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勃勃的江淮豪俠——魯肅,並非《三國演義》中的受氣包形象

2020-10-24 插畫師的三國夢


魯肅是一個比較有名的歷史人物,他是典型的成也《三國演義》,敗也《三國演義》的人物。《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度確實提升了魯肅這個人物的知名度,但相應地也混淆了魯肅的形象,讓魯肅的形象更偏向於一個非常忠厚的老實人的樣子。然而歷史上的魯肅並非如此,他也是東漢末年的一個豪強,喜歡擊劍騎射而非儒家經典,希望在亂世當中建功立業的人物。

魯肅的少年經歷:擊劍騎射、講武習兵

魯肅的性情與劉備頗為相似,不過魯肅的家族力量要強過劉備許多。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原有的秩序岌岌可危,就容易衍生出一些想要建功立業的志士。魯肅就是這樣一個人物。我們先看《三國志·吳書·魯肅傳》中的記載:魯肅字子敬,徐州臨淮人,當然這是晉朝的行政區劃,總歸是在淮南地區。魯肅過早喪父,但是家境頗為殷實,"家富於財,性好施與"。

在東漢已經呈現出亂局的時候,魯肅敏銳地發現這是一個機會,亂世中財物往往是禍根,魯肅將其儘早轉化為人力。魯肅開始大把大把花錢,賣掉家中的土地田產,這些錢用在哪裡呢?全部用在"結士"的方面,換句話說就是收買人心,締結人脈。《魯肅傳》中記載一件比較經典的事情:周瑜率領數百人路過魯肅處,向魯肅求錢糧。魯肅家中有兩倉米,隨便就送給周瑜一倉。周瑜因此與魯肅結交。

《三國志》僅記載了魯肅家富好施的一面,而《吳書》又記載了魯肅的另一面:胸懷大志,豪俠出身。魯肅身材魁梧相貌奇偉,在東漢呈現出亂局的時候,魯肅完全沒有匡扶漢室的傳統士人的志向,而是學習劍術騎射,花錢招攬豢養輕俠少年,在山中練習射箭和兵法。魯肅這種行為引起家中長老的不滿,"魯氏世衰,乃生此狂兒!"然而這只是在亂世當中激進與守舊的衝突,魯肅利用自己的財力和領導才能,組織了一支軍事力量,事實證明魯肅的做法也是正確的選擇。

隨著亂象的不斷擴大,淮泗地區受到波及,魯肅打算率領家族及部曲向江東地區避難。弱小者在前,強壯者在後,大概三百多人。徐州州府的追兵趕到,魯肅等人與追兵劍拔弩張。魯肅先是以東漢大亂政治疲敝,"有功弗賞,不追無罰"的理由化解追兵的進攻欲望;然後又立上一個盾牌,親自拉弓射箭一箭洞穿盾牌彰顯武力。利用這種方式,魯肅成功逼退追兵,順利進入江東。

魯肅的野心:扶明主立不世之功

《魯肅傳》中記載,魯肅曾在好友劉子揚(疑為曹操謀士劉曄)的勸說下,一度產生投靠鄭寶的想法。鄭寶僅是巢湖一帶的水賊,雖然有一萬多人還算比較強大,但是毫無政治地位可言。除統治者以外,很多士人是不願意與盜賊合作的(劉曄就因為受到鄭寶的逼迫而設計殺死鄭寶)。魯肅卻有投靠鄭寶,加入水賊的念頭。可見魯肅對東漢政權的蔑視以及他對漢室將崩的態勢的認識。

周瑜認為魯肅是一個人才,不遺餘力地試圖吸收魯肅到江東集團。周瑜把魯肅的母親遷徙到吳郡,給魯肅寫信中提到"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從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周瑜對魯肅心理的了解程度。周瑜明白魯肅完全沒有匡扶漢室的想法,只想成為某個朝代的開國元勳,幫助某個野心家建立全新的秩序,從而讓自己也留名青史。魯肅被周瑜說動,放棄鄭寶加入江東集團。

