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養生主》繼承了老子哪些養生思想

2020-11-30 今說老子

《養生主》是《莊子》書中很著名的一篇文章,它包含了莊子的養生思想。莊子的養生思想和老子相似,都提倡順其自然,不強求。

莊子

筆者總結了莊子《養生主》中繼承自老子的五條養生思想。

01,老子《道德經》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就是說,對名利地位過於追求,會極大地勞累自己。能夠懂得知足做到適可而止的人,才能做好養生長壽。

莊子繼承了老子這一養生思想。

《養生主》中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就是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掌握無限的知識,是很疲倦的。所以,對知識的探求應該適可而止。

同理,社會上的財富和地位也是無限的,對名利過於地追求,也會損害自己的健康。所以,能夠做到適可而止,才能做好養生,達到長壽。

02,老子講:「天地之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就是因為不注重自己的利益,雖然生化萬物有功,卻從不彰顯自己的功勞而去得到名譽,所以才得以長久存在。

對人來說就是,少追求或不追求名利的人,能夠長壽。

莊子繼承了老子這一思想,並給予進一步闡述。

《養生主》講:「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盡年」。

社會往往是槍打出頭鳥,名聲大會招來很多打擊。所以,不去做善事來提高自己的名聲,也不去做惡事,而觸犯刑法。這樣就可以保全自己而不受損害,得到健康長壽。

03,老子《道德經》講:「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就是說,過於爭奪利益的,反而得不到利益。不爭奪利益的,才能真正成就自己的利益。這體現了老子的「不爭」思想。

《道德經》講:「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意思是說,人在垂老的時候身體是僵硬的,但這時已經接近於死亡。人在少年時身體是柔弱的,但這正是生機勃勃的時候。就是說,柔弱的是富有生命力的,堅強的是趨近於死亡的。這體現了老子的尚柔思想。

所以老子講,大智慧者以柔和的方法處事,不與人爭奪利益。

莊子繼承了老子這一思想,在《養生主》中以刨丁解牛的故事,對其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庖丁在解牛的時候,刀只切割骨頭和筋之間的空隙,從不用刀去切骨頭和筋這樣的硬東西。一般的廚師因為經常用刀去砍骨頭或者筋,所以刀用了一年時間就開始卷刃了。但庖丁因為善於走骨頭和筋之間的縫隙,所以刀已經用了十九年,卻仍然和新磨的一樣,一點也沒有受到損傷。

這就是庖丁不硬碰硬,善於柔和做事。

人在生活中處事也是一樣。有些人能象庖丁使用刀一樣,不與別人硬行相爭,而是使用柔和的處事方法。這樣就會使自己不受傷害,而得到健康長壽。

《養生主》中庖丁解牛的故事,可以說是莊子對老子不爭、尚柔處事思想的具體的闡述。

04,《養生主》中講了一個秦失弔唁老聃的故事。老聃死後,他的好友秦失去弔唁。他在老聃的靈前大號三聲就離開了。老聃的弟子很驚訝,就問秦失說,你是老聃的好友嗎!弔唁怎麼能這樣輕率呢?秦失說,人有生就會有死,死亡是很正常的現象,為什麼非要傷心得很痛苦呢!

如果能認清有生就有死這個規律,面對親人的死亡,就能夠順其自然,不會再傷心悲痛。這樣更有利於自己的養生。

在這個故事中,莊子繼承了老子順其自然的養生長壽思想。

05,《養生主》講:「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意思是說,火把中的油燃盡了,火種還可以留下,人間還是永遠都有火。

這句話可以引申出,老聃雖然死了,但他的思想仍然留存在社會中。這就是老子《道德經》講的「死而不亡者壽」。就是說,人雖然死亡了,思想卻留傳在人間,這是真正的長壽。

莊子還繼承了哪些老子思想,可以繼續閱讀我帳號中的文章:

