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學院《閩西客家民間信仰與風俗研究》出版

2020-12-01 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龍超凡) 近日,龍巖學院閩臺客研究院科研成果面世:該校陳弦章教授的學術專著閩西客家民間信仰與風俗研究》,由九州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據了解,陳弦章現任龍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院長閩臺客家研究院院長。作為客家之子和客家文化研究者,陳弦章常常參與姑田遊大龍羅坊走古事、坎市打新婚湖坑大福、高陂扛菩薩西鞭春牛等大型民俗活動,積極開展客家文化研究。先後主持了福建省社科課題生存的智慧——福建客家民間信仰研究》、龍巖學院閩臺客家研究院立項課題閩西客家民間俗信研究》等,發表論文50多篇,出版著作多部

陳弦章介紹,閩粵贛邊是客家民系形成區域,閩西是客家祖地,「由於受特殊居住環境以及不斷遷徙經歷的影響,閩西客家人的民間信仰除了有漢民族共同的特徵外,還有其明顯的自身區域民系的特色,又有受周邊民系或所遷入地南方百越族影響的成分,這充分顯示了客家人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和智慧。

閩西客家民間信仰與風俗研究》一書所指閩西為古汀州府概念,下轄長汀、上杭、武平等8縣。該書分為九個章節,即客家動物崇拜客家植物崇拜客家祖先崇拜客家聖賢崇拜客家母語漢字崇拜客家媽祖水崇拜客家定光佛崇拜客家土地崇拜和客家泛神崇拜。

該書每個章節一專題研究,以詩句為題,讓人耳目一新,別有趣味。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郭丹表示,該書搜集了客家民間各種信仰,對起源、表現形態以及由此形成的民間風俗都有詳盡的描述。這些民間信仰既有中原民俗和信仰的痕跡,又有定居南方以後吸收南方民俗形成的新鮮氣息,它共同構成了一幅客家文化的絢爛圖景。(中國教育報記者 龍超凡)

