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心眼前的苟且,閱讀胡適的《詩與夢》,生活有詩和也有遠方

2021-01-10 青青詩文

很多人喜歡高曉松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這更像是一首現代詩,許巍那沙啞而充滿溫情的嗓音戳中了現代人的淚點,讓人回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滿滿的都是情懷。

關於生活的無奈以及詩和遠方的話題,早在一百年前,著名學者胡適先生已有論述,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他的詩作用白話文表達,通俗易懂,自然質樸而又回味無窮。

胡適是白話文的先行者,他提倡新文學,語言要用白話文,文體要自由,內容要有新思想也要有新意。他的白話文詩集《嘗試集》是第一部白話詩集,具有裡程碑意義。

從藝術的角度分析,這首《夢與詩》兼具音樂美、建築美和繪畫美,全詩押韻,字句基本整齊,其中的意象也有畫面感,但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以樸素的語言表達思想。

人生總平常

這首詩有一個詞出現了四次,就是平常。人人都有好奇心,喜歡出彩而厭倦苟且,然而柴米油鹽、人情世故都是平常事,平常才是人生的常態,也是原汁原味的人生。

詩中列舉了四種平常事:經驗、影象、情感、語言,這些事都是平常事。追求新奇只是短暫的感官刺激,吃飯還是家常飯,穿衣還是粗布衣,這不是苟且,而是生活。

生活也有詩

大多數人不甘心平庸的生活,希望有更多的新奇花樣。的確,人生不易,沒有經歷過絢麗多姿的生活,也是一種遺憾,然而新奇可遇不可求,新奇是點綴而不是常態。

然而新奇從哪裡來?作者寫到,新奇從平常中來,而不是從天而降。生活有夢,日有所思,夜裡才會有夢;生活有詩,詩的素材也來源於平常的情感和靈感,而不是捏造。

綻放才精彩

有夢想的人生更精彩,但精彩的人生源於平常,對生活理解透徹了,才能在夢裡變幻新奇的花樣;有詩的意境很美,只有情感和語言豐富了,才有可能編織新奇詩句。

詩中說到,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生才能綻放精彩,酒味濃香只有品嘗過才有體會;只有感情真的投入了,真心愛過了,才會有深情的感受,這是自己的體驗,別人無法替代。

這首詩語言很平常,說的也是平常的事,但見解卻不尋常,特別是在一百年前的時代,談論詩與夢,談論自由生活,這種大膽和創新讓人眼前一亮,平常語句見偉大。

這首詩表面看是談論寫詩的技巧,但更多的人是把這首詩當做人生的啟迪,高曉松寫成了詩句,加上許巍的深情演繹,持續火爆了,而胡適的主張躺在故紙堆裡,這是一種遺憾。

當我們重溫《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時,不妨重讀胡適先生的現代詩《夢與詩》,他們表達的其實都是同一種情懷: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輕易,還有詩,有夢和遠方那片田野。

夢與詩

都是平常經驗都是平常影象偶然湧到夢中來變幻出多少新奇花樣都是平常情感都是平常言語偶然碰著個詩人變幻出多少新奇詩句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

