1~13)三1 保羅在本節作了一個聲明,卻在第2節打斷了,到第14節才繼續聲明的內容。加插的經節是個插曲,主旨是個奧秘──基督與教會。特別之處是現今的教會時代,就是神管治計劃的插曲。
  • 以弗所書(70)——弗6:13-17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我們一同打開以弗所書第六章,以弗所書第六章,我們繼續看全副軍裝的侍奉。以弗所書第六章,我們上個禮拜已經講到了前面的一、兩節,我們現在再從第13節開始讀,第13節一同讀,我們一直讀到第17節,翻到一同開聲來讀:「所以,要拿起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所以要站穩了,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 又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
  • 【以弗所書】第五集:照天父的美意(弗1:6下-10)
    弗1:8下-10將上帝在愛子裡所成就的工作,從信徒個人身分的改變,轉移到一個普世性的影響。在保羅的用法中,「奧秘」(μυστήριον)並不是神秘莫測的,而是指一些暫時性地被隱藏的事,而且最終一定是會顯露出來的,只是在這顯示的過程中,必定需要上帝啟示的介入,不是以人的聰明智慧可以自己明白的。
  • 以弗所書第二章注釋
    以弗所書第二章四.神在給外邦人和猶太人的救恩上所顯的能力(二1~10)二1 本章的分法不應淡化第一章末與接數節的重要聯繫。前文,我們看見神的大能使基督從墳墓裡復活,並給衪冠上榮耀和尊貴。現在我們看到這能力在我們生命中作工,使我們從屬靈的死裡復活,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
  • 厄弗所(Ephesus),七教會之首
    《默示錄》的作者若望對厄弗所城了如指掌透視一切。致厄弗所教會書清楚明白地指出了厄弗所教會所處的社會政治宗教文化環境。的確,就社會大眾所追求的榮華富貴來說,厄弗所是整個小亞細亞地區翹首以望的辰星;就希臘人所追求的智慧來說,厄弗所擁有世界上第三大圖書館,也有猶太人引以為自豪和智慧的「七枝燈臺」。
  • 以弗所古城|圖書館竟然暗通紅燈區!
    古城舊夢訴說著過去的歷史土耳其遊記 | 第 4 篇以弗所(Ephesus)是古希臘人在小亞細亞建立的一個大城市,從羅馬共和國開始,以弗所被譽為"亞洲第一個和最大的大都會"。| 以弗所古城去到車站坐小巴,小巴上遇到了一個隊伍,20分鐘左右到古城的下層門,和隊伍結隊進了古城。以弗所古城的兩個入口相距3公裡,一般遊客會選擇從上層門進入,一路下行,從下層門出。
  • 馬唐納新約注釋:以弗所書第1章
    以弗所書論到教會,教會真理先啟示給使徒和先知(三5),故保羅自稱使徒是合宜的。他這樣自稱並非自誇,只是為說明他論說的權柄。權柄來自奉神旨意這句話。保羅沒有選擇這分工作為自己的職業,也沒有人指派他去工作,這徹頭徹尾是個神聖的呼召(加一1)。  書信寫給在以弗所的聖徒,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有忠心的人。聖徒是從世界分別出來歸神的人,在新約這稱呼用於所有重生的信徒。
  • 以弗所圖書館的暗道是當年全城男人共同的秘密
    以弗所於公元前10世紀建城,在古羅馬時期很長一段時間內,它都是羅馬帝國中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市,以弗所位於曾經的凱斯特古河口,通往愛琴海入海口 ,在6世紀因港口完全被注入愛琴海的泥沙淤滿被放棄,阿爾忒彌斯神廟曾經是世界最輝煌的建築,公元前550年利底亞國王克羅伊芳斯重建了神廟並且讓它聲名遠揚,神廟的大部分藝術品都被英國人帶走
  • 以弗所 —— 被湮沒1300年的歷史名城(二)
    這個建築是不是很氣派,相傳這裡是古羅馬時代以弗所的法院。代表著公平與正義。以弗所擁有40萬到50萬居民 ,大約每二十人就擁有一個大戲院的座位,戲劇是古希臘國民教育的重要形式。以弗所還是早期基督教的一個重要中心
  • 以弗所書查經(16)――弗2:4-10
    弗2:4-10我們大家一同打開以弗所書第二章,今天我們要從第4節一直讀到第10節。「然而, 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他愛我們的大愛,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他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要將他極豐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 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 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