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為何沒能複製"你的名字"的成功?

2020-12-18 Mtime時光網


  而在日本,《天氣之子》累計票房超138億日元,暫列日本影史票房第12位、本土電影榜第7位,目前是2019年度票房冠軍。


  對比來看,新海誠前一部作品《你的名字。》日本總票房250.3億日元,位列影史票房第4、本土作品影史票房第2。《天氣之子》雖然也是一部大賣作品,單看各項「指標」亮眼,但是票房只有《你的名字。》一半,說明觀眾對待《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之間的熱情還是有差距。


  從口碑上來講,包括雅虎、Filmarks、映畫Eiga等在內的日本主流評分網站上,《天氣之子》的評價普遍不及《你的名字。》,呈現出毀譽參半的狀態,喜歡和不喜歡的都大有人在。


  為何《天氣之子》沒能複製《你的名字。》式的成功?


  其實新海誠對此早有覺悟,在公映前舉辦的製作報告會上,他就坦陳「我覺得這會成為一部有爭議」的電影,公映後的反響也印證了他的預想。


  對於觀眾的爭議,比如未成年持槍、過於煽情、價值觀不「正確」等問題,他自己也做出過回應。「如果以現實世界為標準,主人公帆高無疑是脫離社會規範的。我也諮詢過律師,從法律上來看,是相當嚴重的犯罪……還有很多人受不了帆高在高空吶喊的臺詞(『相比起天晴,我更想要陽菜』),無法移入自己的感情,這我也是知道的。」

 

  「現在的社會,很難去呼喊不正確的東西。帆高呼喊的臺詞,如果由政治家說出口,或者發布到網上,也許會被人暴打,甚至火燒也說不定。但是,如果是娛樂的話,應該是可以的。我想做的就是這樣的事。」新海誠說。


  新海誠堅持道,他想做的不是「展示正確事情」的教導式電影,而是「即使不贊同電影的人,也會不明緣由地忍不住流淚」的電影。

《天氣之子》在日本為何賣座?】


  如果不和《你的名字。》這樣的超現象級作品來比,《天氣之子》的成績還是相當不錯的。《天氣之子》沿襲了很多成就《你的名字。》的重要因素,使其在受到輿論爭議的同時,還能保持票房堅挺——將奇幻情節與日常生活風景結合在一起,融入日本民間信仰或神話傳說,觸發日本民眾潛意識中普遍的災難意識。


      另外再講一個「無論世界怎麼樣,我的眼中只有你」的日式愛情故事。


  這樣的「套路」可謂是相當地成功。


  和很多作品追求視覺的陌生化奇觀不同,新海誠熱衷展現的偏偏是最日常、最大眾、最「庸俗」的風景。在《天氣之子》和《你的名字。》中,出現最多的地點就是新宿。新宿作為目前東京的中心,只要去東京的人大概都會走過新海誠電影中反覆展示的那個路口。


位於新宿歌舞町內的ATAMI大樓,電影中帆高剛來到東京時,一無所有,孤身一人,在這裡躲雨,還被欺負了。(照片系時光網記者攝於2019年11月3日)


  《天氣之子》中故事發生的幾個主要地點,包括新宿、池袋、臺場等,都是東京最主要的商區。假設新海誠拍的是北京,大概相當於在國貿、三裡屯、中關村取了景,二環胡同都顯得過於文藝小眾了。


  風景是普通的風景,但是新海誠用他的畫筆和奇幻浪漫的故事讓它們熠熠生輝。當觀眾在電影院裡看到自己每天走過的街口,自然地會感到親切,能夠把自己代入其中。而看了新海誠的電影之後,再走過那個街口,也會生出很多想像。

 

新宿西武站附近的塗鴉牆,警察曾到這裡打探帆高的下落。(照片系時光網記者攝於2019年11月3日


  這種現實和想像的聯動,激活了平日工作生活壓抑乏味的老百姓,也掀起大家的「聖地巡禮」熱潮。火到甚至《天氣之子》官網首頁顯眼的地方都貼出告示,提醒大家巡禮的時候不要打擾到附近的居民。


