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養生?莊子說聽我講個故事

2020-09-05 靜夜思學

莊子堪稱故事大王,據統計,整部《莊子》三十三篇,講了二百多個故事,莊子也是成語製造機,整部《莊子》給新華字典貢獻了二百多個成語,內容包羅萬象,這裡不去羅列,單講養生。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個道理古今如一。一個人再沒有錢,讓他拿性命去換,他也是不願意的。一個人的生命究竟有有多重要呢?《呂氏春秋》講,論貴賤比天子的地位還高,論輕重比天下的財富還多,論安危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回來。

今吾生之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論其貴賤,爵為天子,不足以比焉;論其輕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論其安危,一曙失之,終身不復得。——《呂氏春秋·重己》

既然人的生命是如此重要,那麼如何做才能算得上是養生呢?是不是只要好吃好喝好保養就行了呢?來聽聽莊子怎麼說。

在《養生主》裡,莊子講了一個故事,文惠君從中學到了養生的道理,這個故事就是非常著名的庖丁解牛。說庖丁宰牛的技藝出神入化,已經到了牛還沒感覺到疼痛就已經被肢解了的地步。文惠君從來沒見到過這麼厲害的廚師,於是問他的刀技是怎麼練成的。庖丁答:這已經脫離了技藝的範疇了,我所愛好的是道。最開始殺牛的時候我眼中看到的是整頭牛,三年後我可以看到牛的內部結構,而現在,我殺牛全憑心領神會,刀順著牛天然的生理結構在牛骨的空隙處遊走,從來不會碰到骨頭。好的廚師一年就要換一把刀,因為他們使用割的方法,一般的廚師一個月就要換一把,因為他們使用砍的方法,而我這把刀用了十九年還好像新的一樣。文惠君感嘆:從你的話裡我領悟到了養生的道理。

庖丁解牛跟養生有什麼關係呢?我們來看那把刀。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莊子·養生主》

刀好比人的身體,善於保養的人好比良庖,可以多用一些歲月,不善於保養的人好比族庖,年紀輕輕就未老先衰,但最能養生的莫過於領悟大道的。怎麼做才算是領悟大道?不為外物所累,順其自然者也。

為外物所累會如何呢?莊子又講了另外一個故事:

說顏回問孔子:我以前見過一個擺渡人,他駕船的技巧很高,我請教他駕船有什麼技巧,他回答我說善於遊泳的人學起駕船來就會很快,而善於潛水的則不學也會,請問這是什麼意思?孔子答:善於遊泳的人對水很了解,所以學習駕船就很快,而善於潛水的人則更是這樣,在他們眼中,在水裡行船跟在路上行車是一樣的,即使船翻了也沒有什麼好害怕的,所以他們駕船的時候從容自在。

孔子又說,這就好比那些賭博的人,如果用瓦塊作為賭注,他們內心從容無所畏懼,贏的機率就高,而一旦用黃金做賭注,他們就開始頭腦發昏顧此失彼,最終導致失敗。人還是那個人,他的賭博技巧並沒有什麼變化,只是由於外物的輕重在內心掀起波瀾的大小導致了不同結局而已。

不為外物所累,身心舒暢,自然能多活幾年,在莊子看來,世間最能累人的外物莫過於知識和名利。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莊子·養生主》

世界上的知識是無限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難道不累嗎?那些領悟大道懂得養生的人從來不去做無法做到的事,從來不去勉強獲取無法獲取的知識。

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 。——《莊子·達生》

除了知識外,名利更是身外之物,莊子拒絕了所有的高官厚祿。在莊子看來,與其說名利可以給人好處,不如說是催命符。有人聘請莊子,莊子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說有頭牛被打扮的花枝招展,吃的是上好的草料,睡的是上好的牛棚,還有專門的僕人服侍它,但後來它被人們帶入了太廟。當它被宰殺的那一刻,想要做一個沒人照看的小牛,還可以嗎?

或聘於莊子,莊子應其使曰:「子見夫犧牛乎?衣以文繡,食以芻叔。及其牽而入於大廟,雖欲為孤犢,其可得乎!」——《莊子·列禦寇》

關於此,莊子還有一個故事:說一隻野雞生存在沼澤地裡,走十步才能吃到一口食,走一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但它依然不想被關在籠子裡。在籠子裡雖然吃喝不愁,但並不快樂。不快樂的日子能活得長久嗎?

