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清代天津詩人查為仁在《蓮坡詩話》中寫道:「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在古代,酒是風雅之物,堪稱文人墨客的靈感之源。「李白酒醉之後,就曾作出千古名篇《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上了酒桌是詩興大發,但一般人上了酒桌則容易暴露真實的自己。所以我國有許多商業洽談,往往要在酒桌進行,就是為了方便摸清彼此底細。因此老祖宗告誡我們:酒桌上,有這兩種表現的人,往往有大本事!
01
人作為一種群居動物,難免會有社交活動。所以我們為了保護好自己,必須學會識人之術,用來在交往之前鑑別他人的性格和品質等,確定是否可以進一步地交往,減少自己受到傷害的可能。不過有許多人心機和城府很深、很會偽裝自己,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一點手段才能夠看清其心思和本性。對於這一點,古人已經為我們總結了很多經驗,其中一點就是在酒桌上看人。
「酒桌文化」是中國的一種從古至今都流行的社交文化,其目的是為了以酒來點燃氣氛,有利於人們拉攏感情、談判生意或者識人。因為酒精的作用,我們在酒桌上可以看到世人的千姿百態,不過老祖宗所說的那兩種表現,究竟是怎樣的表現呢?
02
其一便是「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待君子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這句話的意思是,對小人態度嚴謹很容易,但控制對他們的厭惡卻很難;對君子態度恭敬也很容易,但一直對他們保存恭敬就很難。而在酒桌上,若能對大家一視同仁,不論是對方地位高於自己還是低於自己,不論對方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樣酒後不卑不亢的人一定很有本事。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惡,心裡對於地位高於自己、德高望重或者有權有勢的人不免會生出尊敬,交流時也會不自覺放低自己的姿態;同理對於那些地位低於自己或者有求於自己的人,也不免會產生傲慢的態度。這些細微的情緒在平時人們十分理智的時候可能會被隱藏得很好,不過一旦人被酒精麻醉,就會變得更加感性和衝動,將原本微妙的情緒無限放大。就會對於前者畢恭畢敬,甚至表現出諂媚;對於後者又居高臨下,盛氣凌人。
但是如果一個人能夠做到酒後不卑不亢,對任何人都彬彬有禮,保持著一定的尊重,那不管此人是向來心中所想便是如此也好,或者只是定力太強將自己隱藏得更深也罷,都會是一個前途不可限量的人!
03
其二是「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能夠控制住自己心理和生理的欲望,並且堅持自己的底線不讓步的人。欲望是世界上所有生物的下意識的本能,是一種原始的動力,更是一把雙刃劍。對於人類而言,它可以讓這個人努力奮鬥、功成名就,也可以讓其步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清醒之時我們可以用理智掌控住自己的欲望,但是醉酒以後欲望很容易就被釋放出來。
隨著身體攝入的酒精越來越多,人們的理智便會越來越少,此時最原始、最基本的欲望就會表現出來。雖然欲望其實沒有善惡之分,但是不能把握自己欲望的時候,人就會變成一頭野獸。所以酒桌上的翩翩君子可能就會變為卑劣小人,道貌岸然的人也會變得不堪入目。
生活中的各種酒後鬧劇,幾乎都是因為那些人都是既沒有控制住自己對酒精的欲望,然後又以著「酒醉」為藉口放棄了自己的底線,這樣的人又能夠有多大的本事和出息呢?反之,一個在酒桌上都能控制住自己心理和生理欲望的人,一定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人,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
隨著科技的發展,地球變得越來越「小」,古代農業社會那種自給自足的生活早已一去不返,我們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獨立的個體。那既然遠離不了世俗和社會,那我們就必須掌握一門高明的識人之術,讓自己更好地生存和生活。
結語
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老子在《道德經》中有言:「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能夠認識自己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夠認識他人的人是聰明的。老祖宗的告誡不僅能夠讓我們以此識人,也能夠以此識己,我們應該牢記!
參考資料:
《蓮坡詩話》
《將進酒》
《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