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社會,職業的選擇會伴隨著人的一生。同時,在我們的職業生涯,能夠孕育出成功與發展的機會和通道,也會潛湧著失敗與停滯甚至倒退的風險和歧路。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無常的變化與挑戰,把握機會,規避風險,去謀求個人職業生涯的不斷發展與成功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做好職業生涯的規劃工作。
隨著社會變動加劇與生活節奏的加快,人類平均壽命延長與生育率下降等因素的改變,同樣的人,在工作轉換、輪調或升遷時,職業生涯發展會進入循環階段,並非以線性模式呈現,更多的是以彈性的方式呈現,也就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動態性」代替了「靜態性」。
因此,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目的不在於按部就班進行,因為我們的人生不可能按部就班「如期完成」,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具體來說,是要用科學方法找出自己的興趣,依據市場供需原則,替自己的職業進行定位。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上,工作職場也會產生不同的需求與努力的目標。根據高端金融人士實名制商務社交網站金融圈網調查分析,大多數職業人士認為35歲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中心點,在這個中心點的兩端,我們應該學著去區別規劃並延伸我們的職業發展之路。
35歲以之前:培養興趣 慎選專業
很多人到了35歲,還不知道自己的職業興趣點在哪裡?不過這是普遍現象,如果是這樣,至少,我們要慎選專業。專業領域應該像婚姻一樣,選擇了,就儘量不要離婚,因為如果專業領域說變就變,那之前的經驗等於全部歸零,不被認可。試想:一個35歲的財務經理,在重新轉換跑道的過程中,他去應聘另外一家公司的生產經理,那麼他應聘成功的機會又有多少呢?所以慎選專業就變得很重要。
35歲以之後:注重人脈培養
35歲以後的人,一定要開始注重人脈的培養,因為40歲以上的人找工作、跳槽,或在職場上營造出商機,大部分都是靠人脈。像40歲以上的高層主管(如大公司或大集團公司的副總經理、總經理、營運長、執行長、總裁等職位),通過獵頭公司來尋找工作的,也只有業界最優秀、金字塔上頂尖的人。而在金融圈網,被廣大「圈友」奉為經典的一句話是:「人脈就是生產力」。可見,人脈對於職業發展的重要性。根據某著名人力資源機構的調查,職場中有超過50%以上的40歲以上高層主管,求職跳槽大多都是通過人脈來完成的。
職業規劃必須保持專業的適度彈性
一般來說,我們每個人的職業生涯很難規劃,很多未知的東西是眼前所掌握不住的。例如高科技產業,今天也許市場佔有率還是60%,明天競爭對手推出新專利,60%馬上變成30%,所以很難去預估三年或五年之後自己是處在什麼位置。為了應對未來的變量,職業生涯規劃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專業的彈性適度,讓自己在風雲變化的職場中,專業歸零的機會變小。
初入職場處於探索期的職場新人一方面要壓縮確立職業生涯目標的時間,另一方面又要為打造基礎競爭力做好長線準備;處於建立期的職場人,除了要培養晉升本錢,則要進一步在專業之外,尋求實踐工作價值的人脈拓展等方法;處於維持期的職場人,必須面臨轉職以及開創事業第二春的挑戰;最後,處於衰退期階段的職場人,則是要思考終生職業能量能否再發揮成為意外價值。
總之,職業生涯規劃猶如理財,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目標與風險承擔,好的人生就是要階段性地如期完成目標,有效降低風險。我們必須重視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因為,它就是我們職業發展的「領航者」。
白紙是白領接觸的最多的物品之一,用的最多,浪費也最多。至於白紙對白領的重要性,卻很少有人去關心。
那天給總經理送會議紀要的時候,總經理給我的文件做了一番點評之後說,小趙,可別小看了這樣一張白紙,我們白領所有的貢獻都體現在這一張紙上。你的水平高不高,肚子裡有沒有東西,知識豐富不豐富,都能通過你做文件的這張白紙體現出來。
這張紙在你寫上東西之前,是一張白紙,但在寫上東西之後,它就被賦予了生命,就實現了價值增值,你的水平和能力全都一覽無餘地體現在裡面。白領的人生就是一張張被賦予生命白紙的累加,積累的白紙越多,說明你做的工作越多,白紙上的內容寫的越好,說明你的水平越高,這白紙就是見證並幫助你走向成功的最好佐證。
仔細品位總經理的話,不覺連聲叫好。總經理謙虛地告訴我,這不是他個人的觀點,是管理學大師的經驗總結。最後,還沒忘了告誡我:小夥子,好好練吧,未來的路還長著呢,記住了,善待每一張白紙,寫好它們,讓它們幫你成功。
走出總經理的辦公室,我依然沉浸剛才的談話中。
我認真回顧了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
那個時候,我什麼都不懂,甚至連一些基本的辦公軟體都用不好。當領導要求做一份文件的時候,只能調出以前文件的底版,進行一般性的修改補充,而且每次都要經過反覆修改,多次列印,浪費大量紙張、油墨和時間才能完成任務。
那個時候的自己不就像一張白紙一樣嗎?上面什麼東西都沒有,隨便哪個人都可以在上面寫東西,隨便寫什麼都行。所以那時很忙,誰喊就跟誰去,誰讓幹活就跟誰幹,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儘管許多的時候很不情願。
所以那時有人戲稱我的腿長,跑腿跑的勤。
可是不做有什麼辦法,一張沒有寫字的白紙還不是誰願意用誰就拿去用?想怎麼用就怎麼用?如果寫過字,而且還有領導籤字,看你還敢隨便用?恐怕不是不得以,誰也不敢輕言調用的!
