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高曉松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這更像是一首現代詩,許巍那沙啞而充滿溫情的嗓音戳中了現代人的淚點,讓人回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滿滿的都是情懷。
關於生活的無奈以及詩和遠方的話題,早在一百年前,著名學者胡適先生已有論述,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他的詩作用白話文表達,通俗易懂,自然質樸而又回味無窮。
胡適是白話文的先行者,他提倡新文學,語言要用白話文,文體要自由,內容要有新思想也要有新意。他的白話文詩集《嘗試集》是第一部白話詩集,具有裡程碑意義。
從藝術的角度分析,這首《夢與詩》兼具音樂美、建築美和繪畫美,全詩押韻,字句基本整齊,其中的意象也有畫面感,但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以樸素的語言表達思想。
人生總平常
這首詩有一個詞出現了四次,就是平常。人人都有好奇心,喜歡出彩而厭倦苟且,然而柴米油鹽、人情世故都是平常事,平常才是人生的常態,也是原汁原味的人生。
詩中列舉了四種平常事:經驗、影象、情感、語言,這些事都是平常事。追求新奇只是短暫的感官刺激,吃飯還是家常飯,穿衣還是粗布衣,這不是苟且,而是生活。
生活也有詩
大多數人不甘心平庸的生活,希望有更多的新奇花樣。的確,人生不易,沒有經歷過絢麗多姿的生活,也是一種遺憾,然而新奇可遇不可求,新奇是點綴而不是常態。
然而新奇從哪裡來?作者寫到,新奇從平常中來,而不是從天而降。生活有夢,日有所思,夜裡才會有夢;生活有詩,詩的素材也來源於平常的情感和靈感,而不是捏造。
綻放才精彩
有夢想的人生更精彩,但精彩的人生源於平常,對生活理解透徹了,才能在夢裡變幻新奇的花樣;有詩的意境很美,只有情感和語言豐富了,才有可能編織新奇詩句。
詩中說到,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生才能綻放精彩,酒味濃香只有品嘗過才有體會;只有感情真的投入了,真心愛過了,才會有深情的感受,這是自己的體驗,別人無法替代。
這首詩語言很平常,說的也是平常的事,但見解卻不尋常,特別是在一百年前的時代,談論詩與夢,談論自由生活,這種大膽和創新讓人眼前一亮,平常語句見偉大。
這首詩表面看是談論寫詩的技巧,但更多的人是把這首詩當做人生的啟迪,高曉松寫成了詩句,加上許巍的深情演繹,持續火爆了,而胡適的主張躺在故紙堆裡,這是一種遺憾。
當我們重溫《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時,不妨重讀胡適先生的現代詩《夢與詩》,他們表達的其實都是同一種情懷: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輕易,還有詩,有夢和遠方那片田野。
夢與詩
都是平常經驗都是平常影象偶然湧到夢中來變幻出多少新奇花樣都是平常情感都是平常言語偶然碰著個詩人變幻出多少新奇詩句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
聲明:本圖文所有圖片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