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景陽 張蘊
疫情發生以來,一些關於疫情的謠言和無科學依據的信息也似病毒一樣開始傳播,關於健康防護的信息,更是造謠、傳謠的重點領域。謠言止於智者,要鑑別這類信息的真假,唯有相信科學,多科普、多學習。
近日,幾條關於新冠肺炎防治、抗菌殺毒的信息在網絡上流傳甚廣,這些信息模稜兩可、似是而非,卻又頗受關注。那麼,這些傳言是否真實,是否有科學依據呢?
在消毒液上恐「氯」是杞人憂天
近日網上有消息稱,疫情期間市面上銷售最多的就是含氯消毒劑,名字裡有「氯」字的,就是含氯消毒劑。
資料圖。
首先,以84消毒液為代表的高效消毒劑是本次疫情中被使用最廣的消毒產品之一,這是事實。但是在疫情防控過程中,酒精、過氧乙酸、高純度植物基抑菌劑也被普遍使用,消毒產品的使用是因地制宜的。
其次,過分強調消毒劑中的「氯」,會使得信息傳播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出現負面效應。內蒙古生物技術研究院特聘高級工程師張志剛告訴記者:「人類通過有毒的氯元素進行消毒殺菌由來已久,利用的就是氯的毒性,但是只要正確使用這類產品,基本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對於任何化學製劑的消毒產品,使用時都首先要學習正確方法、掌握科學比例,在此前提下,沒有必要擔心其中的化學成分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誤導人們糾結於字眼,是這一信息的主要特點。事實上,漂白粉、高效殺毒泡騰片等名稱不含「氯」字的消毒產品,也都是含氯消毒劑,只要正確使用,不食不飲不接觸,這些產品基本對人體都是無害的。
「喝單樅茶可預防新冠肺炎」屬謠言
「鍾南山發布多喝單樅茶對防治肺炎有重大效果」、「國家衛生局發布多吃某某食品對防治肺炎有重大效果」……
資料圖。
對於此類造謠者水平嚴重低下的謠言,從常識上就可攻破。首先,德高望重、作風嚴謹的科學家絕不會公開發表這樣的言論,其次,我國根本不存在「國家衛生局」這一機構,謠言不攻自破。
而從科學上來看,單樅茶與其他茶一樣,都具有一定的養生功能,但是與預防和殺滅新冠病毒,完全搭不上邊。張志剛表示:「因為單樅茶含有茶多酚這種成分,而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抑菌抑酶等生物活性,因此在非常時期,這種茶的功效容易被無限放大。」
專家提示,喝茶養生是科學的,但沒有任何研究表明喝茶會預防新冠肺炎一類的疾病,單樅茶也不例外,喝茶能阻止肺炎病毒的生長蔓延,更是無稽之談。
濫用眼藥水「抗病毒」當心適得其反
「聽說了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以預防新冠肺炎病毒,有效防止新冠病毒通過眼睛感染人體……」
資料圖。
近日,不少民眾去藥店購買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聲稱這類眼藥水可以防止新冠病毒從眼部進入,從而引發了小一波「搶眼藥潮」。對此,本報記者向正在武漢抗疫一線的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樊海寧連線,樊海寧表示,「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防治新冠病毒」確屬謠言。民眾不能盲目使用抗菌素預防或治療新冠病毒。他介紹,左氧氟沙星是常見滴眼液,其主要有效成分是鹽酸左氧氟沙星。鹽酸左氧氟沙星作為廣譜抗菌藥,被廣泛使用在泌尿生殖系統、皮膚軟組織、消化系統、敗血症、關節炎等多個治療領域,其中也包括針對輕中度普通肺炎的治療,但對新冠肺炎病毒「毫無作用」。因新冠肺炎病毒至今還未出現「特效藥」,並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並未包含左氧氟沙星,不能盲目用抗菌素。
「左氧氟沙星是抗菌素不是抗病毒藥。新冠肺炎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呼吸接觸到的病毒量相對眼睛等部位更多,雖說病毒有可能會通過揉眼等動作進入眼睛,但通過滴眼藥水的方式,清除病毒的可能性很小。不建議、不提倡民眾自行滴任何眼藥水進行所謂的『抗病毒』,因為長期濫用左氧氟沙星,還會對角膜有副作用和依賴性,並造成眼部瘙癢、敏感刺激等症狀。過敏體質濫用左氧氟沙星有可能引發休克、過敏、皮疹等症狀的發生。而注射鹽酸左氧氟沙星將會對腎臟、肝臟造成負擔。」樊海寧說。
雄黃不僅不能防新冠肺炎,本身還有毒
近日網上還有消息稱,雄黃能預防新冠肺炎。而事實上,這種化學物質不僅不能滅殺新冠病毒,過量服用還會中毒。
資料圖。
張志剛介紹:「現代醫學對雄黃確有臨床應用,據我們掌握的資料,雄黃在小白鼠身上發揮過一定抗癌作用,在臨床上,只被用於帶狀皰疹、慢性支氣管炎、翼狀胬肉等有限範圍,而且對人體的腎功能、消化功能有較大的損傷,對人體細胞也有腐蝕作用,但是與治療新冠肺炎沒有任何聯繫。」
張志剛提示,雄黃學名四硫化四砷,如果久服多服,會發生砷元素中毒。而雄黃在一定溫度條件下還會發生氧化反應,生成劇毒的三氧化二砷(砒霜),因此,在非常時期,接收到此類信息後,一定要科學審視、科學甄別,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輕信。
紅外線測溫儀對身體有害?謠言!
最近,一條消息在網絡中廣泛傳播,聲稱使用紅外線測溫儀檢測體溫最好測試手腕,如果紅外線測溫儀頻繁照射到眼睛會傷害視網膜,輕則會引起眼球的玻璃晶體混濁及白內障等眼病,嚴重的會產生眼底黃斑變性。如果測頸脖,因為靠近甲狀腺,使用不當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那麼,紅外線測溫儀真的對身體健康有害嗎?「毫無疑問,這又是一則謠言。」樊海寧說。
資料圖。
他介紹,日常生活中,人類接觸的紅外線設備非常普遍,如『小太陽』取暖器、按摩儀、電爐,以及近年來普及的感應式水龍頭、幹手機、無線滑鼠、藍牙耳機等電器設備。而紅外線測溫儀的工作原理是將人體的紅外線熱輻射聚焦到檢測器上,檢測器會把輻射功率轉換為電信號,電信號在被補償環境溫度之後,以溫度的單位來顯示。紅外線測溫儀並不是對人體發射紅外線,而是接收身體發出的紅外線熱輻射,並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傷害。
同時,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祁海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紅外線強度較大會對眼睛有一定的刺激和損害,嚴重的可引起白內障、視網膜損傷,甚至失明。眼睛對于波長小於1.5微米的紅外線有一定吸收作用,如果直接照射眼睛,可使眼球中的液體因吸收短波紅外線而發生反應,引發眼病。「但是,市場上的紅外線測溫儀並不發射紅外線,發出的紅光是為了方便定位,其工作原理是靠接收人體散發熱量中的紅外波長來測量。」祁海燕說。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李俊霞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