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莊子·養生主》

類似的故事還有曳尾塗中的烏龜,出遊從容的儵魚。為外物所系,不僅累而且拙,順其自然反而可以達到至高的境界。

說紀渻子為周宣王馴養鬥雞,過了十天宣王問:雞馴好了嗎?答:不行,正虛浮恃氣。又過十天,宣王又問,答:還不行,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又過十天還不行,再過十天說行了,它已經呆若木雞,別的雞看見它就跑。

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莊子·達生》

有個叫梓慶的木匠,他用木頭刻出來的鐻鬼斧神工,大家難以置信這是人力可以做出來的。於是問他:你有什麼技巧嗎?梓慶答:我做鐻時,必定齋戒來靜養心思。齋戒三天,不再懷有做成之後會有什麼賞賜的念頭;齋戒五天,不再懷有做成之後會有讚賞批評的念頭;齋戒七天,達到忘我的境界。然後去山林,找到與鐻形態最相近的木頭,然後再開始加工。我做的鐻完全出於木頭的天然形態,我做鐻的過程也沒有夾雜任何一絲絲個人私利,恐怕這就是我做出來的鐻疑為鬼神之物的原因吧。

無論是呆若木雞還是梓慶為鐻,他們都達到了不為外物所擾,順其自然的境界。養生也是如此,安於時運順應自然,哀樂之情不入於心,自然就能得到解脫。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莊子·養生主》

