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電網公司駐西湖村扶貧工作隊因地制宜打造脫貧長效機制顯成效

2020-12-17 中國電力網

 

  廣東電網公司在扶貧點梅州五華西湖村建設的30兆瓦光伏扶貧項目航拍圖。張博 攝

  王素文(右)和西湖村黨委書記李新明一同查看靈芝生長情況。溫紅 攝

  初夏的上午,陽光投射在南粵山地上,帶點灼人的熱辣。鍾鮮花飼養的幾條土狗正趴在龍眼樹下乘涼,隨著扶貧駐村工作隊的走近,幾條剛生了狗崽的土狗立馬警戒起來,在焊鐵架子的鐘鮮花連忙將土狗趕開,趕緊上前幫忙將嶄新的兔籠擺在新蓋起的3層紅磚樓前。

  3年前,鍾鮮花一家9口被認定為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橫陂鎮西湖村的精準扶貧貧困戶,也是廣東電網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王素文「最擔心會返貧」的幫扶對象。王素文和隊員羅志勇、胡紅剛到西湖村時,鍾鮮花帶著老母親、6個孩子和失去勞動力的妻子借住在親戚閒置的土磚房裡,吃了上頓愁下頓。在工作隊的幫扶下,鍾鮮花通過飼養土狗土雞蓋起了新房。

  2016年4月25日,由王素文和羅志勇、胡紅組成的駐村扶貧工作隊正式進駐西湖村開展定點扶貧工作。3年來,西湖村幫扶成效顯著,截至2018年底,西湖村53戶192名貧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3900元增長到14311元,脫貧率達到96%,村集體收入從零到30萬元。

  西湖村被認定為「南方電網公司首批精準扶貧示範村」及被評為「2017年度廣東省衛生村」「五華縣產業扶貧示範村」。王素文被授予「廣東省2016—2018年脫貧攻堅突出貢獻個人」,工作隊被授予「廣東省2016—2018年脫貧攻堅突出貢獻集體」。

  用電不愁 村民安居

  西湖村口小公園,綠樹紅花相映成趣,是村民休閒活動好去處。走進西湖村,村道寬敞整潔,路旁潔白的梔子花在綠葉中綻放,從村裡貫穿而過的小河湧緩緩流淌。難以想像3年前這裡還是「飄滿垃圾的臭水渠、正在焚燒的垃圾池、荒廢的露天廁所、汙水橫流的爛泥地面……」

  3年前沒到過西湖村的人,可能難以想像「廣東還有這麼差的地方。」

  工作隊駐村後,改善的不只是村容村貌,還顯著提升了西湖村農村配電網供電能力和用電質量。

  「他們來了以後,我們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湖村黨委書記李新明自豪地介紹,「我們村裡電線比鎮裡的都好,路燈都更亮一些。」

  3年前,村民回鄉過春節,家裡必定跳閘,打邊爐都不行,更別說夏天開空調了。「現在,連貧困戶家都裝上了空調。」李新明高興地說。

  3年來,工作隊協調五華供電局投入280多萬元改造西湖村配電線路和供電臺區,徹底解決西湖村臺區線路殘舊、布局凌亂、容量不足、末端低電壓等問題。西湖村農網供電能力和用電質量均超過廣東省農村平均水平。

  用電不愁,廢地變新景。在村居環境改善的同時,村民漸漸認可和接受了工作隊。「要獲得村民的信任,就要盡全力解決他們的『痛點』。」王素文認為,作為扶貧駐村幹部,改善基礎設施和村居環境,是他的本職工作。

  光伏造血 夯基固本

  連接濟廣、汕湛高速的興華高速五華段,山地上大片大片的藍色光伏板在太陽光下閃閃發亮。這是西湖村的光伏扶貧項目,也是目前廣東省裝機容量最大、扶貧資金規模最大的光伏扶貧項目。

  「西湖村耕地少,土層淺薄,土下是風化石,不適合大規模種植。但當地有較為優越的光照條件,周邊有不少撂荒的山地,適合發展光伏項目。」王素文說。

  光伏扶貧作為國務院扶貧辦2015年確定實施的「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充分利用貧困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優勢,能夠連續多年產生穩定收益,還能實現扶貧開發和新能源利用、節能減排相結合。

