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晚報》老讀者李佑治:「讀書看報,讓我們跟上新時代步伐」

2020-11-23 掌上懷化

退休時光如何安排自己?今年71歲的《邊城晚報》老讀者李佑治說:「《邊城晚報》我每天要看,讀書看報好啊,能讓我們這些老同志跟上時代步伐。」

7月3日,聽說鶴城區中叉裡小區李佑治老人連續12年自費訂閱《邊城晚報》,記者慕名前去探訪。

李佑治是位退休老黨員,早年當兵入伍,退伍後多年在農村基層工作,擔任過村支書、鄉鎮黨委書記、辦事處主任,2008年從工作崗位退下來。退休十餘年來,他每年堅持自費訂閱《邊城晚報》,每天早晨都要等著報紙投遞員送報過來、再認真看完。他告訴記者,他很喜歡看《邊城晚報》,因為晚報信息全面、可讀性強。

「現在很多人喜歡玩手機,不太愛讀書看報,您怎麼看?」記者問。

李老聽了連連搖手:「這個不好。手機雖然信息多,是人們重要的通信和交友工具,但也不能代替讀書看報。特別是老年群體,手機閱讀對視力影響太大,還是紙質閱讀好些,邊看邊思考,好看的內容還可以留在那裡反覆閱讀。比如黨中央的方針政策,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這些內容就要反覆學習。現在我們國家發展得好啊,脫貧攻堅、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哪樣不是走在世界前面。我們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偉大的黨,我一輩子跟黨走,現在退休了,但思想不能退步。我每天要讀書看報,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新時代步伐。」

交談中,李老一直興致勃勃、中氣十足。說到自己的健康心得,他總結三條:一是堅持每天讀書看報,思想不落伍;二是和老伴一起發揮餘熱,分工接送、培養外孫、孫子,生活很充實;三是堅持適度鍛鍊、參加集體活動,精神很愉快。

