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為了讓青少年更好地學習、理解和親近傳統文化,蕪湖各校積極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在形式豐富,富有趣味的活動中引導青少年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成長的力量,進而當好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鏡湖小學學生參觀雨耕山文化產業園 圖片來源:蕪湖文明網
鏡湖幼兒園小朋友參觀蕪湖鐵畫館 圖片來源:蕪湖文明網
育紅小學「秋之韻」詩歌節 圖片來源:蕪湖文明網
安師大上演精彩「團扇秀」 圖片來源:蕪湖文明網
城南實驗中學舉辦「詩歌創作」專題講座 圖片來源:蕪湖文明網
硬筆書法大賽 圖片來源:蕪湖文明網
書法教育引入課堂 繼承弘揚傳統文化精髓
舉辦硬筆書法大賽 書法教育融入辦學特色
南陵縣許鎮鎮初中第八屆學生硬筆書法大賽於2016年11月6日上午在許鎮中心初中教學樓前操場隆重舉行。南陵縣教育局副局長魏長江、紀委書記邵兵、許鎮鎮黨員委員朱寅生等應邀參加了此次活動。開幕式上,吳忠海校長致開幕詞,魏長江副局長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書法教育是許鎮鎮初中辦學特色之一,本著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跨越,用我們的愛心去成就學生的一手好字的目的,經大賽籌備委員會的精心準備,大賽如期舉行。
本次書法大賽的主題是「書寫經典 傳承文明」,來自許鎮鎮中心初中、黃塘初中、華林初中、民一初中170名選手參加了比賽。經過評委們現場認真評選,共評出一等獎20名,二等獎30名,三等獎40名。
鄉村少年宮開展「書寫中華經典 傳承中華文明」活動
為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激發中小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和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培養孩子們正確的書寫習慣,引導他們把漢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美觀。近日,家發鎮中心小學少年宮舉行了「書寫中華經典 傳承中華文明」書法比賽活動。
本次活動是由各班初賽並推薦出優秀選手參加現場比賽。比賽時孩子們都信心滿滿,用心書寫每一個筆畫、每一個漢字,要求在二十分鐘時間內現場完成,並由評委組現場評分,按不同獎項頒發了獎狀,進行鼓勵表彰。
通過本次書法比賽活動,既豐富了孩子們的校園生活,又激發了他們的書法愛好。對於發現和培養有特長的學生,並指導其更好地發揮特長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書法教育進課堂 校園處處墨飄香
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日,蜀山鎮黃姑小學開設了書法興趣班,將書法引入課堂,引導學生感受漢字和書法的無窮魅力。
「一個筆畫的完成,需要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大到橫豎撇捺,小到一個點都是這個動作的過程……」11月3日下午,蜀山鎮黃姑初中副校長伍亮正在給四年級一班的學生講授書法課程,孩子們個個都聽得目不轉睛、津津有味活動現場積極而熱烈。
通過本次書法課堂,讓學生們充分感受到了書法藝術的魅力,激發了學生書法學習的濃厚興趣,學生們紛紛表示,以後要堅持書法訓練,練好書法,不僅要在考試中得到卷面整潔分,同時也要練就一技之長,提高了個人能力,豐富學習生活。
中小學舉辦特色詩歌節 師生共同品味詩文風韻
育紅小學舉辦首屆詩歌節 打造詩意校園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為了貫徹落實育紅小學辦學規劃,全面打造詩意校園,2016年秋季,學校在傳統的「童詩誦金秋」活動基礎上,開展以「詩歌創作」「詩歌朗誦」「詩歌書畫」「詩歌表演」為系列的育紅小學首屆詩歌節。以期在詩歌創作、誦讀、表演等系列活動中激發全體師生和家長誦讀經典詩文的熱情,推動詩意校園、詩意班級、詩意家庭的創建,使全體育紅人沐浴詩歌文化,享受詩歌創作與表演的快樂,全面提升師生文學創作能力、文學審美與鑑賞能力。
此次詩歌節,學校三十三個班級的學生、家長和各年級組的老師以「秋之韻」為主題,共創作詩詞358首。全校33個班級推選的家長評審分年級組對學生和家長的詩歌作品進行了現場評選,給詩歌創作比賽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我們更期待著第一期「秋之韻」詩集的出刊。
10月26日詩歌節朗誦大會拉開帷幕,各年級組分別進行了初賽,推選出各年級的一等獎節目,在育紅小學多功能廳舉行了全校的詩歌朗誦大會。全校18個詩歌朗誦節目異彩紛呈,孩子與家長或吟或誦,充分展現了育紅學生和家長的才藝。
