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沒有那麼簡單,父母需要了解這幾個前提條件

2020-12-06 燕子育兒冊

生活中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少不了誇讚,例如:孩子取得好成績以後都會說"寶貝你真棒",

而且那句"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也被冠上了育兒的至理名言。

其實誇讚真的沒有那麼簡單。

那些"你真聰明,你真厲害"雖然是讚美孩子的話,卻也有可能成為扼殺孩子動力的語句。

我們鄰居高女士有個5歲的兒子,小傢伙特別聰明,每次高女士給兒子買來樂高玩具他都能用很短的時間就拼插出來,高女士為此還特別驕傲。有時看兒子拼完一個難度較高的玩具後,她還會不停的誇讚"我家寶寶真是聰明呀,以後可不得了,這小腦袋瓜一定會讀清華和北大。"

孩子在高女士的誇讚中慢慢的迷失了自我,接下來高女士卻發現,買回來玩具以後,兒子卻直接丟在了一邊,甚至對媽媽說"我是個聰明的小孩,這麼簡單的玩具不要再給我買了。"

高女士發現兒子變得越來越沒禮貌,越來越不謙虛,她甚至認為孩子這些行為舉動的背後是被自己寵慣的。

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家長會像高女士一樣,在發現孩子做出一點優異成績時就會不停的誇讚,可是家長們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他們越肆無忌憚的誇,孩子越倒退。因此誇讚也是有限度的,有些錯誤的誇千萬不能有。

01生活中父母們最常見的誇讚誤區

1、一點進步就誇起來沒完

有一些家長就像前面我們所講的高女士一樣,只要孩子稍微有點進步,他們就會誇起來沒完,其實這種誇讚隨時奉上也有可能給孩子帶來很大的損傷。

例如:那句你真是個好孩子,這很可能讓孩子背負上沉重的標籤,給心理帶來巨大大的壓力。而且,毫無節制的去誇孩子,很有可能會讓他們不明白自己的行為是對是錯,更不能夠讓他們知道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變得更好。

2、認為越誇讚孩子越有動力

之所以有的父母會經常性的誇孩子,主要是認為這樣會讓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更有動力,可是教育學上卻有一個德西效應說明這是錯誤的。科學家找來了幾個孩子做實驗,他們發現完成難題後得到誇讚和獎勵的孩子不再去努力思考,也不再去做其他的難題。但沒有得到誇讚的孩子,卻在休息階段開始拼命的思考。因此科學家得出結論那些獻殷勤的誇獎,很可能會減少孩子內心的動力,讓孩子慢慢的退步下來。

3、 做對後使勁誇,做錯後置之不理

也有一部分父母在孩子做對以後就會使勁的誇讚,但當孩子做錯事情以後就會置之不理,其實有獎有罰,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而冷處理的去面對,反而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而且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副作用。

02父母要學會正確的誇讚孩子

1、 誇讚要有度,視情況而減少

就像上面我們所說誇讚其實要有度,不要孩子做什麼都去誇,這樣只會增加他們的自大心理,而且還要看孩子做事情的情況來適當的減少誇讚。這樣他們才能更有動力去做事情,而且誇的時候,不要拿別人的成績來用攀比的方式,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厭煩。

2、 誇讚要具體,別只有面沒有點

很多父母在誇孩子的時候方法並不正確,他們只會用一個籠統的詞語去誇。例如"你真是好寶貝,你真的很棒。

"而不是把具體的點誇出來,比方說孩子幫父母做了一件家務活,不要只誇孩子好,一定要說"你今天幫媽媽做了這點事,我輕鬆了很多,真的太謝謝你了寶貝。"這樣事情更具體化,孩子也更明白是自己的行為幫助了父母,那麼,下次孩子就會做得更細緻,也能自然而然的學會換位思考。

3、要誇努力,別誇表面

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做了一件讓父母很滿意的事情時,誇讚的過程中一定要誇孩子的行動,也要誇他的努力程度,千萬不要只誇表面。

例如"你真的很優秀",這樣太過片面的去誇讚,只會讓孩子沒有明白自己所做的行為是正確的,而是應該這樣說"寶貝,正是你的努力才獲得了這樣的成績,媽媽為你感到驕傲"。

這樣的去誇讚孩子,他們才會有面對困難的勇氣,也會更容易接受失敗,也更願意去挑戰自己。

那麼生活中你有沒有經常性地誇讚孩子呢?你是不是也把那句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當做了至理名言呢?歡迎分享你的故事,我們一起探討。

