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是一個比較有名的歷史人物,他是典型的成也《三國演義》,敗也《三國演義》的人物。《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度確實提升了魯肅這個人物的知名度,但相應地也混淆了魯肅的形象,讓魯肅的形象更偏向於一個非常忠厚的老實人的樣子。然而歷史上的魯肅並非如此,他也是東漢末年的一個豪強,喜歡擊劍騎射而非儒家經典,希望在亂世當中建功立業的人物。
魯肅的性情與劉備頗為相似,不過魯肅的家族力量要強過劉備許多。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原有的秩序岌岌可危,就容易衍生出一些想要建功立業的志士。魯肅就是這樣一個人物。我們先看《三國志·吳書·魯肅傳》中的記載:魯肅字子敬,徐州臨淮人,當然這是晉朝的行政區劃,總歸是在淮南地區。魯肅過早喪父,但是家境頗為殷實,"家富於財,性好施與"。
在東漢已經呈現出亂局的時候,魯肅敏銳地發現這是一個機會,亂世中財物往往是禍根,魯肅將其儘早轉化為人力。魯肅開始大把大把花錢,賣掉家中的土地田產,這些錢用在哪裡呢?全部用在"結士"的方面,換句話說就是收買人心,締結人脈。《魯肅傳》中記載一件比較經典的事情:周瑜率領數百人路過魯肅處,向魯肅求錢糧。魯肅家中有兩倉米,隨便就送給周瑜一倉。周瑜因此與魯肅結交。
《三國志》僅記載了魯肅家富好施的一面,而《吳書》又記載了魯肅的另一面:胸懷大志,豪俠出身。魯肅身材魁梧相貌奇偉,在東漢呈現出亂局的時候,魯肅完全沒有匡扶漢室的傳統士人的志向,而是學習劍術騎射,花錢招攬豢養輕俠少年,在山中練習射箭和兵法。魯肅這種行為引起家中長老的不滿,"魯氏世衰,乃生此狂兒!"然而這只是在亂世當中激進與守舊的衝突,魯肅利用自己的財力和領導才能,組織了一支軍事力量,事實證明魯肅的做法也是正確的選擇。
隨著亂象的不斷擴大,淮泗地區受到波及,魯肅打算率領家族及部曲向江東地區避難。弱小者在前,強壯者在後,大概三百多人。徐州州府的追兵趕到,魯肅等人與追兵劍拔弩張。魯肅先是以東漢大亂政治疲敝,"有功弗賞,不追無罰"的理由化解追兵的進攻欲望;然後又立上一個盾牌,親自拉弓射箭一箭洞穿盾牌彰顯武力。利用這種方式,魯肅成功逼退追兵,順利進入江東。
《魯肅傳》中記載,魯肅曾在好友劉子揚(疑為曹操謀士劉曄)的勸說下,一度產生投靠鄭寶的想法。鄭寶僅是巢湖一帶的水賊,雖然有一萬多人還算比較強大,但是毫無政治地位可言。除統治者以外,很多士人是不願意與盜賊合作的(劉曄就因為受到鄭寶的逼迫而設計殺死鄭寶)。魯肅卻有投靠鄭寶,加入水賊的念頭。可見魯肅對東漢政權的蔑視以及他對漢室將崩的態勢的認識。
周瑜認為魯肅是一個人才,不遺餘力地試圖吸收魯肅到江東集團。周瑜把魯肅的母親遷徙到吳郡,給魯肅寫信中提到"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從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周瑜對魯肅心理的了解程度。周瑜明白魯肅完全沒有匡扶漢室的想法,只想成為某個朝代的開國元勳,幫助某個野心家建立全新的秩序,從而讓自己也留名青史。魯肅被周瑜說動,放棄鄭寶加入江東集團。
孫權和魯肅剛一接觸,魯肅就向孫權提出著名的《榻上策》。平心而論,《榻上策》對歷史的重要程度遠不能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相比,但是也是了解魯肅以及江東集團初期戰略的重要資料。首先孫權提出自己想要有"桓文之功",擺出一副要匡扶漢室的態度,就像劉備請諸葛亮一樣。
然而魯肅卻沒有順著孫權的話茬往下說,明確指出漢室不可再復興,勸孫權佔據江東為基礎;消滅黃祖打開進入荊州的通道;消滅劉表橫跨荊州、揚州;而後登基稱帝開創自己的政權,成就漢高祖之事業。從這件事上就能夠看出,魯肅和諸葛亮是完全不同的人物。在很多野心家中,魯肅也是比較露骨的一個。孫權名義上不認可魯肅的策略,仍然以輔漢自居,但實際上對魯肅的態度是"益貴重之"。
從上述的內容來看,魯肅明顯是豪俠出身,野心昭然,甚至有些偏向於武人(當然在東漢時期文武的界限並不十分分明)。那麼《三國演義》中的老實人的形象是從何而來呢?小編認為最大原因就是魯肅對待劉備集團的扶植的態度。
魯肅在《榻上策》中強調江東集團要跨有荊、揚,孫權也是這樣履行的,到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一直都在對黃祖用兵,最後成功消滅黃祖。然而這個時候荊州的局勢已經發生劇變,曹操已經掃平河北,對荊州虎視眈眈;荊州牧劉表去世,劉琮對荊州士族毫無權威,反而在樊城的劉備是一個英雄人物。於是魯肅改變態度,打算扶植劉備搶佔荊州,共同對抗曹操。
在魯肅和諸葛亮的促成下,孫權和劉備達成聯盟關係,在"赤壁之戰"與"南郡之戰"中擊敗曹操集團;在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周瑜在進攻益州的路上病死,魯肅勸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也就是把入川的咽喉要道交給劉備掌控。可以說劉備的崛起與魯肅有非常大的關係,這也是魯肅這個人物最大的爭議:既給曹操造成麻煩,也給孫權造成麻煩。
劉備集團中長期鎮守荊州的人物是關羽,魯肅防區與關羽相鄰,在兩家產生摩擦的時候儘量選擇息事寧人。然而魯肅到底還是與《三國演義》中塑造的受氣包不同。在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劉備與孫權第一次因為荊州歸屬問題產生巨大矛盾的時候,魯肅和關羽各自率領軍隊在益陽相抗衡。魯肅邀請關羽單刀赴會,雙方各自脫離軍隊進行對質,魯肅據理力爭,將關羽說得啞口無言。因為劉備一方確實不佔理。而在《三國演義》中,魯肅三番兩次被諸葛亮戲弄,在單刀赴會中卻成為關羽的背景板,實在與他的歷史形象有很大區別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