這就是白紙理論。
白領在忙碌的工作當中,除了應付大量的事務和人際關係之外,都是通過白紙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見解,通過白紙書寫的文件使自己的成果被使用和認可。在繼續使用的過程當中,不斷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反饋,在持續的反饋當中,不斷改進缺點,發揚優點,不斷製造出更多更好的文件,給更重要的領導申閱和參考,最終獲得能力的提高,價值的提升。
書寫白紙的過程同時也是改善自己,提高自我,超越自我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是在管理者指導幫助下,一個詞語一個句子地學習,一點一滴地積累經驗,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在批評中反省,在激勵中進步,慢慢走向成功的未來!
白紙書寫的好的人無疑會獲得更多的機會,會繼續書寫更重要的文件,繼續取得更加重要的職位,獲得更大工作權限和更多的工作回報,獲得更多的人生體驗和成功的體驗;寫的不好的人,下次領導考慮機會的時候,可能就會慎重一些,機會就會少一些,最後就無機會可寫。
我們的人生離不開白紙,但我們也不願意做那種誰都可以使用的白紙,我們只希望自己成為書寫重要內容的白紙,我們期望自己書寫的白紙給重要人物閱讀,給更多的讀者閱讀,影響更多的人,獲得更多的讚賞,取得更大的成功。
我們希望自己人生履歷上每翻過一頁都書寫著輝煌,所以我們要善待我們面前的每一張白紙,所以我們要慎重下筆,爭取寫得更加流暢,更加優美,寫得更加無可挑剔,更加有分量,為我們人生的每一步都賺取一個加分!
請善待你的每一張白紙,因為它們就是你的機會!
大學生就業難,很多專家認為他們主要是缺少職業規劃。其實大學生大多也想做職業規劃,但是由於缺少指導,往往進入自己設定的「職業規劃圈套」。那麼大學生短期以及長期的職業規劃都存在哪些「先天性不足」與誤區呢?
記者從一些有職業規劃的大學生口中得知,「缺乏長遠的職業規劃是大學生兼職時的一個普遍現象,但是我們想按照職業規划去兼職在現實當中也遇到了困難。」
信息不通暢
我們想去做一份跟自己所學專業有關的兼職,哪兒可以找到?又從哪兒可以獲取這樣的信息?
在採訪中,多數的大學生會向提出這樣的問題。學習計算機專業的鮑同學對記者說:「我們學校的牆上基本都是散發傳單之類的兼職,我們從這上面得不到我們想要的信息。另一方面,網上的兼職信息我們又不敢相信,畢竟網絡上的騙子太多了。」
中文系的曹同學則對記者講了她的看法:「外面的職業中介需要交50元的中介費,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這個費用有點高,同時我也去諮詢過,發現招聘服務員的信息比招文秘的多多了,我看中介也不靠譜。」
隨後,記者在百度上面搜索關鍵詞「淮安大學生兼職」,也的確搜索出數個淮安大學生兼職網站。記者點擊了排行前四位的網站,發現大學生專欄裡面仍然以推銷員、家教、服務員為主,和大學生職業規劃有關係的兼職少之又少。
時間協調難
大學生一方面需要上課,另一方面再去企業兼職,時間成為雙方難以協調的問題。「同學不上課,逃課出去做兼職的情況還是有不少的,僅僅一個促銷活動,就有同學逃了一個星期的課,如果要真是去企業兼職的話,時間恐怕更是難以協調。」旅遊專業的孫同學對記者說。
學生覺得時間難以協調,企業也同樣認為時間協調是個大問題。國創高科產業園的招聘人員嶽小姐對記者稱:「時間難協調是首要問題,比如我們這辦公室助理工作,首先需要時間來熟悉我們企業的情況,其次有工作安排,還有就是我們培訓員工也需要時間。一個大學生不可能完全離開學校來我們這上班。假設這個學生早上有課,我們此時又需要人手,這怎麼辦?我們企業是不可能遷就員工的時間,只有員工遷就我們。」
技能不達標
「大學生來兼職?算了吧。」從事機械行業的王老闆對記者擺擺手說。
「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好多技能都沒掌握,到了廠裡面還需要老的工人帶上路,就是這樣,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上軌道。」王老闆對記者講。
「這些兼職的一般都是大二或者大三的學生,在學校裡面好多相關技能還沒學呢,到我這裡有的知識和技能都沒掌握,我怎麼用?」王老闆繼續講。
「機械行業如果出了廢品怎麼算,扣錢吧,大學生做兼職的,賺都賺不了幾個錢;不扣吧,我這損失怎麼算?另外還需要考慮一個問題,機械行業不像坐辦公室的安逸,苦一點也就罷了,還有危險係數在裡面的,技能不達標的,危險係數更大,大學生的人身安全還是要考慮的,別到時候啥都說不清楚。」王老闆說出了自己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