相關焦點

  • 龍巖學院辦學打造「郞才女貌」升級版
    今年9月,龍巖學院與烏克蘭國家科學院金屬與合金物理技術研究所合作共建「中烏(龍巖)新材料與先進位造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圍繞龍巖裝備製造業開展新材料和先進位造技術應用研發。研究所專家同時受聘作為龍巖學院創新團隊專家,完成相關科研和實驗開發工作。龍巖學院還與德國施馬爾卡登應用技術大學籤訂合作協議,開展交換生、雙學位、碩士教育等項目,培養應用型人才。
  • 獨特的閩西客家媽祖信仰
    閩西客家的先民,原先主要是黃河、淮河和長江流域的中原地區漢人。由於天災和戰亂等社會歷史原因,自東晉開始就有人背井離鄉,跋山涉水,輾轉遷徙,最後定居於閩、粵、贛交界地區,與當地原住民交流融合,形成獨特的「客家」族群。
  • 「閩西客家飲食文化」論文研討會召開
    東南網龍巖6月25日訊 據閩西新聞網報導 24日,由閩西客聯會、龍巖技師學院、龍巖市客家文化研究會聯合舉辦的「閩西客家飲食文化」研討會召開,市政協副主席、閩西客聯會會長劉友洪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圍繞「挖掘客家美食文化,延伸龍巖文旅產業鏈」主題,收到了市內外專家、學者的30多篇論文,與會人員暢所欲言,踴躍討論,氣氛熱烈。
  • 走進閩西客家,領略客家美景,感受客家文化
    閩西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和發祥地之一,有著濃厚的客家文化與民俗,深受遊客的喜愛。在閩西,連城的培田古民居、冠豸山、客家博物館,永定的客家土樓,上杭的客家族譜博物館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好景點。培田古民居位於連城宣和鄉,是一個古香古色的客家古村落,裡面的古民居建築大多是明清時期建造的,到現在也還保存了很完整;每一棟建築設計都很精美,做工也很精細。裡面還有不少當地村民居住在此,欣賞古建築的同時,也可以感受一下當地客家人的風土人情。
  • 龍巖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2020年報考指南,請查收!
    龍巖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2020年報考指南 」「閩西老區蘇區生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客家旅遊文化研究所」。曾任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現任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閩臺客家研究院副院長、龍巖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長期堅持管理倫理學、客家文化產業的教學與研究,致力於閩西客家文化生態保護的專家,曾獲福建省優秀教師、龍巖市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 名師寄語:經邦濟國,管理世界,努力成為一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優秀實幹家。
  • 李建成張國旺赴龍巖學院調研
    東南網龍巖4月26日 訊(記者 王尚華)24日上午,市委書記李建成,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國旺赴龍巖學院調研並召開專題座談會。市領導詹昌建、陳廈生,龍巖學院王耀華、凌啟淡等校領導,市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
  • 龍巖衛生學校、龍巖財經學院、龍巖農業學校併入閩西職業技術學院
    閩南網3月12日訊 龍巖衛生學校、龍巖財經學院和龍巖農業學校將併入閩西職業技術學院,龍巖中心城區將新建、遷建、擴建一批學校,規劃設置11所初中,51所小學,可覆蓋服務近130萬人。炎平/製圖  高校  三校併入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  規劃指出,
  • 龍巖學院——已成為閩西紅土地上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
    龍巖學院是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的福建省屬公辦、全日制本科高校。學院前身為創辦於1958年的龍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歷經半個世紀的發展,已成為閩西紅土地上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學院位於福建省西部(通稱閩西)中心城市龍巖市內美麗的奇邁、鳳凰山麓,傍依著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古田會議紀念館、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冠豸山、「世界文化遺產」——永定客家土樓。
  • 龍巖學院舉辦客家美食暨民間工藝體驗活動
    11月3日,龍巖學院舉辦了客家美食暨民間工藝體驗活動,龍巖學院大二學生謝華彩體驗完打餈粑時已是滿頭大汗。  為讓師生進一步領略客家文化的魅力,活動體驗項目有美食:打餈粑、芋子米反、薯包子;民間工藝:長汀刻紙龍燈、連城剪紙藝術等。  除了美食,還有客家傳統手工藝,如長汀彭坊的刻紙龍燈是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 閩西重鎮,客家祖地,福建龍巖人氣最高的八個旅遊景點
    龍巖又稱閩西,位於福建西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是福建內陸鄰海城市。距龍巖市區城東2公裡的翠屏山麓,有一處喀斯特溶洞,此洞因巖紋似龍而得名「龍巖洞」,龍巖市名由此而來,是中國唯一一個以「龍」字命名的地級市。龍巖是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條大江――閩江、九龍江、汀江的發源地,是享譽海內外的客家祖地,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
  • 兩岸青年學生重走客家遷徙路 閩西「客家祖地」尋根
    兩岸青年學生重走客家遷徙路 閩西「客家祖地」尋根 2017-0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富宇     圖為兩岸客家青年學生閩西
  • 龍巖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龍巖學院是福建省屬公辦、全日制多科性本科院校,至今已有五十九年的辦學歷史。現有專任教師559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262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422人;省、市教學名師3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
  • 我市成功舉辦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學術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的召開是貫徹落實省政府批覆的《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的生動實踐,也是落實龍巖市政府印發《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三年行動計劃》的具體體現。10月27日上午,在武平縣繼續教育基地舉行了研討會開幕式。
  • 天津大學對口支援龍巖學院建設發展
    11月18日,《天津大學對口支援龍巖學院框架協議書》籤署儀式在天津大學舉行。天津大學黨委副書記雷鳴和龍巖學院校長凌啟淡分別代表雙方籤署對口支援協議。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李家俊、校長金東寒,福建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賢金,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林和平,龍巖學院黨委書記王耀華等見證籤約。 此次籤約活動是11月17日至18日,校領導王耀華、凌啟淡、陳立紅一行前往天津大學參加「人才福建周」活動的重要環節。本次「人才福建周」活動由楊賢金帶領代表團參加。
  • 龍巖學院實施「4321」工程打造紅色文化思政工作品牌
    龍巖學院實施「4321」工程打造紅色文化思政工作品牌 2016-04-06 來源:福建省教育廳   龍巖學院充分發揮閩西紅色文化的資源優勢,實施「4321」工程,打造紅色文化思政工作品牌
  • 龍巖學院舉辦閩西漢劇藝術欣賞活動
    日前,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的演職人員應邀走進龍巖學院舉辦閩西漢劇藝術欣賞活動,約600餘名師生觀看了演出。  《柴房會》、《西廂記》、《打洞結拜》、《壽州救駕》,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的30餘名演職人員利用邊講解邊表演的形式為師生們展演了四個著名名段,體現了表演者深厚的功底,展示了閩西漢劇的風採。
  • 閩西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呵護兩岸客家之根
    地處閩西上杭縣的海內外最大的客家族譜博物館,史詩般地呈現客家民系形成、發展與播遷的曲折歷程,印證著兩岸客家同祖同源、一脈相承的情緣。客家族譜是海內外客家人的集體記憶,是客家人凝聚力的內核。  客家是臺灣第二大族群,客家祖地閩西是臺灣客家鄉親的重要祖籍地。自唐宋以來,50多個客家姓氏在上杭開基創業,並向外播遷,裔孫幾千萬人。上杭境內還留有李氏大宗祠、丘氏總祠、張化孫墓等一大批客家祖祠、祖墓。
  • 客家研究新起點:《客家珍稀文書叢刊》出版
    其中,廣東(梅州)40戶,約5300件,帳簿31冊;江西省(贛南及廣昌)146戶,約1.17萬件,帳簿138冊;福建省(閩西、閩南、閩東)40戶,6000餘件,帳簿48冊。《叢刊》的出版標誌著客家地區文書整理與研究的重大突破。
  • @海內外客家專家學者,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學術研討會等你投稿!
    為全面落實省政府批准的《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按照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關於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管理機構應當組織與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文化生態整體性保護理論和實踐研究的要求,進一步加速推進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按時迎接文化和旅遊部的檢查驗收,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
  • 「客家祖地」龍巖深化與臺文化教育合作
    龍巖是享譽海內外的客家祖地和重要的臺胞祖籍地,全市80%的人口是客家人,長汀被稱為「客家首府」,汀江被譽為「客家母親河」。龍巖有54個姓氏的居民遷往臺灣,臺灣現有的500萬客家人中,祖籍龍巖的有70多萬人,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的祖籍地即在此。  近幾年,龍巖積極發揮對臺的血緣、文緣優勢,主動搭建平臺,打造「海峽客家」品牌,在文化方面與臺灣展開多方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