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少不了誇讚,例如:孩子取得好成績以後都會說"寶貝你真棒",
而且那句"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也被冠上了育兒的至理名言。
其實誇讚真的沒有那麼簡單。
那些"你真聰明,你真厲害"雖然是讚美孩子的話,卻也有可能成為扼殺孩子動力的語句。
我們鄰居高女士有個5歲的兒子,小傢伙特別聰明,每次高女士給兒子買來樂高玩具他都能用很短的時間就拼插出來,高女士為此還特別驕傲。有時看兒子拼完一個難度較高的玩具後,她還會不停的誇讚"我家寶寶真是聰明呀,以後可不得了,這小腦袋瓜一定會讀清華和北大。"
孩子在高女士的誇讚中慢慢的迷失了自我,接下來高女士卻發現,再買回來玩具以後,兒子卻直接丟在了一邊,甚至對媽媽說"我是個聰明的小孩,這麼簡單的玩具不要再給我買了。"
高女士發現兒子變得越來越沒禮貌,越來越不謙虛,她甚至認為孩子這些行為舉動的背後是被自己寵慣的。
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家長會像高女士一樣,在發現孩子做出一點優異成績時就會不停的誇讚,可是家長們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他們越肆無忌憚的誇,孩子越倒退。因此誇讚也是有限度的,有些錯誤的誇千萬不能有。
01生活中父母們最常見的誇讚誤區
1、一點進步就誇起來沒完
有一些家長就像前面我們所講的高女士一樣,只要孩子稍微有點進步,他們就會誇起來沒完,其實這種誇讚隨時奉上也有可能給孩子帶來很大的損傷。
例如:那句你真是個好孩子,這很可能讓孩子背負上沉重的標籤,給心理帶來巨大大的壓力。而且,毫無節制的去誇孩子,很有可能會讓他們不明白自己的行為是對是錯,更不能夠讓他們知道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變得更好。
2、認為越誇讚孩子越有動力
之所以有的父母會經常性的誇孩子,主要是認為這樣會讓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更有動力,可是教育學上卻有一個德西效應說明這是錯誤的。科學家找來了幾個孩子做實驗,他們發現完成難題後得到誇讚和獎勵的孩子不再去努力思考,也不再去做其他的難題。但沒有得到誇讚的孩子,卻在休息階段開始拼命的思考。因此科學家得出結論那些獻殷勤的誇獎,很可能會減少孩子內心的動力,讓孩子慢慢的退步下來。
3、 做對後使勁誇,做錯後置之不理
也有一部分父母在孩子做對以後就會使勁的誇讚,但當孩子做錯事情以後就會置之不理,其實有獎有罰,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而冷處理的去面對,反而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而且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副作用。
02父母要學會正確的誇讚孩子
1、 誇讚要有度,視情況而減少
就像上面我們所說誇讚其實要有度,不要孩子做什麼都去誇,這樣只會增加他們的自大心理,而且還要看孩子做事情的情況來適當的減少誇讚。這樣他們才能更有動力去做事情,而且誇的時候,不要拿別人的成績來用攀比的方式,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厭煩。
2、 誇讚要具體,別只有面沒有點
很多父母在誇孩子的時候方法並不正確,他們只會用一個籠統的詞語去誇。例如"你真是好寶貝,你真的很棒。
"而不是把具體的點誇出來,比方說孩子幫父母做了一件家務活,不要只誇孩子好,一定要說"你今天幫媽媽做了這點事,我輕鬆了很多,真的太謝謝你了寶貝。"這樣事情更具體化,孩子也更明白是自己的行為幫助了父母,那麼,下次孩子就會做得更細緻,也能自然而然的學會換位思考。
3、要誇努力,別誇表面
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做了一件讓父母很滿意的事情時,誇讚的過程中一定要誇孩子的行動,也要誇他的努力程度,千萬不要只誇表面。
例如"你真的很優秀",這樣太過片面的去誇讚,只會讓孩子沒有明白自己所做的行為是正確的,而是應該這樣說"寶貝,正是你的努力才獲得了這樣的成績,媽媽為你感到驕傲"。
這樣的去誇讚孩子,他們才會有面對困難的勇氣,也會更容易接受失敗,也更願意去挑戰自己。
那麼生活中你有沒有經常性地誇讚孩子呢?你是不是也把那句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當做了至理名言呢?歡迎分享你的故事,我們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