  據了解,五華縣政府當時有兩種考慮,分別是建設小水電站和建設光伏電站。廣東電網公司和南網能源公司做了橫陂鎮地面光伏電站扶貧項目投資可研報告,從建設成本、運維成本、可持續收益、環境保護等各方面與小水電站做了詳細對比。經充分溝通後,五華縣政府不但認可了光伏扶貧的方向,還將項目實施拓展至全縣,並將原定西湖村0.5兆瓦的項目升級到了整個五華縣30兆瓦的體量。

  該項目是政企聯手探索光伏扶貧的一次大膽嘗試,在工作隊的多番努力下,由五華縣政府和南網能源公司合作成立五華縣惠農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設30兆瓦光伏扶貧電站一座,投資1.9億元,項目於2017年6月25日成功併網,並成功爭取到國家的最大補償,讓扶貧戶享受更大利益。截至2019年4月底,已發電4270多萬千瓦時,年產值3000多萬元,年利稅200多萬元,收益期25年,惠及全縣2萬多貧困人口,已成為五華縣扶貧的一個標杆項目。

  西湖村投資100萬元入股該項目,年收益在12—15萬元;同時投資100萬元到梅州供電局競爭性企業,固定收益回報,年均收益18萬元。通過以上兩項投資,每年為村集體增收30萬元以上,這些長期穩定的收入,為西湖村扶貧攻堅的集體經濟發展提供長期「造血」。

  「如何能脫貧不返貧?必須有機制來保障貧困戶長期穩定脫貧。」為了打造帶不走的工作隊,工作隊給西湖村集體收益制定了二次分配機制:每年村集體投資產生的經濟收益,40%用於支持精準扶貧戶的脫貧項目啟動,在扶貧工作結束後則轉為對村傷殘戶、大病戶等困難群體的慰問幫扶資金;20%投入西湖村「未來·藍」教育基金;20%投入村環境衛生整治費用資金;10%用於村道、

  路燈和攝像頭等日常設備維護保養經費;10%用於村級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經費。

  開拓產業 自立有路

  村集體收益得到了保障,精準扶貧戶的脫貧項目也同步啟動。3年來,工作隊因戶施策,採取合作社+基地+帶頭人+貧困戶的方式,帶領貧困戶自力更生、勤勞脫貧奔小康。

  成立農業合作社,發掘村內有經驗、有場地、有公益心的農戶與貧困戶,分別作為肉兔養殖、牛羊養殖和家禽養殖帶頭人。幫助帶頭人擴大規模,建設示範養殖基地,並聘請其為技術指導,帶領貧困戶分散養殖。投入近30萬元,幫扶主動選擇分散養殖的29戶貧困戶開展養殖,開拓銷售渠道,為貧困戶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牛羊養殖帶頭人鍾耀坤家在山坡上,新蓋起的兩層居所保留了客家圍屋的特色,號「耀昌樓」,佔地頗大。工作隊到訪時,鍾耀坤剛售賣羊奶歸來:「我天剛亮就起床,先放牛去吃草,再擠羊奶去賣,每天能賣20斤,每斤10塊錢。」

  鍾耀坤夫婦生養了6個子女,但其中一兒一女均先天腦損傷、無勞動能力。3年前,他只養了兩三頭牛、幾隻羊,以種田為生,房子也只蓋了一小半。

  工作隊了解到他的技能與困難後,協助他貸款5萬元擴展養殖規模,發展其為帶頭人,聘他為技術顧問。「鍾叔很有責任感,盡心盡力教導貧困戶養殖技術。」羅志勇介紹,貧困戶很信任鍾耀坤,在其帶領下,積極性都提高不少。

  「要脫貧,一定要自己肯幹。」鍾耀坤感激地說,「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南方電網幫助了我。是王書記他們鼓勵我、支持我,我的生活才好起來。他們任期快到了,我特地定做了兩面錦旗,準備送給他們。」

  此外,工作隊因地制宜,統籌發展種植業,貧困戶入股分紅確保收益。結合五華縣「發展『特色產業』培育『一村一品』」大行動實施方案,工作隊統籌發展靈芝、百香果種植。

  「我們選種靈芝和百香果,都是經濟價值高的產品,都仔細研究過產出比。」說起西湖村的特色農產品,羅志勇如數家珍,對產品市場和技術要點脫口就來。

  胡紅點開微店——五華縣硒福種養專業合作社,熱賣商品都是西湖村貧困戶種植的農產品。該村去年收穫了180多斤靈芝孢子粉,超低溫破壁率達90%以上,與國內大品牌質量相當,售1200元一斤,約為大品牌售價的幾分之一。

