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成功舉辦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學術研討會

2020-12-18 湘湘愛旅行

10月26日至28日,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龍巖市文化和旅遊局、三明市文化和旅遊局、武平縣人民政府主辦的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學術研討會在武平縣順利舉辦。本次研討會的召開是貫徹落實省政府批覆的《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的生動實踐,也是落實龍巖市政府印發《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三年行動計劃》的具體體現。

10月27日上午,在武平縣繼續教育基地舉行了研討會開幕式。開幕式由龍巖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王汝彬主持,武平縣人民政府張麗華縣長致歡迎詞,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王輝副處長、省文化和旅遊廳張立峰二級巡視員、省客聯會黃勇常務副會長分別作了重要講話,龍巖市、三明市文化和旅遊局和客聯會領導、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相關縣(市、區)文體旅遊局分管領導等參加了開幕式。這次研討會收到論文70餘篇,經專家評審,選取40篇精品論文彙編成《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開幕式上還聘請了40名專家學者為客家文化(閩西)生態文化保護區特聘研究員。開幕式結束後,由省委黨校劉大可副校長主持,浙江師範大學陳華文教授、龍巖學院徐維群教授分別就推進文化生態區的整體保護、客家非遺保護與文旅融合的路徑思考作了精彩的主旨發言。

10月27日下午,來自省內外的專家學者,緊緊圍繞加強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問題,從不同層面、不同維度,共同深入探討解決當前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所面臨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不少具有較高質量的思路及對策建議,不僅彰顯了客家學專家學者共同責任和使命,對於全面推進閩西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建設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會議期間

與會嘉賓和專家學者實地考察了武平縣傳統文化街區興賢坊,實地考察體驗了石家拳、閩西漢劇、客家船燈、十番音樂、豬膽幹製作技藝、十八子糕點製作技藝、東留錘魚製作技藝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觀摩第二屆客家傳統戲劇交流展演周開幕式,欣賞了客家木偶戲、客家山歌、上刀山民俗絕技等非遺節目表演,與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進行面對面交流,深入了解閩西豐富的客家非遺資源;與會專家學者還前往千鷺湖國家溼地公園、梁野山開展文旅融合發展、非遺進景區學術考察調研。

