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新解:冬至農諺習俗早知道,飲食文化你知道多少?

2020-12-04 鄉村田小園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其中有很多的民俗文化在其中,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用土圭測影,測出了冬至日。

在曆法上,冬至在每年陽曆的12月21-23日,這時,地球位於遠日點附近,冬至從遠日點開始回歸,古人說「冬至一陽生」,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回升,冬至日,日短之至,就是說冬至日白天最短,從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漸強,即開始下一個循環。

因地域不同,南北方文化差異,冬至的習俗也不盡相同,北方人,冬至的習俗主要是祭祀,會去祭拜祖先,在飲食上主要就是吃餃子,一說法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習俗,還有一種說法,因為冬至開始天氣越加寒冷,餃子形狀又猶如耳朵,所以這種說法是:冬至吃餃子不會凍耳朵。

如果冬至這天要祭拜先祖,一般會準備糕點,水果去祠堂或墳前,上香燒紙錢等等,其實,冬至對於很多現代的年輕人來說,都不太注重,對於冬至這天活動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吃飯、看電影、逛街、旅遊等等,都是年輕人的喜好。

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冬至這天大部分人家在一起分工合作包餃子,包好之後一起品嘗,非常的溫馨愜意,當然現在國民水平都提升了,條件也變好了,大多數人都會直接去超市買弄好的餃子回來煮。

冬至這天,除了北方有吃水餃的習俗外,在南方,冬至日有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寧波有吃「番薯湯果」,浙江台州地區有吃「擂圓」的習俗,臺灣地區有吃「糯糕」的習俗,江西吃「麻餈」,安徽合肥吃「冬至面」,廣東、福建地區吃「湯圓」,蘇州喝「桂花酒」,浙江嘉興地區吃「桂圓燒蛋」,廣西吃「狗肉」等等。