  「我們在朋友圈推廣、在微店發售,很快就賣光了。」王素文笑言,很多朋友都以為他轉行了。

  西湖村以貧困戶財政幫扶資金入股合作社,投入20多萬元,由合作社組織有勞動力的43戶貧困戶統籌開展百香果和靈芝種植,收益按股比二次適當分配,每戶每年保障增收近3000元,確保所有貧困戶都有適當收益。同時由村統一購買果樹苗,免費分發給村民,鼓勵對村裡的撂荒山地進行復墾,種植沙田柚、龍眼共300畝,綠化村莊、美化環境的同時,全村村民增產增收。

  2019年4月25日,王素文、羅志勇和胡紅駐村扶貧三年期滿,他們的脫貧攻堅路上碩果纍纍,也無愧「扶貧幹部」四字。5月10日,西湖村扶貧駐村工作隊順利交棒。王素文在對新工作隊滿懷信心的同時,仍牽掛著西湖村產業升級之路:「現在才是『啃硬骨頭』的關鍵時期,祝新工作隊在新徵程上取得新勝利!」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 何宇瞳 通訊員 相音卉 溫紅 張博

  >>扶貧幹部故事

王素文:打造帶不走的工作隊

  初見王素文,是在廣東電網公司駐五華新時期精準扶貧辦公室,四十餘歲,身材高大,身著半舊格子襯衣,腳上的皮鞋已磨出了白邊。

  「比起深度貧困地區,我們的工作說不上有多突出。我個人認為最有成就的是增加了公信力,我們在這裡實實在在幹了3年,村民看到我們就看到了中央政策的落實落地。我們也確確實實影響了一批人,給貧困戶帶來了希望和盼頭,也給村裡的下一代帶來了鼓舞和正面影響。」2019年4月25日,王素文如是總結自己3年扶貧駐村工作。

  用心堅守 追光前行

  在精準扶貧辦公室,掛著西湖村精準扶貧3年脫貧攻堅作戰圖、西湖村委送的兩面錦旗,還有滿滿一大柜子西湖村精準扶貧材料。

  工作隊於2016年4月25日進駐西湖村,此後兩個多月的白天,他們踏遍西湖村的大街小巷,深入走訪貧困戶,了解村情民意;晚上,他們就在辦公室泡一壺茶,學習相關文件精神,商量幫扶工作,錄入各種資料臺帳,往往一忙就是凌晨一兩點。

  就這樣忙忙碌碌了幾個月,在2016年年底扶貧工作步入快行軌道時,王素文冠心病發作了。這時大家才知道,王素文在2014年因冠心病在心臟血管裡放了兩個支架,不能太勞累。但他一直堅持到扶貧工作井然有序後,才請假去檢查——另外兩條心血管堵塞70%以上。

  談起這段往事,王素文開起玩笑:「醫生問我願不願意再放支架,我拒絕了,再放就變鈦合金心臟,成變形金剛了。」住院期間,他一直牽掛著村裡的事,情況一穩定,他就回村了。

  「剛來時兩眼一抹黑,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變化。壓力大,工作非常緊張。人一緊張,病就容易發作。」王素文很樂觀,冠心病無法根治,只能平時多加注意,「脫貧攻堅是必須打贏的戰役,向著光的方向,堅持就能勝利。」

  獎掖教育 未來可期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

  王素文和他的隊員一直致力於打造帶不走的工作隊,實現「脫貧不返貧」,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改變成人很難。但我們可以為孩子帶來正面影響,給予他們希望。」王素文稱其為「小手拉大手」扶貧方案。工作隊通過鼓勵與影響下一代來改變一個家庭。通過扶智來扶志,鼓勵考學,解決上學難問題,讓貧困家庭看到希望,也就有了脫貧動力。

  西湖村有兩所小學,分別是溪口小學和油塘小學。

  溪口小學是不完全小學,以前基礎設施很差,連操場都是爛泥地。工作隊剛進村就著手捐建愛心走廊,鋪設籃球場,在每個教室設立圖書角……小朋友不用冒雨上廁所,也有了閱讀和運動的場所。

  油塘小學校長魏汀錫拿「以前」和「現在」作了對比:以前是爛泥路,現在是水泥路;以前是危牆,現在是圍牆;以前為午餐發愁,現在是「幸福廚房」;以前不能上網,現在是多媒體教學,還有電教室……「學生更喜歡上學,老師工作也更積極了。」

