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堂:以望立堂。南陽郡鄧氏多以此為堂號,意指為南陽郡禹公後裔。
安定堂:以望立堂。
高密堂:以望立堂。
平陽堂:以望立堂。
長沙堂:以望立堂。
洛陽堂:以望立堂。
宜春堂:以望立堂。
南雄堂:以望立堂。
陳郡堂:以望立堂,亦稱陳國堂、淮陽堂。
謙恕堂:源出東漢時,鄧禹第六子鄧訓為郎中。謙(謙遜不驕傲)恕(對人寬恕)下士(以禮待下屬),士大夫都歸附他,所以叫「謙恕堂」。鄧訓用恩惠和信義對待羌胡,少數民族都感激他,喜歡他,都來通好。朝廷封他壽平侯。
魁宿堂
是福建汀州府蓮城縣(今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為其主體區域)德恢公於宋代為避戰亂遷江蘇阜寧鄧家灶一脈獨有的堂號。今德恢公後人又從江蘇阜寧鄧家灶分遷散居於安徽、上海等地。
東漢堂
筆者在由貴州習水的一個鄧氏宗親(鄧三祝公的後裔)提供的貴州習水鄧氏族譜中看到。據此支族譜記載,其世系與南陽郡鄧氏存在較大差異。
世德堂、敦本堂
敦本堂是今福建龍巖新羅小池卓洋鄧氏友興公遷今湖南醴陵的鄧氏後裔在醴陵當地興建了尊奉松峰(友興)公為始祖的宗祠,友興公後裔以此為堂號。
其總堂是世德堂,是福建龍巖新羅小池卓洋鄧氏、所有外遷各地敦本堂友興公後裔的總祠堂,自明朝創建至今已經數百年。
此支鄧氏分布於今天的湖南醴陵、瀏陽與環洞庭湖各縣市;江西萍鄉、湘東等地;還遠及四川成都周圍包括金堂和重慶包括巫山一帶(原太昌鎮(今巫山縣大昌鎮公平村)),已繁衍至少超過五六萬之眾。
每年的農曆八月初一是此支鄧氏在龍巖小池卓洋鄧氏宗祠世德堂祭祖大典之日,已經當地鄧氏獨有的一個盛大節日!
雲臺堂
福建汀州府千四郎祖賢公後裔遷浙江武義後裔所創立的堂號。
九睦堂
湖南長沙金圫鄧氏的堂號
此支鄧氏位於今天的湖南長沙縣榔裡鎮金圫村,在歷史上相當富有,曾建有家族內部的免費學校。
愛德堂
今福建龍巖新羅區東肖鄧氏及紅坊悠遠鄧氏通用堂號,為閩沙鄧氏光布公後裔一脈。
崇本堂
今江西永新、興國等四縣鄧氏通用堂號,此支鄧氏由今福建龍巖永定縣合溪鄉王社村遷江西永新、興國等四縣,是福建簡公後裔一脈,為當地旺族。
光裕堂
今福建三明閩沙鄧氏的堂號。閩沙鄧氏尊光布公為開基祖,此支鄧氏人丁興旺,代有人才。如當代鄧子基是我們中國財經界的泰鬥。
敦倫堂
今武義縣東南部金巖村鄧氏家族堂號,「敦倫堂」即以傳統倫理規範為堂號,勸戒訓勉後代子孫。敦倫,即敦睦夫婦之倫,也可謂敦睦人倫,家和萬事興。
此支鄧氏由福建汀州府上杭縣古田裡東乾(今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蛟洋古蛟新區東乾村)遷出。清初因族人經商來到浙江,寄居於金、衢、嚴(州)、 處(州)四府,其中部分鄧氏定居武義南鄉二十都唐裡(今熟溪街道塘裡村),建宗祠名曰善繼堂。聯十公長子碧進從唐裡遷武義南鄉雙坑葛塔村(今熟溪街道甘塔村),聯七公長子虞章遷到武義南鄉雙坑管嶺腳村(上甘塔),他的四子志榮遷居金巖村,為金巖村始祖。
武威堂」、「汝南堂」
鳳山廖鄧氏家族之鄧氏的堂號,當地98%之鳳山廖鄧氏、廖氏都以此為堂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