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蒙古族遊牧文化與生態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阿旗召開

2020-11-26 中國文明網

赤峰:蒙古族遊牧文化與生態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阿旗召開

2014-07-24 10:44:00

導讀:近年來,阿旗以「蒙古汗廷文化」為主,積極打造「汗廷、宗教、草原」三大文化品牌,全力實施民族文化發展戰略。

 

    7月19日至20日,由美國中美後現代發展研究院、中國蒙古學學會、內蒙古少數民族經濟研究會、赤峰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阿魯科爾沁旗人民政府承辦的「蒙古族遊牧文化與生態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阿旗隆重召開。
  美國著名過程哲學家、生態文明專家、美國格雷斯蘭德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主任鮑伯?麥斯裡教授,美國格雷斯蘭德大學芭芭拉?麥斯裡教授等國外專家;內蒙古草原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內蒙古少數民族經濟研究會會長、內蒙古仕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葛健,內蒙古大學教授、著名植物學家和草原生態學家劉書潤教授等國內專家;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國蒙古學會會長吳團英,赤峰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佟國清,赤峰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雪波,赤峰市政府副市長郭玉峰及阿旗在家黨政領導周春義、齊雙義、孟曉冰、鍾佳陽、凌河、巴圖吉日嘎拉、郭豔秋、孔祥鵬、孟和、寶玉、李佔鵬、呼和巴拉、楊慧焱等出席研討會。此次研討會旨在利用當地深厚的蒙古族傳統文化資源,研究討論蒙古族遊牧文化傳承、保護、轉化、利用等方面內容,深入挖掘遊牧文化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文化價值、學術價值和經濟價值,把歷史傳承、彌足珍貴的蒙古族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旗長孟曉冰主持研討會開幕式。儀式上,赤峰市政府副市長郭玉峰,嘉賓代表美國克萊蒙研究生大學博士、美國中美後現代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哈爾濱工業大學建設性後現代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王治河分别致辭。
開幕式結束後進行了研討會。會上,17位國內外專家以遊牧文化和生態文明為學術主題,就後現代生態文明與草原保護、傳統草原文化的現代價值、遊牧文化的保護等問題作了一系列發言,並分享了最新學術思想和研究成果。
研討會期間,與會人員共同觀看了《阿魯科爾沁旗遊牧文化專題片》和《蒙古汗廷音樂》文藝匯演,參觀了阿魯科爾沁旗民族文化展覽,並深入到巴彥溫都爾蘇木遊牧區,通過走訪、考察敖特爾,感受了獨具特色的原生態遊牧文化。
  近年來,阿旗以「蒙古汗廷文化」為主,積極打造「汗廷、宗教、草原」三大文化品牌,全力實施民族文化發展戰略,傳承、弘揚民族文化遺產,努力構建「結構合理、發展均衡、網絡健全、服務優質、覆蓋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蒙古族遊牧文化,是蒙古族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創造、累積和發展,並與草原生態環境相適應的一種文化。被列入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巴彥溫都爾蘇木500萬畝的天然牧場是目前中國北方地區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態遊牧系統。在這得天獨厚的草場上,牧民們用世代傳承的蒙古民族特有的生產生活方式,詮釋著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和諧發展的草原遊牧文化。
    此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為國內外專家學者提供了思想交流與碰撞的平臺,為進一步研究、保護、傳承蒙古族遊牧文化創造了良好的氛圍,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阿魯科爾沁草原遊牧系統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奠定了堅實基礎。(譚金剛 呼斯楞 丁玲)

蒙古族遊牧文化與生態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與會人員觀看《蒙古汗廷音樂》文藝匯演