關於冬至,還有的說「冬至進補,來年猛於虎「,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習俗與說法,不知您的家鄉都有哪些習俗?歡迎一起來聊聊。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之冬至:冬至習俗你知多少?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又稱「冬節」,在我們古時候,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漂泊在外地的人們到了這個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以「年終有歸宿」就是這麼來的。
  • 一篇農諺 讓你讀懂二十四節氣
    一篇農諺 讓你讀懂二十四節氣 四川民俗學家劉孝昌解讀二十四節氣裡的龍門陣 古老的中國便是根據太陽移動的腳步,命名了「二十四節氣」。  在二十四節氣中,有純樸的習俗、莊嚴的儀式,還有浪漫的傳說。當農耕文明業已遠去,節氣對現代人詩意生活的啟示,依然意味深長。不過,很多人了解的24節氣的各種風俗和講究,基本是以中原地區的風俗為標準的。四川地區又有什麼不同的講究呢?  讓我們從一篇農諺裡,通過四川民俗學家劉孝昌的解讀,來了解老成都二十四節氣的一些龍門陣。
  • 冬至將至|農諺習俗早知道,冬至無雨過年雨,冬至下雨過年晴
    冬至將至|農諺習俗早知道,農村俗語「冬至無雨過年雨,冬至下雨過年晴」,大家拭目以待吧要說以前這人,還真是夠能的,把這麼多的山、水和國家、地區,楞給畫在一個球上;再用些什麼經線、緯度的橫槓槓豎道道的,就把這個球給「分割」了。
  • 四川民俗學家劉孝昌:一篇農諺 讓你讀懂二十四節氣
    編者按2016 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成功申遺,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世界遺產再添「中國符號」再過半個月,又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冬季網紅——冬至,講究滋味生活的成都人,又可以熱氣騰騰地「搭車」過個節日了。
  • 關於冬至節氣的傳統習俗與飲食文化
    就算是平時沒怎麼了解傳統民俗文化的朋友,也都知道冬至節氣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冬至在傳統習俗中還有幾個名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都是冬至的常見俗稱。其實早在大概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咱們的祖先就已經使用「周公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節氣,它是24節氣裡最早制定出的一個,所以在周朝冬至是一年的開始,這就是前面為什麼說冬至節氣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的原因。冬至節氣開始的時間是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12月22日或12月23日這三天裡面,這一天也是地球北半球全年裡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 天台冬至這些習俗 你知道多少?
    冬至夜是合家團聚的日子,一家人要在一起吃上一頓冬至夜飯。天台人認為吃了冬至圓就算長了一歲,稱之為「添歲」。天台冬至習俗冬至圓天台的冬至圓有兩種,一種是甜的一種是鹹的;一種是蒸的一種是煮的;一種是料加外一種是料加內。其實做冬至圓並不難。
  • 二十四節氣—「立冬」還有多少人知道?
    今天是2020年11月7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它把寒暑變化劃分得更加詳細,以利於更好地安排生產和生活。而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重視傳統文化經驗,導致人們越來越忽視二十四節氣的重要性。
  • 二十四節氣驚蟄的由來、習俗及注意,你知道多少?
    出自【唐】元稹的《詠廿四節氣詩·驚蟄二月節》《漫談傳統節日》系列第5回今天3月5日,是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你知道驚蟄的由來和意思嗎?你知道驚蟄有些什麼傳統習俗嗎?你知道驚蟄節氣需要注意哪些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 二十四節氣-冬至
    冬至,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早誕生的節氣,數九寒天自此始,白晝日光自此長。冬至又叫「冬節」是古人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人們在這一天祭祖,彼此賀冬,所以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與其他節氣不同的是,冬至的節日氛圍更濃厚,最為普遍的風俗便是吃了。北方各地,冬至大多都是吃餃子,部分地區也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南方各地,冬至飲食就五花八門了,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 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二十四節氣冬至節
    ​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二十四節氣冬至節:一年一度的冬至節馬上就到了,​冬至節|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冬至節|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節|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
  • 二十四節氣的歷史功用與當代價值
    二十四節氣,據太陽周年回歸運動而來,能比較準確地反映氣候的冷暖變化、降水多寡等情況,故古代先民就以其作為把握不同農事時間點的基本依據,正所謂「種田無定例,全靠看節氣」。而在長期的生產發展與歷史積累中,這些與節氣相關的農時知識又被總結為簡潔明了的農諺並被代代相傳,如在華北地區廣泛流傳的小麥種植農諺「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事實上,在所有農諺中,與二十四節氣相關的農時農諺所佔的比重也最大。
  •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時間:2019-12-21 18: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馬上就要進入12月份下旬了,而在12月22日也將會要迎來2019年的最後一個節氣,那就是冬至。
  • 「二十四節氣」:隨天氣氣候變化的智慧「坐標」
    建「二十四節氣」展覽館、博物館,將「二十四節氣」向海外傳播......連續幾年的全國兩會都有代表委員關注這一集時令、天氣、氣候、風俗、禮儀等為一體的文化瑰寶。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太陽、地球和天氣」。太陽、地球、天氣與「二十四節氣」有什麼關係?
  • 中華農業文明的結晶二十四節氣,為什麼那麼準?從源頭為你解讀
    2016年,二十四節氣申請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氣已經得到世界人民的認同。「氣候」一詞就是從二十四節氣而來,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一年共二十四個節氣。二十四節氣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飲食習俗
    寒露節氣一般在公曆10月7日或8日。寒露是反映天氣現象和氣候變化的節氣。《二十四節氣解》:寒者,露之氣,先白而後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寒露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雁以仲秋先至者為主,季秋後至者為賓。大雁南飛;雀,小鳥也,其類不一,此為黃雀。大水,海也。
  • 立夏,你不知道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指的是一年有二十四個「節」和「氣」,一年有十二個月每個月都會有一「節」和一「氣」。二十四節氣最早起源於我國北方,它與黃河流域的氣候物候為基本依據建立起來的,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的公轉軌道平面與天球相交大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
  • 這些快要失傳的冬至習俗,你知道嗎?
    每一個節氣都會有不一樣習俗,在這個時候人們都會做一些跟這個節氣有關的事情。那麼,到了冬至節氣,又會有什麼樣習俗呢?這一天大家會幹些什麼?接下來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看看哪些是你之前沒了解到的。民俗專家表示,冬至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3000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 癸酉金石二十四節氣之「秋分」
    癸酉金石二十四節氣之「秋分」沈癸酉今日秋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之「分」為「半」之意。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你究竟了解它多少?
    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終於申遺成功啦!你知道嗎——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你們有沒有像小編一樣,覺得作為中國人更有自豪感了呢! 出席會議的中國政府代表團表示,雖然二十四節氣得到了國際評審的一致認可,但其傳承和保護依然任重道遠。那麼你對二十四節氣究竟了解多少呢?快來跟著小編一起學習一下吧!
  • 2016年冬至吃什麼?冬至節氣南北方飲食習俗盤點(圖)
    2016冬至是幾月幾日?12月21日18時44分迎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吃什麼好?冬至節氣為什麼要吃餃子?很多地方的冬至習俗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北方人吃餛飩和餃子,而南方人吃湯圓。今迎冬至節氣,冬至節氣南方和北方飲食習俗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