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為什麼會這樣紅?
———井岡山管理局創新「黨建+旅遊」方式工作紀實
□本報記者 徐瑞春
巍巍井岡山,橫亙八百裡。大美杜鵑紅,最紅井岡山。
紅杜鵑,見證了八角樓的燈光,真知灼見的星星之火,燎原中華大地。進入新的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西時對井岡山精神作出了新的闡釋並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希望江西「在弘揚井岡山精神上努力走在前列,不斷創造新的經驗」。殷殷叮囑,縈繞耳畔。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井岡山如何實現六個奮勇爭先?面對這一時代之問,井岡山廣大黨員如何作答?
紅色印記、旅遊名片,紅杜鵑,完美詮釋了「紅色引領、綠色崛起」。因為紮根在深厚的紅土之中, 4.8萬革命先烈的鮮血曾將這片土地染紅,井岡山的紅杜鵑,開得尤其燦爛,已經成為當地一張響噹噹的旅遊名片。聞名海內外的井岡山杜鵑花節,成為井岡山人民乃至海內外遊客的節日活動。
井岡山旅遊之花之所以能夠開得這樣紅,取得目前蓬勃發展的局面,與井岡山管理局創新工作思路,建立「黨建+旅遊」工作體系息息相關。6月24日,記者採訪獲悉,該局以開展「一樹兩強」主題活動、「5A級景區創建A級黨建標準」為契機,構建以黨建為引領,旅遊產業為支撐,統籌推進井岡山的旅遊接待、資源保護、紅色培訓、景區建設、服務遊客和脫貧攻堅鞏固提升等工作,推動黨建與旅遊深度融合。在奇峰秀水中高舉黨的旗幟,全面釋放黨建能量,讓黨建之花綻放在青山綠水之間,綻放在旅遊服務中間,綻放在群眾遊客心間,成為自然風光之外的又一道靚麗風景。
在「黨建+」賦能之下,井岡山旅遊不斷出新出彩。一大批黨員不斷創優質服務,爭當行為模範,為遊客構建起一座座賓至如歸的「紅色堡壘」,告訴每一位來井岡山旅遊的遊客:風景,值得期待;黨員,值得信賴。
「黨建+旅遊」,賦能「旅途舒心工程」
井岡山管理局黨工委現有基層黨組織76個,現有黨員1043名。旅遊行業管理點多面廣、千頭萬緒,政府、景區、村民、遊客四者之間的平衡發展至關重要。為此,井岡山管理局黨工委提出了「12345」工作思路,建立「黨建+旅遊」工作體系,開創黨建旅遊互促共贏的新局面。
建立「12345」機關黨建機制。緊扣「一條主線」,以服務型機關為主線。構建「兩項機制」,即黨員創先爭優的長效機制、構建提升隊伍活力的有效機制。強化「三支隊伍」:強化黨員、黨組織帶頭人、黨員後備力量三支隊伍建設。完善「四項制度」:即黨組織書記年度述職、領導幹部年度述法述德述職述廉、班子年度民主生活會和黨員民主評議會。打造「五型機關」,即「忠誠型、創新型、擔當型、服務型、過硬型」五型機關。
建立「12345」景區服務機制。即建立「一條服務熱線」,每個景區景點開通一條黨員服務熱線,以景區所在支部書記的電話作為熱線;亮出「兩種身份」,黨員佩戴黨徽,一般工作人員佩戴工作牌;設立「三崗」,即在景區景點設立黨員服務崗、黨員示範崗、黨員責任崗,為遊客提供旅遊諮詢、免費茶水、小件寄存等服務。踐行「四項承諾」,即遊客救助、衛生監督、秩序維護、安全防範「四承諾」。實現「五化」,通過各方面努力,景區景點達到「五化」,基礎設施完備化、標識標牌清晰化、環境衛生整潔化、景區管理精細化、旅遊服務人性化。
深入推進「四項先鋒創績活動」,樹立旅遊服務「井岡標準」。根據單位的性質,該局把黨建與旅遊緊密「嫁接」,充分借鑑吸收旅遊標準化建設先進經驗,結合「智慧井岡山」建設,創造性地開展景區黨建標準化工作。該局深入推進門票處的「微笑之星」評比、觀光客運公司的黨員車、紅旗車評比,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講解員的星級評定,北山的黨員志願講解四大活動。力求實現服務方式「零距離」、服務受理「零推諉」、服務事項「零積壓」、服務質量「零差錯」、服務對象「零投訴」,把涉旅窗口建設成為井岡山形象代言人。
在黨旗引導下,景區與遊客的距離越拉越近。「感謝志願者們幫我們出主意,為我們規劃出合理的旅遊出行路線,節省了我們的旅行時間,井岡山真是一個美麗又文明的城市。」在遊客服務中心志願服務點,河南遊客曾女士嘖嘖稱讚。
高舉旗幟,支部當好連心橋
