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牧歌昭蘇的美麗實踐——昭蘇縣全域旅遊產業發展觀察
可遠看雪山近觀花海的夏塔景區(8 月16日攝)。李文武 攝
伊犁的夏天是綠色底色上繪就的美景,而其中的一抹鮮亮一定屬於昭蘇。
2016年,昭蘇縣被國家旅遊局列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首批創建名錄。經過3年的努力,如今這塊1.12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已與疆內其他5個縣級單位一道,成功躋身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認定名單。
旅遊業是幸福的產業,一邊是遊客的消費體驗,另一邊是地方的經營發展,兩者的共同需求打下了產業發展的前提與基礎,更描繪出無數參與其中的個人與家庭的期待和未來。
走過3年時間,走進今天的景區和街頭,昭蘇旅遊業正顯露出新的模樣。
核心景區強支撐
想要在昭蘇的旅遊版圖裡尋找最亮眼的痕跡,距離縣城70公裡的夏塔景區是毫無爭議的選擇。
峽谷、高山、激流、冰川……從外表來看,夏塔有著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極致風光。不過,如果稍微費費心思上網查一查眼前的這條峽谷,那麼玄奘曾經由此經過的故事就會勾起遊人的興趣,躍躍欲試也想走走這條「唐僧路」。
「當初山裡只有越野車能通行,也沒地方住,遊客來了看一看就得走。」回憶起10年前的情景,昭蘇縣全域旅遊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白天明記憶猶新。從2008年景區啟動開發至今,白天明一直守在這裡,看著土路變成了砂石路、柏油路,支個板凳的收費處成了擺渡車的集散中心,更看著從過去一周等來零星幾位客人到現在每天都有兩三千人到訪。
除了夏塔,同樣獲得遊客青睞的還有昭蘇的馬文化。作為「天馬故鄉」,這裡有10餘萬優質馬匹,有全國場地最大的五大賽馬場之一,有從繁育到馴養、從觀賞到競技的全鏈條產業。
天馬文化產業園副總經理康祖良介紹,經過多年發展,產業園早已延伸出了多個精品項目。遊客在這裡不僅可以騎馬、看賽馬和馬術表演,還可以住在景區的酒店裡,通過落地玻璃窗就可看到馬兒在山坡吃草。「現在我們的暑期馬術夏令營非常火爆,每年開班後很快就會滿員。」
其實,無論是夏塔還是天馬旅遊文化園,在旅遊資源富集的昭蘇,重點景區的建設始終是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的主要抓手。
「按照『超前謀劃、重點開發、精品提升』的理念,加快夏塔景區、中央溼地公園、天馬旅遊文化園、小洪納海草原石人、聖佑廟等精品景區建設。以夏塔為『棋眼』,高標準打造精品景區。」昭蘇縣委書記張剛如是說。
萬馬奔騰在昭蘇馬場喀爾坎特草原(7 月2 日攝)。秦傑攝
特色資源一盤棋
儘管還在爭創5A級景區,但在昭蘇,旅遊資源的開發真正形成了一盤棋,讓遊客們走進昭蘇,處處是景。
去年6月,衣克沙·吐爾遜回到了家鄉昭蘇,在夏塔景區從事講解員工作。雖然日常的工作有些單調,但衣克沙心裡卻有著別的打算。「沿著夏塔古道一直走就是木扎爾特冰川,一路的風景遠比擺渡車能到的地方美得多。」他想設計一條徒步線路,讓更多人領略昭蘇的美景。
衣克沙的念頭其實也是昭蘇發展全域旅遊的思路。為了讓全域的風景變成實打實的旅遊資源,昭蘇縣除了重點抓好精品景區建設和提升工作,還加強了特色旅遊產品的開發,形成了龍頭景區支撐帶動、特色景區差異化發展、連點串線的規模化發展格局。
昭蘇油菜花盛開時節風景美如畫(7 月16日攝)。秦傑攝
如今,包括夏塔特色小鎮、喀夏加爾民俗小鎮、阿克達拉康養小鎮3個特色鄉鎮和紫蘇花海、萬畝野生鬱金香等景點在內的旅遊資源,正進一步加大昭蘇境內的旅遊資源密度,形成旅遊大環線3條、小環線12條。
而在每天湧入昭蘇參觀遊覽的數萬名遊客舒適體驗的背後,則是昭蘇各類旅遊硬體設施的同步提升。
昭蘇景區管委會主任溫海霞說,目前,旅遊集散中心、服務中心和停靠點的快速布局讓遊客的出行體驗更加順暢,而包括星級酒店、快捷酒店、特色民宿、星級農牧家樂在內的接待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更是讓遊客「住得下、住得好」。
