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無人駕駛小巴進校園—新聞—科學網

2020-12-15 科學網
掃碼呼叫自動來接,躲避行人安全駕駛
上海交大無人駕駛小巴進校園

 

 

五月春暖花開,上海交大校園內一輛外形小巧、造型別致的白色小巴,正徐徐行進在校園道路上。這輛小巴開得很穩,不過眼尖的師生發現,駕駛座位上居然沒有駕駛員——原來這輛小巴是由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楊明教授團隊與青飛智能聯合研製的無人駕駛小巴。只要在微信上掃碼呼叫,無人小巴接到指令後就能自動來接送,車上的自動駕駛系統採用了感知地圖匹配的方法,通過雷射點雲對無人車進行定位和導航,不僅能自主駕駛,還能自動躲避行人。

 

掃碼預約,無人小巴來接您

 

5月8日上午10時許,上海交大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2017級博士生袁偉在交大徐匯校區體育館門口用手機微信掃了一下站點二維碼,呼叫無人小巴過來接他到交大校史館。2分鐘後,只見無人小巴緩緩從校園駛來,在袁偉面前自動打開了車門。

 

「掃碼呼叫,無人小巴便會自動到達該車站並接送乘客到目的地。上車後乘客們還可以通過車載觸控螢幕或人工智慧語音交互系統隨時調整目的地,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上海交通大學智能車實驗室負責人楊明表示,這款無人小巴是上海交通大學與青飛智能共同開發的無人駕駛汽車,目前還處於實驗試運行階段,行駛區域限定在校園內,「閔行校區目前規劃了電院、機動學院、南大門3個站點,徐匯校區從5月2日開始試運行至今,無人小巴的運行情況良好,這輛車目前最多能搭載8人,只要呼叫,隨叫隨到。」

 

保證安全第一,自動躲避行人

 

小巴載著袁偉沿著校園道路緩緩行駛,前方有位步行的同學擋住了小巴的去路。「滴滴,滴滴」,無人小巴自動鳴笛提醒,隨後漸漸減速,直到停下,等前面的同學走開才慢慢恢復正常車速。「太智能了!」有調皮的同學故意攔下車測試車輛性能,都被小巴成功地識別了。

 

據了解,無人小巴採用了交大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碩士生張建林設計的一種智能算法,能處理小巴運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危險場景,從而保證外部行人及車內乘客安全。現有無人車過度依賴GPS進行定位,而在徐匯校園這類GPS信號較差環境難以正常工作。針對這一問題,交大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博士生郭林棟採用SLAM技術建立了徐匯校園雷射點雲地圖,通過地圖匹配對無人車進行定位導航,使無人小巴具有更廣泛的應用場景。為了讓無人小巴具有更強的安全性,在各種環境條件下都可以平穩正常地運作,交大與青飛合作開發了更為可靠的核心傳感器,使得無人小巴在雨雪天都能夠正常工作。目前試運營階段最高時速15公裡,正式運營後會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適當提速。

 

「車自身可以識別攔車這個動作,對於一些不按交通規則行駛的人和車,無人車也可以進行識別。目前測試階段我們在車上也會配備有安全員,大多數情況下安全員不用做任何事,但一旦遇到一些緊急情況,他會按下急停開關,保證安全第一,小巴的外部也有急停開關,可以由外部的人員按下,從而使車緊急停止。如果通過測試,到了真正運行階段是不需要安全員的。」楊明介紹說,這款無人小巴是Level4級自動駕駛系統,車上沒有方向盤、油門剎車踏板,系統能自動觀察環境,進行轉向和加減速控制,也能通過多傳感器融合方式實現自動駕駛。充電5-6小時,可續航一天。

 

交大、青飛聯合「出品」

 

校園無人駕駛小巴是上海交大與青飛智能聯合開發的第一款產品,除去技術難題,無人駕駛汽車的高成本也讓許多人望而卻步,這款無人車的一大亮點也在於它極大的降低了硬體成本,使得無人巴士能在社會上有更大範圍的推廣與應用。

 

「上海交大一直以來都積極尋求企業合作,努力推動產學研有機結合,形成人才培養、科研、產業化的良性循環,此次聯合研發也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青飛智能的核心技術團隊中就有許多人來自交大電院和機動學院。此次合作主要聚焦在低速園區無人車的開發上,未來雙方也將在人才培養、科研成果轉化方面進行更加深入的合作。」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黨委書記蘇躍增表示。

 

