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村城市公園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秦小輝 通訊員 葉曉彤 宜居石龍
位於石龍鎮南面的西湖村,是東莞市石龍鎮歷史最為久遠的村,也是石龍鎮經濟實力雄厚的村之一。新時期,西湖村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做好山水文章,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活化和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建設智慧型農貿市場,積極創建東莞市「特色精品示範村」。如今的西湖村,繞湖而建,綠樹成蔭,廊橋水榭,風景如畫,堪稱「小西湖」。
沿東江地帶建江畔公園
暖冬下的石龍西湖,湖水碧綠,草木疊翠,村民們三五成群,扶老攜幼,頗為悠閒地在林蔭下、綠道邊散步、聊天。「以前的泥路變成了綠道,魚塘變成了人工湖,現在的西湖村風景如畫,讓我們住得舒服愜意。」置身於優美的西湖城市公園裡,對於西湖村的變化,村民張伯感觸良深。
張伯說,十年前,西湖村南部有山,北部有水,不過當時村內的魚塘、山崗荒廢,其間爛泥路交錯,少人光顧。此後,西湖在推進創建「省、市級宜居社區」「省級生態村」的過程中,因地制宜,逐步將爛泥路、荒廢魚塘和小山崗改造為佔地34萬平方米的城市公園。目前,這裡已經變成石龍最大的公園,公園分為山景與水景兩部分,山景部分進行了升級改造,山下還建成了火車主題公園,水景部分變成了現今的碧水綠道和廊臺水榭。
西湖村位於東江江畔,為了更好地做好「水文章」,西湖村還將沿東江地帶建成西湖江畔公園,全長約4公裡,公園內設有籃球場、綠道服務驛站、水邊棧道及親水廊臺。同時,結合石龍鎮彩色林建設,西湖村還在城市公園原有基礎上進行了升級改造,打造出一條靚麗的「彩虹橋」。如今,從高空俯瞰,綠意盎然、晶瑩奪目的西湖村城市公園片區宛如石龍鎮的一顆綠色明珠。不少村民紛紛表示,城市公園是就相當於西湖村的「綠肺」,不僅可以美化環境,改善生態,還給村民提供了休閒、娛樂、運動的好去處。
2020年年初,西湖村入選東莞市50個「特色精品示範村」創建名單。西湖城市公園升級改造項目和西湖村村民活動中心(鄉風文明類)項目由此被納入莞版鄉村振興重點項目進行建設。據西湖村黨工委負責人介紹,接下來,西湖村將把生態宜居作為環境提升的導向,著力加強公共基礎配套建設,打造具有鄉村特色文體休閒景區。特別是結合創建東莞市「特色精品示範村」,對整個城市公園進行規劃再升級,進一步擴大綠化面積,建設生態西湖。
西湖村城市公園內遊樂運動場
祠堂變身文化活動陣地
除了優美的生態環境外,走進西湖村,抬眼可見青磚瓦、紅石階、雕梁畫棟的老房子。原來,西湖村還是石龍鎮歷史最為悠久的村,建基於明初。村內現存多座公祠、祠堂,成為村民祭祀祖先、舉行重大節慶活動的重要場所。
一直以來,西湖村十分重視村裡的文物保護和利用。早在2009年,為了傳承文化,留住歷史文化之根,西湖村投資400多萬元按原樣重修三座祠堂。其後又相繼推進東沙公祠的活化,在祠內設立東莞圖書館石龍分館西湖服務點,將最大的「竹溪公祠」建成老人活動中心,為老人們提供文娛聊天的活動場所;另一座則改造成西湖村博物館。目前,西湖村的「東沙公祠」「春宇公祠」「飛卿公祠」「竹溪公祠」已變身為村民文化活動的主要陣地,成為村中景觀的新亮點。
居民在西湖城市公園親子休閒
建設智慧市場發展商業
伴隨著西湖的人居環境的顯著改善,經濟實力不俗的西湖村以民生為導向,開始重塑商業魅力,建設宜居宜商宜業的品質西湖。其中,建設智慧型農貿市場成為西湖村實現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2018年7月,西湖綜合肉菜市場升級改造工程正式啟動,改造面積達7000平方米,以打造全市樣板市場為目標,建設成為智慧型農貿市場。
據了解,該市場參考超市運作模式,引入專業運營公司,按不同品類重新分區,擴大人行空間,更新排水系統、停車位置等硬體設施,進一步提升村民生活品質。目前,該市場已經轉型升級為石龍中心農貿市場,成為頗具規模、功能完善、設備齊全的現代化農副產品生鮮市場,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一倍左右的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