  為了再一次確認電影中描繪的場景和現實有何異同,為了再一次體會那種現實和虛幻交錯的想像,不少觀眾反覆走入影院,成為電影票房大賣的原因之一。雖然影片的故事槽點滿滿,不過對於很多觀眾來說,他們看的並不是故事啊。


陽菜的住所所在地,也是最後帆高和陽菜相遇的地方。在JR山手線田端站南口出來的小坡上。(照片系時光網記者攝於2019年11月3日)


  《你的名字。》的奇幻點在於男女互換身體和時空穿越,而《天氣之子》則借用了一個類似於都市傳說的「晴女」傳說,為日常生活賦予異色。另外,兩部作品也都出現了神社,提到「萬物聯結」的神道教世界觀,延續著宏大和神秘感。


  另外,「災難意識」這一點也是非常明顯。《你的名字。》中是隕石撞地球;《天氣之子》是異常天氣、東京沉沒,時間就在不久的將來2021年。作為一個災難多發的國家,日本人擁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從

《日本沉沒》

《感染列島》

甚至

《哥斯拉》

系列電影,日本在電影中早已被毀無數次。


  《天氣之子》在日本上映的時候,又碰巧遇上幾十年不遇的強颱風,讓觀眾對異常天氣帶來的災難又多一層感受。

【《天氣之子》意料之外的爭議】


1.「世界系」還是「社會系」?


  事實上,讓私人愛欲問題和地球存亡危機直接關聯,已經成為日本亞文化中的一種敘事類型,被稱為「世界系」。代表作包括新海誠動畫

《星之聲》

、高橋真漫畫《最終兵器彼女》、以及秋山瑞人輕小說《伊裡野的天空、UFO的夏天》。


  「世界系」將男女主人公之間存在的小小問題,和世界滅亡等抽象的宏大問題直接相連,省去連接二者的中間項,比如國家、國家機關、社會、以及社會中存在的各種人。「世界系」產生的背景是現代年輕人社會意識的淡薄。


  《天氣之子》公映後,不少觀眾將其歸入「世界系」——這是一個略帶有貶義的詞。但是新海誠自己進行了否認,表明《星之聲》或許可以被歸入「世界系」;但是3.11日本大地震之後,普遍來說,包括他自己,對待社會的態度已經改變。


  他強調影片的主題就是帆高和社會的對抗、個人幸福和社會大多數人幸福的衝突。不斷出現的警察、靠「晴天生意」賺錢等等,「社會」是切切實實存在著的。


  當然也是有不少觀眾認同《天氣之子》對於社會現實問題的反映,譬如離家少年、少年犯罪、貧困問題、單親家庭、孤兒問題等等。


2.在中老年觀眾中評價更高?


  根據日媒的報導,《天氣之子》在中老年觀眾中的好評率居然高過年輕人。究其原因,有影評家指出,年輕人主要的「槽點」包括故事邏輯不完善、過於甜膩諂媚等等。而中老年觀眾並不在意這些細節,更注重的是情感的部分。


  有不少影評家也指出《天氣之子》畫風屬於平成時代,劇情屬於昭和時代——老套煽情。而有一定年紀的觀眾已經習慣了昭和青春片中的「狗血」劇情,接受了「不符合常理才叫青春嘛」,因此態度寬容很多。


3.不負責任還是反抗?


  《天氣之子》上映後,日本觀眾對於結尾「為了個人情感、犧牲絕大多數」的選擇也存在很多解讀。不少人批判影片缺乏社會意識和責任感,也是當下日本年輕人心態的反映——只要自己過著舒服,不在乎別人死活。



  而也有人認為影片埋藏著更深層次的隱喻。有人解讀,影片中的「天氣」象徵著日本社會,不停歇的大雨象徵著如今問題重重的社會狀況;「陽菜」象徵著日本社會中被壓榨勞動者,以自己的血淚換來既得利益者的好日子。面對黑暗和瘋狂的社會,帆高和陽菜最終決定不再相信。他們最終的選擇,其實是充滿勇氣的反抗。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人從氣象學、城市規劃、民俗學等角度來考察《天氣之子》。


