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一位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著名的田園詩,被後人千古傳誦

2020-11-22 慶餘說詩詞

縱觀我國古代詩歌史,陶淵明等詩人形成了東晉田園詩派,謝靈運、謝朓等詩人形成了南朝山水詩派,王維、孟浩然等詩人則形成了盛唐山水田園詩派。雖然所處朝代不同,但他們都是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自然風光、農村景物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藉以表達自己對寧靜生活的嚮往和現實的不滿。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劉方平的《月夜》,來感受一下我國古典詩歌中田園詩的藝術魅力。《月夜》是劉方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主要是通過對農村初春月夜氣候轉暖的獨特感受,營造出一種優美寧靜而富有生機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全詩語言清麗洗鍊,詩境雋永優美,洋溢著詩人對春天、對生命的讚頌。

雖然在山水田園詩的發展中,劉方平不及陶淵明、謝靈運、王維等詩人知名,就連史書也未曾詳細記載他的生平事跡,但是不影響他所留下來這首詩《月夜》,入選《唐詩三百首》,被後人千古傳誦。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劉方平的這首詩: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首句「更深月色半人家」,即夜深了,月光只照亮了農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則依然坐落在黑暗中。古代計算時間,將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就是夜深了的意思。至於「月色半人家」,卻是尋常景象,可以說凡是夜晚月光下的房屋,都會呈現出一邊有光,一邊陰暗的景象。

但從藝術表達上來看,這樣著色,能夠使黑者更黑,白者更白,即夜晚的月光更皎潔,月光下的村落更突出。次句「北鬥闌幹南鬥斜」,即北鬥七星與南鬥六星都發生了傾斜變化,也就意味著從入夜而接近「更深」了。可見次句與首句的一個關聯性。結合詩的前兩句來看,它營造出了春夜的靜謐氛圍,以及深邃的意境。

詩的後兩句「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它的意思是說,我今晚才知道初春的暖意,聽到第一聲清脆的蟲鳴透過綠色的窗紗。這兩句詩歷來為人所稱道,被認為是從自然變化而知寒暖之候的典範。宋代蘇軾的「春江水暖鴨先知」,便與其有異曲同工之妙。清脆悅耳的蟲聲,無疑也使得春色更加的迷人。