聲明:本圖文所有圖片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夢想)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出自《高曉松184天監獄生活實錄:人生還有詩和遠方》,最早出自高曉松的母親張克群。文章中是這樣說的「我媽說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我和我妹妹深受這教育。誰要覺得你眼前這點兒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適合遠方,能走多遠走多遠;走不遠,一分錢沒有,那麼就讀詩,詩就是你坐在這,它就是遠方。越是年長,越能體會我媽的話。我不入流,這不要緊。我每一天開心,這才是重要的。」
  • 生活有詩和遠方,但首先是眼下的苟且
    世界非常美好,因為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出自高曉松的一篇文章,文中高曉松談到人生在世,縱然要捨棄,縱然要妥協,縱然要低姿態,但這並不是人生而存活的目的,恬淡優雅地生活著,擁有勇氣和激情,才是我們「苟且」的目的,要把苟且當做跳板,奔向未來美好的日子。
  • 眼前苟且與詩和遠方
    《金剛經》的生活,是「眼前苟且」與「詩和遠方」的相互妥協>我就知道,你是個有品味的人!這種般若所蘊含的,有美好的許願,有濟世的慈悲,有進步的自省,還有清淨的業緣。將生活中最美的東西分享給我們,將最美的感受傳遞給我們。讓我們學會用心去全面地感受世間的所有,而不是糾結於僅得的一點感官。認識般若,既需要智慧,也需要慈悲,既不能僅限於智慧,也不能僅限於慈悲。而生活的體驗,既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苟且,也不能只看到詩和遠方。
  • 讀四首古詩,感悟生活中眼前的苟且,期待心中嚮往的詩和遠方
    現在很多朋友都愛說一句話: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非常流行的話,出自高曉松,最初的版本是這樣的:從小媽媽告訴我們的許多話裡,迄今最真切的一句就是: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其實詩就是你心靈的最遠處。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但詩和遠方很貴,努力是最好的選擇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想對很多人都聽過吧,很多人都用這句話來描述生活的美好,也有很多人聽了這句話之後,選擇辭職奔赴遠方,尋找自己心中的天堂,這樣的做法確實沒錯,可是這樣的做法並不可取,因為你只聽過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可你知道嗎?
  • 名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到底應該怎麼理解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看似文藝風爆棚,讓人難以理解,實則卻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在無數人奮勇向前的時候,這一句話,更是成為了無數年輕人不怕苦不怕累的根本。懂得其中真正要表達的意思,那麼也就懂得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 夜讀|或許眼前的「苟且」就藏著詩和遠方
    這個不難理解,不少年輕人都有這毛病。如今生活優越的年輕人,夠上這一條的似乎更多。表現形式之一,就是辭職跳槽成了家常便飯。有的辭職跳槽理由還很奇特:比如,兩個獅子座女性當她老闆所以要辭職,天冷起不了床會辭職,這顯然不是為了追求新知新體驗,只是對當下厭倦,哪怕是有名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 旅遊 把苟且的生活過成遠方的詩[原創]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一句充滿哲理與浪漫的話,讓多少憧憬著的詩和遠方的人,懷揣著夢幻踏上旅途。其實遠方只是一個與你所處環境不同的景區而已,景區本身並不是現成的「詩」,要想通過旅遊把「遠方」演繹成「詩」其實是需要付出很多艱辛努力的。要想通過旅遊把苟且的生活過成詩和遠方,得提升旅遊者自身的品位,把單純的旅遊提升到更高的角度觀賞景點、人文、歷史,才能享受到真正的遠方的詩。
  •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生活要有眼前的苟且還要有詩和遠方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的名著,但是值得閱讀並非僅僅因為出自名家或者因為名聲在外,而在於其對當代人而言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仍然具有閱讀的價值和意義。在這本書中,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為了自己「畫畫」的藝術理想和精神追求拋棄了自己中產階級的優雅生活和家庭、放逐自己,最後窮困潦倒病死的故事。