《莊子的<逍遙遊>繼承了老子哪些思想》

《老子和莊子為什麼並稱「老莊」》。

#國學#

相關焦點

  • 莊子怎樣繼承和發展老子思想
    老子《道德經》被先秦諸子共同景仰。像孔子、莊子,列子、墨子、韓非子、鬼谷子、孫子等都吸收了老子思想,並且給予一定的發展。下面就簡單介紹莊子是怎樣繼承和發展老子思想的。一,莊子繼承了老子的基本思想,即「不爭、尚柔」思想。
  • 莊子諸家養生思想
    莊子:戰國哲學家,繼承和發展老子「道法自然」思想,提出「依乎天理,固其自然」的養生原則,「保身、全生、盡年」的養生目的,以達「形全精復」的「養神」為途徑,以「坐忘」、「離形」為養生的基本方法, 成莊子養生思想體系。
  • 「至誠專一」,莊子《養生主》思想,原來講的是這個道理
    莊子在寫《逍遙遊》之後有《齊物論》,這是應當的;那麼《齊物論》之後有《養生主》,那也肯定是理由的。所以,我認為,要正確的領會《養生主》的思想,那麼就要從前兩篇的思想開始。那麼緊接著出現的《養生主》具有什麼有的思想邏輯,以及使命呢?一直以來,眾多學者對莊子解讀都呈現一個趨向:只認可莊子思想的一半價值,因為他們認為莊子的另一半是消極避世的。同樣,在對《養生主》篇的解讀上也有這樣的情況。
  • 名人養生——莊子養生理論與應用
    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 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的秘密?
    道教基於對修煉術理論的完善,將「養生主」斷句為「養,生主」,「生主」繼而被解讀為「真君」、「真宰《莊子·養生主》的核心思想:緣督以為經在《養生主》一章中,開宗明義講到了養生的宗旨是「緣督以為經」,「緣」就是「順著」,「督」是中醫所說的脈絡,「緣督」二字本義是順著脈絡,引申出順應萬物自然之道理。
  • 莊子養生 | 莊子究竟對「養生」怎麼看的呢?
    莊子究竟對「養生」怎麼看的呢?但是,莊子並不被「神全」所羈絆,將「神全」作為生命的目標。《養生主》中說:「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被豢養在籠子裡的飛禽,吃喝不愁,精神狀態很好,卻「不善」,這不是好的生命狀態。
  • 讀《梁冬說莊子·養生主》——歲月不是殺豬刀,你才是!
    而關於養生,幾千年前的莊周已經給出了完美的回答——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 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養生主》出自《莊子·內篇》,是全面講解「養生」這一生活概念的文章,其中的《庖丁解牛》中「遊刃有餘」的思想觀念更是人盡皆知。
  • 莊子的《逍遙遊》繼承了老子哪些思想
    《逍遙遊》是《莊子》一書中的第一篇,莊子的主要哲學思想都在其中。莊子在《逍遙遊》中,通過幾個故事或例子來說明他的哲學思想。莊子我們先看看其中的三個。《逍遙遊》中講,北方的海中有一隻大魚叫做鯤,它的身體長達幾千裡。它變化成鳥後叫做鵬。
  • 莊子·養生主
    ·養生主莊子首先來個「養生主」養性為主。我們來欣賞莊子的庖丁解牛。莊子大約生於公元前369年,死於公元前286年。戰國時宋國蒙人、蒙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這一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今天我們看莊子一書。其寓言故事比重是非常大的,前人稱作是寓言。我們來欣賞的庖丁解牛就是他的寓言作品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如果單從文句上看,從字面上來看這篇文章。
  • 老子和莊子為什麼並稱「老莊」
    中國的道家思想是從傳說中七千年前的伏羲時期發明的陰陽八卦為起源,五千年前的黃帝給予繼承和發展。到春秋末期,老子繼承伏羲、黃帝以來古代賢人的優秀思想並給予發展,寫出了名著《道德經》,成為對中華文化發展有重大影響的人物。
  • 《莊子·養生主》學與術
    以前以為養生主是講養生,因為題目名就叫養生主,但文中只有一句話提到"養生"這個詞。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那能不能分開解釋,養生,作為一個動賓結構來解釋?據《說文》中有養:供養也。生:進也。象艸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屬皆從生。主:鐙(燈)中火主也。