另外,從蟲芥之微而知寒暖之候,既體現了劉方平對自然變化的細膩觀察,又說明了他有著深厚的農村生活經驗。其實,即便是有長期生活農村經驗的人,也未必能像詩人這樣說得出來的。更何況他所關注的是蟲的第一聲,這就需要有對鄉村生活無比的熱愛。一個「新」字,透露出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綜觀劉方平的這首詩,雖然它的題目為「月夜」,但似乎卻是句句在詠春景。而說它詠春景,卻又處處體現了季節、時間、空間的變化,如此構思,不得不說富於創新。由蟲聲而知春暖,知春暖,便可知春意、春景,人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喜愛之情也便油然而生。總的來說,這首詩是田園詩中的一首名作,被後人千古傳誦。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唐代一位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著名的山水詩,美到了心坎裡
    山水詩,即描寫山水風景的詩。雖然詩中不一定要純寫山水,但詩人耳目所及的山水聲色之美,卻是一定要呈現的。眾所周知,山水詩的開山鼻祖,是東晉時期的謝靈運。也就是說,山水這一詩歌題材自謝靈運開始。後來經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名家的推動與發展,還逐漸形成了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一個重要流派,山水田園詩派。
  • 一位不知名的唐代詩人,僅憑一首梅花詩流傳千古
    許多詩人都寫下詠梅的絕唱。其實,在唐代,有一首詠梅的名作,出自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詩人之手,這首詩即使在王安石和陸遊的詩作面前,也毫不遜色,這首詩就是唐代詩僧齊己的《早梅》。齊己雖皈依佛門,卻鍾情吟詠,詩風古雅,格調清和,為唐末著名詩僧,歷代詩人和詩評家多有讚譽。
  • 唐代一位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著名的哲理詩,值得一讀再讀!
    其中有一部分詩歌,則以富含深刻的哲理而流傳千古。這部分哲理詩,通常飽含了詩人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命運的思考。譬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等等。本文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涇溪》,便是一首著名的哲理詩。《涇溪》是唐代詩人杜荀鶴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唐代一位不知名詩人,卻寫出一首千古名作,驚豔了整個初唐
    《詩境淺說續編》:「凡作邊詞,每言塞外春遲,而各人詩筆不同」。說的便是唐代邊塞詩的特點,即通過景物的對照,來突出邊塞春天的遲來。例如,盛唐詩人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便是此類中的絕唱。
  • 唐代才子一生不得志,這首詩卻千古傳誦,最後7個字不輸李白
    同時詩人們也經常描寫月亮,也是由於月亮的意象飽含深情,寄寓廣闊,可以充分地調動讀者的遐想空間,並很快地引起共鳴。下面介紹的唐代才子一生不得志,這首詩卻千古傳誦,最後7個字不輸李白。聽角思歸唐代:顧況故園黃葉滿青苔,夢破城頭曉角哀。
  • 唐代詩人兩句愛情詩篇千古傳唱,可詩人卻鮮為人知,詩紅人不紅
    唐代詩人元稹和白居易在詩壇上齊名,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把他們合稱為「元白」。但大多數人都知道白居易,對元稹印象不深。人們對耳熟能詳的兩句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非常喜歡,卻對千古流傳佳句的作者鮮為人知,可以說元稹是詩紅人不紅。
  • 唐代最著名的五位王姓詩人,第一名當之無愧
    唐代,是中國古典文學高度發展的時期,唐詩,是當時最為流行的一種文學形式,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那個時期,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的詩人,在如此眾多的詩人中,王姓詩人極多,那麼,在眾多王姓詩人中,最著名的五位詩人都是誰呢?
  • 唐代一位詩人辭官歸隱,寫下一首詩,傳誦後人
    這首詩是一首五言律詩,是詩人辭官隱居東皋時有感而發的佳作,輕描淡寫地描繪了詩人隱居之地的清幽秋景 詩人王績站在東皋之上遠遠望著眼前蕭瑟的景象,夕陽西下是何等地悽涼,詩人的心隨著微風不知道吹向何方?每一層樹林都染上了秋天的顏色,每一座山都有落日的餘光。 休閒的田園之景應該是令人賞心悅目,看著牧人追趕著牛群,獵人滿載而歸,大家相對也無言,彼此之間互不認識,詩人突然長嘯高歌,想永遠地隱居在這山崗,享受田園風光。
  • 「一將功成萬骨枯」:16位不出名的詩人,寫出了16句千古名句
    在歷史上,有太多這樣的詩人了,可能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姓名或生平,但他們的名句卻千古流傳。今天,隱娘來總結這樣一些詩人,詩人不出名,寫出的詩句卻千古流傳。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宋之問,初唐詩人,武則天時代,宋之問趨奉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名聲非常不好。武遇天去世後,又依附安樂公主。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被賜死。詩多歌功頌德之作,文辭華麗,自然流暢,對律詩定型頗有影響。李頻,字德新,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
  • 「一將功成萬骨枯」:16位不出名的詩人,寫出了16句千古名句
    今天來總結這樣一些詩人,詩人不出名,寫出的詩句卻千古流傳。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詩多歌功頌德之作,文辭華麗,自然流暢,對律詩定型頗有影響。李頻,字德新,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李頻在地方頗有政績,深愛當地人敬愛。【名句解析】越接近家鄉,越憂慮,越不敢靠近。詩人逼真地再現了特殊境遇下,對家人的入骨關愛,吟詠出入類心靈的良善韻律,從而引起了千古的共鳴。