服務黨員,支部當好黨組織與黨員的連心橋。為了加強「六好」基層黨組織建設,夯實黨建工作基礎,創新黨建工作方法,井岡山管理局在井岡山博物館創建了黨建工作示範點,開展了一系列主題鮮明的黨建活動,實現了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有效覆蓋:
圍繞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該局創新方式方法,結合紅色培訓,講好井岡山精神的內涵和井岡山的紅色故事,打造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宣傳長廊;組織開展黨員幹部「三示範」(好人好事示範、工作標兵示範、文明和諧示範)工程和「聯幫帶」活動;全力提升「流動黨員驛站」,充分發揮驛站在服務流動黨員方面的獨特功能和服務水平;積極開展以「我是黨員講解員」為主題的黨員風採展示活動,結合講解員「評星定級」特色工作,著重培養又紅又專的黨員講解員隊伍;全面推進「我為黨旗添光彩」主題創建活動,以支部為單位,開展以「講政治樹品德、講紀律轉作風、講學習提素質、講創新謀發展、講黨性比奉獻」為主要內容的特色黨建活動;充分發揮志願者服務優勢,開展「黨員帶團員、志願促和諧」志願者服務活動,積極為遊客服務、為困難職工服務、為幫扶貧困戶服務。
造福百姓,支部當好黨員與群眾的連心橋。在該局引導下,井岡山紅色教育培訓機構各個黨支部,和各掛點幫扶村黨支部對接,並出臺《紅色教育培訓鄉村教學積分獎勵辦法》,從事紅培活動時,優先安排在貧困村,並給予一定的積分獎勵,使紅色教育培訓成為井岡山人民脫貧奔小康的嶄新模式。
「謝謝黨的好政策,讓我也能過上好生活……」井岡山自然保護區大井林場大井村鄒香蓮原來是紅卡貧困戶,2010年丈夫因車禍去世後,鄒香蓮和兒子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很緊巴。村黨支部了解情況後,主動出資幫鄒香蓮把房子粉刷一新,並優先為她安排紅培研學客源,每年可以增加收入萬元以上。眼看生活逐步改善,鄒香蓮氣色好看多了,性格也開朗起來,逢人就誇黨的政策好,帶領貧困戶奔富路。
大井村支書鄒繼光告訴記者,村裡的紅培產業實行「支部+協會+農戶」的模式,通過黨建引領,以點帶面,客源優先分給貧困戶,再分配給協會農戶;既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又帶動村民共同致富。近年來,大井村通過紅培研學項目,實現戶均增收10萬元以上。
優質服務,黨員爭做貼心人。服務旅遊、服務遊客是井岡山管理局黨工委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主要著力點。每名黨員爭當群眾遊客貼心人,把服務落實到每一個細節,打動了群眾和遊客,也豐富了黨建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27年了!改變的是音容面貌,不改的是環衛初心。」井岡山管理局環境衛生管理所李海燕說,17歲那年,自己開始了至今27年的環衛工作,最美好的時光獻給了環衛。剛參加工作時,青澀的她怕被熟人遇見,上班用帽沿遮眼,口罩擋臉,只顧掃地不敢抬頭;而今,她虛心向老環衛工人請教,主動加班加點,毫無怨言堅守崗位第一線……
井岡山管理局景區行政執法處劉寶潔,每天天不亮就趕到菜市場進行現場整治,有時遭遇商販不理解甚至謾罵,心中很是委屈,曾多次想過要「鬆口氣歇一歇」,但佩戴黨員徽章的那一刻他重拾信心,經過不懈的努力,如今的茨坪菜市場周邊環境得到了大變樣,地面整潔衛生、道路人車有序,贏得了廣大市民和遊客的讚賞。
井岡山管理局門票管理處張新龍,在黃洋界景區一幹就是15年。景區寒冷潮溼,早晚溫差大,辦公環境和生活條件非常簡陋,在井岡山所有景區中條件最艱苦。「條件是苦了點,但總比以前紅軍鬧革命的時候要好吧,我們做好服務工作不是應該的嗎?」 驗票工作枯燥而且繁瑣,每天需要不斷地重複同一操作數千次,張新龍耐心細緻工作,禮貌熱情待人。他多次拾金不昧,讓遊客感激之情溢於言表。許多外地遊客紛紛寄來感謝信和錦旗表揚他,讓他很是欣慰。
黨建引領示範,產業作為支撐,二者相得益彰,結出豐碩果實。如今的井岡山,每一個旅遊窗口,就是一個黨組織和黨員展示形象、彰顯品質的宣傳窗,黨支部的引領和黨員的示範,讓井岡山的黨建遍地開花,旅遊碩果纍纍。正如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開正爛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