相關焦點

  • 好孩子的誇出來的:誇孩子是一門學問,掌握這三點,正確誇獎孩子
    在學習心理學的時候,我的老師說過: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當時不是太明白這句話的真正涵義,但隨著不斷地實踐,之前的認知被逐漸內化,也慢慢地懂得了這句話的真諦。01 誇獎孩子會讓孩子更認同自己好孩子確實的誇出來的。這點我在我家兩個孩子身上得到了印證。
  • 馬雲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你誇對了嗎?5個方式父母要掌握
    文 | 維尼媽媽沐瀅閱讀需5—7分鐘在第三屆「馬雲鄉村教師獎」頒獎演講中,馬雲曾經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有人調侃:馬雲爸爸有錢,說啥都對!有人反駁:孩子不能誇,越誇越飄,要保持謙虛謹慎之心!生活中我經常會誇自己的孩子,並建議常諮詢交流的父母們:多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要吝惜讚美之情。我們的文化背景使得很多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情感表達都是很含蓄的。即便是很愛孩子,也不好表達出來。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比誇獎更重要的,是這一點
    「寶貝兒,你真棒」、「好棒啊」,「真棒」,我們常常聽到父母或者別人當面誇孩子,現在大家知道應該多誇孩子,「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句話很多人都聽說過,所以都不遺餘力的誇孩子,恨不得誇出花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誇獎確實很重要,誇獎其實就是認可,是鼓勵,能給孩子自信和動力,讓孩子去努力做得更好,現在很多文章她教父母怎麼誇孩子,比如誇孩子不能只說「你真棒」,而是應該誇孩子做的具體的事,不應該誇聰明,而是要誇努力,不能誇結果,而應該誇過程,總之不要泛泛的誇,而是要落到具體的點上,讓孩子明白結果是由自己來控制的,讓孩子為了好的結果去付出更多的努力。
  • 「誇獎」是一門學問,了解誇獎心理學「赫洛克效應」,誇出好孩子
    卻不知道,誇獎是一門極深的學問,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被他人看到和認可,了解如何去誇獎孩子,才能誇出好孩子! 誇獎心理學"赫洛克效應"到底是什麼? 1、誇的具體一點 "老師說你肯定能學好英語的!""媽媽覺得你是有能力完成這件事情的!""你真棒,真厲害!"是不是覺得很熟悉,這些籠統的誇獎總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這樣簡單敷衍的表揚簡直就是家長的拿手好戲。隨口一句的誇獎評價,卻不知道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影響。
  • 孩子學英語必備的4個前提條件,建議家長收藏好
    2、孩子學英語不能過於追求成績很多家長在教孩子學習英語時,都很注重成績,每次都需要孩子認識更多單詞,孩子忘記一個,家長都會對孩子加以批評。南京的一位外國語學校教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說到:「學習外語並非越早越好,但也不是幼兒不能學習外語,而是在學英語之前,必須有這4個前提條件。」
  • 怎麼誇孩子最有效?
    【誇孩子少用「你真棒」】一、怎麼誇孩子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可如何誇獎,也是門深奧的學問。美國暢銷育兒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中特別提醒廣大家長:稱讚,就像青黴素一樣,絕不能隨意用。二、誇孩子三大竅門1.留心孩子的努力為達到激勵孩子的目的,真正做到「誇具體」、「誇努力」,家長首先要對孩子做事情的整個過程有所了解。有的時候可以親眼看見孩子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努力,當你在總結孩子成績的時候,不妨詳詳細細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描述出來。
  • 美國「羅森塔爾效應」證明,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誇出來的
    孩子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也只是一個淡淡的微笑敷衍了事;如果孩子沒有做好,那就是嚴厲批評。這麼做,究竟對孩子的成長是好是壞呢?閨蜜的女兒依依今年7歲了,在我們眼中,她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根本不需要閨蜜操心,成績一直在學校名列前茅,除此之外,鋼琴、遊泳都很好,就是那種「全能」型的「學霸」。其實依依4歲的時候,我去過閨蜜家裡,那個時候的依依不是現在這樣的。
  • 什麼是促進孩子的成長並成熟的前提?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潛質
    也許,我們最容易觀察到的就是他們在社會生活中所展現出來的差異 。有的嬰幼兒性格開朗且不認生,而有的則顯得靦腆而矜持,當父母向他們介紹客人時,他們總喜歡躲在媽媽的身後。當孩子們繼續長大,開始追求自己的目標時——例如在黑黢的壁爐裡探險——通過他們的行為,我們很容易就能識別出他們究竟是實用主義者,還是合作者。
  • 毀掉一個孩子有多簡單?只需要不停地誇他,「寶貝,你真棒!」
    前不久朋友和我吐槽:「上次吃飯,看到一個三四歲的孩子,自己拿著兒童餐具慢慢吃了一小碗粥。好傢夥!他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開始各種「彩虹屁」,愣是誇了5分鐘你真棒!」家長想誇孩子,我是十分理解的。因為我們這代父母,大多吃了小時候挫折教育的虧。現在提倡鼓勵式教育,希望孩子可以更加自信,獲得很多的成就感。
  • 想讓孩子學好英語,家長要注意這4個前提條件,建議收藏備用