相關焦點

  • 「至誠專一」,莊子《養生主》思想,原來講的是這個道理
    如果這樣解釋,跟後面的幾個寓言故事內涵就是矛盾的、毫不相干的。同時,這明顯就悖離「養生主」這個概念:當一個生命呈現消極頹廢狀態,就是不健康、不合乎自然的。所以,這種解讀是一種「片面化、碎片化」的解讀,沒有將莊子整個思想脈絡連接起來。
  • 莊子養生 | 莊子究竟對「養生」怎麼看的呢?
    莊子的根本關懷是個體的人如何理解生命、生存、生活,尤其是面對無可奈何、不得已的世界時,可以做出什麼樣的選擇。第一個特徵就是《莊子·逍遙遊》裡講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無己」就是忘掉自己,「無功」就是擺脫功利,「無名」就是擺脫名的限制。在這樣的前提下,生命才能夠實現所謂的自由。「自由」只有不依賴於外部世界,由內在的天性去規定,才能成為可能。
  • 莊子以「庖丁解牛」的故事,為我們揭示了道家養生的五大秘訣
    針對這樣的實際情況,莊子提出來養生的概念。莊子說:既然如此,就不要不停的去追求所謂的知識了,因為這是十分危險的。非但追求知識危險,追求名聲,追求實際利益,都是危險的,對自身有害而無益。莊子提出,人要想養生惜命、頤養天年,就得遵循自然中道。什麼是自然中道?「莊子故事會」開場了,這個故事叫做「庖丁解牛」。
  • 《聽南懷瑾講〈莊子〉全集》
    **內容簡介**《莊子》是一部哲學著作,也是道家學派的重要文獻,同時還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它以極其優美的文字、極其生動的故事揭示了極其深刻的人生哲理,讓人讀後流連忘返,有「沉醉不知歸路」之感。而聽南懷瑾大師講《莊子》,更是對人的心靈的選禮。
  • 莊子《養生主》繼承了老子哪些養生思想
    01,老子《道德經》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就是說,對名利地位過於追求,會極大地勞累自己。能夠懂得知足做到適可而止的人,才能做好養生長壽。莊子繼承了老子這一養生思想。《養生主》中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就是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 讀《養生主》看莊子教你如何養生
    道教重今生,講的是我命由我,不屬天地。在出生和死亡的這個過程裡我要活出真我,活出自我,活出價值。既是重生,則不得不談到養生。這個時代,人們溫飽都不成問題,比起舊社會吃不飽穿不暖,大家更重視養生,從食療到健身,從辟穀到氣功,養生方法層出不窮。
  • 人生如何才能逍遙?莊子:做個快樂的傻子!
    而莊子與老子屬於彼岸的哲學家,彼岸即超脫即無為、清靜自然、即審美,是一種超越塵世、脫離文明、最好擺脫包括身體在內一切物役、行役的枷鎖,心靈徹底自由無依無靠,走向逍遙之境。從某種意義上說,儒家屬於道德和倫理的學問,它教人如何治理人生,而道家是治理心靈的學問,它教人如何治理那茫然無措,狼奔豕突的心靈。
  • 庖丁解牛,莊子的這個小故事,難道只是說養生嗎?
    庖丁解牛,這大概是我們最早了解莊子的一個成語。因為這個故事我們大部分人都在課本上學過。現在我們大概看一下莊子的這篇文章。它其實也就是一篇談養生之道的文章。「養生主」意思就是養生的要領。莊子認為,養生之道重在順應自然,忘卻情感,不為外物所滯。
  • 莊子·養生主
    ·養生主莊子首先來個「養生主」養性為主。我們來欣賞莊子的庖丁解牛。莊子大約生於公元前369年,死於公元前286年。戰國時宋國蒙人、蒙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這一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今天我們看莊子一書。其寓言故事比重是非常大的,前人稱作是寓言。我們來欣賞的庖丁解牛就是他的寓言作品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如果單從文句上看,從字面上來看這篇文章。
  • 人該怎樣養生?《莊子》裡講的「養生」主要指什麼?
    那麼莊子所講的養生,主要是指什麼呢?此篇的主旨在說護養生之主即「精神,」提示養神的方法莫過於「順任自然」。文中說一個人能真正懂得養生的關鍵是什麼,不僅養其體魄,更要養其心智和精神,進而改善自己的行為與習慣,安時處順,順應自然,便可以「保身、全生、盡年」。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 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 莊子講了三個寓意深刻的故事
    莊子在《田子方》說了這樣一個故事:列禦寇,就是那個御風而行的列子,為伯昏夫人表演射箭。他射箭的時候,志滿意得,滿是驕矜之卸,拉滿了弓弦,然後在自己的胳膊肘上,放了滿滿一杯水,彎弓射箭。第一支箭剛射出去,第二支箭就緊跟著發射出去了,而第三支箭已經在弦上等著呢,手臂上那杯水紋絲不動,而列禦寇這個人也正像個木頭人一樣站在那裡,巋然不動。
  • 名人養生——莊子養生理論與應用
           闡明其養生之要則,在於只有遵循客觀規律,奉行中庸之道,才能維護健康、頤養天年。在養生態度方面,莊子認為,生死本來就是一種自然現象,所以只能在「依乎天理」的同時,做到「安時而處順」,而反對刻意人為地追求長壽。
  • 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的秘密?
    《莊子·養生主》的核心思想:緣督以為經在《養生主》一章中,開宗明義講到了養生的宗旨是「緣督以為經」,「緣」就是「順著」,「督」是中醫所說的脈絡,「緣督」二字本義是順著脈絡,引申出順應萬物自然之道理。《莊子》養生主篇講了一個很傳奇的人物:庖丁。
  • 人微言輕,聽南懷瑾先生講《莊子》故事
    在《聽南懷瑾講〈莊子〉全集》這本書中也講了這個成語,南懷瑾先生有不一樣的的解讀,非常新穎,非常深刻。南懷瑾先生最後說,這不是教人學滑頭,而是應該知道的處世方法。看完整本書,非常佩服,南懷瑾先生講解的《莊子》,總能在不經意間講出一番與眾不同的道理,讓我們看到《莊子》的智慧,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 莊子的養生之道:身體無疾病,靈魂無困擾,乃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莊子經常說人有才有用就會惹來殺身之禍,比如「山木自寇,膏火自煎」;比如一棵奇形怪狀形貌醜陋的樹能保持自我盡享天年。但無情的世界總有意外。莊子帶著弟子漫遊的時候,主人要殺鵝款待他們。僕人問主人,一隻鵝會叫,另外一隻鵝不會叫,殺哪只?主人說殺不會叫的鵝。弟子問莊子,大樹無用得以盡享天年,而不會叫的鵝卻遭到殺戮,我們將如何自處?
  • 《莊子·養生主》學與術
    以前以為養生主是講養生,因為題目名就叫養生主,但文中只有一句話提到"養生"這個詞。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那能不能分開解釋,養生,作為一個動賓結構來解釋?據《說文》中有養:供養也。生:進也。象艸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屬皆從生。主:鐙(燈)中火主也。
  • 讀《梁冬說莊子·養生主》——歲月不是殺豬刀,你才是!
    那麼何謂「養生」?養生的意義何在?養生又該如何做呢?養生應該達到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呢?梁冬先生在《梁冬說莊子·養生主》中給出了這些問題的答案。三、養生,應該怎麼做呢?我記得以前在懶兔子《醫本正經》中有一句我很喜歡的話「心情好是對愛人最好的禮物」。——其實這也可以作為「養生」的總綱。①認清自己,量力而為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 莊子·養生主:生命面臨3個挑戰,如何面對?關鍵在於一點
    莊子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不能總是說逍遙好,逍遙妙,總得來點實際的吧。中國人是實用主義者,空談是很難讓人接受的。這不,接下來莊子就和我們討論了它在養生方面的實際應用,這是其中的一個具體應用,也算是把逍遙落到了實處。本節中要講的就是養生方面的問題。不過這不是具體的養生方法,更多是一種養生哲學或者說是生命哲學。如果想要了解更加具體的養生方法,建議可以多看看《黃帝內經》。
  • 一起「幹」了《莊子》這碗毒雞湯如何?
    就拿莊子養生來說,就這一命題批註過的人成千上萬,有的理論結合道家、有的理論結合佛家、有的理解簡直不但不能養生而且非常傷身,例如現在很多人動不動就說「辟穀」,說實話「辟穀」是養生和修行自然達成的階段,不是你不吃不喝就叫「辟穀」很容易把自己搞死。
  • 莊子的朋友種出個大葫蘆,聽完莊子的故事突然恍然大悟
    惠施和莊子是好朋友,惠子和莊子之間存在很多對話。《莊子》中寫到說,惠子啊,有一天去問他,說你看魏王給了我一棵葫蘆籽兒,我在家呢就種了這麼一架葫蘆。結果長出一個大葫蘆來,有五石之大。這麼大一葫蘆看起來很豐碩飽滿,最後我就發愁了,因為他太大了什麼用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