  • 九首看開詩詞: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也許你當下生活困頓不堪,可也請不要放棄對遠方對夢想的追尋。也許你總是懷緬過去,可也請不要忘記眼前這些觸手可及的美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也有詩與遠方,還有眼前的美好。心若在,夢就在。世上,最大的悲劇就是失去了對自己的信心,也失去對未來的期待。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的出生都是生命的一場奇蹟,終有一日都會綻放出自己光芒。
  • 「詩和遠方」何嘗不是一種苟且
    —分享—   朋友圈還沒有完全淨化「A4」腰甩出的脂肪,就被許巍與高曉松精心熬製的「大補」雞湯歌——「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事情,但是這背後就是反應理想和現實的本質。我們如果把精力全部用來處理現實問題,那麼我們就像是不知道目的地在何方地行走,雖然每個路口都是最優的選擇,但是我們也不可能到達目的地;我們如果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確定目的地,無休止的選擇最優路線上,那麼我們終會因為沒有落地執行而不能到達,即使我們的路線再優秀。
  •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婚戀情感中的始亂終棄與善始善終戴浩然 2020年12月5日一般而言,苟且就是得過且過,只管眼前,走哪算哪;詩是人生理想,遠方是指未來漫長的歲月。就男女關係來講,苟且就是不道德和沒節操的男女搞在一起,尤其滾床單和啪啪啪;詩是指情調和浪漫,遠方指白頭到老;加起來就是找到自己愛的和愛自己的人,好好過,瞻前顧後,從一而終。「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就是在教化大家,人生要看長遠,要有追求。
  • 詩和遠方還是眼前的苟且?高適也很糾結
    詩歌的流派異彩紛呈,而幾乎所有的詩人都寫過抒懷詩。提起大唐邊塞詩人,高適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其「雄渾悲壯」的邊塞詩,開一代詩風,對後世有著深刻的影響。而高適的人生也同樣精彩,其人少孤貧,有遊俠之氣,曾漫遊梁宋,躬耕自給,直到年近五十才出仕,此後卻火箭般躥升,到六十一歲已經被封侯。
  • 賞析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吾相酒店主題...
    主持人娓娓道出了本次沙龍的初衷:當今社會,生活和工作節奏都很快,我們離詩和遠方越來越遠了。然而,正是詩提醒著我們,在平凡的生活中,還有基本生存之外的理想存在著,這正是舉辦《詩與遠方》主題沙龍派對的初心。首先,由東太集團姜流董事長致辭。他說,生活雖然瑣碎而繁忙,但詩和遠方依然不能放棄,因為那是指引我們前進的明燈。
  • 一顰一蹙,皆是生活。生活不只有詩和遠方,還有眼前的不完美!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言歸正傳,就我個人而言,比起「詩和遠方」,我更注重「眼前的苟且」。人們之所以嚮往「詩和遠方的田野」,那是因為比起「眼前的苟且」,那遙不可及的「詩和遠方」,就像是遺世獨立的理想鄉——阿瓦隆。
  • 如果沒有詩和遠方,大觀園裡只剩下眼前的苟且,何以稱《紅樓夢》
    如果說,「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高曉松語)命題成立,那麼,我們也可以大膽設想:如果沒有詩和遠方,溫柔富貴鄉裡的大觀園只剩下眼前的苟且更讓紅樓女兒們從此走上了有詩和遠方的綺麗新雅之旅!
  •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正當旅遊熱浪翻滾的當口,人們浮躁的心靈打開了一扇通向遠方的窗戶。於是,背起雙肩挎包,帶上裝著滿滿炸雞腿和披薩餅的皮囊,風起雲湧般地離開自己呆厭煩了的地方,去看別人呆厭煩的地方究竟是什麼模樣,嘗試一程人生苦短焦作不安的流浪。美國總統詹森說:「一個人在旅遊時必須帶上知識,如果他想帶回知識的話。」女兒和女婿,肚子裡沒有半點墨味,祖國那麼多大好河山,還有五千年文明的名勝古蹟,沒踏過半步,卻一腳飛越國界,去瞻仰異國風情。
  • 即便生活苟且,內心也有遠方的田野
    因為有人幫我擔著,我自顧自的生活在自己創造和虛構的世界裡。以至於自我良好的認為,其實我生活得很清高。當生活把我逼近中年危機,我慌了,我怨憤了,我開始盤算了。我自以為我一無所缺,人生幾乎完美,仔細思考,這些都是建立在依靠他人的基礎之上的,沒有了所依靠的人,我一無所有。我很恐慌,我開始意識到什麼對我才是最重要的,以前那些不屑於顧的東西,都是現在我所欠缺的。
  • 50歲傳奇人物高曉松:眼前無「苟且」,心中有「詩和遠方」!
    用「傳奇」二字來概括高曉松的人生,是最合適不過的,從高知識分子到音樂人、詞曲創作者,再到導演、製作人、脫口秀主持人,他用經歷和實踐證明:眼前無「苟且」,心中有「詩和遠方」!高曉松在一心做音樂的時候,有過身無分文、居無定所時無助的時候,通常來說,應該更能懂得「苦盡甘來」的暢意,但是在擁有財富以後,他沒有為自己買下住所,正如他自己所說:誰要覺得你眼前這點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詩和遠方,能走多遠走多遠。行萬裡路,才能回到內心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