  《天氣之子》在日本引起大眾不同角度的解讀、討論,已經超越了作品的藝術創作,延伸到背後的現象和意識形態。就像新海誠自己所言,無論褒貶,人們願意關注、討論,就說明有所觸動。《天氣之子》成功引起了「爭議」,也是一種成功吧。

【在中國為何沒能複製《你的名字。》的成功?】


  截止到記者發稿時,上映12天的《天氣之子》中國內地報收2.53億,尚不及《你的名字。》5.77億票房的一半。照理說,《天氣之子》是新海誠繼《你的名字。》後三年磨一劍的最新作品,當初有多少人愛過或是重新認識了這位「壁紙狂魔」,這次就會有多少人期待《天氣之子》,為何它沒能複製《你的名字。》的成功?



  《少年的你》歷經入圍柏林電影節、宣布退賽、改檔無法如期與觀眾見面等「波折」,其強大的神秘感早已吊足觀眾胃口;而影片10月25日上映後,質量不負期待、霸凌話題以及頂級流量明星易烊千璽破圈式的演技討論,都成為加持這部電影連續17天登頂日冠的原因。


  而從《天氣之子》本身的劇情故事上來講,未能與中國觀眾產生共鳴是主因。


  有影迷曾這樣形容日本動畫界兩大風雲人物

宮崎駿

和新海誠:如果說宮崎駿的作品是一個完整的蛋糕、老少鹹宜;那新海誠的動畫更像是單面塗了果醬的全麥切片麵包,如果正好切中觀眾內心的某個點,那他們就會覺得很香甜,反之則索然無味。


  《秒速五釐米》就是很好的例證,有人連刷N次,每次都有不同感觸,有的人卻連新海誠講了個什麼故事都搞不清楚。


  所以當三年前《你的名字。》上映之後,評論界有一種說法是:《你的名字。》是「最不新海誠」的作品。


  長期以來,新海誠在影迷心目中的特點除了畫面極盡「壁紙狂魔」外,電影中的情感則流露出「距離、思念、物哀」這種淡淡的情緒,頗有些中國古代詩句「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而這種哀傷與恰恰他唯美的畫面形成一種共鳴。


  在新海誠的作品中,常常是靠大段的心理描寫推進劇情,他尤其善於挖掘角色的內心。但相對來說,也不太善於用現實化的對白來完成角色塑造。


  所以在《你的名字。》問世後,人們才驚呼,擺脫敘事乏力詬病、有了「劇本」的誠哥真是無敵了。


  《天氣之子》作為《你的名字。》後新海誠備受矚目的新作,最穩賺不賠的方式當然是要「複製」《你的名字。》式的成功。所以更加唯美華麗的畫面、RADWIMPS的歌曲、少年少女克服一切阻礙來相愛的故事,都是標配。但恰恰是這樣精心的「複製」,讓觀眾覺得少了些新意。


  尤其是如前文所述,觀眾批判影片缺乏社會意識和責任感,對於結尾「為了個人情感、犧牲絕大多數」的選擇存在極大爭議。更有人調侃這部電影大概是聽著蘇打綠的《小情歌》拍出來的,「就算大雨讓這座城市顛倒,我會給你懷抱」,喜歡的人會被滿滿少年氣感動,不喜的觀眾則認為幼稚、中二、沒邏輯。


  再來看中國大眾最買帳的動畫

《哪吒之魔童降世》

講的是什麼——我命由我不由天、去你的鳥命,哪吒對抗的反派「命運」讓觀眾獲得自我認同、投射,最終產生酣暢淋漓之感。


  而《天氣之子》中的反派「天氣」歸根結底更像是為少年少女小情小愛服務的一個道具,創作者除了強調過一句「總下雨,是天神心情不好」之外,並未賦予它獨特的人格、意識或是內涵。


  正如動畫研究學者宋磊所說,所以觀眾會看到《天氣之子》中一個最簡化的處理,男主人公最後十分輕易就踏過了兩界之門、那個神奇的牌坊。而作為一部影片,如果顛沛流離、苦澀嘗盡過後,結局沒有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突破界限,最終男女主人公的重聚、團圓,在普通大眾看來,也就沒那麼動人。