  • 北宋一位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著名的愛情詩,短短4句道盡夫妻情深
    在群星璀璨的唐宋詩壇,孔平仲屬於不知名詩人一類。但不代表他就沒有流傳千古的名作。如孔平仲的《寄內》一詩,就通過以景抒情的手法,在短短的4句裡,道盡了夫妻情深,歷來深受稱道。《寄內》是孔平仲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它寫於公元1093年,也就是宋哲宗元祐八年,孔平仲被惠州別駕途中。「寄內」中的內,就是內人,妻子的意思。
  • 蘇軾的這首詩,寫出了人人傳誦的千古名句,成為讀書的箴言!
    我們常常會用「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樣一句話鼓勵別人努力讀書,但是你可知這句話出自蘇軾的詩中?在中國,蘇軾的大名可謂是家喻戶曉,他在在文、詩、詞、書法四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千百年來,讚美蘇軾的人不計其數,就小編個人而言,最喜歡王國維先生對蘇軾的讚譽。
  • 唐代一位不知名詩人,用一首拒婚詩,讓世人記住了不卑不亢的他!
    唐代詩人有很多,往往詩人因為一首代表作,就能被詩人銘記。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不太一樣的詩人,他是唐代詩人戎昱。他因為一首著名的拒婚詩,而被世人讚嘆。這首詩直到今天,依舊被人 喜愛,這其中有戎昱的氣節。這首詩就是《至京兆尹李鑾》。
  • 此詩有家國興亡之感,寫出了滄海桑田的變遷,末句千古傳誦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段文字出自《陋室銘》,相信許多人都知道這篇文章,它的作者是劉禹錫,劉禹錫,字夢得,是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不僅文章寫得好,他的詩歌同樣也非常出色,他有「詩豪」之稱,與白居易合稱「劉白」。
  • 孟浩然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最著名3首是啥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 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孟浩然一生中一共寫了321首詩,最經典的三首詩詞是什麼?詩的前四句寫洞庭湖的博大、壯觀,構成了一幅奇景;後四句是求仕,但寫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作者急於求薦,但不是低三下四地乞求,而是借寫景將這一意思蘊涵其中。而且,由於前四句寫得絕好,更掩飾了後四句本來會很枯燥的陳述,既不卑不亢,又婉轉地道出了自己的用心,藝術上自有特色。有人評論這首詩「以望洞庭託意,不露幹乞之痕」,確實道出了此詩的妙處。
  • 唐代一位名氣不大的詩人,作了一首詩,火了一個城市
    唐代是詩歌璀璨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湧現了一批優秀的詩人,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因為他們的出現把中國的詩文化推向了歷史的巔峰。但也有一些名氣較小的詩人,雖不如李白、杜甫他們經典那麼多,但偶有所得,便是不朽的名句。
  • 「一將功成萬骨枯」:16位不出名的詩人,寫出了16句千古名句!
    在歷史上,有太多這樣的詩人了,可能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姓名或生平,但他們的名句卻千古流傳。 今天,小編來總結這樣一些詩人,詩人不出名,寫出的詩句卻千古流傳。
  • 唐代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膾炙人口的詩,最後七字至理名言
    譬如,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陸遊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可以說都是至理名言,讀後讓人獲益良多。 它出自於唐代詩人李涉之手,是李涉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雖然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詩人中,李涉不算多知名,但是他的這首詩卻膾炙人口,尤其最後七字「偷得浮生半日閒」,歷來為人所稱道。究其原因,便是因為它含有李涉對人生的感悟,堪稱至理名言,千百年來解開了不少人的心結。
  • 他歸隱山林後,以寫詩為樂,被後人稱作「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他歸隱山林後,以寫詩為樂,被後人稱作「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在我國古代,有一種題材的詩歌,多以農村的景物,以及農民耕作,牧人原野放牧,樵夫砍柴,漁夫打魚等勞動場面為題材,歌頌田園山野風光,以廣大勞動人民為描寫對象,歌詠田園生活的詩歌,這種題材的詩歌,被後人稱之為「田園詩」。東晉時期的陶淵明,掛冠歸隱田園,開創了田園詩一體。
  • 唐朝「苦吟派」詩人,3年寫出了兩句詩,卻被後人歌頌了千年
    唐朝「苦吟派」詩人,3年寫出了兩句詩,卻被後人歌頌了千年!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知名的詩人,他們將自己的經歷和對人生的感悟通過詩句的方式表現出來,古代歷朝中唐朝的詩人最為居多,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都是唐朝詩人,在唐朝其實還有一位被人稱為」詩奴「的一名詩人,他是唐朝」苦吟派「的詩人,他就是賈島,也是唐朝」最懶的一位詩人「,因為他用了3年的時間寫出了兩句詩,但是卻被後人歌頌了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