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拍福建五店市:在紅磚古厝群中讀懂閩南風情
五店市傳統街區全景,獨具特色的閩南紅磚古厝形成龐大聚落蔚為可觀。新華網發 肖和勇 攝新華網福州12月19日電(肖和勇)在福建泉州晉江市老城區五店市,保留著成片的閩南古厝群。紅磚古厝一幢接一幢漸次鋪開,錯落有致又流光溢彩,猶如一座座宮殿。五店市,意為「五家店鋪發展起來的集市」,作為古代集市和商旅中途暫息驛站,這裡自唐起至今已走過1300多年的歷史。
-
感受閩南文化 龍海東園鎮埭美古厝群再上央視
10月8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以《閩南古厝瓦紅簷翹水上古村煥發新生》為題,報導了龍海市東園鎮埭美古厝群,時長1分28秒,為全國觀眾奉上一場水上古村、閩南古厝的人文風光大片。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全國各地有近30萬的遊客慕名到此品味水上古厝,感受閩南文化。東園鎮也因勢利導,鼓勵周邊群眾發展民宿、農家樂、採摘園等鄉村旅遊項目,年均帶動村民增收800多萬元。(周志榮 郭建斌 藍毅輝)來源:閩南日報
-
晉江最大古厝群驚豔亮相 被譽閩南旅遊新地標
五店市古厝群將成為晉江未來城市新客廳 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佔地126畝,擁有147座歷史風貌建築,通過修舊如舊,日前以泉州範圍內最大的紅磚古厝群驚豔亮相。這一消息在坊間不脛而走,迅即變成專業攝者、驢友心目中的朝拜之地,被譽為閩南旅遊新地標。
-
丁建南:」閩南古厝「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閩南古厝保護迫在眉睫 「事實上,閩南古厝不僅僅是閩南地區歷史的傳承和見證,更是閩臺共同的物質文化遺產。但隨著廈門房地產建設的加快及土地資源的增值,由於缺少保護主體,致使中山路、海滄、湖裡等地區不少閩南古厝群遇到毀滅性的破壞。「廈門思明區政協委員、福建省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丁建南說道。
-
廈門同安古坑村:做足三角梅文章,閩南古厝活力煥新
■花叢掩映、綠藤扶牆的閩南古厝。臺海網7月30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古老的西源溪潺潺流淌,火紅的三角梅絢爛綻放,深沉的古厝群默立鄉野,驅車在古坑村鄉間疾馳,驚起一灘水鳥,不遠處千日紅三角梅產業園裡,「同安紅」花開滿園紅似火。
-
晉江紫峰裡20億古厝群運營戰略啟動!
2017年5月26日,晉江紫峰裡營銷中心,一場「閩南文化復興計劃」震撼上演!新城控股區域總經理、晉江城投總經理、泉州權威媒體代表歡聚一堂,共同見證紫峰裡古厝群正式啟動運營,見證閩南文化復興的歷史時刻!
-
保護閩南古厝 留住美麗鄉愁
原文連結:《保護閩南古厝留住美麗鄉愁
-
古厝·唐山丨閩南文化是臺灣古厝的源頭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閩南建築文化在臺灣也融入了地域特色,譬如由於島內不宜開採片石,以粗砂粒為主要原料的「洋灰洗」工藝得到更廣泛運用。
-
閩南文化是臺灣古厝的源頭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閩南建築文化在臺灣也融入了地域特色,譬如由於島內不宜開採片石,以粗砂粒為主要原料的「洋灰洗」工藝得到更廣泛運用。
-
7公頃閩南古厝留住「山頭記憶」
7公頃閩南古厝留住「山頭記憶」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舉辦《守望·山頭村》影片首映禮坐落於火炬(翔安)產業園區的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達」)佔地100公頃,在這偌大的廠區內,一處閩南古厝聚落總能吸引最多的目光。原來,這是擁有170年歷史的山頭村古民居。昨日下午,一場充滿儀式感的《守望·山頭村》影片首映禮在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舉行,向來客們講述了現代企業與傳統文化和諧共生的情懷。
-
晉馬完賽紀念獎牌正式亮相 融入閩南古厝、海絲文化元素
組委會工作人員表示,作為晉江首次舉辦的國際性馬拉松賽事,它是一個向來自五湖四海的客人宣傳閩南文化、展示晉江城市形象的絕佳窗口,「比賽結束後,完賽牌將陪伴著跑友回家,這不僅是一個紀念,更是一次文化的傳播。」因此,在完賽牌的設計製作上,組委會下足了工夫。 據了解,晉馬完賽牌由鋅合金製作而成,根據比賽項目不同,顏色有所區分,半程馬拉松為古銅色,迷你馬拉松為銀色。
-
古厝新語——廈門創新傳承弘揚閩南文化剪影
(記者 林銘鴻攝)臺海網12月27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這幾天,位於中山路的蘭琴古厝又有了「新喜」,一對東北來的新人入住到蘭琴古厝中,他們正在古厝中取景拍攝婚紗照,並準備在這百年閩南古厝中舉行婚禮。「廈門是一座迷人的城市,在古厝中定終身,這一定會是一場浪漫詩意、值得回味的婚禮。」「95後」新郎陳臻誠說。隨著旅拍行業的興起,廈門也成為旅拍的熱門地。
-
我是福建人,更是閩南人,我叫「古厝」!