而從更基礎的工作來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正讓昭蘇「外快內慢」的格局逐漸成為現實:國道577線特克斯至昭蘇、國道219線預計年內實現貫通;今年開工建設昭蘇機場;強化景區班線和旅遊觀光線路建設,開通了旅遊觀光巴士、旅遊專線公交、旅遊客運班車……
「現在道路方便了,景區硬體條件也更完善。遊客們來到夏塔想住也可以,欣賞完美景想走的話我們還會推薦前往其他景區的線路和行程。」白天明說。
於是,旅遊不再有一定之規,宜遊則遊、宜居則居,可快可慢、可長可短,大氣的昭蘇能給出每位遊客心中的理想答案。
昭蘇馬場後山的彩虹橋(7 月18日攝)。秦傑攝
服務監管兩手抓
250萬人次,這是2018年昭蘇的遊客接待量。
對於一個只有18.3萬人口的邊境縣來說,密集人流的湧入一方面是機會,另一方面也是挑戰。如何讓這些人乘興而來、盡興而歸,不僅決定了群眾的當下收入,更決定了「牧歌昭蘇」的長遠發展。
做好服務,管好市場,是昭蘇給出的答案。
在昭蘇的角角落落,經常能看到一個二維碼。掃開一看,是昭蘇旅遊部門打造的「智慧旅遊·指尖暢遊」服務平臺。溫海霞說,經過多次迭代,目前智慧旅遊系統已經上線了網購景區門票、食宿預訂、特產購買等功能。此外,依託大數據和雲計算等先進技術,遊客可以享受網上觀光、人工諮詢等覆蓋全域的在線服務。
近年來,為全方位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昭蘇全域旅遊規劃與縣域總體規劃、生態規劃、產業規劃、城市規劃、交通規劃等多規融合,形成了交通圍繞旅遊上檔次、城建圍繞旅遊美形象、林業圍繞旅遊出景點、文化圍繞旅遊創特色、政法圍繞旅遊保平安的全域聯動格局。
草原石人景區內佇立的草原石人(8 月13日攝)。李文武攝
其中,依託現代科技提升服務水平只是昭蘇做好旅遊服務的一個側面,而更多的苦功夫則下在了背後。
姬鵬程是昭蘇縣環境保護旅遊聯合執法大隊大隊長,前不久他剛剛處理過一起旅遊投訴。「由於旅遊旺季來臨,飯店將列印菜單做了更新,牆面菜單還沒來得及調整。有遊客根據牆面菜單下單,結帳後發現金額不對,於是進行了投訴。」姬鵬程說,考慮到店家並非惡意經營,執法大隊進行了批評教育,要求店家及時退賠,遊客的權益得到了保障。
投訴受理從定時定點到24小時隨叫隨到、投訴處理從手忙腳亂到專業規範……作為一名長期從事旅遊執法的基層工作人員,姬鵬程明顯感受到昭蘇打造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以來的大變化。
「城市旅遊形象的建立不是一時之功,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在保障處處有風景的同時,讓處處有服務的理念深入人心。」姬鵬程說。
玉湖(8 月7 日攝)。李文武攝
全民參與添活力
「人人都是旅遊形象、人人都是旅遊使者」,在昭蘇,這樣的宣傳標語不僅處處皆是,更已深入人心。
7月27日下午,在昭蘇縣遊客服務集散中心,39歲的志願者熱比古麗·阿布力孜正在給遊客介紹縣域內的旅遊路線。如今,有上百名像熱比古麗一樣的志願者活躍在縣裡,為來來往往的遊客提供著貼心、專業的服務。
全域旅遊是各類要素集聚、各類產業融合、各行業參與的全新產業,是全領域、全民眾、全產業、全要素同步發展的新業態。有姬鵬程這樣的政府工作人員,有熱比古麗這樣的志願者,有天馬文化園這樣的國有旅遊企業,而更多的,則是依託全域旅遊大平臺大市場發展起來的民間經濟活力。
過去一個月裡,烏尊布拉克鄉63歲的牧民喀馬勒·加汗一直在油菜花海為遊客提供短時騎馬服務,一天能賺兩三百元。
對於樸素的喀馬勒來說,每天的期待就是天氣更好一些,來的遊客更多一些,自己的生意也能更好一些。但是,在「馬廄裡」民宿經營者張思琦眼裡,每天被訂得滿滿的客房,不僅是一種生意,更是一種事業。
7月26日傍晚,剛辦理完客人入住手續的張思琦一頭撲進了電腦裡,研究客人的旅遊偏好、設計後續的旅遊行程。張思琦盤算著,通過線路設計、產品開發、標準制定與協同經營,聯合更多的民宿,讓昭蘇的民宿走上規範化、標準化、專業化的發展道路。更重要的是,只有實現民宿資源與旅遊資源的融通,讓「住」成為「玩」的一部分,才能進一步提升民宿在旅遊產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特克斯河國家溼地公園(7月10日攝)。秦傑攝
來源:新疆日報
作者:白之羽 加孜拉·泥斯拜克
編輯:王景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