孫權和魯肅剛一接觸,魯肅就向孫權提出著名的《榻上策》。平心而論,《榻上策》對歷史的重要程度遠不能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相比,但是也是了解魯肅以及江東集團初期戰略的重要資料。首先孫權提出自己想要有"桓文之功",擺出一副要匡扶漢室的態度,就像劉備請諸葛亮一樣。

然而魯肅卻沒有順著孫權的話茬往下說,明確指出漢室不可再復興,勸孫權佔據江東為基礎;消滅黃祖打開進入荊州的通道;消滅劉表橫跨荊州、揚州;而後登基稱帝開創自己的政權,成就漢高祖之事業。從這件事上就能夠看出,魯肅和諸葛亮是完全不同的人物。在很多野心家中,魯肅也是比較露骨的一個。孫權名義上不認可魯肅的策略,仍然以輔漢自居,但實際上對魯肅的態度是"益貴重之"。

魯肅對劉備集團的態度

從上述的內容來看,魯肅明顯是豪俠出身,野心昭然,甚至有些偏向於武人(當然在東漢時期文武的界限並不十分分明)。那麼《三國演義》中的老實人的形象是從何而來呢?小編認為最大原因就是魯肅對待劉備集團的扶植的態度。

魯肅在《榻上策》中強調江東集團要跨有荊、揚,孫權也是這樣履行的,到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一直都在對黃祖用兵,最後成功消滅黃祖。然而這個時候荊州的局勢已經發生劇變,曹操已經掃平河北,對荊州虎視眈眈;荊州牧劉表去世,劉琮對荊州士族毫無權威,反而在樊城的劉備是一個英雄人物。於是魯肅改變態度,打算扶植劉備搶佔荊州,共同對抗曹操。

在魯肅和諸葛亮的促成下,孫權和劉備達成聯盟關係,在"赤壁之戰"與"南郡之戰"中擊敗曹操集團;在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周瑜在進攻益州的路上病死,魯肅勸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也就是把入川的咽喉要道交給劉備掌控。可以說劉備的崛起與魯肅有非常大的關係,這也是魯肅這個人物最大的爭議:既給曹操造成麻煩,也給孫權造成麻煩。

劉備集團中長期鎮守荊州的人物是關羽,魯肅防區與關羽相鄰,在兩家產生摩擦的時候儘量選擇息事寧人。然而魯肅到底還是與《三國演義》中塑造的受氣包不同。在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劉備與孫權第一次因為荊州歸屬問題產生巨大矛盾的時候,魯肅和關羽各自率領軍隊在益陽相抗衡。魯肅邀請關羽單刀赴會,雙方各自脫離軍隊進行對質,魯肅據理力爭,將關羽說得啞口無言。因為劉備一方確實不佔理。而在《三國演義》中,魯肅三番兩次被諸葛亮戲弄,在單刀赴會中卻成為關羽的背景板,實在與他的歷史形象有很大區別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