圖片來源於網絡閩南古厝(「厝」在閩南方言裡指的是房子,紅磚厝就是用紅磚蓋的房子)是閩南最有代表意義的傳統建築。「紅磚文化」不止是閩南古厝建築特色的發展與成就的概括,更多是閩南人精神世界相連接的文化。在新時代裡,閩南人要發揚「紅磚文化」,積極參加到保護古厝的行列中,讓古厝永遠綻放,世世永存。
-
閩南第一古厝-中憲第
國務院文物保護單位:中憲第(石井大厝內),又名99間,位於民族英雄鄭成功祖地——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延平街道,與金門僅距離6海,系南安石井人鄭運錦前往臺灣經商致富後,於清代雍正六年(1728年)回鄉建造成為一整座規模宏大、號稱「閩南第一古厝」的府第式閩南古建築。2013年入選第七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佔地面積7780平方米,現存的珍貴古厝建築。
-
廈門民宿預訂-曾厝垵-愛蓮·朵拉,閩南古厝和諾曼式城堡完美結合
廈門曾厝垵廈門民宿,多以閩南古厝、濱海別墅、歐式城堡為特色,展現了廈門國際化港口城市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稟賦。閩南古厝文化曾厝垵民宿更是裝修精緻、乾淨整潔,老闆待客熱情,經常和客人在院子裡泡茶,而酒店缺乏這種溫馨感。環境優雅、安靜,裝修復古,有家一樣的感覺。
-
蘭琴古厝,廈門中山路鬧市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典型閩南紅磚古厝
廈門蘭琴古厝百年古厝的命運廈門蘭琴古厝在古厝四百多年的歷史中,數度易主,但中堂上掛著朝廷賞賜的「閩南戴德」的牌匾,可以想像當年主人之高潔。2007年,蔡耀輝先生召集了幾位木匠、工匠,歷時七年,耗資900萬對古厝進行修繕,現在,破舊的古厝已改造成庭院式酒店,成為了古厝保護以房養房的一個成功例子。蘭琴古厝的一些建築特色:蘭琴古厝是一座閩南傳統的二進三開紅磚大宅院,紅磚木雕,飛簷翹角。 古厝大門兩旁,有一對抱鼓石。
-
閩南堆剪師巧手「妝」古厝
閩南堆剪師巧手「妝」古厝 2019-04-14 22:46:23「妝」古厝 中新社南安4月14日電 題:閩南堆剪師巧手「妝」古厝 作者 陳龍山 劉鍶婷 行走在福建泉州,經常可見名剎古寺、宮廟、祠堂以及閩南古大厝,其雕龍畫鳳、燕尾脊、神仙故事雕塑圖等建築風格獨具一格,分外引人注目。
-
尋古厝印象,做古厝創意,煥古厝新生
願飄有所依,心亦有所歸 你凝望過無垠的大海 凝望過廣袤的山峰 也請深深凝望這閩南紅磚古厝
-
坂埔古厝:閩南「皇宮起」建築博物館,紅磚古厝見證古代宗法制度
在福建多個地區,將房子稱之為「厝」,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這些建築就地取材,大多以花崗巖、紅磚相互壘砌,這便是閩南建築技藝中的「出磚入石」。以磚石構建的牆體,不僅堅固耐用,還能防潮防火防蟲害,冬暖夏涼,對於氣候潮溼的福建地區,非常具有實用意義。
-
坂埔古厝:閩南「皇宮起」建築博物館,紅磚古厝見證古代宗法制度
閩南民居營造技藝,起源於曾為世界第一大港所在的泉州,曾作為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而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福建多個地區,將房子稱之為「厝」,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這些建築就地取材,大多以花崗巖、紅磚相互壘砌,這便是閩南建築技藝中的「出磚入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