    其實父母都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甚至可以說,父母都走進了一個誤區。孩子學習英語需要注意什麼?1.英語啟蒙並不是越晚越好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並沒有著重培養英語,因為家長覺得,漢語還沒說明白呢,學什麼英語呢?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根據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接觸多種語言的時候,大腦會重新接受語言信息,重新建立相應的思維模式。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羅森塔爾效應」讓誇獎力發威,比打罵強百倍
    他想請教一下有沒有什麼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能夠幫孩子改掉這些壞毛病。相信很多人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都遇到過同樣的困惑,那就是為什麼孩子不管挨了多少揍也依舊不長記性呢?我當時建議這位網友了解一下「羅森塔爾效應」,並按照該效應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法。過了幾個月後,我收到了該網友的反饋。他說這種教育方法簡直太讓人吃驚了,短短幾個月孩子就像變了個人一樣,不說表現得多麼突出,但是整個人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學習成績進步了許多,也變得懂事了許多,連老師都非常驚訝。
  • 好孩子是怎麼「誇」出來的,關於誇獎心理學,要懂「赫洛克效應」
    這時候,閨蜜急忙地向小美取經,如何能夠培養出這麼一個優秀的孩子。小美挑了挑眉,從口中蹦出一個字"誇"。這時候,閨蜜更加納悶了。她也是經常性地去誇讚自己的孩子,但為什麼就是沒有達到歡歡這麼懂事的效果呢?其實誇孩子不僅僅是簡單的誇讚,這裡面還蘊藏著許多玄機。
  • 棍棒之下出孝子與好的孩子是誇出來的到底哪個是正確的?
    其實這兩句話翻譯過來無非就是懲罰與讚美,棍棒之下出孝子代表著懲罰,誇出來的好孩子代表著鼓勵。那麼我們只需要分析懲罰與鼓勵的作用。那麼結果也就顯而易見了懲罰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不打破規則,也就是不打破底線。那麼「棍棒之下出孝子」其根本目的也是為了讓孩子遵守規則,也可以說是讓孩子有一個做事情的底線。當然了這句話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比喻,當然不建議去對孩子使用暴力的方式進行教育,懲罰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 家長要注意這4個前提條件,孩子才能學好英語
    實際上,父母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甚至可以說很多父母對教育孩子學英語這件事上存在一個誤區。1.英語啟蒙要儘早許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沒有專注於英語的培養,因為父母覺得孩子還小呢,漢語都沒搞明白還學英語?不是這種情況。根據研究,當一個人接觸多種語言時,大腦將重新接受語言信息並重新建立相應的思維方式。
  • 孩子越罵越叛逆?「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因此,好多家長都感覺對孩子管教越多,越適得其反,不怎麼管教的,孩子反而越長越優秀。那麼,為什麼孩子越罵越叛逆呢?「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某一方面肯定一個人,這個人就會往這一方面去努力,進而取得預期的成果。這從羅森塔爾在學生身上做的試驗可以看出來,他當時在某一學校,隨機從每班抽取3個學生,一共抽了18個人,然後把他們的名字寫在表格上,鄭重其事地告訴校長:「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
  • 孩子越罵越叛逆?不妨試試「羅森塔爾效應」,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文/羊駝媽媽 在很多父母看來,孩子乖巧聽話的時候,仿佛是一個天使,讓人心甘情願的為他付出。然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化身為小惡魔,任憑你如何吼叫和批評他也沒用,越罵越叛逆,讓父母頭疼。殊不知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打罵方式在教育上並不可取。
  • 老師的這幾句「暗語」,表面聽是誇孩子,實際是給父母反映問題
    老師說起孩子,可能會說這些話李女士有一個兒子,今年上初中,成績不好不壞,李女士一直希望兒子能夠把成績提上來,但是又沒有什麼好辦法,平日裡她和丈夫工作忙,都沒有時間管教孩子。這天學校開家長會,李女士專門請假去開會,想要和老師談談孩子的學習問題。
  • 在孩子面前誇別的孩子有什麼利或弊?
    實際上沒有必要,父母對孩子的消極影響,已經非常多了。父母自己的性格弱點,就已經是孩子的性格缺陷了,再大加誇獎別的孩子,只能人為製造孩子更多的負面情緒。重點是,其實別的孩子的優點,很多時候是自己培養不出來的。可以說,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培養方式,帶來孩子獨特的性格優勢,實在沒必要以彼之長,攻己之短。
  • 教育孩子的首要前提是「尊重」,父母一定要謹記,尊重孩子很重要
    當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和父母產生分歧的時候,父母就會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不是個好孩子,於是用盡各種手段迫使孩子成為自己心目中的樣子。殊不知,這種情況正是父母不尊重孩子的表現。孩子在這樣的的教育環境中成長起來,受到的影響遠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大。
  • 畫畫需要具備的幾個條件
    文、畫(羽菲)畫畫這件事,說難,其實很難,說簡單,也很簡單。心要單純,畫的時候不要老想著賺錢的事,越專心,畫得越好,畫畫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呢?有的人為了藝術一輩子不結婚,像我崇拜的女工筆畫家王淑暉,為了畫畫一輩子不結婚,結婚了有個男人還有公婆,孩子在身邊,努力賺錢解決老小的生活開支問題。遇到個大男子主義的男人,不做家務,專門等著你伺候,還幹涉你的興趣愛好,像個蜜蜂一樣整天圍著你,管這管那的,那多煩心,我理想的夫妻生活是想念了見一下,不要天天膩在一起,平時各忙各的事業,互相鼓勵支持,尊重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