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城區文化委員會、北京戲劇家協會、北京天藝同歌國際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作為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8年度交流推廣項目的2018第五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已經在繁星戲劇村開幕,精選18部劇目,匯集京劇、崑曲、越劇、粵劇、梨園戲、淮劇、晉劇、秦腔、豫劇等跨越南北東西的代表性劇種,在劇目內容方面頗具多樣性,新編歷史劇、現代戲、傳統戲新編等內容與題材,彰顯藝術節的包容性和開放性。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攝:孫瑞博
開幕大戲《臺城柳》以京劇和河北梆子融合,是戲曲舞臺上的傳統的「兩下鍋」演出形式,更是凸顯了本屆藝術節「融」的主題意旨。小劇場崑曲《望鄉》、「帝後最愛」《牆頭馬上》紛紛趕赴戲曲盛會,「南戲活化石」的梨園戲攜孤本《朱文》首次亮相藝術節;小劇場庭院戲劇《四美離歌》融京劇、昆韻、滇劇、花燈,在表演上融合創新;小劇場實驗粵劇《夢》,將粵劇、越劇、崑曲、贛劇通過湯顯祖的「四夢」串聯,提供了新鮮的觀演體驗。由香港西九區戲曲藝術中心演出的小劇場粵劇《霸王別姬》以粵劇傳統及創新交替出現的手法演繹,展現新一代粵劇演員在秉承及尊重傳統粵劇演繹手法上的學習與追求。小劇場獨角戲《曹七巧》、小劇場全男班崑曲《牡丹亭》乾旦上演女子的心聲。小劇場實驗越劇《再生緣》裡,孟麗君則女扮男裝上演一段曠世奇緣。小劇場豫劇《崔氏與朱買臣》、小劇場晉劇《花田外傳》、小劇場實驗秦腔《冰心道》,梆子系戲曲劇種集中亮相,帶來鏗鏘有力、慷慨激昂的戲曲觀感,給觀眾傳達澎湃有力的梆子聲腔。小劇場實驗淮劇《畫的畫》、小劇場京劇《十二樓》、剛剛參加完阿維尼翁藝術節的小劇場戲曲肢體劇《田人快遞》等通過戲曲程式化、虛擬化的展現,在原汁原味旋律的基礎上,展現出小劇場戲曲在繼承基礎上的探索性、創新性。由繁星戲劇村出品的口碑劇《一夜一生》走進老戲院裡的戲魂人生,戲曲兒童劇《童戲社·臉譜戲三絕》則最適合孩子們觀看。
另外,藝術節特邀劇目異彩紛呈,18部劇目70餘場演出,很多劇種都是第一次亮相藝術節。除劇目之外,還設有戲曲衍生板塊,增設梨園主題市集、梨園主題時裝秀、主題工坊、名師講堂、戲曲體驗課等,為傳統戲曲藝術帶來時尚感,貼近年輕人,擴大戲曲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同時,藝術節的特色板塊之一的「對戲2018當代藝術展」也於藝術節期間在繁星當代藝術中心開幕,匯集了25位國際藝術家近90件作品,作品的媒介涵蓋了戲曲裝置、戲曲動畫、戲曲音樂、視頻影像、紙本、油畫、絲網版畫、霓虹燈裝置等,還特別帶來了皮影戲《盜仙草》的互動體驗項目,用跨界的形式表達了戲劇藝術的獨特之美,用新的藝術視角解讀了戲曲藝術的當代魅力。將持續至12月25日。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王潤
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