  電影雖然叫做《天氣之子》,但它歸根結底還是一個人與人的故事,而不是人與天氣的故事,或許並不是新海誠想不到這層意思,而是作為他,壓根就不會往這個方向上去創作。


  在此前新海誠就談過,他並不想做價值觀很強的電影,有人分析這與家庭成長環境有一定關係。


  中國很多影迷管新海誠叫富二代,說他活出了勵志日劇男主角的畫風,家境殷實但自小叛逆,不願聽從父母的安排。大學畢業後跑到和家中建築企業無關的遊戲公司工作,厚積薄發十幾年終於在 2016年夏天創造了奇蹟。


  新海誠的父親很看重權威,但他一直很反抗來自父母的指手畫腳,也很討厭被說教,所以在他的電影裡,從來不會告訴觀眾「少年和少女應該這樣成長」,「這樣的環境才能有利於人類成長」等,他只是想做面對多樣選擇有所迷茫的故事。


  此外,在歷經《你的名字。》、《天氣之子》兩部作品後,部分老粉對新海誠也信心下降。在他們心目中的新海監督更以文學性見長,如今過於商業化的表達已經將其作品中的文學性表達、情感深度上的挖掘降至新低。


  猶記三年前,《你的名字。》大賣後,「宮崎駿接班人」的新聞成為最賺眼球的標題。但新海誠明確表示:「我成為不了宮崎駿,也不想那樣。宮崎導演的電影無論是從幼兒園到成人都可以看得很開心,在我的作品裡著重表現的是少男少女的情感。我覺得動畫在你長大成人的過程中看就可以了,它存在於人生的某一段時間內,沒有二三十年之後一直看同一種作品的。」


  他在接受時光網專訪時也坦言:「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是個藝術家,完全是個商業作者,說一句極端的話,我為什麼是商人呢?因為你完全可以忘記我的作品,它並非藝術,不需要留到十年二十年後。我只是為了現在的人,去創作這100分鐘的電影,離開電影院後你忘了無所謂,我反而怕大家看電影時不喜歡。」


  不管怎樣,新海誠早已邁出「小眾圈子」,歷經爆紅,又迎來爭議,下一部電影,他會怎麼拍呢?