  「電網的來了!扶貧的來了!」工作隊走進油塘小學時恰逢課間休息,小學生們在過道和走廊上玩耍,看到他們,使勁揮舞著小手,大聲笑喊著,熱情地衝上去團團圍住他們。孩子們身上整潔的衣著、臉上洋溢著的自信與大方,恰好印證王素文的自我總結:「確確實實影響了一批人,尤其是村裡的下一代。」

  西湖村新時代紅色文化講習所的路口貼著「未來·藍」教育基金2018年金秋獎學獎教活動光榮榜,榜單顯示,去年村裡出了20名大學生,其中兩人考上重點大學,還有兩人考上研究生。

  扶志有道 自強不息

  工作隊剛到西湖村時,村民對扶貧政策存在誤解,也不信任他們。貧困戶看到工作隊都是「錢放下,別管我」的態度,王素文和他的隊員挨家挨戶給貧困戶做思想工作,了解他們的意願和能力,為他們提供資金、技術和市場支持。

  「沒錢給,要靠勞動脫貧。」王素文說,貧困戶意識到通過勞動擺脫貧困的可能、嘗到了脫貧致富的甜頭,調動扶貧意願、靠自身努力擺脫長期貧困也就成為了可能。

  「鍾鮮花最調皮了,做一天玩兩天,錢花光了再去幹活,娃娃都吃不飽。」西湖村黨委書記李新明眼中「最調皮的崽」,恰恰是工作隊最牽掛的幫扶對象,也是思想轉變後勤勞脫貧的最佳寫照。工作隊送兔籠去的時候,鍾鮮花正在焊鐵架子,準備做成籠子把幾隻大土狗養在裡面。

  「我這3條母狗最近生了二十幾隻小狗。乳狗賣五六十元,養大後可以賣六七百元。現在土雞能賣25元到30元一斤,我養了好幾十隻。還有一隻豬養在棚子裡……在上學的孩子每人每年能拿3000元教育補助……」鍾鮮花站在新蓋起的紅磚樓前,像孩子向家長匯報成績一樣,和工作隊細細地算起收益來。

  王素文聽了很高興,指著門前的沙石堆,笑說:「好啊!錢要賺,生活環境也要搞好來。」

  2019年4月25日,是王素文和隊員羅志勇、胡紅駐村扶貧三周年紀念日。這天晚上,在五華縣的12家廣東省直駐村扶貧工作隊舉辦三周年茶話會活動。茶話會上,在場的扶貧幹部紛紛發表了自己扶貧三年的感言,聽得出大家對扶貧工作的熱愛,也從中感受得到扶貧工作的不易。他們說,為什麼扶貧幹部之間喜歡互稱「扶友」,一是脫貧攻堅像打仗,要拿出衝鋒陷陣、攻城拔寨的勁頭才能把工作做好;二是在工作過程中,一群志同道合的「扶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守望相助、相互鼓勵,共同經歷了一段難忘的歲月,在工作中建立了珍貴的感情。在交談中也深深地感受到他們對這份感情的不舍,情深處,「扶友」們唱起了《軍中綠花》《駝鈴》等歌曲:「風吹雨打都不怕……待到慶功時再回家……」「頂風逆水雄心在……不負人民養育情……戰友啊戰友/親愛的弟兄/待到春風傳佳訊/我們再相逢……」昂揚的歌聲中蘊含著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豪情與即將離別的不舍。(何宇瞳  相音卉 溫紅 張博)

