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魏國為何如此強大?原因都是因為他的這個舉動

2020-12-19 百家號

春秋戰國時期的魏國為何如此強大?原因都是因為他的這個舉動

魏文侯,戰國初期魏國君主,在位很多年,各方面的措施都讓魏國有了很大的發展。魏文侯的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對人才非常愛惜。否則,一個空殼君主即使他本人很有才能,也是沒有辦法讓國家發展起來的呀。正因為這個優點,才使得各方人才紛紛來投,國力日漸強盛,後來成為最強的國家。

魏國期間,有一個叫段幹木的人,此人聰明絕頂,見識淵博,足智多謀,德才兼備,是個難得的賢士。他的個性很獨特,追求世外灑脫之事,不喜歡跟那些富貴的人交往。所以,當魏文侯得知此人的存在前去拜訪時,他竟然翻牆逃走。

魏求賢若渴,每次經過段家門時都讓僕從停車,然後扶軾致敬。要知道,當時的段幹木只是一個沒有官位的普通百姓,而魏文侯是一個國家的國王,魏竟然可以做出此舉動,真的不容易。

所以,就連魏的僕從也看不過眼了,說:「大王為什麼要扶軾呢?段幹木只不過是一個普通老百姓而已,你每次經過都扶軾,不覺得這個舉動已經過分了嗎?」魏文侯答道:「段幹木這個人很有才華,而且為人正直,道德也高尚,沒有因利忘義,又有聲望。這樣的人才,我經過這裡時,怎麼能不敬禮呢?」

正因為魏文侯如此禮賢下士的舉動,各方人才紛紛前來投奔,其中包括對魏國作出極大貢獻的李悝和吳起。李悝是當時非常有名的改革家。在政治上,他主張賞罰分明,挑戰那些封建上層的米蟲,主張廢除——世襲貴族特權。單是這一項,足見其魄力。要知道,這項舉措可是撼動了很多人的利益,自然受到各方勢力的阻撓,但是魏文侯的支持讓他放心大膽地進行改革,讓魏國的制度越來越完善。

李悝寫的《法經》這一本書讓魏國的法制健全起來了。他變法的第一條自然是將世襲制廢除。當初魏文侯問他怎麼樣才能讓更多的人才到魏國來,他毫不猶豫地說道:「自然是要將世襲制廢除。因為按照現在的制度,那些貴族的封爵和俸祿都是世代相傳的。縱使家裡有敗家子或者是不作為的人,天天醉生夢死,對社會沒有一點貢獻,但因為世襲兩字,就可以得到國家給予的大量財產來應對他們的奢侈生活。

這讓一些雖然空有才華,但是出身只是平民的人感覺到懷才不遇。這些人自然不會到魏國來。」魏文侯又問他,應該怎麼做,他說:「那自然是廢除這項制度,賞罰分明,按功論賞。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百姓,誰有功勞,誰就可以當官,可以接受俸祿。而如果有罪,無論是誰,也是一樣的按罪處罰。這樣,那些賢明的人士又怎麼不會來魏國呢?」一向禮賢下士的魏文侯自然驚喜過望,便命他立刻改革法令。後來,按照這個原則,又改革了經濟、稅收、農業等方面的制度,魏國國力日漸強盛。

要說魏文侯重用李悝是在政治、經濟方面對魏國作出重大的貢獻,那重用吳起便是在軍事上對魏國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吳起本是衛國人,後為了尋求政治發展道路,便到魯國任將。在魯國任將時有了著名的殺妻求將的典故。不過,後來因為受到懷疑而去了魏國。到了魏國後,很多人因為吳起殺妻求將,且好色而極力反對魏文侯重用他。後來李克說他雖然貪婪好色,但在軍事方面可是一個天才。於是,魏文侯力排眾議,任用了他。果然,在後來與秦國的對戰中,吳起為魏國攻下了五座城。

吳起在魏國領兵時,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典故,就是吳起為下等士兵吮疽的故事。要知道,這個舉動可以讓士兵更加死心塌地,在戰場上勇往直前。所以,那位士兵的母親都因此而哭了。因為之前吳起為她的丈夫吮疽,她的丈夫就戰死了,而今次,又為她的兒子吮疽,自然,她的兒子也會為吳起在戰場上視死如歸。

