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學佛,最重要的是開悟、是明心見性

2020-12-21 一聲佛號一聲心

下面我再看「契機」,這一段文更重要了,太重要了!

【解】復以本經之殊勝在於契理契機。理者,實際理體,亦即真如實相,真實之本際也。契理者,蓋本經乃「住真實慧」,「開化顯示真實之際」,並「惠以真實之利」,純一真實也。又本經稱為中本《華嚴經》,經中所詮之一切事理,即《華嚴》之事理無礙、事事無礙之一真法界。《華嚴》秘奧之理體,正在本經,故云契理。

【解】⒉機者:根機。

我們是不是學《華嚴》的根機、是不是學《法華》的根機?是又怎麼樣?不是又怎麼樣?是,你會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就是。不是的呢,雖然學了,學了些文字,沒開悟;不但沒有大徹大悟,連個大悟、小悟都沒有,講《華嚴經》只是依著文字、依著註解說說而已,不得受用。我們學佛,最重要的是開悟,最重要的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相關焦點

  • 開悟就是「明心見性」嗎?
    「開悟」是佛門常見的詞,佛經中將它解讀為「照明佛法,開悟眾生。」佛陀住世,弘法四十九年,目的也就是開示一切眾生,令其悟入佛的知見,成為佛陀一樣的智者。我們學佛,也正是為了依照佛陀的說教,悟入佛之知見。禪宗主張教外別傳,以心相印,因此將開悟解讀為「明心見性」。不過開悟並非禪宗獨有,不管淨土還是唯識,也包括其他宗門,都是以「信解行證」為修行的次第,因此開悟,也被分為「解悟」和「證悟」兩種。首先來說解悟,也就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悟入佛之知見,佛陀入滅前告誡後世弟子,要「以法為師」,佛法就包含在汗牛充棟的經典之中。
  • 學佛體會,影響開悟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周秋鵬學佛是為了明心見性,進入覺醒和開悟的層面,脫離六道輪迴。所有的佛經,都是用來學習的教材,比如《金剛經》、《無量壽經》,最簡短的是《心經》,都是佛陀在開悟之後講述的親身體驗。很多學佛的人,就是通過不斷背誦這些經典,深刻了解經典中的內容、含義,來薰陶自己,作為自己言行的參照,慢慢地融入到佛經的境界之中,獲得與佛陀相同、相似的體驗。自古到今,學佛的方法和途徑比較雷同,走訪一下各地的寺廟,出家人修習佛法的形式大同小異。但是開悟的人總是有限。即使在一起修行、做同樣功課的人,開悟也有先後、快慢之分。
  • 淨空法師:怎麼明心見性?怎麼開悟?
    怎麼明心見性?你先要曉得什麼叫法性、什麼叫自性。自性沒有形相,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就是它沒有念頭。我們要放下起心動念,跟它才相應,有起心動念就不相應,有起心動念跟阿賴耶相應,跟五十一心所相應,這個事情麻煩可大了。
  • 淨空法師談,極樂世界在哪裡
    淨空法師談,極樂世界在哪裡?學佛沒有別的,回歸自性,我們真正學會了,大乘教常講「會麼?」這個話的意思深長無際。會了,如果是真的會了,你現在就活在阿彌陀佛中,換句話說,現在你已經活在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你已經把當前的環境,轉變成極樂的環境。
  • 淨空法師:中國古人、大乘佛法的終極目的是開悟、明心見性
    惠能大師開悟時候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一句很重要。宇宙從哪來的?一般宗教說神造的,佛法沒有講神造的,佛法說什麼?自性是本有的,是自性變現的。只要你明心見性,你對於這個世出世間一切法,自然通達明了,這叫開悟,不僅開悟,而且是大徹大悟。
  • (淨空老法師)
    他也開悟了,開悟了就叫佛;徹底開悟,就叫菩薩、叫佛陀。釋迦佛如果當年生在中國,中國稱他作聖人;中國這些聖人,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老子,如果生在印度,印度人都稱他們作佛陀。稱呼名詞不一樣,他是一個平等境界,都是大徹大悟,都是明心見性,所以他們講的東西相同,沒有兩樣。
  • 佛教:怎麼學佛越久,會離佛越遠,這是怎麼造成的,淨空法師開示
    佛教:怎麼學佛越久,會離佛越遠,這是怎麼造成的,淨空法師開示。佛門有句諺語,「信佛三天,佛在眼前,信佛三年,佛在西天」。學佛是要有方法的,也就是佛教所說的法門。對於學佛者來說,最重要的是找到與自己根機相應的法門,然後一門深入,精進堅持。可是對很多的學佛者來說,選擇適合自己的法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一旦沒有找到正確的學佛方法,又沒有善知識做引導,學佛就像「熊瞎子掰玉米」一樣,看到滿眼的玉米棒子,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結果最後一個都沒有得到。
  • 淨空法師:在佛法裡如果不是明心見性,不可以說這句話
    他聽神秀的偈子,知道沒開悟,把這個偈子改了,這引起一些人轟動了。五祖趕緊出來,看到,把他偈子擦掉,告訴大家沒開悟,讓大家平息下來。到下午五祖巡寮,巡寮就是這個寺廟裡頭,所有地方都去看一下,巡寮。實際上巡寮是幌子,最重要的是要找惠能。到柴房,他正在舂米,問他米舂熟了沒?他們兩個在對話,禪機,別人聽不懂。
  • 淨空法師:繞佛與拜佛!
    淨空法師答:繞佛是一種緩慢的運動,非常適合於年歲大的人、體力弱的人;拜佛是一種激烈的運動,適合於年輕人、身體強壯的人,而繞佛、拜佛效果是一樣的。拜佛是禮懺,禮拜懺悔,第一個目標就是降伏自己的貢高我慢,以我們最尊貴的頭頂去禮佛之足,在此學習一切恭敬。為什麼?