相關焦點

  • 正史中魯肅也是一位豪傑義士,可不像《三國演義》中那樣唯唯諾諾
    魯肅在《三國演義》中就是個和事佬,每當他向劉備要回荊州的時候,面對哭哭啼啼的劉備,魯肅就於心不忍不好意思了,結果就是讓諸葛亮劉備戲耍一頓。現實中的魯肅是個名副其實的戰略家,而且此人體貌魁偉,輕財好義,年輕時又學過擊劍騎射,招聚一幫少年講武修備,決不是《三國演義》中的唯唯諾諾的形象。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隆中對》就是諸葛亮的戰略構思,但是你知道東吳也有一份類似《隆中對》的《榻上策》嗎?東吳版《榻上策》的創建者就是魯肅。
  •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在戲曲演員的演繹下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本文系作者平平淡淡就好不爭不吵獨家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與一些演員的稱謂《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經一些戲曲演員在舞臺上維妙維肖、淋漓盡致地演唱,使這些人物更加形象的、立體的活躍在廣大觀眾心目中;同時由於這些演員生動形象地演唱了《三國演義》的人物,他們也名聲鵲起,和《三國演義》中的這些人物一起活躍在廣大觀眾心目中。
  • 三國志11:江東四傑其實不弱,魯肅也並非「敦實」
    不過,不論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還是電視劇版的三國演義,這些給我們的感覺就是「江東思傑」本身很弱。例如:被氣死的周郎、憨厚敦實的魯子敬、偷襲才能獲勝的呂蒙和只會堅守靠天時的陸遜。
  • 單刀赴會並非關羽,其實是魯肅,魯肅是文人,為何不叫空手赴會
    上一期我們講了歷史上真正單刀赴會的人其實是魯肅,而不是關羽。當時魯肅單刀赴會,一炷香時間說懵關羽,奪回一半荊州。問題來了,《三國演義》給我們的印象是,魯肅是個文弱書生,而且很慫,無智謀無遠見,最大的身份就是諸葛亮的捧哏,用於襯託諸葛亮的運籌帷幄、神機妙算。
  • 東吳的智囊名將,並不像《三國演義》中那樣籍籍無名
    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江東有一位大員,素以老實人著稱,這個人就是魯肅。魯肅在電視劇中,是以一個寬厚老實,但是庸碌無能的這麼一個形象出現在螢屏的。其實,歷史上的魯肅不但是江東傑出的政治家,還是一位文武兼備的傑出將領。魯肅,字子敬,是東漢臨淮東城人,就是今天的安徽定遠一帶。
  • 歷史上著名的謀士之魯肅-被演義埋沒的奇才
    魯肅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魯肅的表現很不好。他一直是以一個迂腐老實到讓人感覺到無能的慫包形象出現在讀者的面前。可事實上,魯肅是三國時期一流的戰略家,堪比諸葛亮和荀彧。之所以在小說裡總是被諸葛亮和劉備戲弄,純粹是羅貫中為了襯託諸葛亮的形象而故意設計的。今天我們就來走進歷史上真實的魯肅。魯肅,字子敬,屬於安徽人。出身士族家庭,可惜幼年喪父,由祖母一手帶大。自幼喜歡讀書,身材高大,擅長騎射,是個能文能武的全才。
  • 淺談《三國演義》中關羽的藝術形象——神勇鎮乾坤
    藝術文獻中的關羽形象主要以小說《三國演義》為分水嶺,通俗文學的興起和繁榮為史書中的英雄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小說成書前,史傳、詩歌、戲曲、說唱文學、文人筆記等藝術文獻是比較斑雜的,且關羽的形象特徵也不一致,缺乏一種整合性。從歷史到歷史小說的演變有一個過程,因此筆者對各種藝術文獻中涉及關羽形象的文獻進行一些淺顯的綜合整理分析,主要以小說為主。
  • 歷史和演繹的分歧——《三國演義》中的真與假
    中國的四大名著要說影響最為深遠的,當首推《三國演義》。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實中,它的許多人物和故事,在中華大地上廣為流傳。《三國演義》雖取材於三國歷史,但歷史在小說中只不過是一個框架,一個時空的斷限。為了藝術的渲染,歷史中許多真實的事件和人物都經過了作者的重新加工和塑造,那麼《三國演義》中哪些是真實的事件?哪些是真實的人物呢?
  • 苗懷明:這個周郎不正常——《三國演義》周瑜形象新說
    在這部充滿民間氣息的講史小說中,周郎被塑造成一位整天想著泡妞、把軍國大事放在腦後的郎當公子哥。在同一時期上演的雜劇《隔江鬥智》裡,周瑜也是這樣一位受到嘲諷的負面形象。不過一般民眾心目中的周瑜形象主要不是這些評話、雜劇,而是那部在此基礎上創作成書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