據了解,該聯合團隊旨在解決自動駕駛領域制約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近期將專注於低速園區無人小巴和無人物流系統的開發,通過加強前瞻性研究和技術積累,促進園區無人系統的推廣應用。(本報記者黃辛)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校園:無人駕駛小巴來了!
    人民網上海5月8日電 (記者 姜泓冰)一輛外形小巧、造型別致的白色小巴,能夠按指令接送乘客,中途改主意也能及時調整路線,上路後開得很穩,遇上行人擋路會鳴笛示意並自動避讓,駕駛座上卻沒有駕駛員——無人駕駛汽車,在上海交通大學校園裡上路了
  • 「無人駕駛小巴」在上海交大校園上路
    中青在線上海5月8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燁捷)今天上午,上海交大正式對外宣布,由其師生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小巴將在校園內進行試運行。記者在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校園裡見到了這輛造型別致的白色小巴。楊明告訴記者,上海交大團隊在這款無人駕駛小巴上採用了很多與國外無人駕駛汽車不同的設計和裝置,既要使得小巴行使安全可靠,也要求節省成本。為了讓小巴可以在自然惡劣天氣環境下,依然可以敏感地覺察到車輛附近的突發狀況,楊明團隊還與青飛智能公司聯合設計了獨特的「磁尺傳感器」,安裝在小巴的前保險槓位置,「這些技術外面買都買不到,只能自己慢慢研究。」
  • 上海交大研製的無人駕駛小巴來了 自動躲避行人掃碼隨叫隨到
    師生們在微信上掃碼呼叫,無人小巴接到指令後就會來接。 /晨報記者 陳徵  如今,在上海交通大學校園內有一輛外形小巧、造型別致的白色無人駕駛小巴,師生們只要在微信上掃碼呼叫,無人小巴接到指令後就會自動來接。
  • 聽說上海交大的同學們談戀愛都鑽無人駕駛小汽車?
    這兩天,上海交通大學就在校園成功試運營了無人駕駛小巴。連大學生們都開始研究造車了,可見在電動化和無人駕駛方面的研發力量越來越年輕。由此猜想,未來的出行方式一定是新鮮且多樣化的。據了解,這臺無人駕駛小巴由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楊明教授團隊與青飛智能聯合研製,擁有Level4級自動駕駛系統。從外觀看上去有點憨態可掬的感覺,車內最多可以容納8個人。
  • 上海交大學霸出手,造無人巴士微信就能約
    車東西 | Origin數周前,筆者從來不關注自動駕駛的大學同學,在朋友圈轉發了「校園無人小巴試運行」的視頻,點開一看,一輛沒有頭尾之分、沒有方向盤的無人小巴在上海交大的校園裡跑得正歡,還能用微信一鍵召喚。百度金龍的L4級無人小巴7月就要量產,是哪家公司在這個節骨眼出來搶風頭?
  • 「青島造」無人駕駛「小巴」穿行藍谷這個園區
    「青島造」無人駕駛「小巴」穿行藍谷這個園區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1.23 星期一 韓 星 攝▲無人駕駛汽車智能化站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無人駕駛」技術現在已經不是新鮮概念,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種出行場景還是 「耳聽為虛」。    日前,在國內頂尖技術的加持下,青島的「無人安全駕駛」夢想變成了現實,全省首個園區內載人無人駕駛項目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園區內試運營。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浦東校區開工建設—新聞—科學網
    上海市副市長陳群、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院士等出席儀式。 據悉,上海交大醫學院浦東校區以「海納百川、中西融合」的人文理念規劃設計,網絡化、平臺化、模塊化等創新理念,構築未來校園。規劃佔地總面積約435 畝,總建築面積約70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地下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地上建築面積34.5萬平方米,一期建成後可容納招生規模約9000人。
  • 無人駕駛「第三勢力」崛起 易流艾立特L4級別無人駕駛車驚豔亮相港...
    經過前期的精心籌劃和準備,由易流科技自主研發的易流艾立特L4級別無人駕駛小巴於近日登陸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這是易流科技協助港珠澳大橋管理運營方傾力打造世界級智慧口岸,為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增光添彩作出的重要舉措。
  • 文創校園書店亮相上海交大校園
    書店還計劃定期舉辦人文社科講座和沙龍,為交大校園帶來清新的文藝之風。 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12月12日,一位青年教師在「文創·書裡」校園書店內選書。 當日,由上海交通大學文創學院與上海中版圖書有限公司聯手打造的「文創·書裡」校園書店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正式開業。雖然是校園書店,「文創·書裡」內卻鮮見教輔書和工具書,而是以人文社科、藝術創意類的圖書為主。