與會人員進行交流

與會人員在阿旗巴彥溫都爾遊牧區考察

與會人員在阿旗巴彥溫都爾遊牧區考察

相關焦點

  • 「美麗阿旗」驕傲!阿魯科爾沁旗農業文化遺產在中國農業博物館精彩...
    2014年阿魯科爾沁旗草原遊牧系統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第二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近期,中國農業博物館舉行了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主題展覽,咱大阿旗的草原遊牧系統精彩亮相。具體是怎樣的?快來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 赤峰市第三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在阿旗舉辦
    ,深入挖掘、傳承蒙古族服裝服飾文化,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提升赤峰旅遊業知名度。11月28日,由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旗文化旅遊體育局承辦的赤峰市第三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在阿旗會展中心舉行。 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楊光,阿旗旗委常委、宣傳部長特木熱,旗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寶玉、根柱出席活動。
  • 2015年陶淵明研究暨生態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宜豐召開
    近日,「2015陶淵明研究暨生態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淵明湖舉行。來自國內、香港、臺灣、韓國、日本的50餘名專家學者教授共同探討了「陶淵明文化」和生態文明文化建設。 宜豐縣有關領導出席研討會。
  • 「涼州與中國的民族融合和文明嬗變」學術研討會在武威召開
    9月19日,第四屆涼州文化論壇系列活動之「涼州與中國的民族融合和文明嬗變」學術研討會在甘肅省武威市隆重召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中西方文化、多民族文化在這裡交匯融合、包容開放,多種文明融匯貫通,多元文化互學互鑑,形成了以天馬文化、五涼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為主要內容的涼州文化。
  • 第十屆傳統文化與生態文明國際研討會勝利召開,王東光受邀作報告
    、北京市對外文化貿易協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傳統文化與生態哲學分會聯合主辦的第十屆傳統文化與生態文明國際研討會暨第二屆博鰲國際研學旅行論壇於2020年 10 月 16日至19日,在海南瓊海博鰲隆重舉行。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是:開啟智慧寶藏,共促生態文明。
  • 赤峰之「最」居然有這麼多!你都知道嗎?
    巴林右旗位於赤峰市北部,2008年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格薩爾文化之鄉」。2009年,蒙古族《格薩(斯)爾》和藏族《格薩(斯)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世界矚目的重要文化遺產。2019年7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赴赤峰考察調研。
  • 寫在「涼州與中國的民族融合和文明嬗變學術研討會」召開之際
    要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鑑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 9月18日,第四屆涼州文化論壇系列活動之「涼州與中國的民族融合和文明嬗變學術研討會」將在我市隆重召開。 這是中國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與武威市院地合作打響「涼州文化牌」的第三次盛會。
  • 「軸心時代與中國」 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本報訊 近日,「軸心時代與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貴陽孔學堂召開。來自德國、美國、日本及省內外歷史學、哲學和政治學等相關領域的70餘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圍繞研討會主題,以主旨發言、論壇對話、學術報告等多種形式,展開新時代的中國與多元文明的深入對話、探討。
  • 「日本與世界:文明的傳播、互動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人民網北京6月4日電 (劉戈)為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由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日本語言文化系、北京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學人文學部主辦的「日本與世界:文明的傳播、互動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2日在北京大學召開。來自中日日語教育界的專家、日本政府代表等出席開幕式,回顧了我國日語教育的歷史,展望新形勢下的日本教學,寄語日語學界多培養人才迎接中日交流的新時代。
  • 走進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遊牧系統