  • 「受氣包」用英語怎麼說?
    受氣包:比喻經常被當做抱怨或洩憤對象的人。也叫作出氣筒,窩囊廢、軟柿子、受氣包、可憐蟲。在英語裡怎麼說?一起看看吧。點擊音頻收聽完整音頻↓↓↓doormat從字面看,說的是門口擦鞋墊。每天門口來來回回那麼多人,地墊被踩來踩去,照樣沒事兒。
  • 論「挨打」的重要性,趙無極再成背鍋俠,鬥羅中還有哪些受氣包?
    導語:在鬥羅大陸中不光有唐昊唐三這樣的高光角色,更加有一些與之相反的受氣包。這些人的出現往往襯託了一部分角色的強大,他們也不可缺少。01專業背鍋俠既然強者都是那些受氣包襯託出來的,那麼誰才是鬥羅大陸裡最強的背鍋俠,受氣包呢?
  • 《三國演義》中,「最愚蠢的人物」排行榜
    不僅有曹操、劉備、孫權這樣的梟雄人物;也有郭嘉、諸葛亮、周瑜這般神機妙算的軍師智囊;當然,亂世爭雄的戰場上中自然也少不了呂布、關羽、張飛、趙雲等等這樣勇冠三軍的將帥之才。以上這些基本都是小說和影視劇中的核心人物,是最廣為人們所熟知的。
  • 《三國演義》中幾位代表性人物的真實性格
    《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於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 三國演義中的他們在真實歷史中是什麼樣的?
    三國演義中寫了很多名將和傳奇故事,但是有很多不真實的,演義只是給大家講述的一個故事不是真實的。今天我們說一說三國演義中的他們,在真實歷史中是什麼樣的。《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的區別
    《三國演義》則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比如,小說中是關公溫酒斬華雄,史書上則是孫堅斬華雄;小說中關羽單刀赴會見魯肅,史書上則是魯肅單刀赴會見關羽;小說中寫關羽刮骨療傷,其實那時華佗已經死了兩年,因此並非華佗所為,似乎只是一般的軍醫所為。
  • 《三國演義》中的五句經典名言,欺騙我們很多年,真相卻是這樣的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文學上的登峰造極之作,在這篇75萬字的歷史小說中,塑造了四百多個人物形象,講述了近百年的歷史進程和諸多博彩紛雜的歷史故事,也誕生了很多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名人名言,但其中有五句流傳甚廣的話欺騙了我們很多年。
  • 被挖苦嘲笑加嫌棄,彭昱暢成《嚮往》受氣包,何炅黃磊該道歉嗎?
    新晉受氣包《嚮往的生活》的老觀眾應該都知道,在節目裡,何炅、黃磊常常拿彭昱暢開玩笑。前幾季的玩笑尚在接受範圍之內,這一季的玩笑卻往往令人產生輕微不適,這種不適感在薇婭來蘑菇屋直播的那一期達到了高峰。一臉懵逼的彭昱暢顯得並不樂意,但何炅還是一直在說他形象不好,薇婭也加入逼洗澡行列。彭昱暢試圖拒絕,但在強大的語言攻勢下,最終還是同意。其實這裡私以為何炅不該強迫還不想洗澡的彭昱暢去洗澡,而且還是以他形象不好的名義。除此之外,只要一到吃飯環節,黃磊就會帶頭笑話彭昱暢胖,何炅則在旁邊附和,被cue到的彭彭每次都是尷尬一笑。
  • 誰信魯肅「定三分」?
    假如有人依據《三國志》批評《三國演義》裡的關羽,輕者說你沒事找事,重者會謾罵攻擊。 在文學作品中,諸葛亮與魯肅,一個是智慧的化身,一個是忠厚的長者,一個神機妙算,一個憨厚老實,甚至有了這樣的歇後語:「魯肅上草船——糊裡糊塗」,「魯肅討荊州——空手而回」,「魯肅服孔明——五體投地」。魯肅竟然成了笨拙、糊塗、無能、窩囊的形象。
  • 小說中「忠厚無用」的魯肅,最後為何能讓他代周瑜鎮守在荊州
    大自然要求人們僅僅滿足於天賦的本能,而歷史卻要強制人的理智文/不知庭霞金朝落【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魯肅在小說中的形象可能是「忠厚無用」的,但在歷史上絕對不可稱為「無用」,他可以稱得上是三國時期最傑出的戰略家、外交家之一是真真正正的王佐之才。
  • 苗懷明:夾縫中的尷尬生存——論《三國演義》的東吳描寫及其缺憾
    他多次犯顏直諫,和孫權發生衝突,以至於到了孫權以土塞門、燒其門仍不改初衷的地步,完全是一個剛烈梗直的大臣形象。儘管在赤壁之戰前的討論中,他主張投降,但這並非完全為個人考慮。但是在小說中,他的形象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成為一個自私、愛出餿主意、極其無能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