  • 淨空老法師:想學佛先種因才能成功
    這兩句話,不但是學佛人在這一生中能否有成就的關鍵、樞紐,在世間法裡,無論任何行業成功的人,也不離此原則,那就是堅定的信心。學業是否有成就,看學生對老師有沒有信心。有信心,才能接受教誨;沒有信心,有疑惑、有顧慮,信心就破壞了,一切事都不能成就。再細心觀察古今中外成功的人,基本的條件都是信心堅定,決定沒有懷疑;失敗的人,信心動搖,很容易被其他知見混淆,信心破壞、喪失了,最後是一敗塗地。
  • (淨空老法師)
    走覺門,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禪宗、性宗走這個門;這個門要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人你進不去。第二個門是正門,正知正見,就是皈依法,法就是正知正見,這個門進去。這個門中下根性都可以,這是漸修,慢慢開悟,就像念書一樣,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慢慢來。這是一般人都會成就的,時間很長,這是第二個門。第三個門是個特別門,淨門,淨而不染。
  • 淨空法師:學佛的目的,就是要回歸自性
    《壇經》裡面六祖惠能大師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見性的時候說了五句話,那五句就是他的報告,他的修學報告,現在大學裡面叫畢業論文,那五句是惠能大師的畢業論文。說什麼?說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樣子,你說出來我聽聽,惠能大師就說出來了。
  • 修行中開悟很重要,怎樣知道明心見性了?
    如何達到明心見性?各宗不同的法門都可達到明心見性。律宗是持戒(佛言,正法時期持戒得堅固)。教下是誦經。宗門是參禪。淨宗是念佛。各宗都是通過持戒、誦經、參禪、念佛這些過程,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慧發而明心見性。初學三歸依即是入門。如果按成佛標準論,明心見性是剛入門。
  • 淨空法師說,真正學佛的人,會有這些特徵,看看你有嗎?
    有很多學佛人,並不知道自己學佛,有沒有學對。比如,有一些人認為,自己每一天都念佛,每一天都拜佛菩薩,每一天,都去誦經,認為這就是學佛了。這樣做,是不是就真的學佛了呢?對於什麼叫真正的學佛,淨空法師,也有說到。淨空法師說,在家居士,能做到以下的這點,才是真正的學佛。淨空法師說,真正的修行人,無論是看見善人,還是看見惡人,看見一切的人,都會把他們看成是對自己有恩的人,看成是好人。
  • 淨空法師:我們學佛,到底是學什麼
    「一切親屬,悉皆舍離」,這是說你的親情,家親眷屬,你最疼愛的,統統要舍離,沒有一個會跟你一起走。「一切威勢」,你有福報,你有勢力,你做大官、發大財,也帶不去,「悉皆退失」,沒有一樣能帶走。「輔相大臣」,這是你縱然做了皇帝,你的宰相、你的大臣你也帶不去,沒有一個跟你一起去的。「宮城內外」,這是你居住的皇宮,也不會跟你去。
  • 淨空老法師開示我們學佛修行的人要學會忍辱負重
    淨空老法師開示我們學佛修行的人要學會忍辱負重淨空老法師曾經為弟子們開示,學佛修行的人一定要學會忍辱,只有忍辱才能負重。有些人的行為和做事方法從表面上來看,很難分辨出來是對是錯是真是假。忍,是我們學佛修行人的第一個最重要的課程。一切法得成於忍。能忍辱者,乃是最具力量的人。當然,面對著關係大局關係群眾利益的事情,必須當仁不讓,必須力爭。如果面對大局,還是保持無所謂的感覺,讓自己去忍耐忍讓的話,就是消極怠工,就是一種過失和錯誤了。
  • 你的學佛方法正確嗎?求證到了明心見性嗎?明心見性是這樣的境界
    佛教中每一部經書無不從明心見性為根基,也就是說通過佛理讓你體悟到你的自性本體。但如何去學也是一門學問,這個很重要,因為這是你打開佛法之門的第一步。  佛法傳遞的是一種,覺醒之人開悟後的境界,是要觀自在,也就是說觀自己所在,去發現真正的你,發現後,一一將障礙你本心的五蘊剝除,從而獲得空性,在定在這個境界上,便明心見性了。
  • 後世學佛修行,以何為師,以什麼為依據,看淨空法師的開示
    後世學佛修行,以何為師,以什麼為依據,看淨空法師的開示。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三、依義不依語。淨空時年八十有二轉自淨空法師微頭條頂禮淨空法師,多年如一日指點廣大迷情。攝心為戒,以戒生定,以定發慧。末世學佛修行以戒為師,守住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 淨空老法師:密宗大德是我的接引老師!
    明心見性的人,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初住以上的菩薩,他們要開始學密。為什麼?    他禁得起考驗,他三輪體空,他是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所以他能夠隨緣而不攀緣。隨緣是什麼境界都能隨順,不失清淨心,也就是說他不會起心動念,這是真密,這不是假的;你還會起心動念這個不行。修淨土,修淨土帶業往生,只能生凡聖同居土,這個諸位要曉得。
  • 為什說沒開悟的念佛大愚人,要超過禪宗悟後起修的人,看法師開示
    為什說沒開悟的念佛大愚人,要超過禪宗悟後起修的人,看法師開示。禪宗主張的修行方法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也主張悟後起修。然而開悟也絕非易事,沒有上根的人開悟是很難的。我們看以往禪宗開悟公案,往往看得挺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