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基於對修煉術理論的完善,將「養生主」斷句為「養,生主」,「生主」繼而被解讀為「真君」、「真宰」、「真性」等。
《莊子·養生主》的核心思想:緣督以為經
在《養生主》一章中,開宗明義講到了養生的宗旨是「緣督以為經」,「緣」就是「順著」,「督」是中醫所說的脈絡,「緣督」二字本義是順著脈絡,引申出順應萬物自然之道理。
《莊子》養生主篇講了一個很傳奇的人物:庖丁。
庖丁是一個殺牛的,但又是一個「技進乎道」的修煉士
莊子描述的庖丁解牛場景:庖丁為文惠君宰牛,手觸肩頂、足踩膝抵等各種動作,牛的骨肉分離所發出的砉砉響聲,還有進刀解牛時譁啦啦的聲音,都無不符合音樂的節奏,與《桑林》舞的節拍,《經首》曲的韻律相和諧。
殺牛殺出了節奏和韻律來,讓人賞心悅目如同觀賞舞蹈一般,這真是一種極深的境界。
因為我們是在養生,而庖丁是在養他那把刀。
庖丁說: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一把刀,因為他是在割牛;一般的廚師每個月就得更換一把刀,因為他是在砍牛;而我的刀,用了十九年,宰殺的牛也有數千頭了,但刀刃鋒利得就好像在磨刀石上剛磨好的一樣。
如果你以為庖丁解牛隻是在展示一種極高明的養生之術,那麼你又錯了,它事實上展示的是如何由「技」入「道」之法。
庖丁說:「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這才是關鍵之處。《莊子》一書,整體都在強調人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如何突破這個局限性。「不以目視,而以神行」,這就是井底之蛙跳脫出井的不二之法。
其所闡述的正確的生活之道,那就是「至誠專一於道中,放棄非道的一切幹擾,便可保全生命,乃至成其神技(或可獲得大成功)」
每一個生命,同樣的年限,有的沒幾年就把身體毀壞了,而有的十五年好像如初一樣,這又對應了道家人活幾百年不是問題的邏輯;此外,其實那把刀,就是我們每個人的一張好牌,有的因為不識道,而打了爛牌,就好比我們本來有很好的天賦,但因為我們陷在「自以為是」中,所以沒有發現,就像換工作一樣,不停的換來換去,而這個過程就消耗。而有的人,因為追求道,從道認識了自己,所以知道如何讓自己活在道中,而減去不必要的折騰,這就是養生的基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