相關焦點

  • 海南人大:長效機制幫扶長田村脫貧「摘帽」
    精幹的隊伍 長效的機制如何建立一個脫貧長效機制,讓經濟落後的長田村走出困境,讓貧困戶脫貧不返貧?這是來自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的駐村幹部駐村伊始就在思考的一個問題,也是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在幫扶工作中一以貫之的使命。
  • 在脫貧攻堅中見證初心使命 中國印鈔造幣企業駐村扶貧工作紀實
    2014年10月以來,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積極響應黨中央脫貧攻堅號召,按照人民銀行黨委要求,先後有四家企業組建扶貧工作隊,進駐附近貧困鄉村。各企業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在幫扶的力度、精度、溫度上想辦法、出實招、求實效,紮實推進精準扶貧各項工作,著力打造出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長效機制。
  • 廣東電商助力脫貧攻堅成效良好
    其中,遂溪縣組織電商龍頭企業赴幫扶縣調研,並將幫扶地區的農特產品毛葡萄研發成口服液產品,準備通過電商途徑投放市場,長期助力該縣脫貧工作。  珠三角各市也積極開展對口幫扶工作。駐村工作組及牽頭企業等充分發揮電商作用,依託當地優勢資源,不斷創新對口幫扶模式,幫助貧困地區構建脫貧長效機制。  河源市源城區雙頭村是省定貧困村。
  • 脫貧邁向幸福路——中山市駐封開縣長安鎮民成村工作隊扶貧紀實
    11月18日,中山市駐封開(德慶)縣扶貧工作組與駐村工作隊又來到封開縣長安鎮民成村蘇玉蘭家走訪,進門就看到新購置的冰箱、洗衣機、電動車,家居環境也變得整潔、有序。如今蘇玉蘭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萬元,遠超脫貧指標,而且脫貧成效持續穩定。變化之大、成效之快,讓駐縣組長馮欣榮為駐村工作隊的工作點讚。
  • 【脫貧攻堅 扶貧人物】南方電網劉志鵬:當「工科博士」與「扶貧...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國資委黨委和中央企業黨委(黨組)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帶領廣大幹部職工紮實做好貧困地區幫扶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3月16日起,國資委網站推出「脫貧攻堅 央企行動」系列報導,聚焦中央企業在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等扶貧途徑上的積極作為及成效。敬請關注。   你想像中的工科博士,應該是怎樣一位學霸?
  • 惠來縣隆江鎮鳳光村駐村扶貧工作隊真情幫扶結碩果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石培璋、魯利韋、記者羅勉報導 從揭陽市惠來縣隆江鎮鳳光村了解到,近年來,該村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幫助下,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527萬元,培育發展特色產業,著力打造脫貧長效機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人居環境大為改善,村民收入穩步增長,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 西藏司法廳因地制宜助力脫貧攻堅
    作為西藏自治區司法廳第九批駐村工作隊總領隊兼曲水監獄駐索雄村工作隊隊長,達瓦次仁沒少為修建便民橋操心,通過協調資金27萬元修建的6座便民橋,將有效解決81戶475名群眾的出行難題。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 河北秦皇島供電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隊助村民脫貧致富
    出頭石村出了頭——秦皇島供電公司駐出頭石村扶貧工作紀實「2016年起,我們公司先後在村裡建設了三座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每戶貧困戶通過分紅形式,年增收3000多元。」國網冀北秦皇島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馬衝說,工作隊在建設好出頭石村扶貧產業後,設立了光伏電站維保員、安全巡查員、道路養護員、生態護林員等十種扶貧公益崗位。「全村共有47名貧困戶被安排了公益崗位,他們都和陶興一樣有了穩定收入。」
  • 記者在扶貧一線|炎陵縣一把「戒尺」護脫貧
    考評:細則明確 《辦法》明確,考核對象為:各鄉鎮黨委、人民政府,各村支「兩委」,縣駐村幫扶工作隊,各駐村幫扶單位,各行業扶貧牽頭部門及縣、鄉、村參與脫貧攻堅幹部。 考核以 100 分為基準分。其中,國家脫貧攻堅普查驗收及年度成效考核結果運用佔60 分,縣日常考核佔30 分,鄉鎮與行業扶貧牽頭部門之間雙向考評佔10 分。
  •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市場監管局駐村工作隊扶貧工作紀實