城南實驗中學成功舉辦「詩歌創作」專題講座
11月2日下午,為響應愛好詩歌創作的同學們的強烈呼籲,讓同學們的詩歌創作有章可循,蕪湖市城南實驗中學「詩韻校園」課題組請來了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中國詩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蕪湖詩詞學會副會長張應中老師為學校的詩歌愛好者做了一場題為《淺談詩歌寫作》的精彩講座。
張應中從舊體詩詞寫作和新詩寫作兩個部分入手,娓娓道來。從古詩詞的格律、結構談如何寫作古詩詞,再從「抒情、敘事、感覺、思」這四種基本範式談新詩的寫作方法,循序漸進,條分縷析。講座中,張老師旁徵博引,舉一反三,不時博得陣陣掌聲。他深厚的理論功底、親切的言談舉止給老師和同學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穫,受到課題組老師和各班級小詩歌迷的熱烈歡迎。
本次講座隸屬該校第六屆詩歌節的一部分,旨在對接下來「風雅校園」詩歌創作比賽預熱,並進行切實的理論指導,相信在接下來的創作比賽中,一定會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原創詩歌作品,使學校的詩歌理論和創作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趣味民間藝術進校園 寓教於樂中感受文化魅力
民俗文化進高校 安師大上演精彩團扇秀
10月22日,在安徽師範大學花津校區敬文圖書館東門廣場,上演了一場精彩的緙絲團扇秀。作為安徽師大民俗文化進校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場緙絲團扇秀由安徽省高校國學聯合會主辦,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德雅書苑承辦。
據悉,這是安師大第三屆民俗文化進校園活動,前兩屆分別是2014年的繁昌剪紙,2015年的皖南皮影。本次團扇文化藝術節邀請到我國著名手作團扇設計師、製作者李晶,並現場展示了其手作的數把團扇。據了解,團扇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系中國的發明,又名紈扇,而後傳入日本。作為本次活動的參與者,安師大文學院的李冠達表示:「活動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還打開了大學生的視野,多方面、全方位地讓大學生了解到中國傳統文化,讓同學們知道傳統文化並不只是誦讀經典。」
作為本次活動的組織者,安師大文學院社團指導老師楊穆龍說:「現在都在宣傳傳統文化,也在講一些傳統文化的智慧和精神。我們要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大家關注到傳統文化,並且學習和繼承。」
學校開展剪紙趣味課 剪出快樂童年感受傳統魅力
一張簡單的紅紙,在剪刀的上下飛舞中,變成眉開眼笑的娃娃,變成翩翩起舞的蝴蝶,變成美麗綻放的花朵……近日,百勝小學的活動室人聲鼎沸,來自全校的60餘名學生早早的來到了這裡,等待著剪紙趣味課的開始。
課堂上,剪紙指導老師認真細緻的為同學們講解剪紙的剪紙的分類、題材、常用剪紙方法等,隨後,老師現場示範,一幅幅剪紙栩栩如生、精美絕倫,看得同學們既興奮又好奇,紛紛在老師的指導下動起手來,剪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圖案。
剪紙是我國古老而富有傳統的民族文化之一,是中國民間手工藝術的瑰寶。此次趣味課的開設,不僅弘揚民族文化,同時也豐富了孩子們的文化生活,讓孩子也寓教於樂的形式中感受傳統魅力。
小學開展有趣課外實踐 青少年感受非遺魅力
10月10日,鏡湖小學六年級一班的47名學生在老師的陪同下,來到雨耕山文化產業園了解、欣賞了以傳統工藝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生動有趣的課外實踐課,感受本地非遺文化的魅力。
活動現場,同學們在園內百年歷史建築內思樓裡聽講中國非遺課程,觀看蕪湖非遺影視資料,隨即,分組參觀了非遺館、遠方美術館、西洋文化長廊、地下酒窖等非遺文化項目,並在相關老師指導下,感受陶藝、繪畫、國學主持等課程。阜陽五寶、蕪湖三畫、六安三編……面對一系列非遺文化作品,學生們學得津津有味。王梓越同學還高興地告訴記者,這是第一次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項目傳承人和作品,為自己的家鄉有這麼多非遺文化成果感到驕傲。學生們在此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不僅學習了中國傳統非遺知識,也普及了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課。(蕪湖文明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