吳起的勇猛、為將之道讓魏國的軍事實力大增。可見,魏文侯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魏國有段幹木、李悝、吳起這些人才,在經濟、農業、政治、軍事等方面進行大力改革,國力自然日益強盛。而這,都跟魏文侯的知人善用、禮賢下士的做法是息息相關的。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為何普遍都看不起秦國?
    在春秋戰國的歷史中,沒有任何一國的君主,曾想到最後會是秦國最終完成了統一的大業。因為,在春秋戰國歷史上的秦國,一直都受到了各諸侯國的排斥。而到戰國初期的霸主魏國,更是視秦國蠻夷,連年大舉用兵徵討秦國。正是這樣的背景下,秦國受到魏國的壓制達到了八十年之久。
  • 戰國時期魏文侯,為何能讓魏國率先於七國之中稱霸?
    灰灰談談史,今天給大家帶來戰國時期魏文侯,為何能讓魏國率先於七國之中稱霸?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姬(魏)斯即位,他任用賢人李悝為相,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此後,位於今天山西南部、河南北部的魏國在列國中首先強盛起來。魏文侯重用李悝實行變法,使魏國脫胎換骨、化繭成蝶,在戰國200多年的歷史中,成為第一個強大後稱雄的諸侯國。
  • 戰國時期的魏國,為何總是留不住人才?
    在戰國的歷史上,魏國不僅是一個軍事強國,魏國同時也是一個人才強國。這是因為,在魏國剛剛從晉國裂變出來的時候,因為「李悝變法」的原因,在國內累積了數量相當多的人才。同時,「西河學派」的建立,也使得魏國有了一個穩固的人才培訓基地。
  • 戰國時期,魏國趙國楚國齊國先後稱霸?為何韓國屢受大國欺負?
    以史為鑑,讀史知今,司馬光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鑑》,首先從春秋戰國時代寫起,本篇文章就帶大家了解戰國時代諸侯爭霸的歷史,魏國、趙國、齊國、楚國、秦國先後稱霸,為何韓國屢受欺負呢?。《資治通鑑》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文化最璀璨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裡,百家爭鳴,諸侯與諸侯之間也混戰不斷。
  • 為何戰國時期的魏國版圖,如此支離破碎?
    魏國始都安邑,周顯王五年(前364),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大梁,這之後魏國稱為梁國。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戰國七雄之一的魏國,它的版圖卻是支離破碎的,這之中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們先來看看它的歷史。由於魏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他用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為將,攻掠中山國;以李悝變法,教授法經,依法治國,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戰國250餘年歷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
  • 戰國前期魏國的強大令人吃驚
    "圍魏救趙"之計,有桂陵之敗,但仍堅持當年拿下趙都邯鄲,使"圍魏救趙"之計失敗,然後回頭撲向秦軍,大敗之,以其強大的實力堅持兩線做戰,迫使齊國求和,趙國臣服,才將邯鄲還給趙國.直至馬陵之敗,萬弩齊發之夜,這是魏國命運的轉折點。
  • 魏國是戰國初期的霸主,為何在魏惠王手中走向衰落?
    公元前403年,魏趙韓三家分晉,也即魏國、韓國、趙國被周天子正式冊封為諸侯,再加上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在戰國七雄中,魏國因為地處四戰之地,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
  • 魏國作為戰國時期霸主,為何不先把秦國滅了,免除後顧之憂?
    戰國時代的初期,魏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他用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吳起、樂羊為將,攻掠中山國;以李悝變法,教授法經,依法治國,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公元前334年,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成為戰國初期的唯一霸主。此時魏國作為霸主,為何不先把秦國滅了免除後顧之憂呢?
  • 春秋戰國:春秋戰國時期人才輩出的——原因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春秋戰國:春秋戰國時期人才輩出的——原因,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出現了管仲、晏嬰、百裡奚、文仲、範蓋這樣一大批有作為的政治家,孫臏、王陵、廉頗、李牧等一大批有才於的軍事家。