  • 上海交通大學「文創·書裡」校園書店開業—新聞—科學網
  • 上海交通大學2020年畢業典禮舉行 —新聞—科學網
  • 文創「東風」吹進校園 上海交大「思·源百年」創意菁英賽啟動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2月12日報導:挖掘高校自身文化魅力,讓校園成為「文創」發展新高地。12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中版圖書有限公司聯手打造的「文創·書裡」校園書店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正式開門迎客。當天還正式啟動了「思·源百年」創意菁英賽,向全球範圍的大學生以及文化創意從業者們徵集交大文化主題的文創設計作品。
  • 奉賢「未來空間」升級上海特色產業園,8月建成無人駕駛汽車地下...
    今年8月底,將率先建成長三角唯一無人駕駛汽車地下封閉測試場景,為長三角乃至全國的無人駕駛技術發展提供更豐富的道路場景和路況採集數據,推動上海成為智能汽車創新發展高地。入駐「未來空間」的國內領先無人駕駛技術公司中智行聯合創始人陳章寧告訴記者,「未來空間」的升級打造,將讓企業「樓上搞研發、樓下搞測試」的夢想照進現實。
  • 楊志彪:奮戰在上海交大教書育人一線的楷模—新聞—科學網
    楊志彪書法手寫信件 4年班主任,9封公開信,10萬字動情真言……作詩書法,這位文藝範兒的理工老師,感動上海交大!他是交大一線教師、科研導師,也是一名本科生班主任,4年時間,9封公開信、50封學生信件、10萬字動情真言……他也是滿身文藝範兒的「理工男」,書法,寫詩,贈書,文藝晚會,他與學生打成一片。 楊志彪,上海交通大學首屆「教書育人」一等獎獲得者、農業與生物學院副研究員。2007年起在交大農業與生物學院任教,擔任2013級和2018級動科班班主任。
  • 2021中國長春(國際)無人駕駛汽車冰雪挑戰賽將於明年1月12日舉辦
    新聞發布會2021中國長春(國際)無人駕駛汽車冰雪挑戰賽計劃於2021年1月12日至14日在長春市淨月高新區、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舉辦。今天,長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有關部門負責人詳細介紹賽事相關情況。
  • 上海交大推出英文版中醫藥慕課—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大日前推出全球首門英文版中醫藥慕課。7月6日,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丹麥、新加坡等11個國家18所U21聯盟大學的外國學生來到上海交大植物園,通過「翻轉課堂」進行中醫藥知識的學習和實踐。當天,上海交大副教授彭崇勝為這些外國學生講授了《中醫藥與中華傳統文化》。
  • 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辦學30年專題展舉行—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11月15日上海訊(記者黃辛)在上海西南的黃浦江畔,矗立著一座現代化的大學校園——佔地近5000畝、總建築面積約130萬平方米、容納3萬餘名學生的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2017年,上海交通大學迎來了閔行校區建設30周年。歷經30年跨越式發展,閔行校區為上海交通大學實現新百年輝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文創校園書店亮相上海交大
    圖說教育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文創學院與上海中版圖書有限公司聯手打造的「文創·書裡」校園書店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正式開業。雖然是校園書店,「文創·書裡」內卻鮮見教輔書和工具書,而是以人文社科、藝術創意類的圖書為主。書店還計劃定期舉辦人文社科講座和沙龍,為交大校園帶來清新的文藝之風。圖為「文創·書裡」校園書店內陳列的部分文學書籍。
  • 上海交大,來了!
    何來上海交大? 那要先回答下面這個問題 十九世紀末的中國什麼樣?說到上海交大 很多同學的第一反應 一個字大包玉剛圖書館大學常見「校區多」的特點 它有 大學不常見「面積格外廣闊」的特點 它也有校園景色體育場而閔行校區 簡直就是「大」的傑出代表閔行校區究竟有多大?
  • 錢學森圖書館舉辦慶祝上海交大建校123周年專場樂會[圖]
    「同學們,同學們!振興中華,振興中華。宏圖在胸,重任在肩。」4月7日,激昂奮進的歌聲迴蕩在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在這座人民科學家的紀念館中,一場名為《春之永恆》的專場音樂會成功舉辦。123位上海交大的青年學子為觀眾們帶來《我和我的祖國》、《上海交通大學校歌》、《江南月亮》、《春之永恆》等一首首經典歌曲的現場演繹,以這樣一種特別的方式慶祝上海交通大學123周年校慶,同時獻禮祖國70周年華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