不知不覺一個多小時過去了,記者向李老一家愉快道別,李老半開玩笑說:「你們可得努力把晚報辦好喲,我是個老客戶了,要是辦不好我會打電話投訴的!」(記者 杜萬勇

相關焦點

  • 時代廣場購物 帶份晚報回家
    在鶴崗晚報「零距離」訂閱服務系列活動第三站,昨日,本報記者編輯來到超市為讀者提供現場諮詢和訂閱服務。讀者們希望我們的新聞就像柴米油鹽醬醋茶一般,以更貼近群眾、更貼近生活的姿態滿足消費者需求,方便市民隨時隨地享受本地特色文化大餐。  超市設攤  現場訂報很優惠  「以最大限度滿足市民訂閱報刊的需求」。
  • 一張晚報一把剪,這位讀者常承華10年剪報400本
    70多瓶漿糊、一斤多裝訂毛線、13平米的儲藏室,這些數字詮釋著一位老讀者對齊魯晚報深深的關愛。
  • 點讚,鳳山這幾個老人堅持讀書看報,有的12年抄錄51本筆記80多萬字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隨著時代進步和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讀書看報似乎成了一種「近在眼前,卻遠在天邊」的「奢侈」行為。
  • 八橋鎮長勝村舉辦「讀書看報 閱想人生」主題閱讀活動
    金山網訊 12月5日,揚中市八橋鎮長勝村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讀書節活動,十多位老人歡聚一堂,共同讀書看報,徜徉書海,感受文字魅力
  • 「別替時代淘汰我們的父母」,為了孩子,我們應該努力跟上時代
    孩子都是在潛意識中替時代淘汰我們的父母,將我們的父母淘汰在後面,不願意去接觸我們的父母,而父母想和孩子一樣跟上時代,和孩子有共同話題,在交流中能夠有話說。 2、總是說父母不懂 有時候父母和孩子在交談一些事情,或者是一起做事情的時候,兩者的觀念是有所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孩子卻認為自己的想法是跟上時代的,是先進的,認為父母的想法是老套、老古董了,沒什麼用。
  • 落實「整本書閱讀」 評價機制要跟上
    ■「整本書閱讀」系列⑩「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是高中語文新課程學習任務群之一,其教學建議要求「高中階段選擇2至3部著作精讀,其他著作可布置泛讀。如《邊城》《茶館》《巴黎聖母院》《莎士比亞戲劇》等,教師可結合實際情況確定閱讀書目,可師生共同推薦、討論決定,也可學生個性化選擇。
  • 「看的第一份報紙就是燕趙晚報」
    今年21歲的祝順利告訴記者,自己小的時候,手機、電腦還不像現在這樣普及,自己認字就是從看書讀報開始的,父親也有意培養她成為一個愛讀書看報的好孩子,「父親覺得,讀書看報能提高孩子的文學素養,同時也能讓人心靜,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因此多看書讀報是沒有壞處的。」  「我們家一直訂閱燕趙晚報,晚報也算是我的啟蒙報紙了。」
  • 蔡平珍:要跟上農業新時代的步伐
    無論是參加湛江市農業經濟管理幹部學校組織的培訓班,還是遠赴北京參加「農業雙創班」, 蔡平珍都有一種緊迫的危機感:現代農業亟需新理念和新思維,要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她已將這種危機感化為行動:今年下半年發展兩千畝水稻基地,不僅要打響廉江知名大米品牌,還要打造旅遊觀光農業;已成立一家進出口公司,爭取將部分外運的辣椒出口至杜拜和美國。
  • 傳統戲曲文化,山西戲曲,跟上時代前進步伐
    在內容改革上,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使戲曲反映我們的時代,使之具有鮮明而強烈的時代精神。為此,在堅持「三並舉」方針時要強調和提倡創作更多更好地與時代同步的戲曲現代戲。無論改編得怎樣好的傳統戲和優秀的新編歷史戲,都不可能深刻地反映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思想內容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 《詩篇》裡敬拜讚美的步伐,你跟上了嗎?
    而聖經中《詩篇》是人敬拜讚美神的最好樣式,越讀《詩篇》,越唱《詩篇》,越會讓人明白:真敬拜讚美,是經歷上要跟上《詩篇》敬拜讚美的步伐,要口唱心和地用心靈誠實敬拜讚美神。和聖經其它書卷不同,《詩篇》更多的是人對神說話,其它書卷更多的是神對人說話。神是因材施教的主,因著環境和人物的不同,神對人說話便各個不同。
  • 足壇的快速發展,武磊穿越至80年代,能否跟上馬拉度納的步伐?
    足壇的快速發展,武磊穿越至80年代,能否跟上馬拉度納的步伐?相信很多球迷都知道足壇上的發展速度已經跟不上你的想像了,可以說,現在足球水平在整體上已經超越了上個世紀80,90年代了,因此有不少的球迷粉絲都在假設,要是中國知名足球運動員武磊放到上個世紀,足球水平是否能夠跟上馬拉度納呢?這還是有待考量的。
  • 第19個記者節,廣元晚報為你講述新聞背後的人和事!我們一直在路上!
    我們筆下,有城市的崛起,有鄉間火熱的勞動場景,有奮進的工作,有群眾的創造,更有百姓的幸福。不是在採訪,就是在採訪的路上。   8年多來,晚報和讀者之間的故事太多太多。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筆觸能為你帶來改變,帶來幫助,帶來溫暖。值此第19個中國記者節到來之際,晚報特推出特別報導「我和你」,記錄我們之間的點點滴滴。
  • 沈從文去世30年 我們重讀《邊城》
    沈從文去世30年 我們重讀《邊城》 晚年的沈從文和張兆和。1988年,沈從文去世後,他的這份「自我」也得到後輩讀者、研究者的挖掘、發現、研究和欣賞。這其中就包括文學批評家、復旦大學教授張新穎。沈從文的「自我」吸引著張新穎,從1997年至今,他沉浸在沈從文的文學世界裡,已經持續了20多年。  2018年是沈從文逝世30年。大眾讀者自發地懷念他。他的作品耐讀,《邊城》、《湘行書簡》、《從文自傳》等仍是各大書店的暢銷書。
  • 《邊城》讀書筆記——雅禮中學 1901班 陳嶼凡
    《邊城》讀書筆記作者 | 陳嶼凡指導老師 | 王迎《邊城》可謂是小說中的另類,並無跌宕起伏的情節奪人眼球,也無恢宏的歷史背景作為鋪墊,所有的故事都被拘束在極小的範圍內《邊城》的描寫有著畫作《父親》一般的細膩,讀來卻有幾分國畫蒼涼而高遠的意味。其本身即是一幅湘西水鄉的山水畫,勾勒著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生活在此間的人們多少有著「君子遺風」,如此高潔的品性來源於天地的滋養。在沈從文先生的筆下主角翠翠也成為了「造化的產物」。
  • 《新民晚報》90歲生日快樂!上海灘這些響噹噹的人物都送來祝福
    我也從一個小小的讀者,從在家看報看別人,慢慢成了晚報上被別人看的。再到後來,不經意在晚報登了篇我渴望讀書的小文,鬧出不小的動靜。再然後,退役了,變成了晚報的特約記者、專欄記者。再然後,又開始幹起足球老本行了。 我有時候會想,我會不會現在做著一份和足球不相干的活,如果沒有晚報這根線牽著,還真不好說。和足球,晚報算是一個助緣。
  • 圖書館:留住老讀者 吸引新讀者_讀書_中國西藏網
    一位老年讀者正在日本高梁市圖書館內閱讀。(劉軍國 攝)  隨著時代的發展,圖書館的功能在不斷拓展。數字形態不會也不該成為未來社會唯一的知識獲得方式,圖書館蓬勃的生命力仍將繼續。輕鬆閱讀區為人們打造了一個「像家一樣」的閱讀環境,幼童可以在此玩耍,讀者可以出聲閱讀。很多父母在這裡為孩子朗讀繪本,享受讀書的樂趣。  藤井勇表示,圖書館的運營理念是包容儘可能多的人群,讓任何年齡層的市民都能獲得閱讀帶來的精神愉悅。走在高梁市圖書館內,人性化設計隨處可見。圖書館設有母嬰室,為兒童安裝了專用馬桶。為方便老年讀者,圖書館內常備老花鏡,並專門購置了字體較大的書籍。
  • 102歲老人每天堅持讀書看報 上班上到74歲
    32年不沾葷菜 上班上到74歲102歲爹爹每天堅持讀書看報3月16日,社區群幹王祥和周君手捧著書籍,走進楊守疆的家時,這位102歲的老人從沙發裡站了起來他堅持每天白天看書看報,想睡就睡;晚上看電視專看戲曲節目,每天9點起床。保姆阿姨說,老人思維清晰、交流自如,生活悠然自在。多次返聘,74歲才不再上班楊守疆老人出生於湖北通山縣。6歲時,父親去世,跟隨著大哥一起來到武漢做生意。長兄如父,大哥不僅拉扯他長大,還供他上學讀書。那時候,能供孩子堅持讀書的家庭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