01

02

03

04

綜合編輯:文旅龍巖

【來源:文旅龍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海內外客家專家學者,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學術研討會等你投稿!
    為全面落實省政府批准的《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按照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關於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管理機構應當組織與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文化生態整體性保護理論和實踐研究的要求,進一步加速推進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按時迎接文化和旅遊部的檢查驗收,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
  • 「閩西客家飲食文化」論文研討會召開
    東南網龍巖6月25日訊 據閩西新聞網報導 24日,由閩西客聯會、龍巖技師學院、龍巖市客家文化研究會聯合舉辦的「閩西客家飲食文化」研討會召開,市政協副主席、閩西客聯會會長劉友洪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圍繞「挖掘客家美食文化,延伸龍巖文旅產業鏈」主題,收到了市內外專家、學者的30多篇論文,與會人員暢所欲言,踴躍討論,氣氛熱烈。
  • 瑞金大力推進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紀實
    深挖文化資源 打造文化之都——瑞金大力推進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紀實在該市武陽鎮拍攝的端午民俗精彩紛呈:龍舟下水,祭祀祈福,山歌對唱……這些豐富的民俗表演能成功走上螢屏,得益於近年來瑞金市大力推進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不斷探索非遺的保護和開發,積累了豐富的人才資源和文化經驗。  瑞金市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和聚居地,客家文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風格獨特。
  • 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獲批 為全省首個設立的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8月19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市文旅局圍繞「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主題,介紹我市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工作進展情況和工作亮點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根據《安徽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對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申報設立工作進行了審核論證,確定我市申報的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符合安徽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設立條件。8月11日批覆同意我市設立「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是安徽省首個設立的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 走進閩西客家,領略客家美景,感受客家文化
    閩西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和發祥地之一,有著濃厚的客家文化與民俗,深受遊客的喜愛。在閩西,連城的培田古民居、冠豸山、客家博物館,永定的客家土樓,上杭的客家族譜博物館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好景點。冠豸山位於連城縣城東1.5公裡處,是連城的招牌名景,它被稱為是客家第一神山,不僅集山、水、巖、洞、泉等自然景致於一身,冠豸山的人文底蘊也很深厚,尤其以眾多的古書院著稱,山上還有不少古代名人墨寶和摩崖石刻,濃厚的文化積澱,成為冠豸一道別樣的風景。
  • 客家學術研討會在廣東河源舉行
    中新網河源12月22日電(顏新陽 徐南科)22日,來自中國各高校、文化研究機構及北京、臺灣、福建等地100餘名專家學者匯聚在廣東河源市,參加徐旭曾客家學術暨《豐湖雜記》發表200周年研討會。
  • 朝陽市燕北邊塞(朝陽) 文化生態保護區 獲批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來源:朝陽日報 記者從朝陽市文旅部門獲悉,省文化和旅遊廳日前下發文件,將燕北邊塞(朝陽)文化生態保護區正式公布為首批遼寧省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首批命名為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全省一共兩家,我市位列第一。建設文化生態保護區,將傳統文化遺產原真性地保存在其所產生的空間及環境中,使之成為「活文化」,這是我國積極探索的一種富有中國特色的保護文化遺產的有效方式。
  • 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獲批
    8月19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市文旅局圍繞「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主題,介紹我市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工作進展情況和工作亮點,並就相關問題答記者問。記者了解到,我市申報的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符合安徽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設立條件。
  • 「詩畫關山•心儀華亭」關山歷史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在我市隆重舉行
    為深入挖掘關山歷史文化資源,進一步打響「詩畫關山·心儀華亭」旅遊品牌,大力推動我市文化旅遊事業更好更快發展,9月18日,由華亭市委、市政府主辦,隴東學院隴東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協辦,華亭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市博物館承辦的「詩畫關山•心儀華亭」關山歷史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在華亭市影劇院隆重舉行。
  • 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有益實踐
    人民視覺2019年12月,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區域性整體保護,進一步推進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文化和旅遊部將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等7個保護實驗區正式公布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指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重要任務,對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整體性保護,並經文化和旅遊部同意設立的特定區域。
  • 繽紛懇親會:閩西客家作家備受關注
    中新社龍巖十一月二十二日電(記者羅欽文)「客家作家群」崛起「客家祖地」閩西,在此間舉辦的世界客屬懇親會上備受關注。   據悉,目前閩西有全國作協會員四人,福建省作協會員四十八人,龍巖市作協會員近二百人,構成了一支活躍的文學創作隊伍。中國作協由此在閩西連城縣建立了中國文學創作基地。
  • 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 推動對四川客家語言的研究
    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 推動對四川客家語言的研究 【字體:大 中 小】   9月19日,第十屆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成都龍泉驛區開幕
  • 客家音樂的巔峰 閩西客家十番音樂
    2006年5月20日,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也是入列的少數幾個客家傳統民間文化項目之一。近年來,閩西的一些專業、非專業愛好者把閩西客家十番音樂加入到各種文藝活動中,為閩西客家十番音樂的傳承發展作出貢獻。
  • 桐鄉入選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
    為加強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區域性整體保護,日前,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首批15個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我市申報的「蠶桑絲織文化生態保護區」成功入選。浙江省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是指立足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通過項目融合、產業融合、市場融合,凸顯區域文化特徵、培育特色產業集群,提升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能力,促進地方經濟、社會、文化全面協調發展而設定的區域。
  • 龍巖學院《閩西客家民間信仰與風俗研究》出版
    >一科研成果面世:該校陳弦章教授的學術專著《閩西客家民間信仰與風俗研究》,由九州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扛菩薩、西陂鞭春牛等大型民俗活動,積極開展客家文化研究。>閩西客家民間俗信研究》等,發表論文50多篇,出版著作多部。
  • 赤峰:蒙古族遊牧文化與生態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阿旗召開
    赤峰:蒙古族遊牧文化與生態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阿旗召開 2014-07-24 10:44:00 導讀:近年來,阿旗以「蒙古汗廷文化」為主,積極打造「汗廷、宗教、草原」三大文化品牌,全力實施民族文化發展戰略。
  • 兩岸客家文化交流一壯舉——記三年百餘專家參與製作的百集電視...
    這是閩西對臺文化交流史上一部參與面最廣、攝製時間最長、涉及題材最廣泛、研究探討最深入、集數最多、在兩岸播出時間最長、文化交流效果奇好的一部大型客家傳統文化文獻電視片。   參與拍攝人員面廣水平高   該片由龍巖電視臺和臺灣龍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攝製。
  • 2015粵臺客家文化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在梅州舉行
    中國臺灣網7月7日梅州訊 7月3日上午,由廣東嘉應學院主辦的粵臺客家文化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在梅州迎賓館舉行。開幕式由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長、粵臺客家文化傳承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宋德劍主持,嘉應學院校長邱國鋒致歡迎辭,中山大學副校長陳春聲教授,臺灣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院長張維安教授,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執行院長周建新教授,世界客屬總商會副會長、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副秘書長邱英政等嘉賓作了重要發言。
  • 鎮江市將舉辦瘞鶴銘國際學術研討會
    人民網訊  日前從有關方面獲悉,12~14日,鎮江市將舉辦「瘞鶴銘國際學術研討會」暨「2007·中國鎮江·瘞鶴銘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    「大字之祖」瘞鶴銘是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瑰寶。
  • 閩壑煙嵐——梁明大潑彩山水畫展學術研討會綜述
    開幕當天,在中國美術館7樓會議廳舉辦了梁明個展主題研討會,與會專家主要圍繞梁明大潑彩山水畫筆墨特徵、圖式個性、寫生與創作的關係、地域性和語言的關係、精神內涵等問題展開了討論。會議由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範迪安作為學術主持,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盧禹舜作為研討會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