    在該局黨組及駐村工作隊的不懈努力下,全村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目前,村裡49戶貧困戶113人已全部脫貧。「志智雙扶」,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烏蘭察布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王世平來到二臺子村調研時多次強調說:「脫貧致富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
  • 扶貧印記丨興湘集團:翻身記
    在這片土地上,貧困人口曾達到40%以上,是鳳凰縣脫貧攻堅最難啃的骨頭之一。轉機出現在2018年3月份,興湘集團黨委經過研究派出以黎鹹兵為隊長的扶貧工作隊,在鳳凰縣住建局駐村工作隊的配合下,帶領翻身村的鄉親們打贏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 窮山村跑出脫貧「加速度」 贛州市公安局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新修道路12.32公裡,種植油茶1100畝、甜葉菊80畝,建立紅糖生產加工基地和就業扶貧車間,貧困戶家庭收入穩步提高,3年脫貧146戶651人……這是贛州市公安局精準扶貧工作隊駐點在贛縣區湖江鎮湖江村、街坪村、聯育村、下站村交出的答卷。
  • 【精準扶貧在三湘】湖南中煙公司駐新坌村幫扶工作隊——「輸血...
    湖南中煙公司駐新坌村幫扶工作隊——「輸血」更「造血」湖南日報記者 白培生 顏石敦通訊員 羅徽 劉從武12月24日,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宜章縣黃沙鎮新坌村創享種養合作社的一個個大棚,銀光閃閃。2年前,在湖南中煙公司駐新坌村幫扶工作隊幫助下,新坌村成立創享種養合作社,黃軍女等40多戶貧困戶通過種植蔬菜及務工先後脫了貧。新坌村是省級貧困村,基礎設施差、產業底子薄。2014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300元,全村2600餘人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58戶603人。
  • ...黎族自治縣榮邦鄉光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劉志鵬
    返崗復工「點對點」 脫貧路上「心連心」——海南電網公司駐白沙黎族自治縣榮邦鄉光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劉志鵬 發布時間: 2020-03-23 14:38:31   來源:  作者:陳細英
  • 精準扶貧顯成效 民生銀行多形式踐行扶貧金融擔當
    近年來,民生銀行堅持加大幫扶力度,以脫貧攻堅為目標,以教育扶貧為根本,以醫療扶貧、產業扶貧、駐村幫扶為重點,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精準扶貧項目和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駐村建檔立卡,制定精細幫扶政策   貧有百樣,困有千種。找到問題,對症下藥,扶貧工作才能有成效。民生銀行武漢分行自開展扶貧工作以來,組成領導專班小組,設立駐村扶貧工作隊數次前往定點貧困地區進行考察,深入了解當地實際情況。
  • 唐山三友集團駐村工作隊:帶著老鄉奔小康
    在河北脫貧一線,省國資委監管的企業在張家口、承德、保定、石家莊市所屬21個縣區61個鄉鎮擔負著81個貧困村脫貧攻堅任務, 243位國資系統的扶貧幹部在扶貧過程中探索出了多條各具特色的脫貧路徑,為貧困地區撐起了一片天。 近日,人民網深入一線,感受貧困地區的喜人變化,全方位展示扶貧路上的國資擔當,為您帶來《脫貧攻堅 國資擔當》系列報導。
  • 涪陵區政協機關駐村扶貧工作隊記事
    嚴國才口中的「他們」正是涪陵區政協機關派到中樂村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從2015年區政協機關對口幫扶中樂村以來,這支工作隊便在這裡紮下根,用智慧和努力帶領全村人民,結出了脫貧奔小康的甜蜜果實。吃住在村 把脫貧幫扶當事業為了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扎紮實實地做好扶貧工作,涪陵區政協機關選派了基層工作經驗豐富、作風過硬、責任心強的幹部,明確要求工作隊每月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吃住在村裡,真正把心沉下去,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你們去了,必須發揚好作風,把脫貧幫扶當做一份事業來做。」
  • 推動白穴口村儘快脫貧——邢臺市公安局駐村工作隊精準扶貧工作點滴
    新華社石家莊1月29日電 題:推動白穴口村儘快脫貧——邢臺市公安局駐村工作隊精準扶貧工作點滴  新華社記者 劉奕湛  河北省新河縣白穴口村位於縣城以東,是新河縣重點貧困村之一。2018年以來,邢臺市公安局駐村精準扶貧工作隊訪民情、促產業,堅持扶貧扶智雙管齊下,群眾脫貧意願大大提升,繪就了一幅人人爭先、鄉村興旺的嶄新畫卷。  訪民情 以「繡花」精神謀劃精準扶貧  走進市公安局駐村工作隊的駐地,映入眼帘就是一幅細緻的「白穴口扶貧攻堅作戰圖」,每一個貧困戶的情況都一目了然。
  • 廣東醫科大學助力扶貧點實現100%脫貧
    5月26日及28日,廣東醫科大學中層及以上幹部「一對一」幫扶責任人到雷州市的客路扶貧點對接貧困戶,廣東醫科大學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也於現場召開。南都記者了解到,2016年起,廣東醫派出了兩批強有力的駐村幹部,在駐村幹部的紮實工作下,扶貧點客路村委會貧困人口實現100%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