相關焦點

  • 新海誠宇宙成形,最新力作《天氣之子》與《你的名字》四大相似處
    《你的名字》講述的是「分身之時」的傳說,而《天氣之子》則有跨過鳥居之後的雲端巫女空間。撥開表層的青春愛戀故事,隱藏在鏡頭後又有哪些新海誠精心安排的相似之處呢?1. 巫女鳥居許願《你的名字》故事線以男女主角靈魂交換所發生的事件交替呈現,所以其實早在該幕之前,女主角三葉早已與瀧有了最初的身份互換。
  • 《天氣之子》和《你的名字》有關
    劇情細節照應新海誠前作,小慄旬配音,國內有望引進以作品畫面唯美、情感細膩風格著稱的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的新作《天氣之子》最近剛放出預告。同新海誠2016年執導的動畫片《你的名字。》中彗星凌空的背景設定相似,《天氣之子》的故事設定在一個氣象變化混亂的時代,故事涉及奇幻、愛情和災難等元素。
  • 有一種單身,是從《你的名字》到《天氣之子》
    2016年12月2日新海誠的《你的名字》在中國大陸上映,到2019年11月1日《天氣之子》在中國大陸上映,轉眼間3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但是3年的等待在看完《天氣之子》後我認為是值得的,誠哥果真沒讓我失望。
  • 《天氣之子》彩蛋大全解析 《天氣之子》哪些彩蛋是《你的名字》
    新海誠最新動畫電影《天氣之子》,於 11月1日 在國內上映, 喜歡新海誠風格的人應該都會看這部片子了,畢竟之前的《你的名字》在我國也是造成了一時的影響。《天氣之子》在首映單日收入票房4570萬元,單日榜單排名第三。2016年新海誠的電影《你的名字。》中國內地首日票房是7629萬,《天氣之子》的票房表現顯然是退步了。
  • 《天氣之子》VS《你的名字》,究竟差在哪?
    「看完之後,我覺得《天氣之子》沒有《你的名字》好看。」自上映後,阿魚已經聽到過不少這樣的評價。而目前豆瓣上的評分,《你的名字》8.4,《天氣之子》7.1。2019年,新海誠攜全新力作《天氣之子》重回屏幕,這部目前穩居2019年日本票房冠軍,並成為日本三年來唯一一部突破100億日元票房的動畫真的輸給了《你的名字》嗎?它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
  • 天氣之子:新海誠的「毒瘤」戀愛觀?難怪口碑不及《你的名字》
    三年前一部日漫《你的名字》刷爆網絡,一時間在網際網路上出現了許多網名叫做三葉的女孩,而我的好友圈也不幸被「攻陷」。時隔三年,那個男人帶著全新的作品《天氣之子》又來了。《天氣之子》在日本本土的上映時間在7月19日,經過了三個月的時間沉澱,目前豆瓣評分鎖定在7.1分,距離導演新海誠的神作《你的名字》8.4的高分確實有些下滑。
  • 《天氣之子》較《你的名字》退步嚴重?劇情節奏仍是新海誠痛點
    最近,傳得比較火熱的院線新動漫電影,應該還是《天氣之子》吧。此片在未上映之前的熱度就不小,備受關注。具體的原因,我就不用多言了吧。背負的光環太大,只能說新海誠的前一部作品實在是太優秀了。但根據不少小夥伴的真是觀影反饋,難道《天氣之子》相比較《你的名字》退步嚴重?
  • 《天氣之子》日本開畫超《你的名字》,新海誠再造宮崎駿神話?
    在《你的名字》收穫巨額票房與口碑之後,他時隔三年後的新作《天氣之子》首周票房輕鬆突破開畫三天票房達到16.44億日元,首周人次接近116萬名。在非系列動畫電影中,其開畫成績則僅次於宮崎駿執導的《哈爾的移動城堡》首周末的14.84億日元。
  • 《天氣之子》中《你的名字》的彩蛋,你們發現了沒:三葉與瀧客串
    《天氣之子》作為新海誠的又一部力作,備受粉絲們的關注,而《天氣之子》海報就是與《你的名字》聯合出來,想必大家都會認為兩者是「姊妹篇」,其實不然,兩者雖然都在東京,講述的是玄幻的青春愛情劇,但兩者的故事線不同,就像是同一個城市中兩個人分別發生的故事,而在《天氣之子》中,出現了四個彩蛋
  • 《你的名字》男主出現在《天氣之子》,兩部關聯很大,卻同樣精彩
    《你的名字》這部日漫電影相信大家都看過,說實話當時看到這部動漫第一眼的時候,真的被圈粉了。不管是畫風還是人物,都很不錯。裡面的劇情也讓人揪心,誰都想遇到自己喜歡的另一半,即使過了很多年,依舊記得你的名字!
  • 同是新海誠的電影,天氣之子比你的名字差在哪?