    近年來,阿魯科爾沁旗委、政府以「綠色、純淨」為標籤,確定「生態立旗」的發展戰略,成立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工作領導小組,編制《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遊牧系統保護與發展規劃》,出臺《阿魯科爾沁旗草原遊牧系統保護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實施了北部罕山水源涵養林區、中西部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區、東南部防沙治沙區「三個區域」和百萬畝天然林保護、百萬畝沙地綜合治理、百萬畝退耕還林、百萬畝小流域治理、百公裡庫河連通生態建設
  • 內蒙古草原音樂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召開
    8月15日,內蒙古草原音樂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在錫林浩特市蒙古利亞酒店隆重召開。本次研討會由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主辦,錫林郭勒盟文化和旅遊局、內蒙古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研究基地、「草原絲綢之路音樂文化傳播與研究基地」承辦。區內外45名專家學者、參加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展演的部分演職人員、相關媒體等60餘人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北方草原遊牧民族文明的鼎盛——蒙古族的發展與演變
    繼契丹、女真先後建立王朝後,蒙古族憑藉雄才大略的鐵木真及其子孫數十年的徵戰,三次西徵及南下滅宋,建立了橫跨歐亞的世界帝國,締造空前鼎盛的遊牧文明。元朝以後,蒙古族雖然歷經分裂與興衰,但仍固守北疆草原,世代繁衍,寫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歷經遊牧民族興衰更替的中國北方草原,在十二世紀又孕育締造了遊牧民族的雄傑——蒙古族。它集遊牧文化之大成,憑藉馬背民族強大的機動力,橫掃歐亞大陸,建立中國歷史上空前的蒙古帝國和大元王朝,發出了震驚世界的號令。
  • 赤峰:打造中國草原自駕遊勝地
    目前,赤峰市已經形成了「世界公園」草原生態自駕旅遊線路、「草原絲路」文化自駕線路、「聖源秘境」文化探秘自駕旅遊線路、「奇酷樂遊」草原時尚休閒自駕旅遊線路、京津冀蒙千裡草原大道等6條精品自駕線路。 赤峰市旅遊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
  • 「非遺傳承」翁牛特旗、阿旗蒙古族服飾
    翁牛特旗蒙古族服飾項目簡介生活在高寒地帶的蒙古族人歷來打獵、遊牧經濟為主,為適應生產和地理環境,其服飾早已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阿旗蒙古族傳統服飾蒙古族傳統服飾,包括服裝、靴子、帽子、腰帶和隨身攜帶的飾品等。其中,有男女老少之別。這些又分四季服裝,有單布長袍、夾長袍、棉長袍、皮長袍、坎肩兒和馬褂等。靴子有棉製和皮製兩種,根據季節變化增減氈制和布制襪子。帽子也分四季,搭配在不同的服裝上。腰帶用絲料、布料或熟皮做成。隨身攜帶的飾品有蒙古刀、菸袋、煙荷包、白布手巾和褡褳等。
  • 國際城市生態學會中國分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研討會召開
    8月22日至23日,國際城市生態學會(Society for Urban Ecology, SURE)中國分會(SURE China Chapter,SURE-China)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召開
  • 初食探索童話世界「赤峰」,獨藏於內蒙古的浪漫風情
    我們無法助你入夢,卻可帶你前往發現童話世界裡的浪漫風情~初食穿梭城市尋覓一味,走進神秘掩面的內蒙古秘境,探索大自然下的童話故事——「赤峰」。赤峰位於內蒙古東南部,蒙冀遼三省區接壤處。東鄰遼瀋,南近京津塘,西北靠錫林郭勒大草原,交通四通八達。赤峰文化底蘊深厚,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
  • 家鄉宜常至 他處不堪行——赤峰人必去的48個A級景區
    新世紀以來,赤峰市不斷加大旅遊開發力度,打造出了阿斯哈圖石林、達裡湖、青山巖臼群、烏蘭布統草原、喀喇沁親王府、玉龍沙湖、召廟、美林谷滑雪場、草原遊牧文化區等10大旅遊看點。赤峰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具民族特色的旅遊城市」「中國旅遊競爭力百強城市」「最值得向世界推薦的旅遊聖地」等榮譽。
  • 【徵文】第二屆文化多樣性與生態多樣性學術研討會(2019)
    第二屆文化多樣性與生態多樣性學術研討會
  • 赤峰3000多個牧民,幾十萬頭牲畜,連綿幾十裡大遷移!
    赤峰生活網一個有趣、有料、有溫度的平臺1.赤峰3000多個牧民,幾十萬頭牲畜,連綿幾十裡大遷移!每年六月起,赤峰阿魯科爾沁旗北部巴彥溫都爾地區,三千多個蒙古族牧民,趕著幾十萬頭只牛馬羊,分東西兩線線進行大遷徙,綿延幾十裡,浩浩蕩蕩移入夏季牧場,成群的牛羊和牧民一起上演原生態環境與人的純樸純淨完美融合的壯觀場面和獨特人文景觀。這裡是內蒙古自治區難得一見的原汁原味地保留著蒙古族遊牧生產生活方式的一塊重要國家級農業文化遺產地。
  • 白鶴梁水文化遺產與人類文明 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涪陵成功召開
    5月13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水文計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水博物館網絡、重慶市文物局、重慶市水利局指導,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政府、湖北大學、長江師範學院主辦,由重慶市涪陵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重慶市涪陵區水利局、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長江師範學院白鶴梁石刻文化研究中心承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