  • 關於莊子的學術思想
    莊子(約前369_前286年),名周。戰國時期哲學家。後人將其與老子並稱「老莊」或「老莊哲學」。《逍遙遊》:逍遙者,優遊、自由自在、快樂;無欲無求、不貪能逍遙。物我為一,「天人合一」者,即「莊周夢蝶」亦「蝶夢莊周」也;「天人合一」乃莊子的主旨思想。《養生主》篇:「老莊哲學」中有道法自然、順應自然、自然而然的思想,養生思想根於此。以「庖丁解牛」說養生存在道德缺陷_「動刀其(甚)微,滐然己解,牛不知其死,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拷問:牛不知痛苦?不信把刀割在自己脖子上試試看?
  • 讀《養生主》看莊子教你如何養生
    《養生主》的養生之道生而為人,我們共存天地之間,出生和死亡僅僅是一瞬間的事情,出生做不了主,男精女血,媾精而成,不想來也得來,死亡同樣如此,到了一定時候,不想撒手也得撒手。拿佛教和道教比較,二者同樣看到了人生的無常,卻走了不同的路子。佛教重來世,世事無常,看開放下,種下善因,希冀於來世求得善果。
  • 《養生主》:養生之所主——「緣督以為經」
    這是《養生主》的創作旨歸。如今說的養生,主要是針對身體物理層面的,指通過飲食、鍛鍊、推拿等手法對身體機能進行調養護理;而莊子所謂「養生」,則包涵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社會之間的關係,在擁擠險惡的世態環境下找到一個安全棲身之所,側重思想層面的生存策略問題。   關於《養生主》篇名的涵義,歷來有兩種解釋:一是認為「養生主」即護養生之主。
  • 莊子《養生主》——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有人就疑惑了,難道莊子的意思是大家都不應該去努力求取知識嗎?難道大家都當文盲就天下太平了?當然不是,莊子在後面有對這段話的詳細解釋。,我反而偏向於「智慧」,即使莊子本人如果不是對知識的刻意追求,怎麼可能寫出這麼深刻的哲學思辨。
  • 莊子深受孔子後學的影響,但莊子選擇了老子思想,對其發揚光大
    百家原創作者:阿青聊歷史老子和莊子,即老莊。老人是道家創始人,由於莊子繼承並發揚光大了老子的思想,後世之人因此將這二人合稱為「老莊」。在先秦諸子中,以儒家對後世的影響最大,道家次之。關於老子其人,學術界爭論很大,眾說紛紜。
  • 兵家繼承了哪些老子軍事思想
    老子作為周朝守藏室史,遍覽周朝政府收藏的上古典籍,集中華上古文化之大成,寫出了哲學著作《道德經》。《道德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道德經》是老子對修身、養生、治軍、治國等人生和社會各領域綜合思考的結果,其中的哲理是人生和社會各領域的普遍規律,可以指導人生和社會的各種問題。
  • 莊子思想對後世產生了哪些影響?
    莊子的思想與理論、文學作品、藝術風格等,對後世的文學、宗教學、養生學、煉丹術(古化學)、傳統戲曲(如莊周夢蝶)等影響巨大。被後人譽為「才華橫溢、言辭之美、飄逸灑脫」者莫過於莊周。文/李信軍莊子名周,(約公元前369-286年)戰國時期的宋國蒙地(今河南商丘市)人。
  • 如何養生?老子告訴你:真正的養生,不是養身,而是養心
    老子是春秋時代的傑出思想家,道教的創始人。著有《老子》一書,亦稱《道德經》、《老子五千文》,為道教的主要經典之作。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老子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可見老子的道論是中國養生之道的學術淵源之一。他的養生哲學後來被中國道家養生派幾乎全部繼承了下來。
  • 古人對於養生的看法是什麼?看文了解莊子的「逍遙人生」養生觀
    莊子,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觀,強調事物自生自化,否認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辯證法的因素,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提倡順應自然,虛靜恬淡忘我無欲,導引吐納動靜結合,樂觀豁達節制食色的養生觀。今天,我們就來簡談一些莊子的養生思想,了解古人對於養生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