    《天氣之子》中音樂對於情緒的渲染和推動作用十分充分,但有些過火。片子的敘事也用音樂推進,正常劇情和大時間跨度的劇情用音樂進行更替,雖然合理,但是破壞了整部電影的流暢性。看到一半的觀感就好像這部電影被新海誠剪成了無數個優秀的MAD,BGM中的運鏡。一個少年能從警局逃出來能逃出各種圍捕,本身又不是天賦異稟這就顯得太尬了。
  • 《天氣之子》同《你的名字》美翻天,結局為何出現兩極分化呢?
    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看過天氣之子這部動漫電影了吧!而對於最後的結局卻兩極分化,這部電影同樣也是新海誠導演的作品,但他的結局卻不像是你的名字一樣,給了大家無限猜想。天氣之子,最後的結局簡單明了。而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來聊一聊,這部電影。
  • 「我覺得《天氣之子》沒有比不上《你的名字》」
    本來這一篇想接著上面的《變形金剛》,講講擎天柱死後的「後g1時代」,通天曉通二哥的故事,但是這段時間另一個話題暫時把我的興趣引向了別處:那就是新海誠的《天氣之子》正版上線B站了。《天氣之子》本身就有很多話題點,對於一部分人來說,這是又到了高呼「小破站牛逼」的時候,另一部分人搖搖頭,認為和《你的名字》相比《天氣之子》是一部有缺陷的作品,還有一部分人就「拯救一個少女換東京被雨水淹沒,這一切真的值得嗎.jpg」展開了無休止的討論……不過我對那些觀點也就看看,吃吃瓜。
  • 你覺得《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相比哪部電影更好看?為什麼?
    個人認為感情方面是《天氣之子》勝1,劇情上的槽點這點客觀來說兩邊都有許多的不足,《你的名字》主要在感情和人物刻畫上的不足,而《天氣之子》則是在許多人無法接受跑鐵軌跟逃出警局,這部分我希望大家能理性討論《你的名字》的看點主要是在劇情上的爆點跟神轉折
  • 新海誠《天氣之子》首映,對比《你的名字》,是超越還是退步?
    對於三年前橫掃國內各大院線,並創造了票房歷史的《你的名字》,各位想必也是記憶猶新吧。三年過去了,新海誠導演帶著新作《天氣之子》再一次回歸到了大眾的視野中,不可避免,《天氣之子》勢必會被拿來與《你的名字》比較一番。那麼,這部眾望所歸的新作,究竟可以打幾分呢?
  • 《天氣之子》5大看點!出現《你的名字》的主角,你找到了嗎?
    新海誠這個名字,你應該不陌生。風靡全球的動畫片《你的名字》就是他筆下的世界,更是目前除了吉卜力工作室作品之外,唯一超過百億票房的日本動畫電影。總是圍繞著奇幻的色彩、青澀的記憶,新海誠兩年後的新作《天氣之子》也延續了同樣的溫度。只不過,這次是關於一個超能力女孩與流浪少年之間的故事。
  • 超越《你的名字》?《天氣之子》突破40億日元,各種周邊銷量爆炸
    而回到《天氣之子》這邊,上段時間就有媒體曝光過關於《天氣之子》首周票房突破上兩年《你的名字》的首周票房,目前《天氣之子》已經在日本全國359家影院448個熒幕上放映,動員300萬人,目前排放已經突破40億日元大關,連續兩周榮登周末動員排行榜冠軍,有望最終票房超越《你的名字》。
  • 拋開票房,《你的名字》VS《天氣之子》,你都錯過了什麼?
    小編突然想重溫一遍《你的名字》了。)那麼《天氣之子》呢?一個純粹的少年為了一段純粹的愛情,純粹而又執著的追求著。但這段愛情又不那麼純粹,其中充斥著兩個人並肩作戰的親情。用新海誠的話來說,他們組成了一個「家」。《天氣之子》的災難來自於一個世界環境問題——全球變暖,也來自於日本這個填海造陸國家。
  • 新海城電影寫實畫風系列:你的名字與天氣之子,純真又美麗的青春
    為何新海城的電影近年熱度不減,除了精美的實地採景,每一段片段截圖大多可能成為你手機的絕美壁紙,更突出的是他對淳樸少女感情線的堅持,明明一個中年大叔,而他的影片風格卻帶來滿滿的青春風,剛出道的文藝風誠哥已經慢慢離我們而去,但是他的心依然年輕,我們觀看的同時也許也是一種回憶童年的方式。
  • 新海誠《天氣之子》成日本票房冠軍,《你的名字》後票房再破百億
    被喻為「壁紙狂魔」的新海誠對作品畫面的要求極高,每一幀都細膩逼真,「幀幀都能做壁紙」。新作《天氣之子》也沿襲了新海誠一貫的風格,畫風極盡唯美。新海誠在發布會上表示,《天氣之子》的製作目的就是要超越前作《你的名字》,電影共1700多個鏡頭,耗時3年打造。