  • 戰國時期魏國的版圖如此變化多端,其中很有意思
    春秋時期,魏氏作為晉國六卿之一,看似不顯山露水,其實一直頗具實力。三家分晉進入戰國以後,魏氏割據了晉國的新老國都絳都和曲沃,可以算得上收穫最大的一家之一。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這個有意思的過程:三家滅智之前晉國四卿的地盤可謂犬牙交錯,具體形勢如下:
  • 歷史上為何會有兩個魏國?淺析東周與春秋戰國有何不同
    春秋戰國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兩個魏國。在那個時代,魏國可不算小國,甚至後來還成為了戰國七雄之一。眾所周知,春秋和戰國這兩個年代毗鄰。那麼,為何在短短的時間裡,會出現兩個國號相同的魏國呢?這就要從東周與春秋戰國的差異講起了。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而春秋戰國的時間,與東周是重合而又不完全重合的。但是也可以理解東周其實指的就是春秋戰國時期。所以,站在古代人的立場上來講,無論是西周還是東周,其實都是周朝。
  • 戰國時期人才眾多,為何沒人投靠周天子?原因並不複雜!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戰國和三國時期一樣,都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並且,在戰國時期,人才的流動也是比較頻繁的,比如吳起先在魯國為將,後來又相繼投奔魏國和楚國。再比如商鞅在魏國鬱郁不得志,結果在秦國受到了秦孝公的賞識,得以開啟了「商鞅變法」。
  • 為何戰國時期魏國開國君主,諡號卻為「文侯」?
    編者案:周曇詩中以魏文侯冒雨打獵、取信於民的舉動告訴統治者,要獲得人民的支持,就需要進行包括誠信在內的道德教化。由於魏文侯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所以進入戰國以後,首先強大起來的不是後來統一六國的秦國,而是地處中心地帶的魏國。
  • 古代史今天說:在戰國時期,秦國為什麼強大的緣由
    周朝後期,戰事頻發,各個不同地方的官員都想成為頭目,周天子手中一點權利也沒有。春秋戰國時期雖然精彩紛呈,歷時很長,但若細算的話,還是在周朝的統治內。周天子勢力越來越薄弱,諸侯勢力越來越強大,此消彼長之下,天子越發無能為力。諸侯之間相爭的歷史也就是春秋戰國的歷史。
  • 戰國時期,魏國曾一度凌霸天下,為什麼最終不能抵抗秦國?
    了解我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春秋、戰國兩個時期是我國一個非常繁盛的時代。後來楚國居上,國力發展那是一天一個樣兒,經濟發展達到了當時諸國合起來都達不到的地步,或許這也成為了這個國家能夠安穩的從春秋時期過渡到戰國時期的一個保障吧,畢竟就算楚國後來再怎樣衰落,那也比其他國家好上許多了,足以讓其他國家不敢去招惹。那麼楚國為什麼沒有能夠稱霸諸侯國呢?
  • 在戰國七雄中,領土面積不大的魏國,為何能和其餘六國並稱?
    說到我國歷史上的戰亂時期,相信很多人第一印象中都會冒出來戰國七雄的形象吧。確實是這樣,戰國的時候我國分裂成了七個國家。而這些國家也是領土面積各有差異,在戰國七雄中,領土面積不大的魏國,為何能和其餘六國並稱? 那這是什麼原因呢?
  • 戰國初期,魏國作為霸主,為何不先把秦國滅了免除後顧之憂?
    隨著春秋末期趙、韓、魏三家分晉,春秋時代結束,戰國時代來臨。而在戰國時代的初期,魏國憑藉著率先變法的優勢,成為戰國初期的唯一霸主。 而在魏國的西邊,則是秦國。秦國在春秋初期才被周天子正式冊封為諸侯,可以說實力很弱。
  • 戰國時期達到霸主位置的三國,魏國最早稱霸,秦國最持久
    其實最開始的趙國是從晉國瓜分出來的,晉國當年可是春秋裡面數一數二的霸主國家,奈何最後卻被手下的貴族們給瓜分成了三個國家,在這點上看晉國還是蠻可悲的。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一場瓜分事件,讓歷史正式進入了戰國時期。那個時候趙國便是晉國非常強大的一個勢力,只可惜在最後分裂的時候,趙國卻沒有獲得最好的那一塊領地,讓魏國搶先發展了起來。
  • 戰國時期湧現那麼多人才,為何沒有人去給周天子效力,匡扶周室呢
    所謂亂世出英雄,在中國古代歷史當中,戰國時期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大亂世,也正因為如此,戰國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在筆者看來,有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點:周天子的權威已經被諸侯國踐踏殆盡 大家都知道,在春秋時期,有「春秋五霸」的說法,這些春秋霸主,每次稱霸,表面上都打著周王室的旗號,說什麼要尊重周王室,要尊重周天子的權威。可是事實上,那些諸侯霸主根本就沒有把周天子放在眼裡,所謂的尊重周天子權威,只不過是他們稱霸的口號,只不過是一塊遮羞布。
  • 戰國時期的宋國,因為實力太過強大最後被瓜分
    說起春秋戰國,我們都知道社會動蕩,戰亂不斷。有句話說春秋無義戰,但是戰國比春秋還亂。我們知道戰國有戰國七雄這七個比較厲害的國家。但是也還有一些二流實力的國家,比如衛國、魯國、宋國、虞國、中山國等等。這些國家還是有點實力,但是相對於戰國七雄實力比較弱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